第四版 鹅毛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淡淡的晨曦中,轻风微凉似水,松软的粉红色梅花花蕊,如雪般落满枝头,清香飘在园中,让人闻而忘俗。
梅树旁的空地上,一个白色的身影矫若游龙,忽而摆臂挥拳,忽而横腿扫踢,带起阵阵微风,偶尔落下几片花瓣,竟被卷在空中,飘来荡去,许久都不曾落下。
“呼!”大约过了盏茶的功夫,白色的身影双脚一并,站得笔直,手臂收在身侧,化拳为掌,缓缓压下,长呼出一口气,身体渐渐放松下来。
这套内家拳,是从宋辕文残余记忆中整理出来的,动作连贯有力,看起来非常不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很有些力度。
从白水潭回来后,已过三日,袁文犹觉一切还在梦中,他居然穿越了,穿越到柳如是的怀中。
三日来,他小心翼翼地融合宋辕文残余的记忆,通过旁敲侧击,从宋辕生和府上仆人那里,了解自己的过去,还有周围的一切,逐渐融入新的身份。
他发挥做记者时挖掘新闻的能力,很快弄清需要的信息,知道现在是崇祯五年十一月,后金已敲开长城关隘,李自成已打出“闯将”旗号,再过十二年,便将先后杀入大明的都城,将这个封建王朝推向灭亡。
好在此时的江南,尚未受北国烽火的影响,还是一派盛世模样,莺歌燕舞,文恬武嬉,也有利于他实施自己“文艺兴国”的计划。
他的家族肖塘宋氏则源于赵宋宗室的一支,宋辕文的父亲宋懋澄是松江有名的藏书家,曾建专门用来藏书的“九龠(月)楼。古代藏书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宋懋澄也因此搞得家无余财,十年前撒手离去,家中经济马上陷入困顿,只留下一楼的藏书,还有多本书版。
宋的寡妻、也就是宋辕文的母亲施孺人,从此便独力支撑宋家,含辛茹苦将两个五岁的儿子,一个十岁的女儿抚养长大。
因为太过操劳,施孺人不过四十出头,却已两鬓斑白,依稀可见当年精致模样的脸上,沟壑纵横,像干枯的榆树皮般,遍布风霜。
这是个伟大的母亲,袁文知道施孺人支撑这个家很不容易,女工、编织、纺纱织布……她都不辞劳苦,为的便是让两个儿子,能和长房的子弟一样上学、游玩。
练过拳,与宋辕生、施孺人一起用早餐,几碟腌制小菜,熬煮恰至好处的稀粥,水晶糕、油条几样点心,还有热气腾腾的豆花,量虽不多,倒也丰富。
施孺人将豆花分作两碗,催促兄弟俩趁热吃,给自己舀了稀粥,就着咸菜,一边吃一边给他们夹点心,看得袁文心里很不是滋味,伸出筷子夹起一块水晶糕,放到施孺人面前的小碟里:“娘,你也吃些点心。”
施孺人拿着的筷子顿了一下,似乎不敢相信地看了看碟子里的水晶糕,眼泪顿时便流了出来。
“辕文、辕生你们吃,娘、娘早上有些吃不下。”施孺人连忙掏出手帕擦了擦眼眶,说话都有些哽咽,小心翼翼咬了口水晶糕,好似什么宝贝一般。
“小、小五说得对,娘你也吃点,”宋辕生也嘻嘻笑着夹了根油条过去。
施孺人想拒绝,却被宋辕生结结巴巴拿话堵住,也只好将那根油条吃了,这顿早餐吃得前所未有的饱,而又温馨无比。
放下筷子,施孺人目光温柔地看着正在抹嘴的兄弟俩,突然轻轻叹了口气:“最近外面传说,前些日子有个少年,为了妓女,大冬天跳进冰冷的水里。”
“你们可曾听说过?”
袁文和宋辕生相互看了一眼,知道此事无法隐瞒,小胖子低头站了起来,结结巴巴道:“三、三娘,是、是我……”
“娘,和四哥没有关系,”袁文感激地看了宋辕生一眼,也站起来说道。
他和柳如是早有约定,终究不能瞒着施孺人,便大胆说了出来。
“柳、杨姑娘才华出众,原是大学士周道登府上侍女,流落松江,近日多有名士前往拜访,譬如陈子龙、李雯等人。”袁文的舆论造势尚未开始,只能艰难地解释道。
“可她还是个妓女,”施孺人抬手时碰在桌沿上,碗碟哗啦一声,赶紧伸手拢住一只打旋的瓷碗。
“平常你们去就去了,”施孺人按着瓷碗,碗底和桌面擦出咔咔的响声:“可不能忘了,婊子无情,她们图的只是你们的钱。”
施孺人知道松江士绅子弟逛青楼很是平常,她竭力维持经济,希望两个儿子和其他人家的子弟一般,自然不会阻止他们去青楼,她生气只是因为宋辕文的举动出格了。

“三、三娘误会了,”宋辕生笑嘻嘻跑到施孺人身后,殷勤地为她敲背:“杨姑娘经常自己出钱,请陈子龙、李雯还有五弟他们参加诗会的。”
往常,宋辕生使出这招,施孺人便会消气,今日却摇了摇头:“她不要钱,要的就是你们的命。”
“陈卧子、李舒章都是大才子,你能和他们往来,便是去青楼也罢,可不该沉湎婊子怀中,更不该做出这等事来,要是伤了身……坏了宋家门风,败了自己名声,如何能得功名?我又如何向你父亲交代?”
施孺人将瓷碗推到一旁,双手按在膝盖上,许是过于用力,红肿的手背上几道裂开的口子,不断渗出红白相间的脓血。
袁文紧紧揪着心尖,不忍多作辩白,起身长揖在地:“辕文知错,娘的话,孩儿记下了。”
说到底,施孺人担心的还是名声,现在无论如何辩白,都改变不了外间关于他的传闻,也只有改变舆论的风向,才能彻底消除施孺人的担忧。
故而,挡在他面前的,不是施孺人的反对,而是社会上某些根深蒂固的保守观念。
见他认错,施孺人倒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罚他禁足,在后花园抄书思过,袁文也放下心思,搬进了后园。
宋府的后花园也叫九龠园,就是宋懋澄建藏书楼的地方,有个老仆常年打理着园子和书楼,见到袁文,很熟练地从书架上取下一只木刻书匣,拿出四卷有些破旧,看上去就很古老的书让他抄写。
居然不是什么“论语”、“孝经”,而是宋版的《唐语林》,袁文有些意外,老仆却道:“这是从长房那里借来的,过几日便要归还,需要早些抄好。”
袁文有些发愣,原来抄书还有这样的作用,也不知道施孺人是顺便为之,还是为了藏书,特意定下抄书思过这样的处罚名目。
对袁文来说,抄书果真是一项很严重的处罚,他也练过毛笔字,也继承了宋辕文部分身体能力,但毕竟不很顺手,也怕笔迹不同,引起怀疑,正犯难时,忽闻“鹅鹅鹅”的长歌,眼前顿时一亮,便让老仆去弄几根鹅毛来。
老仆宋瑞原本是宋辕文父亲的书僮,跟随多年,宋懋澄死后,就一直留在藏书楼,管着这里的书籍。
如今也有五十出头,发丝斑白,满脸皱纹,身子佝偻着,却有种多年在书堆中养出的斯文气质。
他虽不明白袁文要鹅毛何用,还是很认真地去拔了两根。
袁文拿了鹅毛,又要来菜刀,在羽杆顶端削出个斜面,制成一枝粗陋的鹅毛笔,握在手中不舒服,就绑在毛笔的笔杆上,勉强可用。
试着写了几个字,开始还不习惯,笔尖有些发软,慢慢也就适应了,总比拿着毛笔书写省力些,速度也快些。
宋瑞在一旁默默看着,看到袁文折腾了半天,居然用鹅毛写字,顿时有些发愣,想要提醒一下,看到袁文写出的字,却又愣住了。
工整的小楷,带着些颜体的味道,笔画横平竖直如斧削一般,转折处锋芒毕露,又不似宋体那般僵硬。
这样的字体,虽不如毛笔写出的柔和、灵动,说不上好看,但因为是抄书,方正的风格更加合适。
而且袁文抄书时,写字的速度明显比用毛笔要快许多,还有越写越快的趋势。
宋瑞看管藏书楼,无力购书,常要借书来抄,见状很是心动,也用菜刀将另外一根鹅毛依样处理,拿在手中,却握不舒服,写出来的字也歪歪斜斜的。
“瑞叔,鹅毛笔笔尖较硬,不能像毛笔那样书写,不过硬笔的使用相对简单,多写几次就习惯了。”袁文为宋瑞指出正确的书写方法,纠正多次,宋瑞才掌握如何握笔。
“五公子,你倒是怎么想到的办法,而且还写这么好?”宋瑞看看自己笔下奇形怪状的字迹,又看看袁文端正的字体,忍不住又赞叹一番:“确实好字,看来想要写好,也不容易啊。”
宋瑞下定决心写好鹅毛笔方便抄书,和袁文一起抄书练字,只是苦了宋府几只养着过年的肥鹅,不过几天,便少了许多羽毛,翅膀光溜溜地,不复原本趾高气昂的威武模样。
————————————
PS:
新的一周冲榜,恳请大家能赏两票,鼓励一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