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鲁氏练兵法(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州三千禁军次日傍晚赶到清风寨,只看到渺渺余烟未散的清风寨衙门狼藉的现场,花荣一家和秦明、黄信等人并叛逆鲁达已经消失无踪。
得到禀报的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拍案震怒。鲁达居然在青州大力通缉的情况下拔掉了清风寨,简直就是顶风作案,无视青州官府的存在。其气焰嚣张至极,性质恶劣至极!
一道经京东东路帅司府签发的,命青州厢兵配合都指挥使王镗对清风山进行清山围剿的军令很快下达至青州各军指挥使手中。
可怜清风山上尚有的大小十余家匪窝尽数毁于青州数万禁军与厢军的脚下,那些山匪们做了鬼都不明白是哪路神仙引来如此虎豹群狼,尤其这次大扫荡消息封锁之严密,军队行进速度之迅疾,远远超出了山匪们的预料。如此宋朝廷立国以来百年罕遇的剿匪行动,把清风山历史悠久的匪帮根基几乎是连根拔起,此后的清风山竟绝了匪迹。换谁能想到平日里山匪们通过各自途径孝敬有加的青州大老板慕容彦达会玩真的,可是又有几人能够理解我们慕容大老板被人无视后的愤恨恼怒?
而踏遍清风山的官兵们亦百思不得其解,夜袭清风寨的上万名土匪就算寨民们过于夸大,少到家也该有千八百人,怎么就在清风山里挖不出来呢?难道都土遁了不成?清风山胜利会师的禁军和厢军只能上报帅司府,继而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扫荡战果挥师南下,直取桃花山去也。便是这样一种情况下,诺大一个青州愣是没有一名官员当着慕容彦达的面提出对二龙山的怀疑。
就在青州士兵于山里折腾得昏天暗地,连兔子都准备集体搬家远走高飞离开清风山的时侯,二龙山上也是飞沙走石鸟兽皆避。
鲁达接秦明、花荣、黄信三人返回二龙山后,当夜设下酒席为三人接风压惊,又于席间宣布秦明接替徐宁成为宏武军最高统领,带着副统领黄信次日接管宏武军。跟随秦明上山的百余名骑兵除了几名久习军旅的老兵心腹与秦明同去宏武军担任头目,其余的人被徐宁尽数接收,作为组建二龙山骑兵“奔雷军”的前期骨干。花荣则成为疾风军统领张清的副手,协助张清训练游骑兵。
秦明、花荣等人各司其职操训本部军兵没几日,鲁达置二龙山下各州府县郡已经开始的田间秋收热潮于不顾,下令二龙山军马展开为期一个月的紧急操练,而他要亲自主持这次全军大会操。
已经成为山寨上训练操典的“小组竞赛”、“夜间突击拉练”、“每日五里山地急行军”、“队阵操演”等科目外,鲁达首次打破了以军营为单位的训练,提出了“军军对抗法”。
玩熟了禁军每年一度军演操练的秦明、杨志众将初闻此提议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系列“鲁氏急训”恶梦的开始,他们全认为军军对抗无非就是在校军场互相列阵后演练行军阵法,比较两军阵列纯熟度和应变力。只有陆谦和时迁从鲁达微翘的嘴角感到这期间大有名堂。
对全军会操的提议各军统领都抱有期望,张清、秦明、花荣和杨志等人摩拳擦掌,想趁此时机表现出自己的本领,而史进和近卫军大小头目夜袭清风寨后回山当日就被鲁达呵斥了一番,也想籍此机会挽回脸面。这些统领们领命回营后不约而同对所属军兵加紧了训练。
秦明和黄信二人接触宏武军军兵不过数日,通过这些日的操练,他们心里多少也有了一点底数。一支成军月余的军队能达到令行禁止,错阵之际不发生磕拌和混乱已经不容易了,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前统领徐宁练兵还是颇为严厉。而且把来自禁军的几名心腹安插到宏武军中担任指挥使和都头后,秦明自觉在调度指挥上轻松不少,不相信自己会输给其他人。
次日清晨饱餐军饭,在第二次集军鼓响彻山谷的时候,秦明与黄信踌躇满志带领一千五百宏武军列队进入校军场内。同一时刻进入校军场的还有杨志引领的盛武军和武松麾下的兴武军,颇令众人奇怪的是史进率近卫军也出现在校军场内,原本属于近卫军拱卫的点将台四周只散布着数十名黑衣黑甲黑面具的壮汉,却是二龙山谈之色变的猎人营取代近卫军担当帅台防卫职责。
不过今日浑身散发寒气的猎人营和点将台上方随风鼓动的两条竖幅相比,反倒没有那么醒目。
左侧竖幅一行斗大的字:“流血流汗不流泪!”右侧竖幅同样醒目大字:“掉皮掉肉不掉队!”白底黑字的条幅与点将台上黑袍黑脸迎风负手而立的鲁达融为一体,在秋风中显得格外肃杀,再迟钝的人也从这般架势中感觉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鲁达在高台上发布了一个最简单不过也令所有领兵将领和士兵们胡涂不过的命令:“全军士兵回营卸下手中长枪的铁质枪尖,弓弩手一律换成圆布包头的箭矢。以刀棍为主要武器的将士须全部换成木棍。”
秦明众人听到这个命令心中狐疑:“难道大当家想让士兵们进入实战操演?”不管心里怎么想,军令如山的规矩他们还是知道的。校军场上六千军兵在各自主官带领下跑回营房,手忙脚乱地卸下枪尖,擅使刀棍和其他偏门武器的将士自营房仓库内取出平日格斗训练用的木质刀棒,集合队伍后又返回校军场。
坐落在二龙山各军营中心位置的校军场上,鲁达一言不发站在点将台高处,旁边点燃的一只粗香散发出来的青烟瞬间消失在风里,一名猎手营的黑衣大汉守在香前,每当一支队伍重新出现在校军场,这名大汉就记录下出现的时间。
接到传令兵命令后各军统领先后踏上了点将台。鲁达手中捏着一张纸淡淡道:“三军将士熟悉军械乃基本动作。临战前擦亮刀枪,战后修复折断的枪头,补充损失的箭矢,此为一名士卒最根本的要求。这是近卫军、宏武军、兴武军、盛武军和疾风军回营再返后的入场序列,疾风军人少马快不与评价,其他人自己看吧,相同的距离,相同的人数,为什么时间上会有差异?无论早迟,各军都需加强士兵操练的基本动作。速度和效率是军队在战斗中生存的第一要素。”
在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位大当家返回二龙山第一次练兵,不是对部下和风细雨的鼓励,更没有宽宏大度的赞许,只从一个轻微的问题入手便给了众统领当头棒喝。
发现平时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的大当家一反常态,二龙山众将越发感到此次全军会演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鲁达环视众人道:“今日开始的会操非止一日,其目的并不是想对各位带兵统帅有所评价,而是希望接受军营时间尚短的各位能借此机会加快与军中部下们的磨合。另外我有一事宣布,请各位回去后传告全军,这一轮会操结束后,排名最后的军队将被取消原军名改以预备军称之,所有将官称谓前要加 ‘替补’二字。”
最后这句话太具有杀伤力。从六千人的常备军沦落为预备军是什么概念?二龙山后寨半耕半军的那万余名守备人马还有各自的编制与军名,即使是一个寻常说出来毫不起眼的三营区驻防军称呼,也比一个预备军好听啊。青州一带尚武之风历史悠久,能进入常备军的六千男儿哪一个平日里在山上不是挺胸昂头的汉子?一朝沦为连后寨“半截子士兵”都不如的预备军,这几乎就是当众扒裤子的耻辱!更不用说将官们的头衔前还要加“替补”二字,出门别人一介绍:“这位是预备军替补统领、替补都头、替补虞侯。。。。。。”这还有脸活吗?
点将台上先是满台面掉落的下巴和眼珠子,随后充满危机感的竞争气味重了起来,各将领互相对视的的时候都在琢磨对方会排在自己前头还是后头。众人在对视的那一瞬间都从对方的眼中读出了愕然、困惑和震惊等表情,也俱明白大当家是下狠心了。
当天题目为四支步军抽签决定对抗组,对抗的题目是在一处两个山丘夹一道缓沟的地势下,两军各在一个山头定好军旗,要保证自己的军旗不失情况下拔走对方的军旗,负责对战监督的是百名猎人营的猎手。
抽签结果为史进的近卫军对阵武松的兴武军,杨志的盛武军对阵秦明的宏武军。
史进对武松这一组战斗结束很快,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兴武军的军旗落到了史进的手中。
武松指挥的兴武军因他这位统领的原因,单兵格斗能力稍强于宏武军和盛武军,不过他面对的是几乎由老油子条和二龙山所有滚刀肉组成的近卫军还是吃了亏。双方甫一交手,都是豪情万丈,只留下百余人护住自己的军旗,其他将士一窝蜂杀向对面山峰。武松的第一个亏就吃在这上面。
人老奸马老滑此至理名言在近卫军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卫军各级管事除史进外都是积年老匪或老兵的情况下,一些临战经验被发挥到极致,这已经不是指挥的艺术,而纯为士兵们用血换出来的的战地生存学。同样是往山对面高喊冲杀的两军人马,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近卫军明显比兴武军血气方刚的士兵们慢了半拍,可嗓门却高出半调,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
当兴武军大部冲到谷地,先头前锋才踏上近卫军所处山脚的时候,主力刚过半山腰的近卫军居高临下猛然加速,势若猛虎扑向兴武军士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