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造势(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军营房外的点军场整整齐齐列着一个百人方队。当鲁达在朱仝和公孙胜左右相陪下登上一米高的石砌点将台时,点军场百人方队和四面围观寨众的注意力同时聚焦到鲁达身上。
看着台下一双双透出期待和兴奋的目光,鲁达心里难得的产生一丝紧张。被众人瞩目他上辈子已经习以为常,打地下黑拳的时候,擂台四周欢呼叫嚣的声音与扭曲的面孔上疯狂嗜血的目光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可是那个情况下,所有的看着他的眼神,仅把他当成一个筹码和赌注,与梁山众人充满热情和关注的神情截然不同。今天众目睽睽下的鲁达迎接到的所有注视全部饱含对他这位梁山之主的尊重与信服,个别人的眼中甚至流露出痴迷的崇拜神情。
身为大当家,被梁山众人尊敬自不用说,可是把鲁达看成传说中的英雄一般仰慕,形成如此局面的始作俑者首推负责宣传的公孙胜。在这件事情上,还曾发生过一个小小插曲。
当初公孙胜接到鲁达命其筹划宣传的任务后,他以最短时间将邻乡附近能找到的民间艺人尽数请上梁山,不管是固定在茶楼里说书的,还是乡坊间走动卖唱的,甚至连打把式卖艺的、走街串巷唱“太平调”要饭的,只要是能起到鲁达所要求“广而告之”效果的人,公孙胜统统网络麾下。这群为了衣食暖饱踏上梁山的艺人们便是后人讲起当朝创业趣闻时津津乐道的“梁山第一宣传队”,也是未来的国宣司前身。
写到此处不得不提前留下一笔,国宣司作为鲁达日后开创的王朝专用喉舌,一方面建立官办报纸正面传播朝廷政令法度,并首创全国各地茶馆中的读报先生这样一个民间闲职,同时继续保持对民间艺人的影响。鼎盛时期的国宣司甚至达到了有计划地通过商船与商队四处弘扬国家文化与精神的地步,实现了开国皇帝鲁达所设想的文化与商业“软侵略”。
国宣司在日后能够演变成帝国对外发展与对内统治的强力工具,其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为当时的公孙胜所料不及。只是后世百姓提及“梁山宣传队”的时候却并非与国宣司联系在一起,真正让这支草建的宣传队在世人口中流传的原因,与它的创建者公孙胜密不可分。公孙胜在鲁达称帝后不仅名列开国十二杰之一,更因其首任通判御史期内专司惩治官吏**,且手段严厉而为民众铭记传诵,此为后话不多赘述。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在公孙胜组建的宣传队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公孙胜把题目说出来后,平日舞文弄墨的书生们自然写不出用乡间俚语表达的词牌小调,对这群读书人而言,题诗赋词与编创茶肆酒楼里说书弹唱的民俗词曲截然不同,一个是阳春白雪,讲究的是情致韵律,一个要求通俗易懂,所用语言文字俱是方言俗语。将这些书生们半请半拽带上山的护武军小头目见众文人面现难色,个别老学究一张脸甚至皱成老茄子皮状,不由大眼一瞪。虽没有拔刀恐吓,也让整日价“之乎者也不亦乐乎”的书袋子们顿生“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的无力感。好在那些说书弹唱的艺人们虽识字不多,却因靠此为生而精于此道,极短时间内,书生们绞尽脑汁写出十几首能用于风月青楼歌女吟唱的诗词,那些艺人们也编写出十几个说唱用的词曲,其中不乏高手编了几首琅琅上口的坊间童谣,再经书生们稍加润色,这种叙事风格浓郁的民间戏曲把梁山除暴安良的形象活灵活现表现了出来。
无论是说书人的单口快书,还是酒楼唱曲人的清平小调,按照鲁达的意思,都要先在梁山演上几回再放至民间。一则算是先给山上众兄弟强化觉悟提高信心,另外也当是给寨丁们枯燥的生活调节气氛。
在梁山公演的那几场鲁达均现身捧场,当他发现每一场表演中都明显带有对自己歌功颂德的内容后,鲁达先是认定此举纯为公孙胜与手下一群酸儒借机溜须拍马,连续看过三场,鲁达的表情冷竣起来。他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名君子,也正因如此,他对身边一些看起来别有用意的事情格外敏感,譬如被人狂拍马屁的时侯,很可能此人另有所图。虽然他来到北宋后改变了许多以前的恶习,可是有一条宗旨他是坚定不移的,那就是:“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不以君子之胸容小人之怀。”他做不出曹操“宁可错杀一百”的行为,但是必要的警觉之心却不曾放松过。
在一旁偷眼观瞧的公孙胜自然看出了鲁达那张黑脸上透出的笑容带有几分漠然。
鲁达观看的最后一场演出是一个茶馆快书,说书先生把鲁达受困阳谷县险被瓮中捉鳖的经历演绎成鲁达孤胆英雄的伟岸形象,台上的说书先生打着三弦,说到兴奋处眉飞色舞,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那些参与过阳谷县夜战的老寨丁们也在人群中对新丁们低声夸夸其谈。
直到说书先生把江韬战死说成是鲁达力挽狂澜后解救江韬不及,才定下火弹阵用映天大火替江韬报仇雪恨这一段,台下兵丁和家属们掌声如雷,均为自己的大当家情意深重又快意恩仇的作风欢呼喝彩。
坐在主席位的鲁达再也挂不住脸色,全场喝彩声中,他对身边林冲、朱武几人淡淡地扔了一句怪里怪气的话道:“俄要尿尿。”便起身离去。
林冲、朱武等人跟随鲁达一段时日,已经摸清楚这位大当家的规律,只要说话阴阳怪气,心中必然有所不满。待鲁达离开现场,林冲、朱武、常腾、公孙胜几人彼此默默交换了一下眼神,纷纷悄然离座赶往后寨鲁达休息的宅院。
公孙胜最先赶到院外等亲兵进去通报,不多时便听见鲁达冰冷的声音在前厅回荡:“让他走!我不想见他。他做的好事,以为我鲁达很无耻吗?江韬兄弟是怎么死的,难道梁山众兄弟都瞎了眼?你替我告诉他,所有演出过的内容一件也不许下山在民间传播,他想替我吹嘘,我还没那个脸皮承受。这件差使他如果还是办砸了,我惟他是问!”
公孙胜听到鲁达的话一时有些茫然,他不明白那段快书有何不妥。前梁山总管江韬为了表达对大当家鲁达的忠义而战死阳谷县,如今用这段书来表现鲁达的英雄气概,梁山兄弟无一人反对。他哪知江韬之死在鲁达心里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如此一段快书正戳痛了鲁达心中的疤痕,也正是江韬之死,令鲁达明白了古今义气之不同,也懂得了自己身为一山之主,不能再由自己性子随意胡为,多少兄弟的性命都担当在那一声“大当家”上。
另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鲁达的前生经历让他对造神般的宣传充满鄙视,他把过于赞美的言行视为荒谬可笑的政治游戏,自己不过是小小一个山大王便被属下变着法歌功颂德,将来势力扩张后那还了得?在这一点上,他不禁怀疑金庸老先生笔下的任我行与那位神龙教主整日“教主神威满满塞”,有多少是本人虚荣心膨胀,又有多少是手下的人撺唆起来的。若梁山有一日发展到那种地步,他这个大当家也就该走到头了。眼下既然露出了苗头,他必须把这种虚伪吹捧之风扼杀在摇篮中。在鲁达看来,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奉承问题,而是在挑战他的智慧,此事不禁,往后就会有更变态更肉麻的马屁精脱颖而出,把自己苦心经营的基础毁於一旦。他心中冷笑:“真当我是个三岁娃子,哄一哄就上道?”
其实这个插曲追究根本,还是鲁达现代社会的观念与思维和宋朝古时传统习俗的冲突导致。自西汉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始,历代君王以孔子的“三纲五常”确立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自然法则。虽然北宋之时思想控制尚没有达到满清时期以文字狱独崇“三纲五常”,大力提倡“奴才”制度的地步,但公孙胜、林冲等人依旧受传统思维影响,把鲁达视为主心骨。即奉其为主,便不加掩饰地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热情。这是中国千年儒家思维统治下的产物,鲁达来自现代的民主自由意识根深蒂固,无论他如何时常暗自提醒自己所身处的时代,观念上的冲突还是在所难免。又因他上辈子混迹地痞阿飞之间,自己习惯对官员们溜须拍马来换取个人利益,一切过于奉承的行为举动,在鲁达眼中均是小人之行,两厢冲突之下,鲁达难免作出在林冲等人看来无法理解的举动。
公孙胜在院门外吃不准是不是这位大当家看不惯自己别的什么做法,而拿这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来开发自己的时候,林冲和朱武、常腾、李俊四人相继赶到。
负责把守的亲兵头目见梁山总管、副总管一同求见大当家,不敢怠慢,一溜小跑进院内通报。鲁达一声请进,公孙胜硬着头皮尾随林冲四人鱼贯而入。
前厅内鲁达对林冲等人直言不讳,林冲、常腾与公孙胜听后一时竟无言以对。他们没料到鲁达拂袖离去是因为用于民间传唱的曲词中对他个人的赞誉之词泛滥,令鲁达肉麻之余厌恶立生,尤其对于江韬阵亡事情上的扭曲,鲁达谈及时越加声色俱厉。
看鲁达表情肃然绝非做作,林冲和常腾几人相顾之余暗自苦笑,情知公孙胜此举出自好心,只道是这位大当家为人耿直,不仅毫不领情,反而直斥公孙胜有小人之风。
鲁达不喜赞颂并将其视为献媚,林冲等认为此乃大当家胸怀坦荡,颇有君子古风。面对鲁达指责公孙胜没有公正评述江韬壮烈之事,几人心底则感慨不已,其中犹以相伴江韬日久的常腾更是动容。常腾胸口热血上涌,只觉得今生追随这位仁义无双的鲁达大当家可谓死而无憾。站在厅门处的公孙胜面露羞愧,心道为了表现大当家的勇悍,却忽略了大当家的忠厚仁德,引起这般误会,错莫大焉。
几人中只朱武老于世故,心思玲珑。他深知此事若不化解,恐怕会在鲁达心中对公孙胜留下恶劣印象。公孙胜平日做事勤肯扎实极少出错,在这个问题上亦出自公心,绝非鲁达所称的无端献媚,只不过包括公孙胜在内的所有人都不清楚鲁达厌憎过度赞美,无意间触犯了这位大当家的逆鳞。再想到鲁达曾在京师为官,丢官罢职远走江湖便是受奸臣蔡京等人排挤陷害,也许因此才对一切带有阿意奉承意图的行为极端敏感。朱武心中有了计较便不发言,静静站在一旁听林冲等人劝说鲁达,暗自揣摩这位大当家的心思。
大厅内林冲、李俊几人苦口婆心劝说鲁达改变心意,在他们看来,宣扬鲁达就是宣扬梁山,而且鲁达作为大当家自然应该接受梁山山众的推崇,这就和皇帝接受臣子的称颂,知府接受治下官员的赞誉没什么区别,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鲁达听他们引经据典喋喋不休,心中也渐渐明白自己忽略了这个时代的意识传统。
早在二龙山和梁山宣布手下头目包括山民在内参见自己无须跪拜,就曾经引起一片哗然。山寨众人私下都认为此法有违祖制,头领们与寨主彼此称兄道弟,不跪拜也就罢了,可是从来还没有听说寨丁与山民叩见寨主不必跪拜的。不跪拜那还叫什么叩见?连一家之主高坐堂上,下面的儿孙都要必恭必敬跪下行礼,更何况山寨不比百姓人家过日子,寨主自古便称属下和寨丁为儿郎,这儿郎不跪拜岂不是乱了规矩?后来还是林冲、李纲等人对外解释此为大当家个人喜好,也是把山上众人都看作自家兄弟来爱护,常言“男儿膝下有黄金”,大当家正是出于拳拳呵护之意,才破例免去了跪礼。如此委婉解说,再加上众人已经见识过鲁达时常表现出的惊世骇俗之举,一场险些引发的世俗观念冲突方消弥于无形。此事给鲁达留下的印象极深,无须叩见的命令在他想来再正常不过,他早就看不惯下跪这种奴颜婢膝的举止,只以为自己如此认为别人也必有同感,却不料好心没得好报。
今日林冲等人又把自己的声望与梁山好坏划上了等号,令鲁达哭笑不得,这种说法颇有一家之主的好坏就等同于全家人好坏一样的荒谬论调,不过在心里他也意识到自己过于敏感,同时深深感悟到造神运动在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把一名凡人神化是历代文人墨客们最擅长的事情。

朱武轻咳一声,缓缓道:“孟子云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大当家行事刚正,秉守君子之道,实乃我等之福。然我梁山垒百年基业,传千秋威名,须得有大当家这样不世出的人杰为旗帜,方得四方信服来投。梁山声誉固盛,若无大当家为我梁山魂魄,则如无干之藤草难以久持。当此山寨树威扬名之际,于非常之事行非常之事,恳请大当家三思。”这一席话说得再透彻不过,就是宣传梁山必须要有一个灵魂人物才容易吸引民众,公孙胜如此行事完全是手段上的运用,绝非有意奉迎。
鲁达眉头扬起,眼神不觉一亮。他从朱武的话中猛然醒悟了一个道理,还处于封建社会的宋朝,一个领袖个人魅力的作用远远胜过自己当初构想的什么狗屁纲领,自己算计东算计西,偏偏忘记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一张王牌———个人崇拜!沉思中他暗骂自己小肚鸡肠上不得台面,整日里疑神疑鬼提防别人心术不正,竟险些因小失大,错失如此良机。
只是一回想那些说书的和弹唱的话语中有“圣明神武、德高望重、天降星宿、降妖伏魔”等浑身起鸡皮疙瘩的词句,鲁达心里就一阵泛腻,如果让人天天这么称颂自己,他还真消受不起,听着不仅发麻,还发烧!这些词若是放回现代评价活着的人,怎么琢磨都是在拐弯骂人。
想到开动舆论机器大造声势,利用个人崇拜树立自己的绝对威信,并藉此凝聚各方势力,鲁达心血来潮,拍腿赞了一声“好”。
他为人处事倒也拿得起放得下,立刻表示同意朱武、林冲等人的建议,但同时提出两条修改意见:“一则用词要朴实,去掉一切华丽的词藻和言过其实的修饰。其二必须修改阳谷县夜战那段快书,阳谷一战值得书写的地方极多,没有必要闭着眼睛说瞎话。”朱武等人连连应诺。
交代完正事,鲁达对站在厅门处低头不语的公孙胜抱拳欠身,含笑道:“今日之事洒家误会了公孙兄弟,论断多有不公,陪罪则个。”
公孙胜哪里敢承受大当家如此一礼,慌忙侧身回礼,感慨道:“大当家行事光明磊落,属下受教了,此后断不会再出这等差错。”
众人见误会澄清皆自高兴。而鲁达通过此事,无意中也在自己未来的组织高层内种下了朴素务实作风的种子。只苦了那些咬文嚼字的书生们闷在后寨遣词琢句,平生写惯华丽诗文的脑袋第一次学习用词朴素。
经过修改的词曲果然更令梁山寨众接受,每场演出的现场均是热烈非凡,台上妙语连珠,台下掌声震耳欢呼雷动。
接连几日,每日数场的山寨公演将人心士气推向了一个**,更将鲁达有血有肉的豪杰形象植入梁山众人心中。
鲁达此刻站在扬武军点将台上,目光巡视四周热切中透出尊敬的眼神,这些眼神很清楚地表达着一个涵义:它们的主人正把自己的命运与梁山融在一起。
“今日是扬武军凯旋归来后奖励功勋将士的日子,”鲁达缓慢而有力的声音在点军场四周响起:“台下的将士们,有的是生擒敌军将官,有的是奋死冲杀在第一线此刻身上还带着伤口,还有的是单人搏杀数名官兵骁勇善战。你们大家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名列军功簿的英雄!你们代表着扬武军所有战士,你们也是扬武军将来的精英!有你们在,我鲁达还有所有梁山的人都相信,扬武军每战必胜!”
“扬武军必胜!”台下百人方队发出一声大吼。
四周观众随之不约而同高呼道:“扬武军必胜!必胜!”声音虽错落不齐却也震天动地。
鲁达双臂左右伸张,示意台下恢复肃静。他的目光透过围观的人群,看到远处有越来越多的梁山寨众听到呼喊后正赶过来,连对面的高坡上都开始聚集观望的寨丁和山民。
深深吸了一口气,鲁达声震全场:“今日站在这里的一百一十七名扬武军的英雄们,有七十三名弟兄是刚放下锄头草叉加入扬武军的,此前都是勤勤恳恳务农为生与世无争的本份人,都是地主老财口中称呼的‘泥腿子’。可就是你们,打跑了往日帮助地主老财横行乡里的厢军,为什么?”
四周一片寂静。
“为什么你们会打跑平日看见了都会远远躲开的厢军?”鲁达目光锁定队伍前排一名看起来孔武有力的士兵,大声问道:“为什么?”
“因为他们来打梁山。”那名士兵紧张地低声答道。
鲁达微微一笑,将一只手放在耳边,侧头示意没有听清,同时用鼓励的眼神望着那名士兵。
那名士兵涨红了脸,憋了一口气,大声吼道:“因为他们来打梁山!”
鲁达的目光变得锋利起来,表情严肃,左手握拳用力一挥,用肯定的语气大声重复道:“因为他们来打梁山!他们夺去了你们的地,让你们做牛做马为他们耕田种粮,却让你们衣食无暖饱!用什么均汆法肆意盘剥压榨,不论家里是否有存粮,都要摊一份官汆粮,有多少食不果腹之家也要交纳官粮!我们辛辛苦苦挥洒汗水却饥无余食,病无钱医,天道何其不公!如今大家舍弃家产逃上梁山,他们还不满足,他们不甘心你们在梁山有自己的地,不甘心你们在梁山舒服快乐,因为你们在梁山过上了好日子,你们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就会闻讯赶上梁山。所以他们来攻打梁山。他们要让你们继续回去做牛做马,可是也要让他们问问我们的拳头答应不答应!”
“不答应!”台下齐声呐喊。
鲁达的声音越加高昂:“扬武军的一百一十七名好男儿,是为谁而战?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是为梁山所有的兄弟姐妹安定生活而战!是为了我们所有人的不受欺辱而战!你们才是梁山的英雄,我替梁山上数万名父老与兄弟姐妹谢谢你们!”说罢,鲁达在台上躬身深深一礼。
这一举动太过突然,连陪伴左右的公孙胜与朱仝也显得手足无措。
台上台下死一般沉寂。
轰然一声,朱仝与公孙胜带头,台下百人方队与鲁达身后的配刀亲兵们齐刷刷单膝跪倒,四周围观寨众也同时黑鸦鸦跪倒在地。举目望去,点军场内和周围山坡上全部都是低矮的身影。
鲁达高声喝道:“全体请起!”在全场起身的当口,他继续提气扬声道:“所有有功军士,奖牛一头,钱五贯,粮一石。家眷没有进入梁山后寨的,优先安排!军功卓越者另有嘉奖。以此为例,日后护武军与威武军立功者亦按此办理。”
台下传来海啸一般的欢呼声。
“在场的所有梁山兄弟姐妹,所有父老亲友们,”鲁达接过了公孙胜自亲兵手中转递过来的纸制喇叭,他刚才演讲时情绪激动,竟忘记了使用这个自己发明的扬声器:“梁山,非是一人之梁山!梁山属于所有梁山的兄弟们!我相信,你们中间还有很多人如场内立功将士一般,愿意为了保卫自己,也为了保卫自己在梁山的家人和朋友,和朝廷派来的军队奋死抗争。台下站立的一百一十七名好汉是显露出头角的,还有更多没有显露出来的就在各位中间,下一位梁山好汉也许就是你自己。你们,只有你们才是梁山真正的英雄和脊梁!梁山将因你们而存在!”他右手拿着纸筒,左手朝上向前伸出,如同托起一座泰山。
台下百人方队如同中魔般,无人带头地发出连声嘶吼:“梁山!梁山!”
点军场外,倍受鼓舞的寨众们爆发了,他们狂热地欢呼着,拼命地喊着口号鼓掌喧嚣。
鲁达静静地,面含微笑停顿了一会儿,那张平日里看上去粗旷中透出玩世不恭的脸,在这种背景的衬映下也变得庄重威严。下面的声浪象潮水一样一波一波的涌上来。
“我还要告诉你们,”鲁达拖长音调,等此起彼伏的呐喊声逐渐平息,他继续用坚定沉稳的声音道:“梁山非是梁山一地之梁山!梁山将是所有本份人家的梁山,将是所有受苦受难兄弟之梁山!朝廷派兵攻打梁山,是因为他们害怕了,他们害怕我们聚在一起的力量,他们害怕梁山的壮大。可是,我们不再是任由宰割的庄稼汉子,我们团聚在梁山,我们必然强大起来,我们必然要让所有曾经欺负过我们的人付出代价。有胆敢冒犯梁山的,我们二话没有,操家伙揍他孙子养的!”他这句粗话出口,台下四周响起一片畅快的笑声和呼应。
“只要有我鲁达在,有梁山众多扬武军将士一样的好汉子们在,梁山就永远是安定的梁山,欢乐的梁山!不用担心被人欺负压迫的梁山!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家人,为了我们的朋友们,战斗吧!胜利属于梁山!”最后一句话鲁达几乎是振臂高呼,声嘶力竭。
“梁山万岁!”
“大当家万岁!”
“鲁达寨主万岁!”
“胜利属于梁山!”
。。。。。。
现场的人群情绪激昂,他们疯狂地喊着各种口号,所有人都对着鲁达挥舞着手臂。刹时间,鲁达面前出现了一片手臂高举的丛林。
鲁达回首示意公孙胜安排列队点军场一角的后寨寨丁分发物资奖励,又对四周抱拳示意后快步走下点将台。他边走边对陪在身旁的朱仝道:“军功榜头十名除了嘉奖以外,还要披红挂花,让他们去各个寨子演讲,就讲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要让所有寨子里的人都知道官兵也不过是群欠揍的软蛋。”
“谨遵大当家令。”被鲁达刚才一番蓄意煽动的演讲激起一腔热血的朱仝倒不失冷静,他沉吟片刻道:“大当家,卑职以为,过于宣扬朝廷官兵无能,恐怕会误导寨丁,引起轻敌之心。小的愚见,还请大当家定夺。”
鲁达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拍着朱仝肩头道:“军者,利器也。士气,锋刃之钢也。梁山扩军短暂,又逢秋收临近,朝廷围困梁山的大军不期将至,时不我待啊。为今只有先提高士气以振军心,至于临阵轻敌,则是将领们的问题。你回去好好约束手下将校头目,不要让他们太自以为是了。你提的问题很正确,洒家会告知总教习林冲警示三军将校。不过朱统领身兼训练营教习,也要多点拨一下威武军与护武军的带队头目。常腾与晁盖那边自有林总管打招呼。”
往日自扬武军驻扎的黑风口返回后寨不过小半个时辰,鲁达这一日却走了一个多时辰,沿途不断扶起跪倒叩拜的寨民让他忙出一头细汗。
大礼参拜的寨民多半是新投奔梁山的,鲁达也无心一一解说以前定下的无须跪拜的规矩,尤其是人群中白发苍苍的老人,看着这些满脸核桃纹老人,想到他们一把年纪还不得不舍弃乡土随儿孙投靠梁山,鲁达心里涌起难言的感受。这一刻,他竟说不清自己推翻大宋江山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自己逍遥快活还是为了一份责任感。
“责任感。”鲁达在嘴里默默咀嚼着这三个字的含意。他上辈子什么都不缺,就缺责任感,唯一一次想尽一下中国人的责任感,还被憋三一枪送到了北宋末年,阴差阳错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在不远的一个山头上,刚刚从义勇庄巡查完毕返回梁山的林冲与朱武站在高处,远眺鲁达一行人在人群中的身影。
鲁达演讲的话他们只听到最后一部分,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当鲁达说出“梁山非是梁山一地之梁山”的时侯,二人神情各不相同。林冲是骤然变色,随即闭目不语,而朱武则面含微笑,眼中神采奕奕。
直到人群渐散,二人目送鲁达接过随行亲兵递过来的缰绳飞身上马远去,朱武扬首晴空,没头没脑说了一句:“天要变了。”
其时满天云彩,日挂高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发稿一次发九千余字,一则是十一期间能用来码字的空闲时间比较多,再则也是很多朋友对我每周只周三与周日更新表示不满,这次算是补过。呵呵~~反正也就是老朋友们在捧场,我也懒得将九千字分成中和下两节混什么点击了。放在一节里朋友们看起来也方便。另外,本章与上一章的章节名有所修改,因为内容的增减,《归途》将是下一章的章节名,特此说明一下。
顺补颂各位好朋友们中秋快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