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中华神鹰(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97年8月1日,中国宣布其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首飞成功,并称该型飞机被命名为“鹏”,将在接下来的16个月内完成各项飞行测试,预计完成约3000小时的飞行
1997年8月7日,中国商用大飞机制造总公司在渝宣布成立。公司注册资金1000亿人民币,国家持股51%,寒雨迷蒙集团持股49%。同日,在渝宣布成立中国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200亿人民币,国家持股60%,寒雨迷蒙集团持股40%。
1997年9月1日,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国商用大飞机制造总公司和中国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宣布合并,两公司合并后,仍称中国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国家持股55%,寒雨迷蒙持股45%。
从以上信息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鹏”式大飞机并不是中国自己制造的首架大飞机,“鹏”式飞机只不过是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种民用客机而也。在这之前的一年内,中国已经完成了新一代的战机和运输机的设计与制造。
在我去年生日那天,邓爷爷专门打电话给我,并提到了他是代表国家感谢我对国家的贡献而打电话给我的,因为时隔久远,当时我并没有反应过来,但是挂了电话后我就想起来了,应该是我提供的那两种材料和飞机设计方案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了。
事实上正是如此,而且不仅仅是取得重大进展,而是已经在我提供的材料和飞机设计以及给那些院士讲授的理论的帮助推动下,在阳历的96年底,中国已经完成了新一代战机和军用运输机的首飞,即将进入大批量制造装备的阶段。
新一代的战机包括被命名为“隼”的歼击机和被命名为“金雕”的大型轰炸机。
其实,“隼”式歼击机在其设计上和美国即将开始研制的F-35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却针对其缺陷作了极大的改进,规避了F-35的设计缺陷带来的负面作用。
F-35作为以F-22为基础的第四代联合攻击机,在设计理念上着重于凸显其隐身性能,使得F-35在实战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缺陷:第一、载弹量偏低。为了减小雷达反射面,F-35采用与F-22相似的载弹方式:将挂载武器内置。受机身各方面因素影响,其载弹能力大幅度降低,大约只能挂载5-8枚各式武器。第二、机动性能略差。
在前世时,隼开始设计时就已经有了新研制出的两种新型材料,这两种新型材料在隐形方面有着神奇的表现,于是,隐形不再成为其设计的限制,这样一来,其载弹量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机动性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当时,这一款飞机的性能全面超越了当时作为美军主力战机的正大量服役的F-35,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
当时,隼最初定位为空天飞机,但是后来考虑到实际用途不需要那样设计,才改为定位为传统战机。但是隼的发动机仍采用了当时中国刚刚研发成功的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燃烧在超音速下进行,使用烃类燃料或液氢燃料,飞行马赫数高达5-16。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是一种以超音速燃烧为特色的冲压发动机,在高速时,需要超音速燃烧来保证较高的燃料利用率(简称超燃冲压发动机)。而此时,我考虑到受限现有的于条件,将其改为一般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这是一种研发难度相对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低很多的发动机。超音速冲压发动机采用超音速进气道(燃烧室入口为亚音速气流)和收敛形或收敛扩散形喷管,用航空煤油或烃类燃料。超音速冲压发动机的推进速度最高可达到6倍音速,这对于现阶段来说,已经足够先进了。
“隼”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而且由于此时里面的很多技术在现有条件下根本无法达到,我也只得对其进行了删除替代。其预计设计性能有:更为先进的机载AESA多功能雷达;高度综合的传感器系统;功能强大的综合核心处理机P);综合高效的电子战系统;友好的人机界面——下视显示器和头盔显示器;综合完善的通信、导航、识别系统;高度可靠的飞机管理系统。但是这些仍是现阶段中国很难实现的东西,也正是因为受到诸多限制,“隼”的研制即使是在有了我提供的可以说算是齐备的资料的情况下,仍然花了整整十年才研制成功。

最初,“隼”是计划在千禧年才完成的,但是期间中国遭遇93年“银河号事件”和“96年台海危机”两大事件的刺激,有感于自己军备的落后,两次加快了“隼”的研制进程,在项目组成员的拼命工作下这才在96年年底完成了“隼”,并取得了“隼”的首飞的成功。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完成的,一直不为外界所知晓。即使是在军队高层与政府高层,也仅有寥寥十数人知道而已。
“隼”翼展米,机长米,机高4.88米,机翼面积平方米。空重最大武器载荷9.2吨,最大内部燃油9.6吨,最大起飞重量隼”的最大平飞速度为220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90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1067公里。武器基本为内置,标准的武器配备是3枚空空导弹和3枚空地导弹或者是6枚空空导弹。另外在机翼上还有4个挂架。“隼”的总载弹量为8-9吨。
在研制“隼”的时候,新型轰炸机“金雕”同时进行。
金雕俗称洁白雕,体较大,全身为黑褐色,体色为雕类与鹰类中最发黑的一种。成鸟头颈部金黄色。幼鸟尾羽基部以及翅膀飞羽的基部为白色,成长后白色部分消失。飞翔时翼长而宽,尾端稍圆形。栖于山地,常高踞山崖巅顶或飞翔于高空中。性凶猛,喜食野兔、雉、鹑以至大形哺乳动物幼麝等。巢营于高山悬岩上或峭壁的树上,迁徙时在我国东北常能见到。
我国新型轰炸机正是因其飞行时外形与颜色酷似金雕,故而得名。“金雕”采用了同期美国正在进行研制的B-2战略轰炸机采用的翼身融合、无尾翼的飞翼构形,机翼前缘交接于机头处,机翼后缘呈锯齿形。机身机翼大量采用了被我命名为“GG”的复合材料以及“GSRB”的材料,发动机的喷口置于机翼上方。这种独特的外形设计和独特的新材料,极为有效地躲避雷达的探测,达到良好的隐形效果。在研制成功的当时,即使是美国最先进的探测雷达发现“金雕”的概率也不超过30%!
“金雕”机长米,机高6.18米,翼展米,机翼后掠角30度。空重78000千克,最大燃油量127000千克,最大武器载荷50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2306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5500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1350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2400千米/小时(海拔11200米)1230千米/小时(海平面),巡航速度M1.0(海拔12000米);海平面最大爬升率3900米/分,实用升限18000米,最大升限21000米;起飞滑跑距离2400米,着陆滑跑距离1800米(最大着陆重量);最大无空中加油航程14300千米,作战半径4400千米1.3);限制过载
“金雕”轰炸机有三种作战任务:一是不被发现地深入敌方腹地,高精度地投放炸弹或发射导弹,使武器系统具有最高效率;二是探测、发现并摧毁移动目标;三是建立威慑力量,“金雕”轰炸机作为同一时期世界上仅有的三种具有全天候全球攻击能力的大型轰炸机,从其诞生之日起,其作为中国除核武器以外的终极武器之一的特殊身份就已经确定。具有亚声速、超声速和低空飞行能力的“金雕”重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在核战争中遂行各种打击任务时,表现更灵活,适应性和作战稳定性更强。“金雕”将来现代化改造的重点是发展使用常规武器完成打击任务时的作战性能,其中包括使用高精武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金雕”远程轰炸机,是在遏制出现战争威胁和大规模地区冲突的理念框架内研制的。“金雕”远程轰炸机高水平的飞行和技术性能使其能够在各种飞行状态下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实施攻击。对“金雕”未来的现代化改造首先是更新机载系统,提高其侦测、导航、瞄准、电子对抗等方面的功能,在空-地制导炸弹和导弹的基础上补充装备高精武器。
“金雕”战略轰炸机有着很大的改进余地,随着技术的进步,随时可以对其作升级。这可以保证其服役年限最大化,具有极大的长期装备条件,对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具有最好的实用性。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