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阳山碑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卯时许,天色已经微亮,祁康、张良等几位将官因为已经修整了整整一夜,不再困倦,便都聚在薛常亮账外,小声地说些话
不多时,薛常亮翻帐出来,道:“哦,天都亮了!”
张良等人站起身,道:“大将军,您怎么不多休息一会?”
薛常亮道:“睡不着啊!起来和你们说说话。”
几位将军让出地方,薛常亮席地而坐,与几位将官聊起来。
薛常亮举头四顾,忽然看见帐篷后的不远处一条巨大石材横卧,道:“这难道就是阳山碑材?”
祁康道:“这正是阳山碑材。”
薛常亮道:“早闻两百年前,成组皇帝为太祖皇帝建功德碑,欲取阳山之石为材,不想碑身过于庞大,无法运至南京,便弃于山中,今日得见,果真震撼无比。”
祁康道:“此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部分,碑座据此地以西的山麓,而碑身便是将军所看到的巨大石材,仅碑身便是高17丈、宽四丈、厚一丈八,若立于地面,顶天立地,气魄非凡那!”
薛常亮叹曰:“想想我朝历三百年岁月,创多少惊天伟业,先有洪武皇帝建南京城垣,后永乐皇帝敕建北京紫禁城。而长城经我朝各代帝王翻建已是雄踞北方,气吞万里。这些都无一不是旷古绝今之作。”
张良道:“大将军说的是,想我朝如此辉煌昌盛,若是任由清军跋扈,岂不笑煞后人。”
薛常亮道:“自古王朝若文风见长必武功稍逊,如唐宋等朝无不惊受外藩侵扰而无能为力,倒是蛮荒不开化的北方夷族经常以武力相挟。如此天下,从古到今,唯有汉武帝与我大明永乐皇帝能称得上是文治武功兼备之君。”
张良道:“自有汉之后,历朝历代不过三百年光景,想我大明朝已历三百载,难道,这便是劫数不成。”
祁康道:“劫数不劫数的要看朝廷如何预谋,我朝自南迁以来深受内忧外患,而皇上驾下一帮臣子均不比徐达、刘伯温。先帝爷崇祯皇上遇难留有遗言‘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如此复杂的天下,叫皇上一人如何承担。”
薛常亮道:“我等也别去管那管不了的事了,只要用好这六万大军,也可有一番作为。”
张良道:“大将军,如今咱们手中可不止六万人了。”
薛常亮问道:“有多少人?”
张良回道:“约七万五千人。”
薛常亮问道:“哪里又多出了一万多人?”
张良道:“将军,您有所不知,自将军带领我等西征,长途跋涉,攻取西安,威震中原。民间已将我军称为‘薛家军’。我等领兵沿长江开赴南京,沿途有许多能人志士加入军中,一路三千里过来,军队便扩充至七万多人了。”
薛常亮道:“哦,如此甚好,我朝子民均识得大义,江山可保也。”
祁康问道:“大将军,你原先主张我等先锋军守卫扬州,为何,你现在在此汤山?”
薛常亮便将与史可法的军事安排说与众将听,众将领会,不再多言。
几人正说着话,猛然的,东方一轮红日从远方山峡跃起,射出万道光辉,那天边朝霞翻滚,如红潮暗涌,映照的山川披挂红绸,万里一片光明。
薛常亮遂下令三军集结列队。站在一处高地,望着满山遍野的兵士,薛常亮迎望东方旭日,道:“众位将士,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今有满夷意欲侵攻我京师,涂炭我黎民,践踏我河山。我军酌令保卫京师,此一仗事关我大明存亡,我等将士向阳山巨碑发誓,效法忠勇义士,为保家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言毕,七万将士高呼:“保家卫国、赴汤蹈火!”三军齐号悍动山野,响彻天穹。
集合完毕,薛常亮命几位将军严阵以待,准备朝廷下令后,即刻挥兵南京。
薛常亮军队在阳山等了整整一天,仍未收到南京的命令,急得薛常亮和几位将军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复定性。
军队在阳山再过一夜,天明时分,朝廷派传令管前来,命薛常亮去南京面见圣上,其余将领带领军队仍然驻留汤山,听凭诏令。
薛常亮送走传令管,便换上朝服,准备独自进京面圣。
这时,王志等人劝道:“大将军,朝廷如此主张,不知所谓何意,如今南京危急,朝廷不让军队进京,却叫大将军一人面圣,不知道是凶是吉。”
薛常亮道:“管他凶吉,朝廷既然召我去,我便去,也好听听他们如何备战的。”
这时,杜正信骑一匹快马赶来,刚下马便急冲冲的跑到薛常亮跟前,问道:“薛将军,你可是要只身前往南京。”
薛常亮道:“正是!”
杜正信忙道:“此乃龙潭虎,薛将军万万不可前往。”
薛常亮惊诧,问道:“为何?”
杜正信道:“薛将军您不知道,你西征军先锋部在中原纵行如入无人之地,朝中有奸佞小人嫉妒眼红得紧。前几日,我便听闻有人在皇上面前参您的本子,说薛常亮在西关招兵买马,欲图谋不轨。还有人说您薛将军只以史可法为主,全然不把朝廷圣上放在眼里。更有人说您的军队号称‘薛家军’,分明是想另立门户,与朝廷分庭抗议啊。”

不等薛常亮说话,张良急得跳起来,道:“混帐东西,我等为朝廷舍生忘死,朝中小人不思赶紧备战,抗击清军,却在这里无中生有,真是气煞我也。”
薛常亮冷笑一声,道:“这一年来,多少忠勇义士对朝廷政事主张已经灰心丧气,如今,南京已然在敌军铁蹄之下,他们还要如此,意欲将国家搅得永无宁日。也罢,让我去见识一下这帮能臣,我到要看看他们有何退敌高策。”
众将听闻薛常亮执意进京,皆劝阻,不让薛常亮走。薛常亮道:“众位将军好生领军,若本将南京之行未能回来,便由张良将军为统帅,尔等悉听号令,转入南方,与清军周旋,不得违令。”
张良听言,忽地跪在地上,道:“将军不可去啊!薛家军以大将军为统帅,方可纵横天下,若无将军,定会四散,被敌军击破,将军三思啊!”
众将均跪倒在地,齐声劝阻。
这时,杜正信道:“将军,若您信得过小人,便听小人一句话。”
薛常亮道:“将军请直言。”
杜正信道:“薛将军,小人以项上人头担保,将军此去,必遭暗算。小人其实刚见到将军时便想对将军说的,只是觉得时机未成熟,心想,或许现在战事趋紧,朝廷可能会据时而变。但今日闻听朝廷下令召将军只身入京,便坚信朝廷奸臣欲加害将军之实。”
薛常亮道:“那又如何,我等臣子听从召唤便是尽忠尽责,若是违抗圣意,留人话柄,岂不是误了一世清明。”
杜正信道:“将军所言差异,古有屈原以死纳谏,虽说忠义,却未能换的楚国安邦。如今,将军你即便献出性命,倒是能换来我大明太平否?”
薛常亮听言,不知如何作答。
杜正信续道:“大将军,您是明理之人,自然知道孰轻孰重,若将军带领兵马固守东南,即便京城告破,亦是为我大明而战,为我黎民百姓而战,此乃大义举也。”
众将听言纷纷附和。
薛常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杜正信道:“将军,既然朝廷已经昏庸至此,便不值得保守。将军应发兵东南,联合江南各军,以将军之声望,可在东南建起一支可与清军抗衡之力量。若大将军能听小人之言,便是黎民百姓之福。小人愿追随将军,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众将听言,纷纷击拳赞同。
正说话间,远处奔来一骑骏马,来到跟前,马上跳下一人,到杜正信跟前跪倒,呼:“统领,刚刚收到消息,扬州那边的清军开始攻城了。”
薛常亮大惊,问道:“战况如何?”
传令兵道:“回薛将军,清军于今晨丑时开始攻城,先用百余门大炮狂炸扬州城楼,后利用人海战术登楼,被尚书大人的守军打退,小的收到消息时,清军已经开始了第二拨攻击。”
薛常亮眼望东北扬州方向,道:“尚书大人,您可要撑住啊!”
张良道:“早知道如此,不如我等不要在此等候朝廷军令,直接去解扬州之围,倒是比窝在这阳山上的强。”
正这时,又有一骑骏马赶来,杜正信认得是自己派去南京的探哨,便问:“南京方面有何异动?”
探子回报:“统领,清军多尔衮大军昨日傍晚与江北黄得功部交上了兵剑。黄得功部死守江滩,到今日早晨,全军覆灭,黄老将军以身殉国。此刻清军已纠结上百军船,横渡大江,欲取我京城。”
众人听闻,都吸了一口气,道:“真快啊!”
杜正信叹道:“黄老将军一生纵横疆场,如今为国尽忠,可谓善尽所值。”
薛常亮心想:“前几日与黄得功交谈,心中对他还煞是有所戒心,如今看来,黄将军忠义,不愧当朝的三军泰斗。”
众军纷纷道:“将军,拿个主意吧。”
祁康道:“将军,此时若再纠缠于琐事,清军若真的破了南京,便为时已晚了,请将军下令吧。”
薛常亮想了想,道:“众位将军,眼下救南京乃是当务之急,我等理应西进,但朝廷对我军有提防之心,我军行动未必得到呼应。况且南京有十几万禁军把手,且城池固若金汤。而扬州城仅三万军把守,情势危急,我等应疾去扬州增援才是。”
众将齐拱手听命。杜正信拱手道:“薛将军,小人对将军早已佩服之至,若将军不弃,小人愿领手下三千驻军跟随将军。”
薛常亮道:“杜将军,你有皇命在身,应力守汤山方为职责之事。我军讨饶将军几日,幸得将军以粮草照应,薛常亮感激不尽。若此番无法守得京城及润扬,我便听从将军意见,发兵东南,到时,我会力邀将军共举义事。到时候,还有劳将军多多出力啊!”
杜正信见薛常亮如此说,便不再多言,道:“那小人便在此地等候将军,愿将军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