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学习兵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排风看到柴郡主领着宗保少爷过来,也并不矫揉造作,随便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向柴郡主施了一礼。柴郡主并不把她当丫鬟看待,但是也明白,以排风的性子,经常上山砍砍柴,对对歌,比让她困在书斋里学习诗书礼仪,做大家闺秀要幸福的多。
柴郡主过去拉着排风的手,一面拿出丝巾,边帮她擦脸上的汗渍,边说道:“风丫头,宗保那边现在已经没有了伺候的丫鬟,我可不放心。你们以前也总是一起打闹的,帮我过去到他房里,照顾宗保的饮食起居,你看可好?”
杨排风吐了吐舌头,笑道:“夫人,你说的不是玩笑话?”
排风随后抖了抖衣服上的灰尘,说道:“你看我这帮着冬至婶磨磨面团,也弄得浑身脏兮兮的。自己都只是将就着过,哪里还能够照顾宗保少爷的起居?”
柴郡主没想到排风居然直接就拒绝,正准备再劝劝。排风此时忙换了个语气,摇着柴郡主的衣袖撒娇道:“夫人,我的好娘娘。你也知道,我是有富贵病的。就别让我跟着少爷娇滴滴的寒碜他了,他惯我可不惯。当他丫头有什么好,就现在这样,时不时的还能敲打他两下。当了丫头,可不是尽被他欺负?”
其实要不是宗保提议,柴郡主也不会让排风真去当宗保的丫鬟。毕竟,不管天波府少主人的丫鬟待遇多高,总是下人。虽然现在杨排风也总是和一些下人们玩在一起,做些粗重的活儿,但是府里面的人只是把这看做一个七岁小女孩的玩笑之举而已。
柴郡主听她说的可爱,抚着她有些微乱的头发说道:“那可不对,就是做了他的丫鬟,我也是准你时不时的教训他一下。以前他可是顶怕你的,不过你不愿也就算了。”
杨宗保来到宋朝之后,发现这里的人虽然沿袭了盛唐的开放风气,但是为人处事还是过于谨小慎微了。相比较来说,他更喜欢杨排风这天真烂漫,随性自然的性子。
本来杨宗保遣走下人就是为了保住秘密,此时他正好顺着娘亲的意思说道:“娘,我如今已经满了八岁,而且这次被魇着了之后,忽然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就不需要丫鬟仆从的伺候了。”
说到这里,宗保看着杨排风做了个鬼脸,说道:“我知道风丫头最喜欢呆在厨房里捣鼓些七荤八素的玩意儿来摧残我们。以后我不需要丫鬟服侍。只是除了和娘亲,太君一起用膳之外,其他的时候,就让风丫头每次在厨房捣鼓完之后,给我送去一份就好。”
柴郡主自从孩子病愈之后,就发现小宗保的心智成熟得惊人。如今杨家又折了一个男丁,她心里当然是希望小宗保能够尽快成长,独当一面,于是欣然应允。
关于随侍丫鬟的问题解决之后,杨宗保就开始独力重新布置少瑞楼。作为天波府少主的院落,少瑞楼当然是华丽中透着庄严大气。
杨宗保仔细斟酌了之后,选择了少瑞楼中,最不易被外人窥视的一间屋子。在屋外暗处,隐隐的摆下一些阵式。
杨宗保是希望在少瑞楼中建一个密室,不让外人打扰。因为他所要做的事,太过于匪夷所思,而又耸人听闻。
少瑞楼的院落三进三间,而最里面的主间则是一个两层的小楼。楼上俯望,也还有些高度。他把自己主卧室后间的两个储备近身杂物的房间里的东西全都清在一间,另外一间小房,怎么也有十几平方米,也就够了。
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还需要多方准备。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还是应该像往常一样,正常的饮食起居,温书学习,再暗地里准备一些材料。
第二天,杨宗保就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到望月斋拜会柴老先生。
杨宗保的运道比杨排风要好出许多,他知道,如果是自己也像杨排风那样,整天跟着一个老头子摇头晃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不知所云,自己恐怕也会顶不住而甘愿去做一个小厮。
杨家以武传家,所以杨宗保并不需要学习经史子集,六书经义,诗词歌赋。所学的当然是以战阵韬略为主,辅以君臣礼仪,人伦大防,民生疾苦。

像君臣礼仪这样的知识,也并不需要什么鸿学大儒来指点,柴老爷子都可以一手包办。
这柴老爷子本是以前柴府的家奴,只是出生在平和年代而已。虽然小主子因为黄袍加身而失了天下,但太祖皇帝对柴家封赏甚厚,并没有赶尽杀绝。
像柴先生这样的家奴也由原来的粗通武艺,开始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并且上战场立下军功。如今年纪大了,才随柴郡主来到杨家,负责打点一些琐事。
杨宗保六岁开始习字之后,杨延昭认为书生误国。他日既然要战争杀敌,从小的老师自然应该是个上过战场,见过烽火,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杀将才行。
当时杨家本就已经人丁稀薄,府内留守的家将只是武功高强,对兵法战阵却不甚了了。幸亏柴先生兵法纯熟,当年也是领过军功的,于是就由柴先生教已经习字的宗保。
宗保这两年来,每天上午都有两个时辰用来学习兵法奥义,战阵韬略。
今天是第一天,杨宗保虽然融合了杨慎的记忆,但是对于这种繁体字,他能够清楚的认识,却并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
不过柴先生总算不是讲究死记硬背之人。他和杨宗保两人有问有答,气氛相当不错。柴老先生也认为经历巫蛊事件之后,少爷果然变得玲珑剔透许多,这未免不是杨家因祸得福。
中午别了柴先生之后,原本准备回少瑞楼的杨宗保转念一想,既然有空,就不必到房里去等风丫头送午膳给自己。不如直接去找那个可爱的丫头。
杨宗保毕竟在柴先生那里憋了一上午。虽然柴先生教学比较开放,没有一个上午的之乎者也,但是和一个大叔用文言文正正经经的谈了一个上午的兵法战策,这样的感觉也是相当郁闷的。
杨府上下,几个婶娘如今深入浅出了,母亲对自己虽然关爱有加,但自己还是崇慕之情居多。真正能说上话的只有呼延玉和杨排风了。
呼延玉如今的身份却很有些尴尬。根据礼仪,她花轿进门之后,并未与杨延嗣拜堂,所以法理上还算不得杨延嗣的妻子。连官家抚慰杨家之时,对这个问题也很为难。
大宋的士大夫们都是认死理的主,他们只认定既成事实。杨延嗣殉国了,那么可以追加溢号,甚至封爵升禄,但是没有拜堂就是没有拜堂,呼延玉既然不是杨延嗣正式妻子,那么连一副诰命都不能赏。
士大夫一族和官家在法理上都没承认呼延玉杨七娘这一身份,但是不管是杨老令公和呼延老将军生前的遗命,还是因为花轿已经进门这个既成事实,杨家上下,都已经以七娘的身份称呼她。连杨宗保都只能跟着大家叫这个只比他大八岁的女人呼延七婶娘。
呼延赞老将军已经去世十年,呼延玉的母亲也已经离世好久,她如今只剩下两个哥哥靠山侯呼延必显和敬山侯呼延必达能够为她做主。
呼延必显与呼延必达却只是两个粗豪汉子,哪会站到呼延玉的角度去想问题。他们本和杨家世交,两兄弟更是和杨家七虎将有着过命的交情。在他们看来,既然花轿已经进门了,那么妹妹也就嫁过去了,杨家也不会因为一些俗理不到位就怠慢了自己的妹妹。
就因为这段时日呼延玉的身份尴尬,所以再也不能像最初几日那样和杨宗保有说有笑。
杨宗保也感到两人当初合作无间,联手破掉‘总军师’杀局的默契正在逐渐消磨,两人关系也在逐渐疏离。尽管他为此有些惆怅,却也无可奈何。
呼延玉毕竟是自己重生之后,第一个比较谈得来的朋友。就这样逐渐淡漠下去,自然让杨宗保倍感孤独。这个时候,快人快语,自然洒脱的杨排风,也就显得犹为可贵。
唐宋女子,心智身体本就开化的早,再加上杨排风骨骼灵异,七岁的她已经颇有一番十二三岁女子的体态。杨宗保一直都在努力使自己保持一个八岁孩童的心态与人相处,所以也没有刻意的就把小一岁的杨排风当不懂事的毛丫头看待。
今日学习兵法,正好枯燥的紧。不如去看看杨排风怎么在厨房里捣鼓午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