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的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宫廷宣旨太监手里接过一个红樱小冠,杨宗保成为了大宋朝第二个八岁就领太子少保衔的人。
第一个得此殊荣的是当年赵光义极为疼爱的八王子赵元俨,也就是后来俗称的八王爷。只是八王爷至今还很年轻,杨宗保也不知道以后他会否成为民间演义中的那个八贤王。
也正因为他有这个太子少保的爵位,而当今的真宗皇帝当年连太子之位都没坐上,所以后世才会有他可以上谏昏君,下斩谗臣的传说。
按照惯例,年纪少小的王子应该自小离京。可老年人么,总是特别疼爱自己的幺儿的,所以怎么也舍不得放小皇子离京。
最后八皇子长到了二十岁,赵光义才肯放封为周王的他离京。因为他是二十岁,又是排行老八,很小封为少保,所以民间都笑言‘二十八少保离京’。
杨宗保此时所在意的倒不是自己的少保衔,而是太子二字。
虽然小皇子在杨家遇刺被杨宗保所救这件事没有传的天下皆知,但朝廷里的那些高品大员却是知道的。一个刚刚救下小皇子的人,封的是太子少保,岂不已经是变相的立了这孩子为太子?
因为刘修仪出身四川平民,所以朝廷的饱学之士全都看不起她的出身,那么她的孩子要立为太子就有些难度。但如今,救下他的杨宗保封的是太子少保,以后自将追随太子,无形中等于默认了太子的身份。
这些官员如果要反驳,就必须反驳官家对杨宗保的封赏不当。可人家太君刚刚一个七儿子殉国,如今孙子一辈,更是只有杨宗保一人,谁好意思在这当口指责杨宗保的封赏?
这么一个李代桃僵的计策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看来自己还是把刘修仪看得太弱势了,这么一个能够绑住官家的心几十年不变的女人,哪会那么简单,背后恐怕也有相当了不起的智囊辅佐吧。
正是自己封了太子少保衔之后,寇相来府上庆贺的脸色不是很好,杨宗保才领会过来其中深意。
真是后世思想害死人!
杨宗保在把借助‘潘美余孽’一事扫清朝廷障碍的方法告诉了杨婕妤之后,一直没见到官家的动静。他还觉得奇怪,以寇相当年打压潘美党羽的气势,怎么也不会毫无动静啊?
杨宗保当时隐晦提出的,官家与刘修仪共同的大事就是立后一事。在杨宗保看来,只要借这次事件,踢掉那些撑着沈修援的势力,刘娥自然能够变为刘皇后。
但实际上,刘娥成为皇后,最大的阻力却是来源于寇准,王旦等政事堂的一群心忧国事的相公们。在宰相们看来,一国之母,当然要出自名门世家,怎么也轮不到川地的一个民女。
在这件封后大事上,官家所要铲除的障碍就是寇准本身,又怎么可能以‘潘美余孽’的名义来驱逐恨潘美入骨的寇准呢?人家寇相就是专门对付‘潘美余孽’的。
无疑,官家这么私底下默认民女出身的刘修仪之子为太子的做法,等于点燃了与政事堂的相爷,御史台的谏官们的战火。
以寇准和杨家之间深厚的关系,杨宗保受皇家天恩,他当然要来祝贺,但是想到太子问题,脸色自然相当难看。
杨宗保知道,不管自己现在多么人小鬼大,这种官家与臣工之间的角力,怎么也轮不到自己来管。不过宋朝好的体制就在这里,不管大臣们闹得怎么的不像话,官家都不能责怪。太祖皇帝更是定下了:‘非谋逆叛国者,虽罪不诛’的祖训。所以不管他们怎么闹,都动摇不到国之根本。
相反,辽兵这次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大宋腹地又消失无踪则引起了所有人的警觉。在所有人都知道这次阴谋涉及到‘潘美余孽’的时候,就几乎众口一词的认定潘美生前一定通敌,出卖了大宋军事的重要情报。
但只要不是个傻子,就会知道,一份二十年前的情报,是否能帮助辽兵躲过宋军如今的边防?
官家也因为辽兵突入大宋腹地而极为不安,除了加紧参拜天书祥瑞,以求上天庇佑之外,命令杨延昭除了原来的边防,自领一军,选紧要地段驻守。
天波府如今人丁不旺,于是将杨延昭堂弟杨受及其子杨琪接入府中。
杨琪比杨宗保大两岁,生于承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000年。

杨宗保看到比他年长两岁的杨琪,不由有些恍惚,这个到底是不是历史上的大宋名将杨琪呢?
可如果这是历史,那么杨文广就应该在两年后出生,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如今的自己才八岁而已。
小杨从穿越附到杨宗保身上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探寻这个时空的真相。
如果这就是大宋历史,那么怎么会有自己这个子虚乌有的杨宗保?
可如果不是,那么杨业,潘美的生卒年又为什么和史料相符?
年号,皇帝即位的时间又为什么与历史相符?
唯一不同的就是本应发生在大宋景德元年,也就是六年前的檀渊之盟没有发生。这个号称奠定大宋随后百年承平的关键盟约没有达成,那么大宋的命运又将行往何方呢?
父亲杨延昭与杨受仔细研究了宋辽多年对阵的地图之后,决定自领一军,在北宋关防前沿的后方,河北高阳关、益津关、瓦桥关一带领兵驻守,形成第二道防线。只要两人守住了‘河北三关’,辽兵自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大宋腹地。
杨延昭与杨受两人领兵出征之后,今年满十岁的杨琪正式开始在天波府学习杨家枪法,而八岁的杨宗保并没有开始习枪。
重生后的他当然不是墨守祖训的人,而他如今的身体,由于穿越之后灵魂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之一般的十二三岁的孩童还要强壮许多。
杨宗保没有习枪是因为他还有自己的打算。
因为发生了小虫子事件,杨宗保也就顺便把另外三个丫鬟遣到了几个婶娘那里,柴郡主只以为他是怕看到三个丫头,触景伤怀,也就没有阻止他,却执意要安排其他的丫鬟给他。
杨宗保遣走三个丫鬟一方面是出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缘故,另一方面,则是自己有一些秘密的举动,不想被人发现。
但是柴郡主无论如何不放心,怎么也要弄个小丫鬟照顾八岁杨宗保的起居。
杨宗保终究还是拗不过母亲。他想到当天后院夜宴时,用酒坛救下自己的小排风。于是提出来让排风丫头来照顾他饮食起居。
柴郡主领着宗保经过丫鬟们的指引才在仆役们的左院里见到穿着粗布衣裳推着石磨的排风丫头。
杨宗保通过记忆知道,杨排风在杨家的地位很有些特殊。
景德元年的时候,父亲杨延昭领兵一万,至辽国边境,屠游骑,克古城,立下大战功。
可是就在攻克古城的战役里,部将杨毅因为帮自己抵挡流矢而身亡。消息传回京里之后,杨毅产下女儿不足一年的妻子由于身体本就虚弱,思念亡夫过度,很快就撒手人寰。
当时年方一岁,只比宗保小一岁的排风也就成为孤女。只是她的父亲因为救杨延昭而死,所以杨延昭有意收她为义女。
当时的北宋虽然程朱理学还未萌芽,社会风气沿袭着盛唐的风流开放,但是家族宗系的辈分依然有着很强的制约能力。杨家氏族的宗系之中,杨毅是杨业那个辈分的,所以杨延昭与排风平辈。
要收义女的话,也就只能由老太君来收。当时老太君已经年过七旬,一个女儿刚刚入宫封为才人,此时再收一个襁褓中的女婴为义女,多有不便。
杨排风也就在杨家住下,并没有定出明确的辈分。杨家觉得等她长大之后,杨延昭再与她结拜兄妹,以全君子之义就好。或者就算不结拜,杨家上下也把她当作小姐看待,他日出嫁,也按照杨门闺女的礼仪备下嫁妆就好。
因此杨排风在天波府就处在不是小姐,胜似小姐的地位。
杨宗保之所以一开始就把她看作了一个普通丫鬟,却是与她自己的性子有关。
杨家虽然出身行伍,不过杨家小姐,怎么也应该有些雍容华贵的样子。但是排风却怎么也改不了自己的跳脱性子。
在杨宗保没有穿越之前,排风丫头从来不习惯与其他豪门世家的公子小姐混在一块。她整天带着一群家丁丫鬟,打野味,爬树颠钱掏鸟蛋。以前的杨宗保虽然比她还大上一岁,实际上却只是这丫头的小跟班。
太君看到小排风性子活泼,受不了西席先生的教导,也就并不强迫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