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募兵之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业诩早等着这一天,交待好训练事项,带上仔细写就的训练总结,跟随候君集一行到宫中
来到宫中,朝会已经结束,李世民去了两仪殿。www.xiaoshuodaquan.com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和李靖、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等一帮重臣在密议着什么,嘱李业诩先在殿外等候着
约模过了小半个时辰,长孙无忌、魏征等先后离去。长孙无忌看到李业诩在殿外,略一呆,看了几眼也就走了。过了一会,房玄龄也走了出来,走到李业诩身边时,停了一下,意味深长地看了李业诩一眼,那眼神颇有些无奈,却没说话,也走了。
随后听到宦官尖利的声音宣李业诩进殿。
殿内只剩下李世民、李靖和候君集三人。
李业诩跪下行礼,对他这个后世过来的人说,跪拜是件违心的事,非常的不习惯,还好李世民马上就让他平身了。
李业诩看了李靖一眼,看到李靖眼神颇为平和。
李世民吩咐李业诩坐在他的下手,“业诩贤侄,练兵已经快两个月了,虽然多次听过药师讲起过训练情况,但朕还是想听听你的汇报,今日你就给朕详细讲讲,”李世民精光四溢的眼神看着李业诩,“看来训练时候你也身先士卒,都晒的这么黑了,也更健壮了,哈哈…”
“回陛下,主官与普通兵士一起训练,效果才更佳,”李业诩把手中的训练情况总结呈给李世民,“选拔训练时间已经过半,主要是体力、耐受力和相互间的协同能力训练为主,两百名候选兵士如今剩下九十八名,这是李冀所写的训练情况总结,训练过程都在上面…您先看看。”
“李业诩,右卫军中百里挑一选出来的士卒竟让你都淘汰过半了,不简单…”李世民接过训练报告,并没立即翻看,却盯着李业诩看了一会,直把李业诩看的有些悚然。
李业诩竟然体会不到这话语和眼神中表达的是责怪还是褒奖。
“陛下…臣…”李靖想开口说话,李世民摆摆手,示意先不要开口。
李世民也不再言语,仔细地看起了李业诩写的训练情况总结。
余下三人都不敢吭声,李业诩看了眼李靖,李靖依然是平和的眼神,面无异样表情。
“唔,训练之法确非一般,怪不得君集大加赞叹,朕看了也了然于心…”李业诩仔细看完训练总结,却没开口询问李业诩,也没要求李业诩补充说明,“朕倒挺有兴趣,想去看看业诩侄儿训练兵士的场面…”
“陛下,微臣和李将军去训练营中察看过,业诩贤侄的训练方式,臣等是非常赞叹,训练出来的士兵,定是有万夫不当之勇,而被淘汰回来的士兵,没有一个不服气的,都只是怪自己能力不济…”边上的候君集在李世民面前称赞道,“臣有个想法,当日也与李将军商议,想在右卫军中推行此练兵之道,由业诩侄儿写个普通士卒的练兵大纲作为参考,陛下以为如何?”候君集对李业诩倒挺欣赏。
“哦,朕认为可行,药师,你觉得呢?”李世民稍稍地眯起了眼,看着李靖道。
“陛下,臣认为为时尚早,李业诩首批练兵还未完成,训练效果还有待观察…而此训练之法强度过大…臣担心会引起兵士的不满,”李靖躬身施礼道,“且冀儿年龄尚小,未曾领兵打仗,在军中尚是无名之辈,以他写就的练兵之法在军中推广,恐怕会引起非议…”
“李将军此言差矣,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贤侄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之道,非一般之人,君集很是欣赏业诩贤侄的训练方法。勇猛善战的士卒本就是靠高强度的训练而出来的…”候君集有些着急道,转头对李世民说,“陛下,此练兵之道,甚合我意,不若先在右卫军中先试行,由臣亲自督导训练!?”
李世民沉思片刻,“药师有些过虑了…不过药师此言也有理,君集,还是待这一营兵士训练结束后再说吧。”
“是,陛下…”候君集有些失望。
“药师,君集,你们先退下吧,朕与业诩侄儿再聊一会训练情况。”李世民沉思了一会说道。
“陛下,臣等告退。”李靖与候君集施礼后退出殿外。李靖留给李业诩一个无奈的笑容。
“贤侄今日可否用过早膳?”李世民看着李业诩的眼神有些戏谑的味道。
“陛下,我今日不饿…”李业诩想起上次见到李世民时饿的肚子抗议的事,不禁有些尴尬。
“已是午膳时间,朕倒饿了,贤侄可否陪我喝上几杯?”李世民不阴不阳的声音,依然是颇为玩味的笑容,让李业诩有些无所适从。
“陛下,我…李冀不敢…我…”李业诩有些愤愤,你啥意思,想请我喝酒就说的痛快些,这么阴阳怪气的,当皇帝就想玩我?
“哈哈…好了,莫要那么紧张,现在就你我两人,还是象上次一样,咱们叔侄相称,聊些平常事儿。”李世民笑着打断李业诩的话,吩咐上酒菜。
转眼间酒菜摆了满满一桌,李世民帮李业诩倒满了酒,自己杯中也倒上,举杯道,“贤侄,来,我敬你一杯,这段时间训练辛苦你了…”说罢,一口饮干杯中酒。
“陛下…不辛苦,”李业诩也忙干了杯中酒。
“哎,我说了,我们以叔侄相称,你不要叫我陛下,还是称我叔叔…”李世民夹了一块兔肉,扔到嘴巴里大嚼起来。
“是,叔叔…”李业诩调整好情绪。
“贤侄颇懂练兵之道,连药师和君集都称道有加,不简单,也勾起我的好奇…”

“叔叔,那是祖父教导有方,冀自小得到祖父教诲,所以就懂一些,加上自己的心得,所以…”李业诩习的一段时间兵法,反复研究,这冷兵器时代的行军步阵之道,还是颇有心得,只是没有在实战中演练过。但回答旁人的疑问这倒是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药师此次举贤不避亲,在我面前举荐你,想必你已得到你祖父的真传了。如此人才,岂可埋没?!”李世民颇为自傲的一点,就是对无论何种身份的人才,都会加以重用。
“叔叔太高看我了…”
“高看?我这双眼睛,还从未看错过人…”李世民指着自己,微笑着说道,“我确实有把你的练兵方式在军中推广的想法,”呡了一口酒。
“叔叔不是说要先看这一营兵士的训练成果再说么…?”
“我相信不会差。我大唐军中两员猛将,李靖和候君集都大加称道的事儿,如何会差?”
“这营兵士训练结束,侄儿还想继续训练下一批…”
“你不是说,有训练大纲,依着大纲训练,其他人也可行吗?”
“这…训练还没结束,我不敢说大话。”
“此事我自有主张…”李世民端起酒杯,“贤侄,来再干一杯,”一饮而尽,又问李业诩道:“你说说看,现今我大唐军队的战力如何?”
“这…李冀不敢…”李业诩疑惑,李世民叫自己进宫,问这些事儿?房、李两家定亲的事倒不问?
“让你说你就直说。”
“是,那侄儿就妄议一次”,李业诩喝了一杯酒,“侄儿以为,眼下大唐军队构成以府兵为主,战力不强…”这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的府兵,和后世的预备役民兵差不多,战斗力能强到哪儿去?
“哦,府兵制源于西魏,完善于北周、隋两朝,我朝以均田制为基础,三年一拣点以补充缺额。府兵平时务农,生活无异于农民,国家毋须为其负荷军饷,因而节省了大量养兵费用。而多次征战,证明府兵战力并不弱。实为现在最合理的兵制。”李世民皱皱眉头说道。
“叔叔,侄儿并不是说府兵制不合理,”李业诩露出他那招牌式的淡淡微笑,“侄儿只是说,相对于正规、系统训练的军队,府兵战斗力明显有差距: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缺少系统训练;兵不识将,将不知兵,战时不利调度;战斗力低下,机动性不强,不能远征。此是府兵作为大唐军队主力的缺陷…”
“…若全部以募兵取代府兵,刚需增加国家的负担…在财力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府兵制与募兵制相辅,府兵可作为内卫的主要兵力…”
“…若财力允许,兵制还是以募兵为主。国家异常强盛了,人口数量恢复了,则军队以募兵制完全取代府兵制…”后世哪个军队实力强大的国家是用预备役的?
“而募兵所征的兵士,可以规定一个服役期,以两到三年为好,加强各方面训练,提高战斗力。若大唐需对外征战,威服四夷,开疆拓土,必须要有一支保有相当数量、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斗力超群…且忠于朝廷,忠于陛下的常备军队…”
李业诩款款而言,讲的口干舌燥,把府兵和募兵的优劣都说了一遍,在军校时最精彩的一篇论文就是论隋唐府兵制与募兵制,当时还得到军校教员的大力称赞和推荐。
唐朝前期的军队,以府兵为主,面对行动快速,单兵作战能力出众的北胡军队,正面冲杀,还是明显处于劣势。幸亏有大批军事谋略出众的将领,用他们杰出的军事才能,以战术的优势弥补了这个缺陷。而唐后期,则以募兵为主,军队的实力上了一个台阶,对外征战更是所向披靡,大唐的国家实力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唔,贤侄此言有理,我也知道府兵在战力上有缺陷,只是如今大唐并不富裕,以募兵取代府兵,并非合适时候。今日朝会也是讨论此问题…”李世民听了沉吟半晌,“药师也是建议以募兵为好,但贤侄你说的理由更充分,我会记着侄儿说的这番话,”看向李业诩的目光却多了些赞赏,稍顿,换了个话题,“我想听听贤侄对此次北征突厥用兵的看法…”
“此次作战过程,胜在将领的谋略:快速出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胜之根本…”李业诩放下手中的筷子,“若大唐军队拥有如下几项:将领杰出的谋略,军队高度的机动能力,兵士出色的作战能力,还有充足的后勤保障,面对北胡军队,哪有不胜之理?!”
“言之有理,贤侄所说的,也是药师用兵之道…但这还是关系到朝廷财力的问题,如今百姓还不富裕,赋税不能过重…你继续说。”
“叔叔,我敬你一杯,”酒能壮胆,李业诩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想说一些心中想的,“侄儿斗胆再说一些军外之事,请叔叔莫要责怪。”
“好,你说…”李世民饮了杯中酒。
“国家富裕是军队实力的根本保证,”想起上次开发南方的想法,“众安方道泰,民富则国强,国强民更富;国之根本在于民,民犹以食为天。如今我大唐人口不过三百多万户,粮食产出不高…”
“咳…咳…”对面的李世民仿佛喝酒呛了起来…
李业诩一呆,暗叫不好,好象刚刚说的话,揭眼前这个大唐皇帝的短了…
------------------
正文近二十万字了,请大家继续支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