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粗暴干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贤侄,你继续说,”李世民脸有些红,不知是否酒喝多了还是被呛的脸红了
“叔叔,侄儿不敢说了…”李业诩一呆,忙停下话语,还以为李世民恼羞成怒了。
“无妨…你讲的有理,接着讲,”李世民自己也清楚,李业诩讲的可是眼下大唐存在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战乱,民不聊生,人口锐减,虽经这些年休养生息,但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恢复总是有一个过程的,特别是人口的恢复增长,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当前之道,侄儿愚见,在不增加赋税的前提下,鼓励人口生育,即添丁不加赋;改良农业生产技术,增加粮食产出…”对于大唐当前的赋税政策也不太清楚,所以不敢说太多,农业经济方面,则是有后世的经验可以借鉴的。
“添丁不加赋?…这有一定道理,可是增加的人口田地从何而来?”李世民微微地皱起眉头,看了李业诩一眼,“贤侄可有对策,说来听听…”
“现在大唐的人口和可耕种土地大多集中于关中及相邻一带,而关中土地并不肥沃,雨水也不充裕,许多田地是靠天吃饭…”李业诩拿起一杯酒喝了,润润喉,讲了半天口都很干了。
唐时关中一带的粮食产量都满足不了长安、洛阳等这些大城市的需求,很多粮食都要从南方经过漕运过来,万一当年雨水稀少,漕运不通,连长安都会缺粮。这也是唐对北方用兵,后勤补给比较困难的原因。
“贤侄,你莫停,接着讲…”李世民对李业诩吊他胃口的举动很不满意,催促道。
“侄儿说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则开荒种地,增加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新增的土地在几年内不需交赋税,这样百姓开荒就会有积极性;”
“二则加大开发南方力度。北方气候偏寒,相对于南方,适合农作物种植的时间短。南方气候温暖,土地更肥沃,且雨水充沛,河道密集,灌溉方便,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各种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多种植产量高的水稻,培育优良品种,并以稻麦复种。”这些后世身为南方人的李世诩心里很清楚,“所以侄儿建议,加大开发江南力度,开发南方,”李业诩以前为完成募兵的论文时曾查过资料,唐初对江南的开发并不重视,且南方种植水稻的范围在唐中后期才迅速扩增,“许会有这么一日,天下皆言:江南熟,天下足。”后世曾言,湖广熟,天下足,李业诩说这个,并不觉得是在放狂言,“人口增长了,兵源才能有保证;兵源有保证了,才能应付战事,保卫国家;国家安全有保障了,百姓才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供应充足了,天下百姓也更心安,必定会更支持朝廷的政策。”
李世民听着沉思了好半晌。
“贤侄说的非常有理…只是如今大唐重心皆于关中,边患都来自于北方,朝廷关注的也是这个方向,”李世民也喝了一杯酒,“贤侄也说了,如果漕运不通,南方粮食运不过来,那长安及北方边境还是会缺粮,我想呢,即使江南粮食足够丰富了,运输还是个大问题。”
“修建道路,疏竣河道,兴修水利。”要想富,想修路,后世这样的大标语随处可见,“水路并进,粮食运输才能有保障。”
“那又如何改良农业生产技术,增加粮食产出?”
“这个…这个…侄儿没操持过农事,讲不出什么…”对具体的农业生产方面,李业诩讲不出什么东西来,总不能说用后世的机械化操作吧,估计李世民听了会把他当怪物关起来。
“哈哈…我倒忘记了贤侄出身武学世家。过些时日,我会仔细问问民部和工部官员,”李世民话锋一转,“你此番论道,是否药师相授?”李世民不相信眼前这十几岁的少年郎有此见解。
“叔叔,侄儿平时常听祖父教诲,再加上自己所思,故有此道…”荣誉得给家里的祖父大人一些。
“我就说,药师不只有武略,文韬定也不凡…”
“叔叔…”
“好…好…贤侄不只练兵有道,胸中还怀有治国安邦之理,”李世民笑眯眯说道,“贤侄之才,更出我所料…哈哈哈…”
“叔叔,我只是胡言乱语,不敢当叔叔此番夸奖…”
“贤侄今日所言,我定会牢记于心,细细考虑…”李世民呷了一口酒,眯着眼问道,“贤侄,你多大了?”
“叔叔,侄儿今年十六了…”问我年纪,是啥意思?看来接着要说关于房、李两家定亲的事,李业诩提高了警惕。
“哈哈,真是英雄出少年,当年我率军解隋帝杨广被困雁门之围,也是十六…”李世民说起当年自己的壮举,颇为得意。

“叔叔当是英雄少年,侄儿哪敢和叔叔比…我还未曾领军杀敌呢。”汗,你是皇上,放在一起比,谁敢啊。
“来,再喝一杯,贤侄啊,房相的女儿我可见到过几次,确实很不错…”李世民又喝了一杯,转过头,不看李业诩,只顾自己吃菜。
“啊…”终于说到正题上了,李业诩刚把一杯酒喝到嘴里,差点呛了起来。
“贤侄不是说年纪尚小,还未想成婚吗?”李世民瞟了李业诩一眼,“怎么现在却要定亲了?”
“叔叔,是我娘在张罗着,那天祖父和我娘领着侄儿去房府,我还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呢。”李业诩心里叹了口气,既然你这个当皇帝的都一清二楚了,我也只能老老实实地说。
“药师此招并不高明啊,”李世民又喝了一杯酒,继续吃菜,“他不想让你当驸马,又想让朕绝了让他当尚书右仆射的念头,哼哼,朕…”又摆出一副皇帝的派头来。
李业诩差点噎着,李世民还想让他当驸马?!好似李靖曾提及过李世民有赐婚的想法,只是李业诩没太放在心上。
想不到李世民还真的打他主意,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可没有想到过的,自己一下成了宝贝疙瘩,抢手货了。回去得再理理思路了,“叔叔…陛下,那不是祖父的意思,是侄儿喜欢房姑娘,所以央求我娘去说媒的,”李世民太喜怒无常了,眼下这个皇帝流氓心里定是很不爽,李业诩只好承认是自己的主意,这当皇帝的老流氓应该不会和小年青一般见识的。
“哦…是吗?朕…我倒不信了。刚刚不是说你不知晓吗?!”李世民不置可否,“看样子你也是个风流少年,到处留情…听说你与郑仁泰的妹子郑燕也有私情,可有此事?”一副猥琐的表情,有一些好奇,估计也是个八卦分子。
不过李业诩听到却吓了一跳,这事知道的人可没几个,甚至连郑仁泰都不知情,李世民又是怎么知道的?
“叔叔…不是啊!我们只是一起游玩过几次,”李业诩心里有些冒汗的感觉,“您是怎么知道的?”。
“哦,你承认了…呵呵,”李世民一副得意的样子,“我是听恪儿说郑家姑娘曾找你比武…”
他娘的,上当了,李业诩心里骂了句粗话。竟然着了这无耻皇帝的道,原来是在套我的话。
“叔叔,我…”李业诩有些恼恨,偏又无计可施。
李世民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来,“你和房家闺女不相配啊!今日袁大师为玄龄相面,说其有女贵为王妃,玄龄和药师也知道,这袁天罡袁大师相面之术可是非常灵验的。”李世民依然不看李业诩,大自抿了口酒道,“我早就思虑着给玄龄做个媒,我的十一弟,徐王李元嘉,与玄龄的闺女倒挺相配的。元嘉少年好学,聚书至万卷,有类寒素士大夫。其修身洁己,内外如一,当代诸王莫能及者。”
李业诩一颗心猛的一沉,这李世民也太阴险无耻了…
真的阻挠起房李两家的婚事来,而且还以那位所谓的袁大师相术为借口。不过那位袁天罡相面之术在历史上可也是留下名声的,听闻野史上记载为小时候的武则天相面,说她有当天子的命相。可能现在的袁天罡为好多人相过面,且准备率极高,所以他一说,李靖和房玄龄也无可奈何了。
看今天房玄龄和李靖那平和却又无奈的神情,这卑鄙的皇帝在这两位大佬面前定是恩威并施,让他们收回了要订亲的念头,甚至许下什么好处来着,让他们得到补偿,灰溜溜地回去了。
就是李世民这句话,那个可爱温柔、娴淑文静,在自己面前老是爱脸红的漂亮女孩房淑,只能乖乖地去当那个徐王妃了?
唉,李世民的一个念头,就把一个女孩的终身命运决定了,再也没有其他任何翻身的机会。
李业诩心里甚是无奈,竟是有些惆怅,只脸上却没有丝毫表现出来。
“过些时日,我就让元嘉上房府订亲,只是元嘉年龄尚幼,婚嫁还需过几年。”李世民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哦…”
“贤侄…”李世民看着李业诩的眼神有些异样。
“叔叔,我在听着。”李业诩露出本能的一个淡淡微笑。
“贤侄,你小小年纪,有如此从容的心性…”李世民凌厉的目光看着李业诩,“我看你…心机颇深啊…”
-----------------
PS:伴君如伴虎,李大公子啊,还要郁闷两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