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启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过宗亲与诸位重臣之后,才见到早已等候在侧的右大将军阎宇。细看这个黄皓的第一走狗,倒还有几分气宇轩昂,而且还算得是一个美男子呢,与黄皓的另一位爪牙,位居侍中以矜厉威容著称的陈祗相比,确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看来真是人不可貌相,古人诚不欺吾。
阎宇身旁就是我这次出行所要用到的仪仗车辆了,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这个时代的规矩我也稍稍懂了一些。汉代关于各阶层人物的出行,其仪仗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民一,而商人,无论他多么有钱,都没有乘车的权利。其实庶民的这份权利,也是有名无实。在我原本所属的二十一世纪,一辆好的轿车,它的价格足以买一栋上好的房产。而在这个时代,车辆的价格较之后世也毫不逊色,一辆轺车价值万钱,也相当于一处住宅。一户普通的良民,对于这种奢侈享受是绝对可望而不可及的。
再看看我的仪仗,车辆的最前方是一名导骑,第一辆车的名字很奇怪,叫什么贼曹车。张就告诉我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愣了半响。在它之后是斧车一辆,斧车后面是一辆督车,督车之后便是我的青盖车,三马同驾的青盖车位于队列最中央,果真是气派非凡。青盖车之后紧跟着两辆从车,按礼仪是安排我的侍从乘坐,可我只带来张就一个人,只好便宜阎宇那小子了。从车之后是功曹车,功曹车之后是一辆大车,大车之上有弩兵六人。整个仪仗队显得威严整肃,面子工程确实很重要啊。
阎宇毕恭毕敬的向我行了一礼,满脸含笑的说道:“文平奉旨随殿下东巡,特于此恭奉殿下。”
我连忙扶起他,“有劳阎将军了,承实不敢当。”他随我东巡?说反了吧,应该是我在陪他才对哦。
阎宇站起身来,脸上笑容不减半分。“殿下,此去路途遥远,车马劳顿,殿下可有什么未及准备的?巴东鄙陋之地,比不得成都,到了那里恐怕……殿下若有需要,便吩咐一声,文平立即命人去办。”
母亲准备的还不多?只要这个时代有的,我可以带的走的,恐怕她都准备的足够了吧。当即回答:“阎将军多虑了,本王这里一切已准备妥当,不用再烦劳将军。”
“那末将这就恭送殿下登车。”阎宇小心的搀着我,与张就两人一左一右把我扶上轺车。我又不是小孩子,需得他们这样吗?算了,伸手不打笑脸人。我回过头对阎宇笑了笑,“将军真是有心之人,承若有需要,定会随时知会将军。将军若有什么需要,也可……也可随时……告知寡人。”

阎宇愣了愣,然后把头点的像鸡啄米一样,连连说道:“一定一定……”
唉!终于可以走了,张就本想呆在我的车上,以便时刻照顾我。可我素不喜欢自己休息的时候有个男人在旁边,况且他……
跟这个时代的人讲话可真够累的。若不是我千小心万小心,还不知道自己会闹出多少笑话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这个时代,父亲被称为爹还没有开始普及起来。若是在二十一世纪,有个什么以汉朝或者汉朝之前的历史作为背景的电视电影里,出现了以下镜头:
母亲抱着孩子泣不成声:“儿啊,你爹死的早,为娘一把屎一把尿将你喂大,不容易啊……”
哈哈哈,那这漏洞可就大了去咯。
不过,我自小倒也没有把父亲叫着爹的习惯。
“爸爸,你怎么又在吸烟了……”
“老爸,借我点钱,我去买包烟……”
“老头子,咱们喝两盅……”
“老家伙,你怎么还没有搬出去啊?惠惠要生了,这房子得让她住……”
哦,记错了,我最多也就用前两种称呼。
在这个时候,爷爷也还不是叫着爷爷,而是叫着“大人”。还记得在我自己的时代,电视剧里“大人”的称呼可谓满街都是,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由古人所写的书,只要是古装片,只要剧情里有官员,那这“大人”的称呼绝对是必不可少。记得《孝庄秘史》里孝庄太皇太后有一句台词是“我孝庄……”,这话被人批了很久。但是,古装剧里最频繁的错误还是这个“大人”,若真是在这个时代,你见着一个官员就叫大人,恐怕别人会把你当着稀有品种对待的……
我虽然懒惰,不太喜欢读历史,但却偶然听别人讲过一段关于“大人”的说法。这“大人”两个字真正被用于称呼官员,其实是始于清朝雍正帝时期,而当时也只是用于称呼品轶较高的朝中大员。
这两个字真正泛滥成灾,是在清朝光绪帝时期。那时政局混乱,下级为了逢迎拍马,便让这“大人”二字贬值了不少。
还好安平哀王和安平悼王都已经过世久矣,我用了很多年的习惯称呼不必更改的莫名其妙了。否则还不把我给郁闷死啊!
正在胡思乱想,突然车子停了下来,紧接着传来女子的叫声:“殿下,请为贱妾申冤啊!”
很清脆、很悦耳、很好听哦……我立刻掀帘,那女子已被侍卫拿住正要推开。
“住手!”
咦!很眼熟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