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百官送行(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紧随宗亲之后的是左车骑将军、冀州刺史、都亭侯张翼张伯恭,以及右车骑将军、并州刺史、中乡侯廖化廖元俭。
张翼微微含笑,面容庄重,显得亲近而不狎。张翼言语不多,只是简简单单说了几句客套话,便恭敬严肃的施礼道别。张翼的祖上是汉朝权勋,声名卓著。现在的大汉军中,自大将军姜维以下,便是他与廖化的官阶最高。然而,张翼与姜维的关系却非常微妙,张翼一直认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因而反对姜维北伐,张翼与姜维的不和也是汉朝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每当姜维北伐,张翼却又始终奉命遵行。
相较而论,张翼虽贵为车骑将军,却算不得良将,他的同宗张嶷到算是上将之才,可惜已死久矣。
廖化则是一副老朋友见面的样子,嘻嘻哈哈不拘成节。对于我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安平王府以外的第一位熟人,我对他也没有对待别人的那般拘谨。我诚诚恳恳地为母亲前日的态度向他表示歉意,这老家伙却得理不饶人,非要我从巴东给他捎带几样土特产回来。
廖化对汉室的忠诚,那可真是没得说。想当年荆州陷落,关羽父子丧身,廖化被俘,他装死骗过吴人,然后带着自己的母亲千里走单骑,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回到成都。刘备也不记其失,委以重任。对于廖化来讲,他要死得无所牵挂就只能有两个选择,其一是在战场上厮杀而死,其二是当汉国统一功成而死。廖化经过千百大小战斗,历艰险无数,不顾一切的想要报效刘汉,他对汉室复兴的寄望甚至可以说超过了他的生命。这就难怪他在汉亡之后,会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便忧郁而死。
站在廖化身边的,是如廖化一般老态龙钟的大将军司马杜祺。之后是镇军大将军、兖州刺史、关内侯宗预宗德艳。宗预一副年老体衰的样子,看得出他也不喜欢言辞,简单言语几句,便做出咳嗽不停的样子,于是告辞退下。然后是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董龚袭。
接下来是蜀中硕儒光禄大夫谯周,自从刘备登基称帝,这个谯周便已经是光禄大夫,到了蜀汉灭亡,谯周却仍旧是光禄大夫。对于这个倡导亡国,提议投降的家伙,我自来没有什么好感。对于我这个不学无术的人,谯周也热情不到哪去。在被谯周满口冷冷淡淡的之乎者也、子曰书云弄得晕头转向后。终于来了一个我较为感兴趣的人,奉车都尉、汉阳太守、关内侯法邈。这人究竟能力如何,我倒是不知道,不过他的老爹尚书令、护军将军、翼侯法正法孝直,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按照诸葛亮的说法,此人必可挡东吴陆逊。因此我爱屋及乌,也就对这法邈颇为亲近,执手而论,良久乃息。法邈也没有丝毫不适,自始至终神态自若,果然有乃父之风。
其后是秘书令郤正郤令先,这位既不为黄皓所爱,亦不为黄皓所憎的人,却也让我对他提不起任何兴趣,感觉总是平平淡淡。看来我是和黄皓一样,对他既无爱,也无憎哦。在他身旁的是谏议大夫、五官中郎将五梁五德山,以及尚书许游。晕晕乎乎和这几人折腾了半天,才来了几个干脆的武将。车骑将军张飞之孙尚书张遵,建宁太守李恢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以及傅彤之子傅佥。
这几人之后,便是诸葛家与赵家的人。诸葛瞻自己虽未亲到,但他的亲属心腹倒也来了好几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怀,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诸葛子高、诸葛京诸葛行宗。然后便是虎贲中郎、永昌亭侯赵统赵全定、牙门将赵广赵仲宽,毕竟是我奉旨追谥他们的老爹赵云,这两人于我倒还算是有一分交情。
耽搁了半天的时间,到这会儿,终于没剩下多少人了。我正探头探脑,突然又从远处走来两人。走在前边的那人看上去已有五十余岁,却气质高雅,不卑不亢,颇有几分将门之风。我这段时间虽然上朝不多,但朝中重臣也认识了不少,这两人却没有什么印象。我急忙向着张就悄悄挥手,张就立刻走了过来,伏在我耳边轻声说道:“前边这位是扬威将军刘敏、因军功受爵为云亭侯。他是前大司马蒋琬的从弟,长期镇守汉中。后边这位……后边这位……奴才也不认识。”

正说话间那两人已经走到跟前,刘敏施礼道:“末将回成都述职,适闻殿下出巡,故而特来拜别殿下。”
出巡?说的好听,若说流放怕是更准确一些。蒋琬的从弟?蒋琬那可是权倾一时的大人物啊。比较起来,他的权势可比我这个安平王不知要大上多少呢?他的从弟自然也是个人物咯,都怪我历史没学好,脑子里竟然找不出一点有关他的资料。
我微微颔首还礼,算了,弄不清楚状况,我还是谁都别得罪的好。“刘将军多礼了,将军与大司马皆是我大汉股肱,而今将军镇戍一方,难得来一次成都,本王理当陪伴将军在成都小叙几日,可惜刘承皇命在身,即日便要启程,还望将军……。”
刘敏自然是没见过像我这么客气的诸侯王,立刻躬身说道:“殿下说哪里话,敏万不敢当。为圣上镇守边垂,乃是敏份内之事。”说完转过身,这才向我引荐起他身后的那人,“殿下,这位是建宁太守霍弋将军的部将杨稷,此次奉霍将军之命来成都,适逢殿下启程,便与敏一前同来为殿下送行。”
杨稷立刻近前见礼道:“在下杨稷,特代安南将军为殿下送行。霍将军虽久在南中,却时刻对我们提起殿下,此次末将来成都之前,霍将军还特地吩咐末将一定要替他探望殿下,却没想到末将来得晚了……”
哦,原来是从建宁来?那可不远啊。我微微一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听他的这番话,好像我与那霍弋很熟似的。切,要真是很熟怎么在我生病期间,没见着他送的一件礼物啊,不但如此,连一封问候的信也没有嘛。看来为我送别并非是杨稷成都之行的主题,但这借花献佛也算是把我当了一回事,我可是很识抬举的哦。“杨将军远来辛苦,不知将军到成都之后食宿之类是否都还习惯。若有什么不适之处,将军尽可去安平王府,大事本王帮不了阁下什么,一些小事本王倒还可以吩咐家人相助将军。南中之地民风未化,朝廷全赖霍将军与杨将军等悉心治理,实是有劳将军了。将军它日回到建宁,一定替刘承感谢霍将军念怀之意。”
我这一番话讲的比他杨稷还要客气,杨稷急忙躬身施礼。“殿下言重了,末将回到建宁,一定向霍将军代为转达殿下之意……”
杨稷似乎还有什么没有讲完,余下的话却被另外两人给打断了。
这两人都是一身戎装,但是看起来却并不是多么和睦。
“末将为殿下道喜。”年纪稍轻一些的那人率先说话。
这倒是奇怪了,别人都是来为我道别,他却来道喜。“哦,本王未知喜从何来?”
“殿下此番为社稷出巡,必将有功于社稷,这难道不是可贺之喜?”这人倒挺会说话,“殿下将有大功于社稷万民,故而,末将替万千黎民为殿下送行,也替万千黎民为殿下贺喜。望殿下以苍生为念,全此大功啊。”
我明白了,他不像是来贺喜的人,倒像是来刁难我的说客。“将军此言,本王铭记在心,本王定……”
我的话才刚讲出一半,年纪较大的那位就开始搭话了。“殿下英明明睿,智略盖于当世,仁德及于四海。”虽然我最讨厌别人抢我的话,但是他的这几句我倒还挺喜欢听。“殿下处事,自有其所循之道,自有其所依之理。怕是将军不应当干预的吧?”
两人怒目相对,却也不愿当着我的面与对方争执不休,于是匆匆告辞。张就轻声说到:“殿下,之前那位是大将军的副将,破虏将军宁随,此人善于谋划征战。之后那位是卫将军的好友,尚书郎黄崇,他是原治中从事黄权之子,此人长于计谋韬略。虽职为尚书郎,却一直帮助卫将军署理军务。”
宁随……黄崇……嗯,嗯,好名字,本王记下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