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午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读者大大多多支持,请给票票啊。千里在这多谢了——
王家的西花厅临水而建。三原城即使有清流穿城而过,在城内凿引活水成亩半方塘,也不是一般的富贵人家所能负担得起的。夏天之时,此处荷叶田田,清风徐徐,确实是个宴饮的好去处,现在水位下落,露出了塘泥残叶,面积小了一半的塘上又结了冰,荒凉鄙陋。若只看那冰冻的烂泥塘,头脑简单的粗人不识货,难免因之看轻主人家。
不过,“王一街”王家岂能由着别人不识货。穿过西花厅,来到背后的暖阁,迈步上楼,还未进门,先已感到满目金碧,光彩透亮,桌椅四壁,竟泛着霞彩,令人仿佛置身仙境,已不是一句“富贵逼人”所能形容的了。长生定睛细看,才发现奥妙。此时尚未有大块玻璃问世可用作窗户,富贵人家也不过一如寻常百姓,用些半透光的棉纸糊窗。只有晴日照窗之时,屋内才亮堂几分。王家暖阁也无法例外——素色绫绢用来糊窗更好,甚至隐约可见窗外景色,不过这样的花费连皇帝老儿也负担不起——只是因着平地起楼,略无遮拦,每日光照时间长些而已,这倒没有什么出奇。与众不同的是暖阁内竟弃了富贵人家必用的朱漆,却采用浅色的桐油清漆,想是取那金亮之色;更令人惊奇的是,暖阁屋顶铺用的竟是琉璃瓦,阳光直射,晕光照在桌椅四壁上,也怪不得金碧辉煌。
长生在心中大叫“缙越缙越”,不过再看满屋之人均衣丝穿绸,浑不在意洪武皇帝“商贾不得着丝”的规定,想来这礼制早形同虚设,也就放在一边不再理会了。
王家的这一暖阁为去年新建,来客中未见过的也大有人在。此时自是纷纷称赞,有机会往主人脸上贴金,岂能放过。秦大宝早已嚷嚷着:“一鸣贤弟,这金暖阁,在三原就数第一。”另一来宾也说:“若论庭院楼阁之胜,就是那城北的刘半城怕也要甘拜下风。”众人纷纷附和,王家老三王一鸣只是笑着逊谢,连称哪里哪里。
王家现今的家主是老大王一鹤,五十不到。不过今天出面做东的却是老三。王一鸣面如冠玉,清瞿潇洒,远远望去倒似只不过三十出头。王家老二王一鸿常驻松江,不在家中。在座众位来客,长生大半倒是认识。年纪最轻的要数牛家二少,十姑娘的二兄牛胜才了,长生对他自然最为熟悉。其余的均为长生的父辈,秦大宝,师从政,高珏,温自古,计通。只有一个武休休,和另一个潘仁秀,长生是头一次见到,让父亲叫去见了个礼,喊两声“叔叔”。
在座众人都是三原布业的头面人物,长生一望,便知今日要谈的事情关系重大。可是,在座众人却绝口不提,让习惯开门见山的长生十分憋闷。只听王一鸣笑道:“一鸣泛舟之东,一去三年,江南陋习,别无所好,只有‘食不厌精,侩不厌细’这一条,嘴巴吃得刁了,却丢不下。家里新聘松府师傅,手艺精巧别致,另有一功。大家且来尝尝,与本地风味相比,可有哪些不同。若是喜欢,本家就开他一家松云楼,大家不时聚聚,倒也方便。”
众人纷纷笑道:“看来那老刘不但庭院楼阁略平,连生意经都要逊上贤仲昆三分了。”又有人半真半假打趣道:“王家兄弟精明若斯,我等小商小贩的,贤仲昆还请高抬贵手,不要让我等没有饭吃呀。”
“各位说的哪里话来。若各位是小商小贩,那三原城里哪里还有重赀大贾?”王一鸣笑着回道,“本家不过想多开个饭馆,各位更有得吃才对,怎会没了饭吃呢?”
在座的俱是玲珑剔透之人,一听便明白,王一鸣在宽慰大家,暗示王家不欲在棉布业中扩大生意,大家尽可放心。
“如此,我等以后就多去吃吃那个松云楼。”众人又调笑问起可有优惠,说些个闲话。
说话之间,八色冷盆陆续上来,王一鸣随口介绍,略无停顿。
“白切鸡,想来大家都吃过吧。这葱油白鸡却有不同。鸡是专门选用松府名种九斤黄。此鸡种个大味美,成年雄鸡重可过十斤,因其喙黄羽黄爪黄而名为九斤黄。此葱油白鸡取用才三斤的童子鸡,开水一滚即起,淋油装盆,沾上生抽香醋,鲜嫩爽口,是松府一绝……
“这一道名为糟醉牛肉。牛肉不过是选料精当,选用背脊带油丝之处,取其肥美。只因白切牛肉常常容易做得口味干老,此道菜的不同之处在于,牛肉出锅后即稍洒细盐,用米酒酒糟醉上一夜,因此肥美多汁……

“西风香鳗,虾皮豆衣。此二道为沿海特产,在当地也属平常,在陕西倒不容易尝到。此香鳗生于东海之中,每条重达数十斤。当地渔民于秋季捕捞,之后清洗抹盐风干。吃时切上一段,略放黄酒生姜,隔水蒸透。鱼肉因风干而劲道,滋味鲜香,回味甜美。虾皮亦是海味,为春季捕捞才孵出的小虾晒干而成。因小虾生于海中而自然带咸。豆衣取豆腐皮制成,柔软而耐嚼,当地常用来制作素鸭素鹅,虽非肉类,味美却过于肉类……
“糯米糖藕的用料,本地也有,只是稍稍不如江南。莲藕需用鲜藕,从江南运来,只怕都成藕干了。不得已,就用了西花厅外荷塘中的莲藕。兄弟昨日才命家人挖出,养在水中。此道菜做起来也不难,用筷子将糯米灌入莲藕孔中,放入水中煮熟。吃时捞出,切成三分厚的薄片,淋糖水装盆。这道菜糯软香甜,未吃先闻稻米莲藕的清香,江南风光荷塘月色尽在这浅浅一盘……
“这一道却是稀罕物。各位倒猜猜是何物?”又一道菜上来,王一鸣倒卖起关子。
长生撇了撇嘴,心说谁不知道,不就是苔条花生么?座中众人大多不识,只温自古见多识广,犹豫着说道:“那一粒粒的,倒似长生果仁。”
“温大哥说得不错。只不知温大哥如何识得?”
“兄弟客居扬州时,有盐商以此物飨客,故而知之。”温自古微微得意。
王一鸣继续卖弄道:“这道菜叫做苔条花生,所用两种原料之一,就是那长生果仁。那绿色丝状物名叫海苔,是从海中捞起的植物,不过是晒干罢了。长生果,又名落花生,咱大明朝物产丰富,却不出此物,由来朝贸易的番商自外洋携来。现今仅在岭南与松府一带略有种植。诸位可知此落花生因何得名么?只因它稀奇,并不如其他作物,开花在地上,所结果子却长在地下。农夫不知果子何时结成,只能记着花落的日子估计何时收获,故曰落花生。再说这一道苔条花生,做起来倒也简单,不过是热油锅煎炸。诸位且都来尝尝。哈哈哈,出乎意料吧?那上面所淋雪白之物,不是盐粒而是糖霜。这道菜的不同之处却是要放凉后食用,花生才会变得和苔条同样松脆可口……
“赤酱猪蹄。选用肥瘦相宜的三斤左右的后蹄嫩膀,开水窜熟后,加桂皮,茴香,酱油熬制收汤而成。听大师傅说,这一道菜的关键在于火候与放糖。此道菜之猪皮,肥膘,精肉,味道各有不同,酥烂鲜美,肥而不腻,浓油赤酱,是松府菜肴的典型特色……
“桂花熏鱼。说是熏鱼,其实是草鱼煎炸而成。陕西草鱼难得,此盘所用之鱼乃是从松府装桶舶运而来。将七八斤重的大草鱼,选中腹肉段切成三分厚,用茴香酱油腌渍小半个时辰,然后下油锅煎炸。起锅后,加酱油茴香白糖黄酒桂花熬成汤料浇上装盆。这一道菜喷香鲜甜,回味无穷,令人越吃越想吃……”
…………
葱油白鸡,糟醉牛肉,西风香鳗,虾皮豆衣,糯米糖藕,苔条花生,赤酱猪蹄,桂花熏鱼。长生暗叹,这八色冷盆或用稀罕的沿海特产,或作地道的江南风味,味道鲜嫩咸甜,颜色亦是由浅入深,色香味俱全,水陆空齐备,在江南或许不算什么,在物产有限的陕西关中,当真称得上奢华。
长生作为后世之人,什么没见过,但当时的陕西商人是全国闻名的土包子,那怕走南闯北,却也小心节俭,能省就省。在座众人,除了温自古稍好,大多数人在外之时,艰苦经营,习惯了“早晨馒头晚上面,一月只见两头饭”(西商俗例,只在初一十五这两天烧菜做饭,其他日子都是馒头面条打发日子,最多吃吃肉包子改善生活。),能有多少见识。八冷盆后是八只热菜,外加两道点心一道汤。每上一道菜,王一鸣就解说一番。这一普及教育正合适土包子们开眼,耳朵里听得津津有味,嘴巴里是吃得满嘴流油,肚子里是胃口大开。
这一顿饭整整吃了一个时辰,众人满口余香,终于抚着溜圆的肚子,手捧一盏清茶准备议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