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问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里先要感谢几位读者大大,在陋作才初登场便已经来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无穷的动力。更希望能多多给票,俺这里先谢了。
——————————————————————————————————————
晚上回家,长生却被何老爷叫去了。今天何老爷少有地早早回到了家,原来是要来问问长生的志向。
长生脱口而出:“孩儿还是想走读书做官这条路。”
何大奶奶奇怪地看着长生,心想你从来不爱读书,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何况听你父亲说,布庄生意你上手极快称得上是个奇才,于是问道:“你可想清楚了?过了年再决定不迟。”
“孩儿做如此打算,只因家里大哥二哥都经商有成,也不多孩儿一个。倒是商贾人家,总比不上读书人家有些身份,能光耀门楣。再说官场上如果有了人,家族生意也可做得更大些。”
何大奶奶想了想,开口问道:“三郎,你老实说,是不是因着牛家之事才临时起意的?”
“孩子一向认为,两位兄长长袖善舞,孩儿不如藏拙。家里的生意由两位兄长经营,定会更加发达。”
何老爷皱了皱眉头,心想,曹掌柜都夸你为奇才,你倒要藏拙,小三该不是在挤兑我要权.何大奶奶瞥了一眼老爷,便又劝诫道:“读书这条路可不容易。天底下读书人要多少有多少,可又有几个真的金榜题名了?有那么几个,还不是象筛眼里筛出来的一样稀罕?”
“孩儿愿意吃那苦。”
何大奶奶把眼光转向何老爷。何老爷思量了一下,斟酌着说到:“三郎想读书总是不错的。可谁也不能打保票,十年寒窗就一定金榜题名。三郎可曾想过,如果读不出名堂,那又当如何呢?”
长生干脆地答道:“如果有个几十亩良田,就可耕读传家了。”
何大老爷只是嘿嘿低笑,看着长生不说话。何大奶奶开口道:“三郎呀,你父亲总怪我把你惯坏了。可你是否知道,你现在每月的日常吃穿用度要花费多少银两?”见长生低头不语,何大奶奶叹了口气继续道:“几十亩良田,就可耕读传家?三郎可真是不知樯稼艰难。就算你一百亩良田好了。关中良田每亩收成,在最好的年景不过白银十一二钱。田租最高不过四成,百亩良田年入折合白银三十两,连你两月的零化钱都不到。还要应税完粮,应付力役加派等,如果再有个水旱灾害,便要入不敷出。”
长生开始也没想着要挤兑父母,但看到父母的反应倒灵机一动,当下回道:“父亲不是说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别人吃得起这苦,为何孩儿吃不了?”
何老爷暗自苦笑,自己的口头禅被用在这里对付自己。何大奶奶却反问道:“话虽如此,可三郎难道不知,多少人苦到死,又有多少人苦出头?”
长生装着沉吟了一下,答道:“实在不行,孩儿或可捐个官。”
“百亩良田可捐不了什么肥缺,最多是个县丞,还是最为穷困荒僻的县份。”何大奶奶可不信长生的鬼话。
长生不为所动,沉默着,只是看着父亲,心想,看老头子你怎么说,难道十万贯家产真的只分我百亩良田?
何大奶奶一看丈夫的反应,就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心下暗恼。
何老爷开口道:“若是真的要捐班,既然是为了整个家族,钱当然是由家里出。只是三郎你现在岁数尚小,才干也还需多加磨练。……家里支持三郎,三郎也须为家业兴旺尽一份力。何不先在为父身边历练一番,以后直接拿银子捐个肥缺,岂不强过埋头书堆博取那虚无缥缈的金榜题名?”

长生听得父亲说出这番话,自己目的已经达到,也就顺坡下驴,说道:“既然如此,那孩儿就听从父亲的安排。只是……只是,孩儿现在正式到布庄上做事,可房里也没个帮衬的人,外面也没个伶俐乖巧会办事的,能不能再给添两人?”
老两口相互看了看,何老爷开口道:“房里添个人,这先不急。至于外面跑腿办事,你不是有三福吗?”
“三福太笨,办不来事,也没法**去充场面。象那个贺小六就不错。”
“呵呵。你也知道他不错。那贺老六可是曹掌柜的左膀右臂,布庄的事有一半倒要靠他。其他的人还可商量,就他,爹可不能答应你。”
长生暗道,等的就是你这句话,连忙接口道:“如果贺老六不成,那么旺财叔手下的那个旺信也可以。”
“三郎倒好,竟算计起你爹来了。”何大奶奶在边上不由得笑骂道,“如果这心思用在生意上,定不会比你的两个哥哥差。”
“相比老大老二,三郎还嫩着呢。”何老爷也不禁莞尔,知道长生在拉自己的班底,想了想,同样是儿子,倒也不能太厚此薄彼,说道,“你自己和旺财叔去说吧,如果他同意,那就让旺信跟着你好了。至于房里要添人,今天我们叫你来,就是为了谈你的终身大事。”何老爷揭开了谜底。
原来宋时雨前次在羽风楼见了长生之后,心中就留了意。正巧他堂兄的孤女已长大**,
到了婚配的年纪。而恒昌顺布庄中长生的一番表演,着实打动了宋时雨,觉得他非是池中之物,于是便想以此女妻之。巧的是牛家老爷也无意履行当日两人的戏言,何老爷不禁喜出望外。
长生一听便明白了,这是桩着眼利益的政治联姻。两家才谈及贩布合作之事,宋何两姓就要张罗着结为亲家。在这个结骨眼,父亲倒是难以推脱。长生虽然不喜政治婚姻,但他尚未从阿蓉离去的打击中复苏,哀莫大于心死,觉得无盐西施,无论哪个女子做老婆都无所谓。况且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是当前社会的惯例。当下长生随口应道:“但凭爹娘做主。”心里却觉得无比惆怅。
何老爷接着又说道:“古人云‘成家立业’。既然寿儿就要成家,没有安身立命之业是不成的。老管家年长,你们也该分担点担子了。田庄上的事情,以后就由三郎接手好了。”
何大奶奶张口结舌,显然,何老爷从未与夫人商量过。这一消息实在令长生喜出望外,早把自己婚姻大事的遗憾抛到九霄云外。长生瞥见母亲的模样,生怕她作梗搅了好事,连忙应道:“孩儿一定勤勤恳恳,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何大奶奶回过味来,叫道:“老爷,孩子还小,可要慎重……”
何老爷摆摆手,制止了夫人,继续道:“为父也不指望家里的田产挣多少钱,出些口粮就成。倒是佃户们,三郎要安抚好,多多向老管家请教,不要弄得天怒人怨,出什么乱子。”何老爷郑重地叮嘱道。
长生一时之间还如同云里雾里,尚未从兴奋中平静下来,何老爷的吩咐自然是连连答应而已。
待长生离开之时,何老爷却又吩咐道:“你宋青大哥从泉州回来了。寿儿你也准备一下,初三那天去宋大家参加洗尘宴。”
长生一听,眨巴着眼,心说,这是哪和哪呀?宋家为二郎接风,关系再好,也不至于邀我一个外人去参加家宴吧。这分明是丈母娘想要看女婿,要我自己送上门去现现眼。长生再不开窍,也知道自己毛脚女婿的头衔是逃脱不掉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