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布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早晨,长生吃了早饭来到管家何旺财处报到。旺财原是何大老爷书僮,现已须发皆白了。看见三少,客气得很,只说熟悉熟悉生意也好,让一个二十出头的后生领着长生去了布庄。
今日天气晴好,阳光明丽,城中各色人等,早已忙开了。长生溜溜跶跶,边走边看,热闹的街道,繁荣的市场,忙忙碌碌的人群,长生心情也随之大为好转,前世古藉中关于三原的各种描写不由地自动浮现于脑海。
渭北三原,三秦大都。西衔凤汉,东接潼关,北通延绥,汇要关中。食货充积,交通便利。城南渭水直达山西,城北泾水接续沿岸重镇,城中另有清流如带,横贯西东。山西之盐铁石炭,西北之药材羊毛,江浙之布匹丝绸,湖广之茶叶粮食,俱在此集散,转运四时不绝。更兼陇青镖银,每岁解来达数百万之数。城内市店充盈,货物辐辏,不减肩摩杀击之风。
四方商贾重赀,昏晓贸易。盐箧高赀贾人,闤闾骈坒,果布之凑,鲜马怒车者,相望太仓。
所谓“高城相对出,流水在中涵,货泉来宇内,风物似江南”,人称“龙镇小长安”。时人
有“宁要三原,不要长安”之语。
长生想到,这样的一代名城,三四十年后,就会毁于流寇李自成之手,心下不免黯然。还是乘着好年景,多挣铜钱银子,好作准备。
一路行来,长生发觉自己当少爷的日子也太久了,不由得叹道:“三原城晌午原来这样繁忙,不愧是一代名城。”
不想带路的家人回道:“早市时分才是最为繁忙,过了那一段时辰,现下反倒已空闲些了。”
长生心中暗自惭愧,自己一开口就闹笑话,掩饰着问道:“这早市却又是几时开始的?”
“早市每日不到五更便已开市,来往交易客流常常要到近午时分才渐渐散去。”那年轻家人打开了话匣子,告诉长生,此时的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般都起得早,赶个早市卖了自产的货物,又购买了日常所需的用品后,以便尽早开始一日的生计。自家的布庄,做这些零售生意,也就得天天早早地赶了开门。连带何老爷,日日五更不到便离家赶到布庄。
长生看着这家人十分伶俐,便问起他的名字,原来叫旺信。心中一动,起了爱才之心,问道,“可愿跟着三公子办事?”
旺信口里回答道那当然好了,神情却似浑不在意。长生心中不是滋味,想来自己年青,不知稼墙艰难只知吃喝玩乐,就算一个小小的家人看来,总不过是个纨裤子弟,如何会把自己放在眼里?
旺信领着长生,从一溜骡马车队中穿过,来到一个院落,却见一群伙计正忙着装卸货物。曲里拐弯,又穿过了一进小院,旺信和人打了招呼,问了人,带着长生穿过几间厅堂,来到一间小厅。叫了声老爷,桌上一人从帐本中抬起了花白的脑袋,正是何老爷。
“哦,阿寿来了。可吃过早饭?”何老爷看见长生似乎很高兴,推过一个碟子,“快来吃馒头。”长生看着那两个馒头,桌上的清茶,父亲头上的白发,鼻子有些发酸,心想自己是太不懂事了。回道:“我已吃过了。”头脑一热,说:“父亲,以后就把生意交给我好了,我保管叫它比现在还兴隆百倍。”

“那敢情好,为父就可以作那不用操心的甩手掌柜享清福了。”何老爷看着第一天上班的儿子,心里直乐呵,“拿你倒说说,你有什么法子让家里的生意兴隆百倍呢?”
长生信心满满地回道:“孩儿有些机关心得,能够造出新的八锭纺车,一人便可使得运转自如,足可提高纺纱工效七八倍。还有新式织机,采用新式飞梭,又可提高织布工效一倍。这三原城中,棉花两斤不过八分银子,织成一匹标布却卖八钱银子。孩儿的新型纺车织机一出,咱家就是不想发也不可能了。”
何老爷一听,眼睛一亮,笑咪咪地问道:“不错不错。那三郎一年准备织多少匹棉布呢?”
长生见父亲认同自己的主张,信心更足,回答道:“咱家每年去松江采购近五六十万匹,第一年少点,就织三十万匹好了。”
“哦,那三郎可算过,三十万匹棉布要用多少棉花呢?”何老爷仍然笑眯眯。
“要六七十万斤棉花……”长生说着却说不下去了,此时陕西地区种植棉花还未普及,要采购这许多棉花只有去沿海的苏州松江或山东东昌等地。如此一来,运费便上去了,还不如在松江当地采购织好的棉布。长生泄气了。
“你有这份孝心,爹就知足了。”何老爷安慰道,“先四处看看再说吧。”让人请来了二掌柜曹掌柜,等长生见过只后,又找了一个伙计叫贺小六的,来带长生熟悉生意。
“别看小六才二十有四,在布庄已经十年了。这里里外外没有他不清楚的。三郎你可要好好地学着点。”何老爷叮嘱着,长生叫了声贺大哥。
小六连说不敢,说道:“老爷过奖了。也没什么难的,三少爷只要多看看,过不多久也定能轻松上手的。”
就这样,长生开始了布庄伙计的职业生涯。何老爷早出晚归,长生总不见得比自己父亲来得晚走得早,也只得早出晚归,两头见星星,做自家布庄里的一名模范职工。明清时期的国内棉布贸易,是古代经济史中很重要的一章,长生有着前世的知识作底,又厚着脸皮,不懂就问贺小六和父亲,不过两三天工夫,已弄清楚布庄运作大致的流程。何老爷考察之下,长生也能回答个**不离十。连布庄曹掌柜也说:“东翁,想不到三公子学商天分如此之高。”
“曹柜头过奖了。三儿不过是年轻反应快些罢了。”何老爷说是这样说,老怀却十分欣慰。
长生既已掌握了个大概,作为现代人,对两头见星星的枯燥日子便感不耐。于是便隔三差五地请假。他这一故态复萌,何老爷却也拿他无法。只得自我宽慰,至少来的日子还算卖力。
长生到底来布庄的日子短,手生,知道虽知道,实际操作还比不上伙计们。一方面长生是少爷出身,派头大;另一方面长生是生意新手,嫩。来布庄的多姑娘媳妇年轻女子,长生总也抹不开脸,象那些伙计一般计较,他做的生意自然也就利润稍薄。长生的做法倒暗合了“吃亏就是便宜”的俗话:女人们的风传真是比风还跑得快,才三四天工夫,三原城附近十里八乡的姑婆们已得知城东恒昌顺新来了个孱头伙计,便从四面八方赶来占便宜。结果,布庄的生意倒要比长生来以前兴旺上好几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