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全民集资(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提到钱,大卫看着王鹏的眼神充满了更多地警惕,王鹏淡然一笑,说道:“请您尽快找到他们,我会让你们相信我的诚意。”
“好的,先生。”大卫犹豫了几秒钟后,点头同意了。
大卫走出房间外,告诉他妻子和两个孩子一些人的名字,让他们把这些人约到一个商人家里碰面。然后他回来跟王鹏说道:“请您稍等一会儿。”
王鹏询问了一下大卫,他们目前生活情况如何。
大卫苦笑一下,说道:“我真难想象,以后还会比这更糟么?我们现在只是一群行尸走肉罢了。”
“我想这是上帝对你们的考验,你们会通过的。”王鹏说着毫无用处的安慰话。
大卫又苦笑了一下,没有说什么。
半个小时后,大卫领着王鹏和海因茨来到了一个叫马加斯。鲍文的商人家,这个商人在整个封闭区里名望最高,以前鲍文不相信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会达到如此程度,他在德国拥有许多不动产,他不愿意离开这里。当后来他想走时,已经来不及了。如今留在德国的犹太商人们很多都是这种情况。他们现在每天都在懊悔中渡过,懊悔为什么不痛快地答应那些落井下石,趁机压低价格的德国奸商,尽早把资产转移出去,那么他们一家人也不用受这么多苦了。
王鹏进到这个商人家后发现他家的客厅不像大卫家那么“干净”。各种家具陈设一应俱全,后来谈话中得知,鲍文的家原本就在这里,是整个封闭区里少数独门独户的人家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大卫才选择这里作为大家见面的地方。
大卫为王鹏、海因茨和鲍文作了介绍。鲍文和大卫一样,都带着警惕的目光打量着王鹏,王鹏则微笑着看向鲍文,鲍文已经五十多岁了,身材有些矮胖,他的头发半白,眼角的皱纹非常明显,眼神锐利而又坚定。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王鹏心中对鲍文进行了评价。
一会儿功夫,六个犹太男人陆续来到鲍文家,大卫看了一下众人,向王鹏说道:“人到齐了。”
鲍文等七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一侧,另一边上坐着海因茨、王鹏和大卫,大卫先向后到的六个人介绍了王鹏和海因茨。这些人都神色复杂的看着王鹏,不知今天他们到这里来的原因。
王鹏把他对大卫所说的话,和自己的最终目的向他们几人和盘托出。然后他向众人说明了这次集资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法国战败后,大量工厂停工,我现在就是要跟德国的各大企业抢夺这些工厂,只有我拥有了这些工厂,才能为你们提供就业机会,你们对德国人才会有利用价值。你们的生命才会真正得到保障。当然,那些德国企业也会对你们的劳动力垂涎三尺,但是他们会如何对待你们,是把你们当奴隶还是把你们当普通工人,你们自己想。而且他们只需要你们的劳动力,而我则把你们的一家老小全都考虑进来。这就是我跟他们的区别!”
“先生,我们犹太人做生意最讲究诚信,可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您,对您一点也不了解。。。”鲍文代表众人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这是个最关键的问题,那么怎么能证明我的诚信呢?跟你们签合同么?我想现在没有法律会保护你们犹太人的。如今我能做到是只有两点:首先你们的钱会换成党卫队发放的粮票,他们现在正在抓紧时间印刷呢,最迟两天后就会出来。这是对你们最基本的保证,第二点,为了证明我的身份,我会立即要求党卫队允许你们的学校开课,让孩子们念书。”王鹏说完后看了看大家的反应,众人还是一脸的怀疑,王鹏略一思考,猜出他们所担心的问题了。他们可能是怕王鹏提前得到了党卫队什么内部风声,然后才利用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诈骗。
“要不这样,你们说个时间,今天,明天还是后天,你们定在哪天,我就会让党卫队允许学校开课的命令下达到你们这里。做生意是要冒风险的,风险越大,回报也越大!我能说的已经全说了,我给你们时间考虑。”王鹏把身子靠到沙发靠背上,看了身边海因茨一眼,海因茨冲他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七个犹太人加上大卫一起到了另外一间房间里小声地商量着,过了将近半个小时,他们回到客厅,在王鹏对面坐下来。
“今天!如果先生您能让我们的学校能在今天开课,我们就相信您的话,把钱放心地交给您。”大卫把众人的决定告诉了王鹏,不过犹太人不是傻瓜,他们虽然说同意给钱,但是没说给多少。
王鹏一下就察觉出他们语言上的策略,心想犹太人不愧是精明地商人,他们还想继续观望一下,王鹏说道:
“刚才我忘记跟你们说一件事情,我在挪威北部有一个大工厂,那里不需要你们花钱,你们没钱的同胞们可以到那里工作,不过那里什么基础设施都没有,过去工作的人要比到法国工作的人辛苦一些。我建议你们现在就把亲朋好友欠你们的钱要回来,否则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王鹏刚才还真忘了这件事情,不过这时一说,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一样,产生了巨大的效果。挪威北部是什么地方?那里夏天还可以当成旅游胜地,冬天却能冻死个活人。犹太人又交头接耳地说了一会儿话。
“另外,诸位先生,请你们搞清楚,我不是仅仅让你们几个人出资,而是让你们所有犹太同胞都出资,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们真的考虑清楚后,还要请你们说服你们这个居民区里所有的同胞。现在,我出去打电话,帮你们解决学校开课的问题。”
王鹏说完站起身,和海因茨一起出了鲍文家。通过隔离区外的电话,王鹏联系到了希姆莱:
“希兄,请你立即下令允许贝尔瑙市的犹太孩子上学读书,一方面是为了集资,犹太人提出的条件,一方面是我不想今后的工人都是文盲。要都是文盲的话,只能做苦力,那才能挣几个钱啊?”
希姆莱犹豫一下,想要请示元首,但王鹏巧言好语说服他:开玩笑,堂堂一个党卫队全国领袖,竟然为一个小破学校去请示元首?这事说出去你丢不丢人啊?

希姆莱心想,为了不让戈林独大,少许的牺牲也是值得的,虽然这不符合他们当年推行的犹太人处理政策,但是这也只是暂时的,等钱到手后,学校想什么时候关闭,就什么时候关!于是,希姆莱同意了王鹏,下达了命令。
一个多小时后,大卫等几人也都接到了消息,说党卫军允许学校开课,但是教师、学生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人来操办,这时候犹太委员会终于发挥了一点正面作用,开始有组织地寻找各科教师,以及登记报名上课的学生。
贝尔瑙犹太区在王鹏来到的几个小时后热闹了起来,为了刺激犹太人不藏“私房钱”,王鹏还许诺让犹太人入股,但是这种入股方式是隐蔽的,回报是入股多的人工作会相对轻松一些,今后移居法国的居住条件也要好一些。
虽然大卫、鲍文等人对王鹏依然没有完全信任,但是他们也确实看到了一线希望,谁能一口否定,这不是上帝对他们的一次帮助呢?这不是挽回他们因为贪婪而放弃离开德国的机会呢?
离开危机四伏的德国,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这是他们目前最大的两个愿望。就在他们濒临绝望时,王鹏的出现让他们重新获得了信心。他们相信日夜的祷告终于灵验,上帝没有抛弃他们。这是他们的机会,一个难得的机会,他们决不能轻易地放弃掉。
两天后贝尔瑙市犹太区的人们在大卫等人的说服下,指定的地方登记,把自己的财物,如黄金、白银、珍珠首饰或者是德国马克等。他们收到了党卫队发给他们的粮票,粮票上分别显示的是面包、黄油、乳酪、牛奶、土豆等日常食物。全部以公斤计算,折算成德国货币。
但是,有一个党卫队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德国以及占领区的粮食产量收支仅仅勉强达到平衡,也就是说,德国老百姓也就是刚刚能吃饱,党卫队发放的这些粮票不能立即兑现,因为每天提供给他们的粮食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多出来一些,也多不到哪里去。
不过这不要紧,王鹏已经知道德国农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他之所以能让希姆莱发粮票而不是其他东西,就是因为他要把老弱妇孺这样的劳动力放到农业生产上,利用掌上电脑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增大粮食产量,让所有人都有饭可吃。当犹太人成为稳固的劳动力和财富来源是,王鹏认为希特勒在彻底征服欧洲之前,不会对犹太人下毒手。这就是王鹏心中构思出来的初步方案。接下来他要一步步地实现他。
王鹏和海因茨到贝尔瑙犹太区的当天下午,他们又来到了另一个城市的犹太区里,照葫芦画瓢,几个小时后,那里的犹太人也几乎都相信了王鹏,为了提高效率,王鹏和海因茨商量了一下,第二天他们分头行动,同时拜访不同的犹太居民区,在四天时间里,他们到了十多个犹太居民区,都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
其实这也是因为德国的犹太人被关的时间最长,恐惧心理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他们,当看到有一丝希望时,他们的心态更多的是说服和强迫自己去相信,而不是发挥怀疑精神。王鹏的这种方法放到法国的犹太人时就明显不起作用,他需要花费更多的口舌和出示了德国犹太人的书面证明才勉强到了他们的信任。
八天过去了,王鹏和海因茨联系了德国和法国的犹太人,后来为了提高效率,王鹏和海因茨甚至带着比较有名望的犹太商人和学者帮助他们说服那些顽固的法国犹太人。由于这时候法国犹太人仍然相对分散,王鹏他们只能见一些法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犹太人,请他们帮忙。事情发展到后来,王鹏无奈地发现,他竟然好像是在做传销似的。他的“下线”越来越多,信任他的犹太人都帮他说服他们的同胞“加入”到他们的“组织”中来。不过不管过程如何,最终结果是让他非常满意的。
经过十天的努力,王鹏集资到30亿马克,希姆莱看着这些数字惊讶到目瞪口呆,他用手擦了一下从嘴里哗哗留出来的口水,表情相当古怪,估计是在后悔,他以前怎么就没想过动手抢犹太人呢?不过不要紧,波兰还有两百多万犹太人这块肥肉跑不了了。另外,希姆莱对王鹏的商业头脑以及过人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还好!他不是德国人,希姆莱庆幸地想着。
加上希姆莱集资到的10亿马克,他们这40亿马克可以收购下三分之一的法国工厂,这已经是他们的能力极限了。不过,党卫队的特殊职能使希姆莱和王鹏拥有了优先选择权,这就让他们可以优先收购那些最有价值的工厂和设备。党卫队里面的经济学家精英们替希姆莱好顿出谋划策,选择了将来会有丰厚利润的工厂。
王鹏的最初设想是他一手控制这些法国工厂,一手管理所有的犹太人。如今虽然集资成功,但是看到了巨大利益的希姆莱也想跑过来分一杯羹。他用10亿马克想要入股王鹏的工厂,占有25%的股份。王鹏没有拒绝的权利,只好同意。但是王鹏明确地向希姆莱声明,党卫队只占有股份,没有经营和管理权,一切管理方面的事情全部由他说了算。
希姆莱认为有他的党卫队在工厂里做监工就可以控制一切,没有必要再插手生产管理方面的事情。于是就点头同意了。
至此,一个以王鹏为首,党卫队背后支持的经济团体在德国迅速崛起,成为戈林背后财团实力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局面因此也更加复杂起来。这其实也是希特勒所希望见到的。他一直认为自己有一种天赋,越复杂的局面越能让他如鱼得水,越能覆雨翻云,从而控制全局。
(关于犹太资金数目的一点说明,犹太人在德国和法国实际上共有100万人,如果每人拿出100马克,那就是1亿,如果拿出3000马克就是30亿,这些钱可是犹太人多年的家当,而且犹太人是最注重积累财富的民族,当然,一定会有人拿的多一点,几万,十几万,有的人会少一点,几百,几千等等。所以30亿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也不会夸张到哪里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