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浴血长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击落你的敌人,其他的不用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伟大的飞行员里希特霍芬,外号红男爵”
在上次海因茨和他的战友莱斯赫中尉进行一对一追逐比试时,海因茨就不停地在想一个问题:真他妈的见鬼!难道我们只能这样继续兜圈么?
以后的几天,海因茨根据他的惨痛经验,便一直在考虑能否改进他们的进攻战术和方式。从真正意义上的空战开始,似乎追尾攻击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攻击方式。正因为这种方式简单、有效,因此一直被各国空军毫无保留的接受了。
但实战中,尤其是两方机群在混战中,处于飞行员本能的保护意识,他们会经常回头看看自己6点钟方向是否有敌人--即使他身边有僚机。这种警觉性和追尾攻击的方式让飞机性能相当,技术水平相当的交战双方打的异常辛苦但却没有效率。
所以海因茨便思考着能否从侧面攻击敌机,给对方以致命一击。因为当猎手追着猎物的尾巴而不是从后俯视攻击猎物时,他所攻击的对象往往和他在一条水平线上,他通过射击瞄准镜看到猎物的面积要远远小于他从侧面攻击时所看到的面积。如此推理,发动侧面攻击的命中率将更大!当然,猎手在攻击前一定要掌握好“提前量”。他要超前攻击猎物的前方,等着猎物钻进他的火力网中!
“保持松散四机编队,重复!保持松散四机编队!等待命令,等待命令!”海因茨果断的下达着指令,他手下的飞行员们也都收起了轻松的心态,按照规矩在无线电中老老实实答复他们的长官,表示收到命令。
德国战斗机的四机编队来自于他们首先发明的“四指战术”,即不考虑一个人的拇指,其余四指分别有长有短,最长的“中指”为4机编队(编制名称为Schwarm,德语译为“群”,本书用“组”来代替。)的指挥官,称为组长,他下辖两个双机编队(本书称呼为小队),组长的僚机为左侧的“食指”,“无名指”代表的是另一小队的长机,小拇指则是他的僚机。在编队飞行中,四机编队就是按照人的四指长短来安排飞行位置,两个以上的四机编队飞行时,则组成类似于倒V型的编队。
“攻击右翼敌人,小队攻击,重复,小队攻击!尽量使用侧攻战术!重复,尽量使用侧攻战术!”海因茨估算好距离后,继续下令道。
随着海因茨的第两次命令,海勒中队12架飞机几乎同时向右倾斜机身,朝敌人右翼飞去。这时海勒中队占了一个“天时“的好条件。即现在是上午时分,太阳正从他们的背后升起,这样一来,敌人刚开始进攻时的视线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和海勒中队遭遇的是英国皇家空军第29大队36架最新型的喷火战斗机。鉴于前两天英法两国空军小股机群总是受到数量众多的敌人攻击,他们这次便派出了一个大队,准备和对方进行一场正面较量!
29大队的大队长是汤姆。约翰逊少校,他这个大队是开战后,刚刚才从英国本土调到前线来的。由于装备着英国最新型的喷火战斗机,约翰逊少校信心十足,意气风发,在今天这次飞行任务中希望能大展身手,来个漂亮的“开门红”。当他发现对面飞来的敌机时,心中便不停地在感谢上帝。同时下令准备迎战。
历史上的喷火和Bf-109战斗机一直是死对头,并且在40年西线战争时,喷火在最大速度、火力、机动性方面都比Bf-109E型略胜一筹。而如果海勒中队使用的是E型飞机,那么海因茨他们今天还真的是凶多吉少。
但是,英国空军在数量上的优势仍然是海勒中队最大的威胁。因此,海因茨明智的决定集中全力攻击敌人一侧,而不是鲁莽地冲到敌人中间去拼命。
小队攻击,就是以双机编队相互配合,由长机来选择攻击一个敌人的方式。这种攻击战术往往用于在数量处于劣势的一方。因为当敌对双方彼此相接近时,大编队自然会迅速解散,剩下的就是英国空军的三机编队单位和德国人的四机或者双机编队单位。海勒中队分为6个小队,这六个小队如果同时攻击对方6个三机编队的长机,那么实际上就相当于同时牵制住对方18架飞机(僚机的首要任务是保护长机,其次才是歼敌。),而德国空军在开战初期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四指战术!即虽然看似不相干的两个小队在同时攻击敌人,但其实上他们却时刻保持联系,随时都可以交换彼此的“猎物”,而这种战术往往会打得对手措手不及!
很快,海因茨和他的战友们分别盯上了自己的猎物,开始发动了攻击。约翰逊少校发现了德国人想要重点攻击一侧的企图后,立刻让受攻击的一边进行牵制,让另一边的各编队迅速爬高,然后利用俯冲加速来夹击敌人。
按照两国空军不同的编队方式,现在海勒中队就像一只拳头要面临着敌人的双手一样,这只拳头只有迅速有力地先解决掉对方一只手后,才会有获胜的可能。
在大约高度5千米的空中,几十架飞机展开了相互的追逐和攻击。可惜这场空战并没有观众,否则那些观众一定会为交战双方眼花缭乱的飞行技术和激烈的战斗而欢呼喝彩。

海因茨和他的僚机凭借优秀的操纵技术在紧咬着一架喷火,但瞬间他就把目标转向了另一架被其他小队追赶着的敌机,后来这架喷火在他9点钟位置,几乎和海因茨朝着同一方向飞行。海因茨立刻向左倾斜机身拐弯,并凭着感觉,一边继续转弯,一边向着机头前方开火,机翼和机头中间同时发出几道“长枪”。
正如海因茨在训练中预想到的情况一样,敌机迅速地穿过了他的正前方,但是――它的机身上却留下了无数的弹痕。击中了!在击中的瞬间,那架喷火的机翼开始晃动了一下,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海因茨立刻向右压杆,把左转弯的飞机拉到向右倾斜转弯。但是很遗憾,海因茨的飞机速度很快,在他转向,想要再次使用同一方式攻击前,他已经超过了这架喷火。
不过,这架喷火的驾驶员很可能死了,飞机这时已经开始失去速度和升力,一跟头载了下去.
原先追逐这架喷火的小队,很灵活的爬升起来,避开了海因茨的飞机,并在无线电中大声的吼道:
“老大,记住了,你欠我们一个!”
“知道啦!”虽然这种攻击方式得到了实战的检验,但敌机的数量让海因茨一点也不敢放松。
其他的飞行员也都一样,无线电中经常是静默一片,一反往常吵杂的“闹市声”,这个时候,没人能够不小心紧张――除了一个人,莱斯赫中尉!他在平时一句话没有,绝对属于沉默寡言那种类型的人,但今天在大家都精神紧张地作战时,莱斯赫中尉倒是彻底打开了话匣子。
“笨蛋,别离开大家太远了!赶紧飞回来!”
“白痴,你想跟战友撞机来个同归于尽啊?”
在战斗激烈紧张时,飞行员往往会因为同时接收到许多信息而变得迟钝甚至是弱智,在这个时候,你突然问他1+1等于几,他都可能思考半天。这种状态是极其危险的。莱斯赫如今正是通过这种喝斥的方法,在让大家的大脑短路前提醒他们。
“击落你的敌人,其他的不用管!”海因茨一下子就明白了莱斯赫的用意,他也通过无线电,引用了一战王牌,红男爵里希特霍芬的名言。
“是!”
“遵命!”
“收到!”
海勒中队立刻发出了响应,他们受到了这句名言的鼓舞,心中多少也降低了紧张的情绪。
红男爵这句名言并不是让飞行员们各自为政,只专注于自己的猎物。他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指要集中精神,抛开各种杂念。比如对战绩的确认,和对荣誉的渴望等。
在空战中,德国空军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要长时间追逐一架飞机,因为这很可能是敌人早就演习了无数次的圈套。空战有时候就像足球一样,各自的“教练”会设想一些战斗情况,类似于“二过一”,“下底传中”这样的简单战术配合在空战中并不少见。
英国空军的“两只手”很快的合到了一起,几乎是前后夹击一般把海勒中队包围在中间,不过空战是三维立体的,他们想要突破包围其实很容易。此时,海因茨的六点钟方向有一架喷火紧紧的跟在他后面,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攻击他,但显然对方经验很丰富,在没有较大把握前,他并没有开火。
海因茨立刻联系他的僚机和同组的另一小队,让他们尽快过来支援一下他。而恰在这时,同组的那个小队长机也向他求援。双方的战斗机在4千米到5千米这段高度缠斗着,一时间海因茨还真没办法找到对方。因此他只好一边做着躲避机动,一边寻找被敌人追逐的战友,他们在训练时就考虑过这样的战术,即在混战中,彼此两个小队通过无线电联系,解决对方身后6点钟方向的敌人。
海因茨立即发现己方一架涂装着数字9的战斗机被敌人死缠着无法脱身,这是莱斯赫的战斗机!海因茨马上对着无线电大声的说道:
“莱斯赫,我在你的10点钟方位,你立刻向上爬升,我帮你解决掉后面的麻烦。”
“收到!”莱斯赫回答着,同时把操纵杆向后一拉倒底,飞机便扬起最大的仰角向上爬升,而速度却立刻慢了下来,这就是爬高的代价,这时他很容易被敌人的瞄准镜捕捉到。
海因茨在躲避身后的敌机同时,作出了一个侧飞斜向上的动作,把机头对准了莱斯赫的正面,等他的飞机刚从海因茨的视线中升上去后,海因茨停止了爬升,并把机身放平,同时超前向空中开火。后面的喷火在下一秒钟也出现在海因茨的视线里,他的整个机腹立即暴露在海因茨的火力网中,顷刻间被打的爆炸起来。
“维克多,维克多!莱斯赫,帮我解决掉我后面的家伙。”海因茨还在敌人的威胁中,他一刻没有耽搁,一个俯冲转弯避开了爆炸的碎片。同时也避开了后面敌人的攻击。如果没有战友的帮助,海因茨俯冲的结果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但他通过降低高度来获得速度并为莱斯赫转向来帮助自己赢取了时间。而他则要去帮助被敌人追的死死地僚机。这个时候,海因茨必须完全地相信莱斯赫,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他。――与其费力的摆脱敌人,不如让我的战友来消灭他们。这就是海勒中队的战斗方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