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节 年年断肠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学期大家都挂了两到三科,其中英语死得是不明不白。猴子考了57分,这是一个让人永远无法释怀的分数,我和谢亨林倒是考的比他好多了,好的不只一点,他妈的两点。59分!我们俩个一起品味了一下伤心欲绝、肝肠寸断的滋味。
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坚持把最佳挂科奖颁给了郭超同学。59.5分的分数让郭超死不瞑目的同时,也将挂科的最高分数推向了及至。难怪古代有位挂科秀才曾经也发出过类似感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面对高分挂科的悲剧,这位学子只得私下哭鼻子了事。郭超同学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况下,强烈表达了要与英语老师的老母发生长时间性行为的愿望。我们三个也分别发表声明声援郭超的暴力行动。郭超听了大发雷霆,在他的压迫下,我们三个只得把刚刚和郭超发生过性行为的英语老师的老母给xx了一番。
可怜那无辜的老太太,就这样被四个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分子给**了。更可悲的是,这位老太太至死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四个英俊潇洒的有为青年会对她产生这么浓厚的性趣。所以说,这个儿女的不孝,的确是做老人的悲哀。
一学期一次的补考,也是十大寡头一年两度的寡头大会。更是不可多得的十大寡头全体到场的聚会。可见,补考场对我们的重大意义了。谈笑间,十大寡头就分配好了本学期的补考名额和各自的责任义务。给他面子的,就少挂几个甚至全体通过。不给他面子的,当然,他也不会给我们面子,那我们就准备来年再见了。由此可见,一年两度的寡头大会,对我们未来的补考市场经济具有多么重大的指导意义。
此刻,十大寡头又难得欢聚一堂。尽管是补考场,气氛不怎么活泼,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十大寡头对未来补考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乐观估计的讨论。关于苏轼同学描述的那种“十米考场,无处话悲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补考场,课桌旁”的补考情景压根就不可能再发生在我们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分子身上。

所以,老师经常教训我们:尽信书,不如不信书!至于我们几个,就更不可能了。因为我们压根就不看书!
一进考场,看见二流在那忙乎。“早啊!”我向二流打招呼。“啊,不早了。”二流抬起头看了我一下又继续忙乎,“我昨晚就来了!”二流就是这样,每次补考都如临大敌,非得准备十足做到万无一失不可,但也因此成为了我们的救星。
最后一个来的照例是罗小松,前面说过,喜欢玩骰子那个。罗小松一进考场,就开始烟发个不停,发的也照例是黄鹤楼的。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如果把这根烟当作一笔市场投资,那它所带来的利润无疑是异常丰厚的。这就是我前面为什么会向二流主动打招呼的原因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罗小松是个人才。最起码也是一个很有恒心的人。无论刮风下雨、海啸地震,甚至山崩地裂、河水倒流。罗小松都雷打不动的每学期坚持挂四科,也只挂四科。实在想不通一个喜欢玩骰子的人怎么会对“4”这么的偏爱。
“不挂科的人,牛B!”罗小松经常说的一句话,“但想挂多少就挂多少的人,才是真正的牛B!”罗小松的一席话,让我们不少人隐隐约约的觉得自己还是很牛B的。如果说不挂科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那我们的人生就他妈的太过于完美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