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节 一师成名万人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人创造了一个成语叫“投笔从戎”,意思就是扔掉笔杆子拿起枪杆子。这充分说明了考试与战斗,考场如战场的紧密等换关系。
回到学校,看着经过期末大战洗礼的校园。战场上处处硝烟弥漫、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支离破碎。让人惨不忍睹。上次期末一战,又不知让多少无辜的年轻生命从此消失,让多少个家庭妻离子散,让多少人肝肠寸断!
又有多少热血男儿战死沙场,难怪古人曾经悲叹:生女犹得嫁毗邻,生儿埋没随百草。身为七尺男儿,我们又怎能不身先士卒!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师名成万人哭。我们讨厌战争,却又不得不战争,为了战争,我们蹉跎荒废了多少年华。战争,让多少人无家可归,仿惶不安。
“秦时明月汗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战争让我们有太多的无奈和伤感。也许死于上次期末大战也是一种幸运吧。我们感概着。残延苟活的我们却不得不准备下一场战争---补考大会战。身为精兵强将的我们,一群厌恶战争却又百战不死的少年,无可奈何被强征入伍。补考十二场,场场有爷名!
其实,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补考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明明期末考试能过,他却非得把你高高挂起。明明补考过不了,他却又假装慈悲放你一马。所以,这实在是一件恶心自己也恶心别人的勾当。但他偏偏要恶心一番自己,那我们能怎么办?只好配合着干呕一番了。
再说这补考的名单,每学期都雷打不动的那么一伙人,一点悬念都没有,自己不觉得烦别人看了都说没创意。我们班的补考市场全被十大寡头垄断,让大家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阿亮、陈辉宾、罗小松、二流、波哥、大胖外加我们寝室四个活宝组成了我们班强大的补考阵容,号称“十大名补”
十大名补垄断我们班的补考市场,形成了严重的寡头经济。从此,每年都由我们十大寡头出面义务承包了我们班所有的补考名额,然后我们再在私下分“科”到户。这倒为其他同学增添了不少的安全感。有侠友称诵曰:十大寡头,号令群雄。名补未出,谁与争锋!

这话说的也不无道理,若班上其他同学不小心惹毛了十大寡头,只要其中有一位化悲愤为力量,多看两页书一不留心就过了,那空出来的一个补考名额就得有一个倒霉蛋来代替了。试想一下,如果谁敢引起十大寡头集体公愤,十大寡头全体出动之下,那必将引发我们班补考市场经济的整体混乱。没有十大寡头压场子,我们班还能运转起来吗???
所以平常同学们对我们还是相当尊重的。毕竟是我们在为他们遮风挡雨,不遗余力的罩着他们。所以连牛顿同学都对我们发自内心的尊敬:我之所以看的远,是因为站在名补的肩膀上、、、、、、、
形成这十大寡头的局面,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我们的老师。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每班总有那么一小撮人表现非凡。因此就加以重点培养,慢慢的就发展成为补考专业户。鲁迅先生对此曾有感概:世界上本没有坏学生,老师关注的多了,便有了补考专业户。
这样,后面的老师就更省心省事了,直接把上学期的补考名单COPY一遍就组成了本学期的补考队伍。有学生总结曰:老师说你过你就过,不过也得过。老师说让你挂你就得挂,不挂也得挂!我们感概曰:非我不争,师亡我也!因此每学期的补考都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相同”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牛顿同学著名的“惯性定律”。这样,老师也轻松了,我们也就麻木不仁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普渡众生的精神就这么给培养出来了。当然,也有个别想弃黑从良的,但却遭来了更加残酷的镇压,几乎让他满门抄斩。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镇压。这都是命啊!
不过,仔细想想,当老师也挺不容易的。在家受妻欺,在校领导批。不拿点什么出气行吗。因此便充分利用了对我们那点少的可怜的权利。咬牙切齿的将那点屁大的权利发挥的纯火炉青、淋漓尽致。这样,他那扭曲变态的心理就多少得到了一些许安慰了。其实又何必呢,大家都是出来混的,都不容易,干嘛非得像一条疯狗一样咬我们一口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