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 出关阅视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 永平府城门外
[六月二十三日,孙承宗等抵达永平府(今卢龙)。
[永平是距山海关最近的府。辖一州(滦州)、五县(卢龙、迁安、抚宁、昌黎、乐亭),时有户二万五千零九十四,口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四十六。永平府土地膏腴,物产丰足,盛产谷豆薯粟,鱼虾盐果。北有桃林口、刘家口、冷口、青山口、董家口、义院口、一片石口、九门水口、界岭口等口隘,更有山海关雄据冀辽之间,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府治。
[孙承宗等在未入永平城以前就已经觉察到永平与密云、遵化大不相同,沿途各个村庄人口稠密,男女老少穿着邋遢,街道上到处都是逃荒要饭的、耍把式卖艺的、做小买卖的,还有些是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孙承宗估计这里头大概辽东难民不少,想了解一下关外的情况,便吩咐车夫把马车停在一家酒店旁边,让南州看好车辆马匹,自己与鹿善继、宋献一起踱进了酒店。
[店面不大,不过四张桌子。因为还不到午饭时间,只在一张桌子前有两个客人正在边饮边谈,高音大嗓。见有人进来,立刻压低了声音,向孙承宗等注目过来。孙承宗身躯高大,胸前白须又密又长,极易引人注意。承宗见那两个客人并非短衣打扮,而是儒巾长衫,都三四十岁年纪,猜想可能是生员。
[店主见有客进来,穿着又很体面,连忙过来抹桌掸凳,砌茶倒水, 承宗等落座之后,点了几样小菜,一壶白酒,慢慢啜饮。随即承宗朝宋献点一点头,宋献会意,即离身起座,到那两位客人桌前一抱拳。
宋 献 听二位先生口音,像是关外人, 如无不便,请移座过来,我等有事请教。
[二人见进来的三人都仪表堂堂,又客客气气地邀请,不便拒绝,便走过来互相见礼,移作一桌。
孙承宗 店家!再添些菜来。(待二人坐稳)我们从京师而来,赴山海关公干,听二位口音,不象关里人,想请二位介绍一些关外情形。实在唐突,请多见谅。
[二人猜不出承宗等人是多大的官,也不敢轻问,便起身朝承宗等深施一礼,自我介绍道。
杨 生 学生姓杨,原系辽阳生员,此位姓牟,辽东金州人。我二人都是难民。是萍水相逢,亦是患难之交。我是从辽东逃到广宁,又从广宁逃到关里,牟生则是从金州浮海而来,备尝颠沛流离之苦。关外情形身受亲感。请诸位大人垂询。

孙承宗 (请杨生、牟生坐下,边喝边谈)关外被后金侵占,辽民生活怎样?
杨 生 (一声长叹) 辽东辽西人民,已经十无一二了!
孙承宗 人呢,都哪里去了?
杨 生 自从辽阳,沈阳陷落,后金鞑子攻城略地,辽民遭了三遍苦,一是抢,二是杀,三是烧。先是抢,后金兵一来,抢金银,抢钱钞,抢布帛,抢牛羊,抢粮食,抢人口,不分官家私人,不分工商士农,不分穷家富户,见东西就抢,不抢光不算完。二是杀。先是杀穷人。叫做“杀穷鬼”,过一段时间,又杀富人,叫作“杀富户”。除去抢走的青壮男女,除去逃跑了的,这么一杀两杀,便所剩无几了!
孙承宗 凡什么人都杀吗?
杨 生 也不是。有四种人不杀,一是皮工不杀,二是木工不杀,三是针工不杀,四是优人不杀。金鞑子让这些人为他们做鞋靴,制木器,缝裘帽。优人不杀是因为后金人爱听汉曲。最难逃一死的是读书人。我在辽阳时走得慢了点,被奴捉住,见我长的白白胖胖,问我是秀才不是,我说不是秀才是优人。鞑子不信,说优人一定会唱曲儿,你唱几句听听。也多亏了我平时爱唱,就唱了一曲四平腔,这才捡了条命。(说着,杨生掉下眼泪来)还有就是烧,以前东奴攻下一处,抢杀之后,一烧而去,不占城池。自从打下辽阳,听说是打算在辽阳建都,辽阳才得以保存,其他不想占的地方也还是一把大火,片瓦无存哪!(唏嘘不止)
牟 生 辽东半岛,有金州、海州、复州、盖州四州。后金兵占领这些地方以后,许多人逃往深山藏匿,后来在山中坚持不下去,只好出来,被迫剃头留辫子。海盖二州南濒大海,好多老百姓被赶到大海里去活活淹死了。一些有船的人家流落到海中荒岛,不知死活。接着搞“杀穷鬼”,然后又“杀富民”,屠杀之后,半岛上几乎没有人了!(哭泣)
孙承宗 (眼前浮现着同胞被异族杀戮蹂躏的情景,心中充满愤怒与沉痛,不由得就想起岳少保“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诗句来。一种迫切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忍着眼泪,不让它们流出来)走,咱不进永平了,直接奔山海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