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太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后,阳信封邑有三百多人应了兵役,其中一百当了骑士。
刘风直接告诉匆匆赶来京城讨要说法的舍人周长孺:他想支持多少就支持多少去,她家还不至于贫困。
姑母刘嫆在阳信正病着,卫媪和大女儿、二女儿都在旁服侍——女主人不需要他们把封邑的事情全扔下而跑来京城,相反她在京城和渤海郡的马厩必须大大扩充。
国事就是她的家事,自然有时家事也是国事。
比如渐长大的皇太子有时会跑来,相看她长风园中的马,唤了她府中的少年如卫青、孟已、宁乘之类的去纵剑驰马,把一些个骑术和剑术都不怎么样的宫廷侍从们吓坏。
弟弟生辰的时候,宴请以朝臣们为主,刘风就没去,只从章武的马场选了两匹最好的红色战马送他当射猎时的坐骑。
这是最好的战马,英武和倨傲丝毫不减的奇夫这样对名义上的女主人说道。
几天以后,刘风正在园中研究建个冰窖的时候,平阳侯在大热的天里赶来:太尉被降罪。[1]
太尉下狱和她有关系吗?那位将军不过反对过她的王家舅舅封侯——事实上她和弟弟甚至母亲都认为舅舅得到的侯位太过勉强,因此皇后的其他亲属没有受过官爵加封。
所以,没有人怪他啊!至少她们王家的人没有谁特别恨他的。
“我听几位老臣说,陛下身体不好,因而怕太尉欺幼主。”
刘风花了些时间才明白丈夫说的是什么意思,于是她的眼神中开始多了几分杀气:他在诅咒她的父皇?!
“公主!这可是……可是皇太子宫中传出来的!”
“住口!我弟弟怎可能不孝!”
“这……具体的情形谁也不清楚,但肯定与皇太子有关。”
当天晚上,刘风和留在长风园的曹寿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太尉私藏大批兵甲、说是作陪葬。
为了这个理由将一个军功显赫的太尉下狱?
“陛下说他不可驾御,难以侍奉幼主。”来人这样解释。
她弟弟没那么年幼无知!但是要驾御一个连帝皇也不放在眼中的名门大将……可能不太足够。
“公主,平阳侯,越是此时越是要慎言、慎行。臣告退。”
等这个莫名其妙的报信人倨傲又遵循礼仪离开后,曹寿过了好半天才回过神,“这位是——”
“田蚡舅舅的……友人。”
“公主的这位舅父倒是侯门之选。”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罢,”刘风淡淡道,“以后再说。方才你也听见了,慎言、慎行。”
三天后,阿彻弟弟驾马来到长风园。
他不说话,刘风也不多言。所有人都在说皇帝为了幼主而逼得太尉绝食而死,因此军中不少人更加不喜欢少年皇太子。
“姐姐,如果我不当皇太子了……”
“我们都会死。”
“父皇说,周太尉反对任何变革。废刘荣哥哥太子位时他反对,封匈奴降王时他反对……像是父皇做的每件事都不合适。”
“太后也不喜欢太尉,但没想过要逼死他,顶多叫他不要太自以为是。”
“姐姐,你说,太尉如果还是太尉,会不会……”皇太子如今已经不是什么都摊开讲的孩子了,他开始懂得自己说的每句话都有可能带来莫大的祸事。“今年的劝农我也去的。姐姐要去劝桑吗?”

“当然要去。这几月我一直在学用织机。”
聊天嘎然止歇。两个人各想各的。
“姐姐,我会谨慎。你也要谨慎。”
“好。”
阿彻招来长风园的使女们伺候吃东西、换衣服,折腾半天才风风火火地离开。
刘风看在眼里、心中摇头:还说要谨慎,这副把长风园当成自家别苑的派头又是哪般呢!
***
二妹出嫁了,丈夫是南宫侯张生。[2]
刘风觉得那个相貌英俊、家世也很不错的年轻人不见得比自己的丈夫强,府邸的大小和样式也不低于自己在京中的家。何况,她的妹妹是皇后的女儿、皇太子的亲姐姐,未来的婚姻应该不会差吧。
皇后的嫡女成婚,祝贺者如云。王家和田家的人都到了,刘风第两百回听见外祖母说起两个女儿封夫人、五个外孙封王、两个外孙女公主出嫁,当然最得意的是一个女儿最后当上皇后、最小的外孙是皇太子、长子封侯……啊,还有她和田氏的两个儿子什么爵位也没有,不过迟早有一天会有的——这些洋洋得意的话只对着自家人说,老人家被次子牢牢限制在一个宽敞华丽但听者极少的地方。而刘风只要把身边的使女仆从们都遣到一边去就可以了。
“公主最为年长,以后还需公主多加教导。”田家大舅舅这样对她说。
“谢舅舅指点。”刘风这样回答。她和她的家人们,其实原本只是很单纯地追逐着更多可以依靠的东西,而当真的拥有这些的时候,会发现前方还有太多、太多的危险。“父皇——”
“身子不好。太过辛劳。”
皇太后老是说,前些年她的父皇碰的外头的女人太多、掏空了身体。不过她心里也清楚,这几年父皇少有女宠,即使偶然找些歌女舞伎也是为了排遣巨大的国事压力。
皇帝的身体真的不太好。
而,还未及冠的皇太子,她们这一群女人和身边只想要更多好处的大小亲戚们……掌握得了那些各有功劳的大臣和南北夹击的敌人吗?[3]
-----------------------------
[注1]周亚夫的名气其实没有他的一位旧部下响亮,那位军人世家出身的部下叫李广。太史公与李家很有渊源,而周亚夫看上去因武帝而死,李广的死看上去与卫青有关,李广第三子李敢的死与霍去病直接相关。李广的长子长孙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一群大臣包括太史公为李陵的家人求情不果,他们的选择是要么死刑、要么腐刑加赎金来代替死刑——大家一般选择后者。
……因此作者以汉书而非史记为准。
[注2]作者个人观点,唐代《史记索隐》中所说的南宫侯张坐(史记、汉书中皆无),可能是《汉书》中的张生之误传。
[注3]在古代,“功”和“劳”是两个概念。武将立的是功,文臣得的是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