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江南大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承寿也终于在这个时候接到了朝廷对他的处罚令。
这是一道谕旨,谕旨以皇上的口吻对洪承寿在军事上所犯下的低级失误狠狠地责备了一番,并将洪承寿的官职由一品降为二品,但却仍旧准许他带着原有军队继续追剿“闯贼”,节制地方官军以及先宰后奏等特权也为他保留了下来。
洪承寿看着这道谕旨,心里不禁觉得非常的满意。
洪承寿和李白成的合作也得以继续了下去。
四十天很快便过去了。
但洪承寿却迟迟都没有收到闯军主力南下的消息。
洪承寿心中恼怒了起来。
到四十二天的时候,洪承寿心里便更加按捺不住了,他对他的心腹手下道:“没有办法了,既然李白成是一个如此不识好歹的东西,我们也只能再次对他穷追猛打了。”
洪承寿这话说出来以后还不到两个时辰,他就收到了消息:闯军在一天以前就已经开始向南而动了。
洪承寿的心终于塌实了下来,口中则叹息道:“李白成这人终究还是有些自知之明,不过他实在是太滑了。”
洪承寿也很快便率着他麾下快速向南而去。
两天以后,闯军主力开始进入湖北。
洪承寿的大军则还是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与闯军主力的距离始终在一百里上下。
洪承寿一方面令湖北的地方官军全力拦截“闯贼”,另一方面又将湖北地方官军的分布状况通过秘密渠道比较详细地告知了李白成。
这就使得闯军主力在进入湖北地界仅仅六天以后,就十分顺利地来到了长江边上,又十分顺利地渡过了长江。
“闯贼”流窜到江南的消息很快便震动了整个朝野。
不少朝廷要员、地方官员以及洪承寿非嫡系军队的主帅都纷纷向朝廷奏报洪承寿剿匪不力,要求罢黜洪承寿,更有甚者认为洪承寿罪当问宰。
洪承寿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说他心里清楚闯军逃到了江南符合委忠贤的另一种意志,但他也知道众怒难犯。
于是,他只得立即写了一道奏章,将“闯贼”逃到江南的主要原因都归结在地方官军拦截不力上,同时,他再次贿赂了督军杨明一千两银子,要求杨明在上传朝廷的奏折里为自己开脱几句。
两份奏折一前一后分别由洪承寿的手下和杨明的手下连夜火速送往京城。
当洪承寿再次收到朝廷的谕旨之时,他已经率着他的大军抵达了岳阳。
朝廷给洪承寿的答复是,命洪承寿带着他的人马继续在江南追剿“闯贼”,并给予了他节制江南官军以及对江南二品以下官员先宰后奏的权利,希望他能将功赎罪,尽快率着他的军队将“闯贼”全部消灭,并生擒“贼首”李白成。
同时,秉笔太监委忠贤还亲笔给洪承寿写了一封密信,在信中,他十分直白地要求洪承寿将信王及其嫡系军队拖下水来,他会派出诸多人手予以配合,他说他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便是,让信王的嫡系军队与“闯贼”两败俱伤,甚至让信王本人也陪上性命。他还承诺,如果洪承寿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想要什么奖赏便有什么奖赏。
洪承寿的心这才完全塌实了下来。
同时,他的心里也感到相当的满意。
在江南,洪承寿和李白成两军之间的这场非常奇怪的战争还在继续着。
任凭洪承寿所率领的朝廷重兵和江南各地的地方官军前追后堵,李白成的军队却总是如有神助,总能在关键时刻避开官军的锋芒,避开官军为其设下的口袋,化险为夷。
李白成的主力部队一会出现在广西,一会又进入了湖南,一会又来到了福建,可以说是神出鬼没,踪迹难觅。
而洪承寿的麾下却一直都如同一群傻子一般跟在闯军的后面,被闯军调过来又调过去,全军上下都是牢骚满腹,怨声载道。
洪承寿见部下们牢骚满腹,自己便也装起了无辜。
他又习惯性地将责任推到了别人的头上。
他一会说江南各地的地方官军是干什么吃的?怎么总让“闯贼”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一会又说朝廷以及各地方官府派出去的探子是干什么吃的?怎么总不能向他提供“闯贼”主力的准确位置?
而在这个过程中,闯王李白成却是收获颇丰。
他在江南各地大肆扩充人马,大肆抢夺财富,他甚至还攻下了几座防守相对空虚的县城,杀其县官,将官府的银库米库一劫而空,然后将这些银两粮食一部分留给自己,一部分用于救济贫苦大众。
这又反过来使得更多的贫苦大众主动前来投靠闯军。
闯军在江南的声势日甚一日。
时间一久,洪承寿心里不免感到有些害怕,他害怕督军杨明及其手下以及委忠贤派下来的东厂探子会从中看出什么端倪来,于是他又再次派心腹秘密联络李白成,他要求李白成必须低调行事,而且还要求李白成必须要让他有一些“战绩”,否则他们之间的合作便很难继续下去了。
李白成也知道洪承寿在这个问题上并不会给自己商量的余地的,便答应了下来。
李白成这时已经将自己的军队壮大到了七万余人,其中在江南这边招集到的人达到三万之多,这些人鱼龙混杂,其中还有几伙土匪,道德败坏,经常在外面抢劫普通百姓的财物,甚至**妇女,还带坏了军中的不少人,李白成早就想将这些人处理掉了,现在正好可以将他们“送”给洪承寿。于是,李白成便将这些军中的渣子揪了出来,达到四千人之多,又将他们列为一队,然后将他们送进了洪承寿的伏击圈。
洪承寿消灭了这些“闯贼”以后,立即向朝廷大抒特抒了一番自己的剿匪功绩,他也让杨明为他做了同样的事情。
在他们的奏章之中,都说官军消灭“闯贼”万余人,其余“闯贼”也是被打得七零八落,并几乎生擒了“贼首”李白成,还说现在“闯贼”已是强弩之末,将他们完全消灭已是指日可待。
李白成随后便将他的大部分主力都隐藏了起来,只将少部分人马暴露在外面,这些人马也是时而逃到这里,时而蹿到那里,似乎随时都有被官兵全部消灭的可能。
但江南许多的文武官员乃至皇亲国戚却还是对此提出了疑问:一直在江南碌碌无为的洪承寿怎么会在突然之间便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了呢?
于是,他们也纷纷向朝廷上呈奏折,指出洪承寿有谎报战功、甚至杀良冒功之嫌。
好在朝廷不为所动,还是完全相信了洪承寿和杨明的话,朝廷即刻重新将洪承寿升为一品大员,并嘉奖了洪承寿及其麾下的忠勇。
尽管洪承寿和李白成配合得是如此默契,尽管委忠贤似乎又已经完全信任了洪承寿,并给其提供了诸多的便宜和好处,但洪承寿的心里却还是无法高兴起来。

因为他在江南所做的最主要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是毫无进展。
应该说,江南的各支地方官军还是很听他的话的,甚至可以说这些地方官军是绝对地服从他的命令、他的调令,也随时都会向洪承寿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可以说他们是在全心全意地帮助朝廷“剿匪”。
但是,仅此而已。
在江南的众多文武官员之中,主动地来到洪承寿的面前,向洪承寿套近乎、献殷勤者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可以说,仅仅有三个这样的人,他们是两湖一带的三个总兵,这三个总兵的手里头都仅掌握着少数兵马,而且据洪承寿得到的情报,这些总兵向他献殷勤的同时,其实也向委忠贤派过来的其他心腹献过殷勤,套过近乎。也就是说,这三个总兵其实也并不是想投到他的帐下来,而是想直接傍上委忠贤的大腿。
洪承寿渐渐感到非常非常的失望,非常非常的迷惘。
在来到江南以前,他并没有想到的是他过来以后要面对这样的一个尴尬局面:江南的任何军中将帅以及地方要员都不愿与他走得太近;他也不敢大肆新招兵马,因为他如果这样做肯定会引起委忠贤的怀疑,以至于他来到江南半年以后,他的手里头仍旧只有从江北带过来的十几万人马,仅依靠这些实力他怎么敢与朝廷摊牌呢?
他也十分地清楚:他与李白成之间的这出戏也不能演得太久,委忠贤的探子们,或者就是督军杨明迟早会看出一些端倪来的。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现在该何去何从。
他的心里急啊……
既然他们不主动来投,自己能不能主动去收买他们呢?
洪承寿又这样地问自己。
他渐渐觉得自己现在只能这样做,方有一线希望。
但他也知道,做这事一定要慎之又慎,稍不小心便会前功尽弃,甚至会陪上身家性命。
而且,他又可以从哪些人身上下手呢?
洪承寿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江南各地方官军中的重要人物或多或少地都有了一些了解。
但他想过来,想过去,却也始终找不到一个适合他下手的对象。
他心里不免又感到极其的无奈。
提到江南的地方官军,至少有两个人是不得不要提及的。
一个人是两江兵备道傅非,江西地界几乎所有的地方官军都在他的直接控制之下,此外,他还控制着江苏境内的部分官军,他手里直接控制的官军数量达到二十余万人,在江南他可以说是掌握军队最多的一个人。
另一个人就是四川总督范之勉,他的手里虽然控制的军队人数比傅非稍少,却将整个四川的军政大权都牢牢掌握在手里,而且他还是信王的岳父,所以除了信王以外,他应该是江南权利最大、声望最高的一个人。
但这两个人洪承寿却似乎都拉不得。
傅非是一个什么人洪承寿已经非常的了解,他是一个左右逢源,四处讨好的人,他表面上似乎是信王的人,暗地里却与委忠贤有着密切的来往,实际上他却是始终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他不想过分地靠近任何一个人,只要他不情愿,就是天王老子也调动不了他的军队。洪承寿怎么敢将这样的人拉进他的谋反阵容呢?
范之勉则是四川的土皇帝,又是皇亲国戚,洪承寿自然便更不敢去拉他了。
虽然洪承寿也打听到,范之勉与信王也并不是走得很近,甚至因为范之勉不大支持信王的反委行动,翁婿二人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隔阂,但他也不知道这一点他并不可以加以利用。
江南官军之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便是南京总兵何思东,驻守南京的十万大军都掌握在他的手里,但他却又对信王是绝对的忠诚,洪承寿也是同样拉不得的。
此外,在江南的官军之中,还有多个总兵,他们中间最多的手里控制着四五万人马,最少的手里则只握着几千人马,他们中间有些人与信王靠得较近,有些人与四川总督范之勉靠得较近,有些人与两江兵备道傅非靠得较近,有些人则与秉笔太监委忠贤靠得较近,有些人则只忠于朝廷,有些人则态度不明,有些人则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
洪承寿知道,将这些总兵中的任何一个拉入自己的帐中,并让其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命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自己就算拉过来一个也只有一个,充其量给自己的帐下增添些许人马,起不了什么根本的作用,自己如果同时、或接二连三地向多个总兵主动示好,便很可能会露出马脚。
那自己现在究竟该怎么办呢?
洪承寿已经彻底地陷入了迷惘之中。
而且他感受到自己已经承受不住这种压力了,他甚至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
于是,他不得不又将他的心腹大将、心腹幕僚一起召集到了他的中军营帐之中。
他用一种相当无奈的语气道:“兄弟们!今天我将大家召集到了一起,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原来的计划已经进行不下去了,我们不得不要有所改变了。”
他的心腹们也个个知道他现在所面临的困境,不禁都长吁短叹了起来。
“强龙难压地头蛇啊!”
“江南的这群鸟人,居然连我们大帅都不放在眼里,真是岂有此理!”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
洪承寿也深深地叹息了一声,缓缓道:“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我想先听听你们的主意。”
一个大将立即道:“我们很久都没有打过硬仗了,心里早已有些发慌了,手也早已有些痒了,既然我们已经不能谋反了,我们何不再与李白成大战一场?“
“不错!将闯贼全部灭了,也算是奇功一件啊。”
“是啊!我们先将朝廷允诺我们的奖赏拿到手以后再做下文吧。”
“不错!现在正是我们消灭闯贼的最好时机,因为他们早已对我们没有提防之心了。”
…………
另外几个大将也都跟着附和了起来。
戴广则浅笑道:“你们认为大帅会这样做吗?”
洪承寿则冷冷道:“人无诚信,与禽兽又有何异?”
洪承寿的这句话将这几位大将说得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戴广看了看洪承寿,试探着道:“大帅莫非……莫非有归顺信王之意?”
洪承寿点点头道:“知我者,戴广也。”他语气一顿,又缓缓道:“必须承认的是,在信王的身上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生性多疑,喜怒无常,动辄拉人下狱,夺人性命,他若做了君主,也绝非一个真正的明君,但他说什么也要比委忠贤这个六根不全,却害得生灵涂炭的东西要强上百倍。”
众人纷纷向洪承寿拱手,齐声道:“无论大帅做出何种决定,我等都绝对服从,绝对支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