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艺生涯(1)学艺遇机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平元年七月,张角同两个胞弟——张梁、张宝在巨鹿抓紧时间组织、武装黄巾军,准备到甲子日起事,突然得到马元义、封胥在京城被捕的消息,立即改变计划,仓促起事他们攻占了巨鹿县城后,为了扩大声势,进一步鼓励各地黄巾军的士气,他亲自带领一支黄巾军攻打冀州城,不料遭到曹操的官兵和刘备的义军夹攻,功败垂成,逃到冀东山谷,以金蝉脱壳之计侥幸逃脱。——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场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瓦解了。
黄巾军的瓦解并不意味着东汉王朝不可动摇,其内部权力再分配的争斗正在酝酿发酵,各州郡的州牧、太守纷争割据的苗头开始潜滋暗长;一个类似春秋战国的乱世序幕,一片从新定位个人价值的血腥争夺,一种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的恐怖岁月,笼罩了东汉王朝的一统江山。
家住真定县布市街的夏侯良虽然说不上有识之士,但他毕竟在外经商多年,对世态的变化、发展有些感觉,有些见识。他首先看到了生意风险增大,就中止了贩马,停业家中。但他不满足现状,更为刚满十五岁独生子夏侯兰担心——见他每天蹴鞠(踢足球),不求上进,长大后难以立世,就花钱请人教他学习文治武功,意在使他今后能在官府中谋取一官半职,光耀光耀门庭。但他在县城中先后聘请了三个师傅都是一些打着办学授艺幌子而没有学问、不懂武艺的混混,什么本事也没有交予儿子,只教会了儿子一些夸夸其谈坏习气,使他感到非常郁闷。
这天,他正打算托人去常山郡为儿子寻找师傅,妹夫郑焕从东海碣石镇贩卖茶叶回来,为他捎来了蒙渊的书信。他立即撤读后,不停地点头,自言自语,“蒙将军真重信义,够交情!”接着喊道,“来人!”
仆人进来,“在。”
“去将小主人唤来!”
人退出。
一会儿,夏侯兰进来,向夏侯良施礼,“阿爸
“兰儿。”夏侯良严肃地说,“你快满十五岁了,一天只知晃荡,没有一点真才实学,长大能做什么事情?——为父很为你的前途操心。”
“阿爸不必操心,我长大后随阿爸去做生意赚钱。”
“今非昔比,兵荒马乱的世道还未结束,做生意不但会赔本,还可能会搭上性命。——你要有上进心,学点真才实学,以后好在郡县中谋取一官半职,也好光耀一下我夏侯家的门庭。曹孟德是我们夏侯家的人,能文能武,已经升迁为点军校尉了。我们夏侯家的人都很羡慕他。你今后能在州县中当上一个什么郎中、吏员、县尉之类的小官也好。”
“阿爸,什么是真才实学?”
“真才实学就是治国平天下的本事。为父给你找了一位文武全才的师傅教你,将来就可为官做宦。”
“阿爸,我愿意当小官,不愿意当宦官。”夏侯兰平时与邻居的同伴玩耍时,每逢发生口角,就相互骂对方叫‘宦官’,对‘宦官’的概念非常清楚,他听父亲要他为官作宦,以为要将他送进皇宫中去作宦官,非常害怕,慌忙说,“宦官是要拿去阉割。我不愿意为官作宦!”
“宦官是专门用来侍候皇上的。有了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只会被朝廷用作某种级别的官吏。——‘官宦’是对国家吃皇粮的官吏统称;实际上官是官,宦是宦,不可混为一谈。”夏侯良解释之后,问,“你明白吗?”
“学本事当官还行。”夏侯兰接着问,“阿爸将师傅请来了么?”
“不是请师傅来教,而是要你到师傅那里去学。”
“师傅在何处?叫什么名字?”
“在碣石山,名叫蒙渊——就是一年前为父和你樊叔从京师营救出来的蒙渊将军。”

“啊,蒙将军!碣石山太远了!”
“远啥!”夏侯良严肃地说,“为父在外奔波半生,几经走南闯北,也不嫌远!——下去准备、准备!下个月就动身!”
侯兰勉强答应后走出厅堂,见姑妈夏侯圆、表哥赵云二人走进了院门,“姑妈!二郎哥!”
赵云见了夏侯兰,非常高兴,“兰弟!”
夏侯圆问,“兰儿,你爹在家么?”
“在厅堂里。”
“一同去见你爹!”
夏侯兰牵着赵云跑步返回厅堂,见父亲在打盹,喊道,“阿爸!姑妈和二郎哥看您来了!”
“啊!”夏侯良睁眼一看,精神一振,问道,“二郎,你阿娘呢!”
“舅父!”赵云上前施礼说,“阿娘在后面,她追不上我们。”
夏侯圆笑着走了进来:“唉!两个小孩跑得真快!”
“阿姐,”夏侯良起身迎接,“我正打算去大梁镇看望你们。——一年多不见,子龙长这么高了!——阿姐请坐!”
“前时,乡下贼人闹事,乱得很!……。”夏侯圆坐在桌案边,“现在总算太平了,便叫二郎陪我一起过来了。”
“大郎呢?大郎的病好些了吗?”
“去年二郎上狼头山打得一只虎。全家自从吃了虎肉,喝了虎骨熬汤,大郎病好多了,我也硬朗了许多!”
夏侯良惊讶地看着赵云,有些不太相信,“二郎,你真的打得一只虎!你居然……”
赵云每逢有人提到他打虎的事,就会眉飞色舞,“那天打猎下山,老虎从我身后向追来。我无处躲避,只好和它拼命!我先将它杀伤,又掷叉杀它。——那天运气真好,一叉掷出就刺在老虎腰上!”
夏侯兰拉着赵云的手,“二郎哥,你真行!”
夏侯良摸摸赵云的头,赞叹不已,“打虎打狼的人虽然不少,但象你这么小的年纪能将虎打着还是绝无仅有!”
“二郎从小跟他父亲学武功,崇拜他们的先祖赵奢将军,胆子大,心也大,还常说长大后要当一个名将!”夏侯圆夸奖自己的儿子。
“人小志大!”夏侯良将赵云端详了一下,问道,“二郎,你真有当名将的志向?”
赵云点着头,显得老成持重地说,“外甥没有多大本事,恐怕只是一种空想。”
“二郎,想不想有一位学识渊博、武艺高强的师傅教你?”
“想!”
“太好了!太有机缘了!”夏侯良说,“也许你真该成为名将!”
夏侯圆看着夏侯良,有些不解,“兄弟,你这话怎说?”
“在外面的事情,阿姐也许不全知道。——一年前,我与樊博贩马经过洛阳作了一件好事。”夏侯良说,“受蔡邕先生之托,冒险将蒙渊从朝廷的追捕下救出洛阳……。蒙渊是京城禁军教头,是秦末大将蒙恬的后代,文武双全,对朝廷一片忠心,受到王允的的诬陷、将被何进逮捕。我与樊博受蔡邕先生托付将他救出洛阳……。他回到碣石山避祸,忠心不改,打算收徒传艺、为国家培养人才。我决定叫兰儿去拜他为师,学些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将来博取官职。二郎既有志要学本事,正好和兰儿同去!”
赵云对舅父非常感激,再次施礼,“谢舅父为我们找了一位好师傅!”
“去碣石山拜师学艺的事就定下了。”夏侯良对夏侯兰、赵云说,“你俩的年纪也不算小,一定要学会自立。此次去碣石山,我既不给马匹,也不派人护送,只带些盘缠步行前去。愿意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肌肤,苦其心志。步行算什么!”赵云念起了看过的书。
“好!有志气!”夏侯良点头说,“待请人测一个黄道吉日,就启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