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4)越城擒李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云回到帐中,对樊榆道,“江阳城池坚固,李恢死命坚守。过不了江阳,如何是好?”
樊榆说,“夫君,你不是担心攻打不下江阳,而是担心影响了你常山赵子龙的英名,是不是?”
赵云不语,对樊榆的话似乎默认了。
樊榆怕伤了丈夫的自尊心,正儿八经地说,“李恢那人除了能说会道,还略知兵法。如其坚守不战,将很难攻破城池。夫君可绕道江阳,从内水进发。”
赵云摇了头,“攻不下江阳,绕道北上,太丢人现眼了!——我非将李恢擒住不可!”
“我有一计可取江阳。”
“何计?”
“李恢严于防御荆州军,必然疏于内防。如进入城中找到李恢住处,趁其不备,将其擒住,迫使其投降。其若不降,将其结果,打开城门,引军入城——江阳就攻下了!”
“有道理!但说时容易,做时难。——城门日夜紧闭,如何进得城去?”
“是啊,如何进得城去呢?”樊榆徘徊一阵说,“对了,待夜深人静,可越城进去!”
“可行!”赵云表示赞成。
次日,赵云、樊榆扮作农夫、农妇沿着城墙查看了一番,确定了越城的地点。到了夜晚,二人身着黑衣,背插利刃,穿过稻田,来到城墙的拐角处。
城下蛙声一片,城上蟋蟀声声。
二人观察了一阵,见城上没有动静。随即赵云就像猿猴一样,手攀砖缝,脚登墙角,敏捷地上了城头。他向两边看了看,见没有人发现,向城下抛下绳索。樊榆配合很好,接过绳索,套在腿上,两手紧紧抓住,被赵云提上了城头。
二人正要前行,听见城头上一阵脚步声过来,急忙闪身隐进间道旁边的树丛、藤萝丛中。
一个小将带着两个巡逻兵走了过来,“刚才这里有响声!是什么东西?”
巡逻兵向四处看了看,“没有什么;可能是野猫打架。”
“走!到那边去察看一遭,就该换哨了!”小将带着巡逻兵走了过去。
赵云、樊榆钻出树丛,跳进了城内间道,转过几道街口。
他们寻到了李恢宅院,纵身跳入后园,寻到了李恢的住处。
此时李恢在卧室内床头灯下观看兵书,不由得念出声音,“兵力不及敌军半数宜守;兵力相等敌军可战,兵力双倍于敌军可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忽然听见房门吱呀一声,以为是护兵有事来报,“何事?”
“禀……禀告太守!”赵云学做护兵口气,别扭地说。
“慌张什么?”
赵云拔出宝剑,纵身上前,倏然到达李恢跟前,一道寒光闪处,剑尖直对李恢咽喉。

“啊!”李恢吃了一惊,“刺客!”
赵云压低声音,“休得声张!兵书帮不了你的忙。——你还记得在阵上说过的话吗?”
李恢将书慢慢放下,见是赵云,“你……赵……你怎么!”
“赵某越城而入,本可杀掉守城兵将,打开城门,引军入城,只怕伤害城中百姓。既然你说过被擒就率众投降……。——你是君子还是小人!”
李恢用手指轻轻拨开赵云的宝剑,“你是真正了得的勇士、义士!——李某服了你,说话算数,愿意归降!”
樊榆闪身进屋,举剑喝道,“若敢诈降,就先吃一剑!”
“你是谁?”李恢见是一个女子,惊诧地问道。
“是赵某的内人樊榆。”赵云将樊榆拉在身后。
“啊!内人,内人跑到外面来了!”
“李太守,休得左右顾而言他,说,你是不是真心归降?如何归降?”
“将军昨日说得对——刘季玉不辨忠奸、不分良莠。李某早就对他丧失了信心。孙仲谋在赤壁战前能让主战、主和的群臣各抒己见、言过不咎。而刘季玉见属下言行稍不顺心,不予杖责,便予贬谪。——李谋是被刘季玉贬到这里来的。——其不听忠言、昏庸无能、必败无疑。明日李某开城出降,为将军让道!”
樊榆仍然紧握宝剑,“真话还是假话?”
“不必为难李将军。”赵云将樊榆挡在身后,对李恢说,“你归降了我主公,是明智之举,一定能一展平身抱负,博得青史留名。”
“一展平身抱负、博得青史留名,是李某求之不得的事。”李恢被感动了,发自肺腑地说,“李某决意改弦更张,同将军一道为刘皇叔创建大业、夺取天下效犬马之劳。——你二位若不嫌弃,今夜就暂住府上——在下与将军共饮三杯,纵论天下大事。”
赵云听了,觉得李恢确实有投降的诚意,回头征求樊榆的意见,“今夜可否在城中住下?”
“还是回营去。”樊榆觉得李恢只是表示投降,还未作出投降的行动,不可完全相信,将剑**鞘中,“请李先生不要食言!”
李恢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赵云说,“一言为定!”
李恢大声喊道,“来人!”
“你叫人干啥!”樊榆按剑喝道。
“不要误会。在下别无他意,叫人备马送二位出城。”
护兵进来,“在。”
李恢拿出一支令箭,“去前营牵两匹马过来,将我的两位贵客护送出城去!”
护兵接过令箭,“遵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