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拒绝投靠曹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云、夏侯兰离开碣石山后走了几十天,进入了常山地界
这天,他们前行着,突然昏天黑地,随即下起了暴雨,衣服顿时被打湿,想找一个避雨的地方,就一齐向前面跑着。
夏侯兰看见前面路边几间破旧的茅屋,“前面那地方,好似曾经与王朗相识的酒店。”
赵云说,“进去躲躲雨再走!”
酒店中没有店主、酒保,墙壁、门窗均已破损,显然已经废弃,只有结满蛛丝、布满灰尘的客堂中站着几个避雨的行人。赵云、夏侯兰进来,听见两个商人在谈论着曹操的事情。
客商甲说,“董卓专权,排斥原大将军何进的亲信。曹操被董卓排斥,恨之入骨,独自闯入相府中去行刺董卓……”
客商乙插话说,“他进入相府,见戒备森严,怕遭毒手,就逃走了,是不是?”
客商甲肯定说,“他行刺董卓虽未成功,也表现出了一种非凡的胆略!”
客商乙鄙夷地说,“曹操胆略是有,就是缺少人性、没有良心,算不得真正的英雄。”
客商甲责问,“你怎么说曹操缺少人性、没有良心?”
“他刺杀董卓不成,被吕布追杀,东躲西藏,来到了李伯奢家中。李伯奢将他藏在后面猪圈房中,没有被吕布搜着。吕伯奢觉得他是一个义士,叫仆人磨刀杀猪,准备款待。他疑心很重,听到磨刀声,以为对他有歹意,就拔剑将其全家老小全部杀了,一个不留。事后,有人说他做得不妥,他回答说‘宁我负天下人,不得叫天下人负我’。——简直丧尽了天良,绝不是善类,更不是英雄!”
“你是看见的还是听见的?”
“前年,我从洛阳回来,经过李伯奢家门口,几个衙役正在勘察现场。(读啦网网友发布)——虽然未见曹操的踪影,李伯奢一家十几具尸体躺在血泊中的惨状,足以说明问题!”
赵云不禁上前问客商乙,“请问先生,你们所说的曹操,是否叫曹孟德?”
“正是。”客商乙说,“你怎么知道曹操的名字?”
“他是我们师傅的救命恩人。”赵云实话实说。
商人乙吃惊地看了看赵云、夏侯兰,“你们与曹操有瓜葛!”对商人甲说,“啊,雨已经小了,伙计,快走!”
两个商人三步一顾地走出酒店。
赵云感到受到了一种羞辱,“那两人认为我们与曹操有瓜葛,产生了恐惧,借口走了。曹操滥杀无辜,使我等也遭到了白眼,简直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夏侯兰说,“说曹操滥杀无辜,恐怕是捕风捉影的传言。——不足为信。”
“那个商人亲眼所见,对我们虽然是传言,也不会有假。曹操一定是一个自私极点、心术不正的人。‘宁我负天下人,不得叫天下人负我’。其狡诈阴险,不可信赖,绝不像师傅所说的那一种明主。”
“曹操为救师傅也曾经出过大力,也有忠义之心。”
这时外面的雨小了许多。赵云对曹操形成了奸狡、自私的印象,不想与夏侯兰再争论,“雨小了,赶路吧!”
赵云、夏侯兰归来,作为长辈的夏侯良、夏侯圆姐弟两人高兴异常自不必说,还来不及通知亲戚,当夜就摆酒宴庆贺。
厅堂的墙壁上挂着油灯,照得满屋通明。一桌丰盛的宴席摆好,大家围上席桌,高高兴兴地祝起酒来。夏侯良首先举起酒杯,“总算将你两人盼回来了,大团圆了!”接着对夏侯圆说,“阿姐,来,为子龙、兰儿学艺三年,满载而归,同干一杯!”

全家一起举杯,一饮而尽。
“呜呜!——呜!——大郎——呜呜!”夏侯圆突然放下酒杯嚎啕大哭了起来。
赵云一怔,放下酒杯喊道,“阿娘,我哥哥怎么了?”
“唉!”夏侯良叹息一声,“不吐不快;你就说吧!”
夏侯园擦着眼泪,泣不成声地,“你和兰儿走后,为娘回到大梁镇。一月前,黑山军头领杜长带着一群喽罗进入大梁镇抢劫,闯进家里,抢走粮食、抢走虎皮,又要抢白狐。你哥哥上前阻挡,被杜长踢倒在地上;为娘将他扶到床上躺着,疼得呻吟不止;我赶忙去请你聃叔过来,你哥哥已经断气了!……呜!呜!……”
赵云悲愤交集,起身说道,“我认得那杜长。杜长在何处?我去将那个恶魔的头取来祭奠我哥哥的亡灵!”
夏侯良起身按住赵云的肩膀,“子龙,黑山军人多势众,又依附一些官员。你势单力孤,若去寻他报仇,不但不能奈何他,还会反遭毒手!”
“杀兄之仇,岂能不报!”
“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有时机再去报仇不迟!你两人拜师学艺回来,需要的是尽快谋求官职。有了官职,有了靠山,再去寻那杜长报仇不迟!”
夏侯圆擦去眼泪,“二郎,你舅父说得对!”
赵云将宝剑放进鞘里,点头道,“听从舅父、阿娘的教诲。”接着说,“现在买官卖官盛行,要谋求一官半职,也不是一件易事。”
“不会太难,有一个亲戚现在许昌为官。”夏侯良说。
“兄弟,你说的是曹孟德吗?”夏侯圆问。
“正是。孟德不但与我们夏侯家沾亲带顾,而且还是蒙渊将军的救命恩人!——他现在许昌招兵买马、招贤纳士。你二人可去许昌向曹孟德自荐。”
赵云此时对曹操已经形成了不好的印象,认为他根本就不是明主,“舅父,曹操曾经刺杀董卓不成,就将容留他的恩人吕伯奢全家杀害,还说‘宁我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负我’。他绝不是善类,更不是明主。投奔于他,也许可以博得一官半职、衣锦还乡,但也会落得骂名、委误前程。”
“蒙渊师傅是怎么说的?”
“要我们抱定目标、择主而事、效忠明主、造福百姓。”
“谁是明主,蒙渊师傅说过没有?”
“师傅只说了明主的标准,叫我们明辨是非,分清忠奸,择主而事,未说谁是明主。”
“这就难办了!”夏侯良思付一会儿,“现在诸侯割据纷争、群雄并起,谁是真正的明主,谁人得知!二郎,你打算到何处去谋事呢?”
“曾经在去碣石山途中结识了一个朋友叫王朗,现在徐州为官。他当时许诺要帮助我们。我打算去徐州找他,看看能否谋到一官半职。——到处走一走,兴许还会遇到明主。”
“二郎对曹孟德印象不好,去他那里谋事也不是长法。”夏侯圆说,“就让他去徐州也不妨!”
“也好。”夏侯良对赵云说,“我有一个朋友叫樊博,住在在徐州。捎一封书信去,请他对你作些关照。”
赵云对夏侯良施礼,“多谢舅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