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色的永安 第三十七节 出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天中秋佳节,祝广大读者节日快乐!!!
************************************
“孔明,朕对不起你!”连说三声对不起,刘备眼眶红润,泣不成声。
“陛下,臣知道。臣不怪您,希望您别内疚。”
“朕不仅内疚,还很痛心。东征损失巨大,蜀汉危在旦夕。我们的事业,我俩的理想全毁在朕手里。”刘备张开双掌,痴痴地望着诸葛亮,任凭泪涕俱下。
内室一片沉寂。凝重的气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想哭的感觉。
只有诸葛亮收起泪水,强忍悲痛。他抬头挺胸,身体退后,与刘备保持一步的距离,巍然屹立。凛凛然的一股正气令所有人无不动容。他的目光依旧是那样从容,脸色依旧是那样镇定,语音深沉有力地说道:“陛下一世英雄,难道就这样颓然了局?”语气内含三分责备七分期盼。
刘备的嘴角慢慢挂起笑容,眉宇间蹙得更紧的皱纹,竟是苦笑。苦笑之后,面部肌肉扭曲得怪模怪样。他把手指对准自己的心窝说道:“英雄也得面对失败,孔明以为朕还能重振旗鼓么?正方,取东征名册给丞相过目。”
李严手捧竹简名册恭敬地呈现在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凝视着厚厚的名册,伸出颤抖的手。但是他很聪明,用持羽扇的手去接,在羽扇的遮护下,只见扇动不见手抖。他的情绪很激动,尽管他努力保持着刚才那股从容。诸葛亮知道名册里大约写些什么,那都是些他不愿见到的。
诸葛亮的举动丝毫瞒不过刘备的目光。一伤心,咳嗽就来了。诸葛亮慌忙抬头注视刘备,手指就在距离名册一寸的半空悬着。
“父皇,您的身体不好…”孝顺的长平公主着急上去搀扶刘备。
“朕没病!朕的身体很好。“刘备生气了,使劲掀开长平公主,力气之大竟致公主倒地。他不忍心让诸葛亮看到自己的病容,那样只会让日夜操劳的丞相雪上加霜。
诸葛迷正在为公主倒地怜香惜玉。猛听见刘备唤道:“诸葛迷,还是你来念给丞相听!”
每念一个名字,诸葛亮的心就会像椎刺一般疼。而刘备也会极其痛苦地自责一次,他忆起东征前诸葛亮当众念诵名册的一幕。
“孔明,还记得东征前是您把这些人的名单亲自交给朕。可是朕却把蜀汉的家底全都输光啦!”刘备一面捶打自己的头,一面凄切地说道。
“陛下!”诸葛亮一声大喝惊醒失态的刘备。“请容臣为您筹划蜀汉的现状!”
刘备点点头,他渴望诸葛亮能带来一些利好消息。
“蜀汉东面的江州现有守军两万,永安防卫一万之众。北面汉中魏延部有兵三万,南面还有李恢和邓方二部,守军也在万人以上。成都周遭守军不下万人。各郡郡兵总计四万有余。以此计算全国兵力十万以上。”身为丞相,对于国家的军事实力,诸葛亮了如指掌。
“魏延勇猛过人,又善于交纳死士,部众乐于效命。以汉中的险固,魏延部的精锐足以抵御曹魏数十万大军。”
“成都亮走前,留下杨洪、杨仪、董和负责军政。又有马超留守成都,料无大碍。”
“江州赵云负责调发兵员补给。子龙处事谨慎细微,忠诚勤恳,无须陛下操心。永安有李严,正方文武兼备大将之才。有臣等在,陛下更不用担心。”
“只有南面郡县,恐怕蛮夷不尊。以李恢和邓方之才,招抚镇压,纵然个别魁首作乱不过跳梁小丑。”
“国家虽然失去子初、文休、季常、公衡等,但还有张裔、陈震、蒋琬、马谡、费炜、马忠,足以安邦定国,平定天下。再说太子虽年少,但智量宏远,仁慈安静。请陛下大可安心,养好身体,重振旗鼓。”
诸葛亮一口气道出各地贤臣,为打消刘备的顾虑。
刘备点点头,终于露出久违的微笑。
诸葛迷很疑惑:为什么丞相说出那么多人才,却只字不提自己。
***********************************************
瞿塘峡的水流湍急。浪花不住地拍打着堤岸,渐起星星点点无数碎玉。
站在白帝城眺望三峡。只见长江如练,山峦叠嶂。
诸葛亮的目光落在不远处滩头拉船的纤夫身上。那些瘦小的身躯,竟然牵起庞大的战船,还要带它闯出暗礁峡谷。这是三峡地区特有的水文化,也是三峡的一个亮点。那些纤夫手脚并用之余,还能仰面作歌。歌声回荡在峡谷,唤起无限伤感。
“我们就是那些纤夫,风雨飘摇的蜀汉就是那艘战船。战船要开始远航啦!”诸葛亮想到了自己。这些纤夫不就像我么。蜀汉不就像一艘战船。以前刘备撑起船帆,载着我的理想远航。如果没有刘备,我诸葛亮只能做一个负苦作歌的丞相。只有我支撑自己的这份理想,我不能再对任何人说一个累,道一声苦。闭上眼,因为他感觉眼睛酸痛,泪水欲出。
顺着诸葛亮手指的方向,诸葛迷也看到这动人的一幕。今天丞相叫诸葛迷独自一人陪他走走,总不会是来欣赏纤夫拉船的吧。
“笑对天险,仰面作歌。请让我随丞相一起远航。”诸葛迷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竟然大胆地流露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回到三国就是为了辅佐诸葛亮,即使要肩负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因为我也是一名纤夫,替诸葛亮牵引蜀汉这艘巨船的纤夫。

起风了,江面泛起白浪,水声轰鸣。
诸葛亮深有感慨,他听出诸葛迷的话诚恳真挚,感动得几乎掉泪。
“孔惑,你不明白那些纤夫很辛苦。他们终日里牵着战船与风浪搏斗,前途未卜。如果他们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方法,也许无论如何努力,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诸葛亮背身擦拭着眼睛,又变回那个永远镇定从容的丞相。他不能让人看到自己哭泣的样子,给别人看的只有那份从容与镇定。
蜀汉的出路在哪里?
一时间诸葛迷被问得迷茫。他悟出丞相意味深长的话。成功的纤夫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既然要挑起蜀汉这条巨大的缆绳,那么闯出险滩的途径在哪里?
“孔惑愚钝,请丞相明示!”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你啊,不像是愚钝的人。什么时候让你学会韬光养晦啦?”
“丞相睿智过人,什么都瞒不过您。”诸葛迷哑然一笑。韬光养晦是他教马超的保身之法,不想被诸葛亮用在自己身上。
“马超将军上书辞官是否孔惑的主意?难道这就是与我共赞王业,同舟共济的么?”诸葛亮脸色突然一沉。以他的聪明自然猜出诸葛迷医治马超是假,劝戒马超告病辞官是真。
“丞相,微臣有些话不知道该不该说?如果臣说实话,丞相也许就会杀了我;如果臣不说实话,就辜负丞相的期待。”诸葛迷跪倒在地,身子蜷缩一团,呼吸加剧,心跳剧烈。他决定作出人生中第一次豪赌。赌注是自己的脑袋。
诸葛亮呵呵笑道:“对我也敢用激将法?孔惑,你这人很奇怪,真的。有什么尽管直说。这里只有天和地,你和我!”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望着匍匐的诸葛迷。他是如此的自以为是,因此说出诸如辜负期待的话。诸葛亮对他从来就没期待过什么。在诸葛亮眼里这位青年既幼稚得可笑又真诚得可爱。
诸葛迷如遇大赦,欣喜万分。想到压抑在心中多日的情绪终于能够发泄出来,不禁潸然泪下。“丞相,陛下不信任马超将军,所以臣才会教他自保。自古帝王忌惮大臣功高盖主,马将军如此,就连丞相也…”不知道是在出卖马超还是在出卖自己,诸葛迷竟然抖出医治马超的原因。这话如果诸葛亮不相信,挑拨君臣就是死罪。
“住口!诽谤陛下只有死路一条!陛下与我患难与共,亲如父子,怎会疑心我?”诸葛亮给诸葛迷恨恨地甩出一巴掌,怪他出言不逊。目光犹如利剑盯视委屈的诸葛迷,青年俊俏的小脸顿时现出一块血印,可见适才一掌力量之重。“也许孔惑多虑了!你有什么真心话就说出口,我再也不打你啦!”心有不忍,诸葛亮见对方说的诚挚,没有半点诽谤之意,有点愧疚地补充一句。
这是诸葛迷第一次见到丞相的真情流露。一直以来丞相的形象都是高大,从容,严肃。
“陛下病入膏肓,百年之后。蜀汉只有靠丞相啦,丞相才是蜀汉的掌舵人。丞相尊皇室,揽政权,蜀汉这艘战船能否驶出急流险滩便要看丞相如何操纵。”
诸葛迷生平第一次行险莫过于今日和诸葛亮的对白。他在赌诸葛亮的为人。如果诸葛亮真是忠臣,就不会怪责自己。如果诸葛亮是虚伪的大奸臣,自己的小命就玩完。省得日后狼狈为奸,内心有愧。
“嘿…喝…”纤夫的哨子声响彻峡谷。尖锐冗长,每一声哨子震撼着诸葛亮的心。
“你…”诸葛亮指着对方,一时激愤,问道:“你认为蜀汉这艘战船应该何去何从?”
船翻了,纤夫们被急流冲散,纤绳洒落一地。
“就如拉船,一看方向,二看纤夫,三看指挥。剩下的就看运气吧。”诸葛迷横竖一条心,豁出去和偶像讲个痛快。
“蜀汉不能再墨守成规,制定方针改良革新,对未来必须有一个宏远的规划。这就是选择正确的方向。推行科举,广招人才,打破士族和寒门的等级歧视,让天下人公平竞争,这就是挑选最好的纤夫。丞相不能事必躬亲,应该开府治事,下设六部九厅,赏罚分明,使人尽其职这就是指挥。惟有如此,才能拯救蜀汉与危亡,逐鹿中原,统一天下!”诸葛迷感觉自己仿佛一位国家的总工程师,设计规划,情绪激昂,说得滔滔不绝。
“你的建议很新鲜。”诸葛亮简短地评价一句,合上眼皮陷入沉思。
突然间诸葛亮睁开双目,他那深邃的目光再次打量着地上这位语出不凡的青年。
“这个世间有些人争名,有些人图利,有些人为了自在。孔惑,你甘愿冒着生命危险说出这些足以杀头的话究竟图的什么?”一向自信识人准确的诸葛亮首次无法洞察对方的内心。他的内心是一团乱麻,理不出任何头绪,也没有一个逻辑。在诸葛迷心底,他究竟图个什么,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诸葛亮仰视晴空,天的边际涌现一团乌云。
“变天啦!该下雨了吧!”诸葛亮拂袖离去,一步步走下白帝城。
注:中国古代流传着一个神秘的学问,辨识人物的学术,相术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在诸多史书中也都有关于相人识人的记载。三国魏晋时期,魏国大臣刘劭著作《辨经》提出系统评价人物的方法,“九征”与“八观”。本书以诸葛亮为例,描述关于识人术,对传统文化作个补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