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色的永安 第三十六节 君臣相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可别小瞧孔惑。是他倡导的学术之风,是他建议的科举制度。”刘备非常赏识这位青年,是他解决了困扰多日的难题,是他在选取人才方面为蜀汉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彝陵战役损失太多的人才,刘备需要这根救命稻草挽救危急的蜀汉。哪怕他对科举制度还心存顾虑。
“公主,臣还改良造纸术。成都‘天工坊’的纸就是臣设计制作的。”最近听到传闻,说刘琰开的‘天工坊’白纸销量超过其他几家纸坊之和,足以证明诸葛迷的造纸术发挥奇效。
“天工坊的纸真是你制作的?”长平公主眉宇间流露出一丝惊喜,很快她仰头继续保持着一贯高傲的态度,语气里又是不屑:“纸倒是很不错,可惜人差得太多。雕虫小技何足挂齿!”
诸葛迷苦笑一声,明知公主故意戏弄自己,但他心想:人不是总靠嘴皮子办大事的,那样会被公主看扁。想通这个道理,他就懒得与公主争辩,什么拍胸脯的话都咽回肚子。
“你也是个聪明人。若当真要辅佐父皇,你应该清楚第一件事情做什么。”与其说是激将法,还不如说是在考验诸葛迷的智慧。长平公主樱桃小嘴微微颤动,勾得诸葛迷心花怒放。
喜欢公主的美貌,却又什么也不能做。
想医治陛下的病,却又怎么也办不到。
诸葛迷的内心只能用无可奈何来形容。
感觉内心在煎熬,他苦笑道:“如果我是华佗,或许就能办到。可惜我不是。”长平公主关心刘备的疾病,她想治好父亲的病,诸葛迷又何尝不想,只是力不能及。
长平公主叹息一声,什么也没说,挥手示意诸葛迷退下。靠在刘备榻前,望着憔悴的父皇,潸然泪下。
她想到父皇是世间最宠爱自己的亲人。如果某天父皇归逝,她将失去世上最深的宠爱。
她想到可能即位的傻弟弟刘禅。父皇如果不在,弟弟能料理好偌大一个国家。她那傻弟弟连一个东宫都管理不好。
她想到相父诸葛亮。相父贵为丞相,权重一国。一旦父皇去世,他能否竭尽忠诚侍侯自己那痴傻的弟弟。
他不会。因为他的性格必然是大权在握,把弟弟的皇权架空。跟随养母多年,也了解相父的一些性格。他是那么的热衷于事业,热衷于权谋。刘氏的社稷迟早会落入诸葛家手里。
本来她不该这么想。诸葛家对她有恩,恩将仇报不是她的性格。不过她还是隐隐担心。毕竟相父在外人面前表现出的举止言行都证明他对事业的无限渴求。事业的颠峰是做皇帝,是一统天下的成就感。
“傻婷儿,别胡思乱想。父皇没事,丞相一到,父皇的病会好起来的。”爱抚着女儿的秀发,刘备勉力扶起长平公主,道:“朕会把你许配给诸葛家的人,父皇也知道这很委屈你。但是…”刘备痛苦地咳嗽,再也说不出话。长平公主用丝巾兜着父皇的下巴,上面赫然留下鲜红的血迹。
春的二月是生机勃勃的时节。刘备看到春光的明媚,但他始终感受不到春的生机。
他苦盼的诸葛亮办完突发事件来到永安。
没有匆忙踏进永安宫,诸葛亮先召集所有的太医,包括倒霉的诸葛迷。他是很倒霉,医病不是他的专职,他却搞二职业。结果刘备没医好,这份二职业看来也快失业了。
诸葛亮问清刘备所患绝症,病入膏肓。还没来得及责骂医师,就感觉天昏地旋,眼前漆黑。一**砸在殿外的玉石上,冕冠歪向一边,全然丢却丞相的威严。几位医师忙着救治,诸葛亮悠悠醒来,第一句话就是:“臣要为陛下省疾!”他从容不迫整理好冕冠,特意调整到最佳位置。

诸葛迷猛然记起什么,偷偷跑回永安宫皇帝卧室。
刘备躺在榻上,双眼仰视屋顶。长平公主静默地依偎在他身边。
“陛下,丞相驾到!”诸葛迷慌慌张张禀奏,居然忘记措辞。
“大胆!竟…”公主勃然大怒,正要处罚诸葛迷,被刘备打断话头。
“真的来了?”刘备突然从榻上坐起来,双目凝神注视着紧张的诸葛迷,更紧张的手牢牢抓住他。指甲堑入诸葛迷的肉里,疼得他不敢叫痛。
刘备的二月生机终于来临。聪明的诸葛迷意识到尽管刘备会死去,但他的精神会因诸葛亮的到来而留下。他很怕很怕见不到丞相就提前去世,所以他期望能早点看到丞相。
“千真万确。尚书令大人亲自迎接的丞相,他们就在殿外。”
刘备赞许地拍拍诸葛迷的头:“很好。若非卿提前告知,朕差点让丞相笑话啦!快,取朕的衣服,要那件!”手指的是皇袍,象征着无上的权力。
“婷儿,快给父皇梳头。这个鬼样子一定会吓坏你的相父。”
“还有,把朕的冕冠取来。”
“药,药罐。都给朕统统扔掉。丞相不希望看到朕吃药,不!朕不希望让丞相发现。朕龙体健康,不能让丞相替我操心。”

呶呶叨叨一连吩咐个没完。刘备清楚诸葛亮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君臣相见必须有威严。因此他得弄出个皇帝模样让诸葛亮安心。
这正是诸葛迷偷偷离开的原因。陈寿评价诸葛亮‘示仪轨’所言不虚。从刘备慌张的表情里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敬重远远超出一位帝王对大臣的宠信。
“启奏陛下,诸葛丞相省疾,在殿外等候。”李严进来满脸喜色地禀道。
“传,快传,快快传!”一边整理着衣冠,一边迫不及待地招呼诸葛亮入内。
刘备的视线定在门口。他太想见到诸葛亮。分别两年多,孔明长什么样?是否像朕一般衰老许多?他的面庞还如往常清瘦脱俗么?听说他在成都日理万机,是否因为疲劳变得憔悴?刘备的脸色呈现出一种焦灼和渴望。
脚步声越来越近。是他,是孔明。那种沉稳安详的步伐声绝不会错。整个巴蜀还没有一个人能有孔明的沉稳和恬定。目光剽视了一眼诸葛迷,视线又锁定门槛。
低下一个脑袋,一袭朝服闪入眼帘。
诸葛亮头顶旒冕,配白玉相印,袖口卷着鹅毛羽扇。依旧保持着从容,飘逸,镇定的神情。
刘备笑了。孔明还是昔日让自己非常放心的孔明。他的从容,他的飘逸,他的镇定,给病魔缠身的刘备注入一股勇气和信心。
不仅如此,在场所有人都深深感受到诸葛亮的这种独一无二的气质。
刘备挣扎着起身,他知道诸葛亮会行君臣大礼,他要掺扶起操劳的丞相。诸葛亮非常注重儒家礼仪,但他不迂腐。比起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儒生,诸葛亮更加务实,以行动证明一切。
这一次出乎意料的是诸葛亮没有上前。他站在门口,眼眶里蕴涵着晶莹的泪花,羽扇轻轻颤抖,极力保持着先前的从容和镇定。
诸葛亮不是神,他是人。人的克制力总是有限。就在刘备主动踏前一步迎接的时候,百感交集的情绪冲破了他镇定的防线,泪水在这一刻崩堤。
“孔明!”刘备颤抖的声音像呼唤久别重逢的朋友。
“陛下!”诸葛亮高声喊出来,泪水一下子模糊了视线,喉头哽咽,再也说不出话来。
诸葛亮扑到刘备跟前,哭跪在地。刘备一把抱住他的腰身。
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放声痛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