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前部背景(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轩辕3819年(宋宁宗嘉定元年,金章宗泰和八年,西历1208年) 金章宗死,群臣迎霍王完颜从彝即帝位。
同年秋,蒙古攻西夏,直抵中兴府城下,金军援夏,迫使蒙古退军,夏襄宗李安全将公主嫁与金援夏统帅独吉思忠;
轩辕3823年(宋嘉定五年,金桓宗大安四年,西历1212年) 蒙古大将哲别袭破金边防——乌沙堡;
轩辕3826年(宋嘉定八年,金大安七年,西历1215年) 春,蒙古借口金救援西夏,大举南下伐金,攻破西京大同府,成吉思汗亲率蒙军主力击溃金军抵抗,陷宣德府,又破居庸关,进逼中都;
春末,西夏出兵草原,袭蒙古后路,蒙古被迫退兵;金夏重申联盟;
轩辕3827年(宋嘉定九年,金崇庆元年,西历1216年) 蒙古宣称攻夏,以部分兵力进袭夏境,使西夏不敢出兵。蒙军主力再次南下攻金;金引诱蒙古深入腹地决战,双方力竭退兵;
同年秋,金有感于长城无力阻挡蒙古大军,中都周边无险可倚,在中都方圆二十里内大量兴建卫城,并在卫城附近设置了望哨;
轩辕3829年(宋嘉定十一年,金崇庆三年,西历1218年) 卫城建设完工,在以后数次蒙古南下中,作用明显;
其间,蒙古逐年南下攻掠;
南宋群臣有感金屡次被蒙古侵袭、实力大损,纷纷上书请求乘机北伐,主和派史弥远压制众议,暗中与金达成协议:减岁币之半,宋金永世友好;
轩辕3837年(宋理宗宝庆二年,金绍德四年,西历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各部南下,幼子拖雷留守草原,其余三子随军;蒙军在宣化之战中大败金军,突破中都卫城防线,围攻中都月余未下;木华黎率军阻西夏援军于河套;
八月,成吉思汗在亲临一线观察地形时为金军埋于地下的震天雷所炸身亡;
中都城下,成吉思汗死讯传到,诸子商议即位人选(统军主将),察合台以出身不明讥讽术赤,术赤盛怒之下,杀死察合台;察合台部将领兵攻击术赤所部,窝阔台调解无效,术赤于乱军中被杀;蒙古开始撤军;
中都城内金军及驻扎在附近的勤王军乘乱出击,一举击溃窝阔台部,三部残余人马撤往草原;拖雷抢先称汗,窝阔台由于势力淡薄,被迫退守漠南;
术赤子孙与察合台子孙相互攻杀,拖雷企图兼并二部,为窝阔台联合察合台部所算,实力大损,拖雷重伤;蒙古诸部分裂,察合台部终被窝阔台兼并;
金无力北上,只得重建边防,谨守边境;

轩辕3839年(宋绍定元年,金绍德六年,西历1228年) 宋史弥远因北顾无忧,又自恃功高,受封太傅;
同年,红袄军李全为金所败,奔宋;
轩辕3841年(宋绍定三年,金绍德八年,西历1230年) 十二月末,密报宋理宗急病,诏旨史弥远总理国事,五日后,理宗病重,召名医入大内诊病,又三日后,理宗病危,
轩辕3842年(宋理宗淳佑元年 质帝淳佑元年,金绍德九年,西历1231年) 元月,史弥远宣布改元淳佑,以求理宗病愈,元月三日,理宗驾崩,史弥远杀所有太医与入宫名医陪葬;
同年二月,史弥远立理宗幼子(两个月)为监国,三月,监国即位,史弥远受封吴王,加殊礼,以平章军国事、右丞相兼枢密使,总理国政;群臣怒不敢言;
轩辕3846年(宋质帝开庆五年,伪吴景安元年,金绍德十四年,西历1235年)十月,史弥远以天降祥瑞,太庙发现太祖禅位诏书为名,受禅为帝,国号吴,改元景安,封宋帝为宁波王;宋举国震动;史弥远以拥立有功,封李全为枢密使、殿前司都指挥使、北海军节度使;
轩辕3847年(宋质帝开庆六年,宣宗正隆元年,伪吴景安二年,金绍德十五年,西历1236年) 五月,襄阳孟珙起兵讨伐史弥远,同月,在下属余玠请求下,四川制置使郑损于川东起兵响应;
五月,史弥远尽起京师诸路兵马四十万抵御,
六月与孟珙激战正酣,郑损麾下余玠军轻骑两万到达,史军迅速溃败,孟郑两军进逼临安城下,史弥远惊恐而死,李全倒戈投降,打开临安城门,孟郑二军攻入皇宫,尽杀史家满门;
六月,孟郑二人迎立赵宋宗子为帝,是为宣宗,郑损受李全劝说,请封右丞相兼枢密使,孟珙不得已,亦请封左丞相兼枢密副使,二元政局确立;
六月,金国乘蜀地空虚之机,派遣大将完颜陈和尚攻入两川,尽收其地,利州东西路、成都府及潼川府四路不再属宋;金权南京路副统军韩璐羽也乘虚率兵攻占淮南;
轩辕3852年(宋正隆六年,金桓宗绍德二十年,西历1241年) 九月,金国皇帝于出猎中受惊吓,落马重伤,不久病死,谥桓宗;卫王完颜永济之子从恪利用私养死士,攻占皇城,众女真大臣出逃,部分汉臣被迫赞同永济为帝;永济武装中都附近猛安谋克户,得兵二十万,入中都自保;
六月,众出逃大臣拥立完颜守绪为帝,诏令完颜陈和尚回兵攻打中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