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章 释仁贞东渡日本 火龙马回归神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祚新出家当了释仁贞和尚,受正觉法师指点,云游中原名刹大寺,一游就是十年。先后游历了五台山和普陀山,受到许多佛门高僧的点拨,最后来到藏有佛国真经百卷的宝鸡府法门寺,潜心研读经书。法门寺藏有佛国百部真经,释仁贞已经背下八十部。他决心要把百部真经全部背诵下来,否则决不离开法门寺。
法门寺有僧人五百余名,每天的早课和晚课都是非常隆重的法事活动。外寺来的僧人都以参加法门寺的功课为荣。释仁贞对这些法事也十分珍惜,几乎场场不落。
这天释仁贞正在听法门寺长老讲经,忽然心血来潮,感到心烦意乱,坐立不稳。因为怕长老见怪,极力强作镇定,却是摇头摆肩按捺不住。
长老看了看释仁贞,说道:阿弥陀佛,释仁贞虽然倾心向佛,悟性大开,却仍有一段尘缘未有了结。这也是无法回避的。你应该回到海东去了。
释仁贞道:贫僧立志要将百部真经全都背下来。现在已将八十部真经铭记在心,还有二十部不能背出,眼看功德将满,怎能半途而废呢?
长老道:你能将八十部真经刻骨铭心,已经是功德可嘉。其余二十部,就送给你,带回去慢慢研读吧。
释仁贞道:僧心再高也高不过佛心。既然长老这样说,贫僧也知道不宜再留,明日就启程东归。
同在寺中研读经书的日本和尚静一,听说释仁贞要回敖东城,便前来相约道:小僧也要取道敖东城返回日本国,想与释仁贞结伴同行,请多多关照
释仁贞道:贫僧正愁路上无伴,有静一法师同行,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我们就结伴而行,路上还能交流佛学。
释仁贞和静一告别了法门寺众多高僧,启程往敖东城。
敖东城已按大门艺画出的长安城图样改造一新。虽然王城规模仍是原先那般大,建筑却已大为改观,城外的商社民宅增加了十几倍。释仁贞回到敖东城的时候,正赶上高王大祚荣七十大寿。全城一片欢腾。
释仁贞心想:怪不得法门寺长老催我回国,原来是让我回来为高王祝寿,了却十年前的怨恨,消除这段尘缘。这真是佛法无边,什么事都逃不出佛祖的慧眼。
释仁贞和日本和尚静一和尚来到正觉寺。正觉**师非常高兴。大家在禅房中畅谈佛学。
正觉道:释仁贞游历中原,收获不小,给老讷带回来这两件厚礼都很珍贵。
释仁贞道:贫僧惭愧,除了心中有佛,其余一无所有,并没有给师父带来任何礼物,何来厚礼珍贵之说?
正觉道:出家人不以财帛为宝,更不以金钱为贵。你带回来百部真经和一个日本和尚,这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静一道:百部真经可以说是珍贵厚礼。小僧静一不过是个游学和尚,就没有那么贵重了。
正觉道:本寺是第一次有日本僧人光临,静一法师将永戴本寺史册,怎么能说不珍贵呢?
静一道:这样更让小僧惭愧不安了。
正觉道:静一法师不仅是本寺的贵客,也是渤海郡的贵客。明天刚好是高王七十大寿,我们就一起去为高王贺寿。
渤海郡归附大唐以来,声威大振,四邻各郡国无不争相来往。南面的新罗国和辽东郡,东面的日本国,东面的突厥国和契丹八部、北面的室韦九部,以及远近各个独立的小部落,都来向渤海郡聘问通好。高王七十大寿,更是各国各郡各部落佳宾云集。
寿诞正日,敖东城王宫大开盛宴,款待各方贺寿使节。
释仁贞和日本和尚静一也来为高王贺寿。高王对释仁贞的归来欢欣不已,也为日本和尚的光临感到十分高兴。
高王道:孤王七十大寿,各方使节来贺,自是心神大快。然而最让孤王高兴的,是释仁贞能够回来相聚。
释仁贞道:贫僧有幸为基下贺寿,也是十分畅快。
高王道:渤海郡能有今日,也有释仁贞许多功劳。孤王是不会忘记的。归附大唐之来,敖东城又有很大的变化,是很令人鼓舞的。虽然僧俗有别,你我兄弟相聚,共庆盛世,仍不失为人生一大喜事,还要感谢苍天有情。
释仁贞道:贫僧自从入了佛门,已将前半生的往事抛向广野云霄,功过是非都不须再论。贫僧将在佛前祈祷,祝愿基下健康长寿,祝愿渤海郡兴旺发达。
高王道:你虽然不再过问朝政,却能游遍中原,可比孤王幸运多了。孤王只到过营州,不知道中原到底有多么广阔,长安究竟有多么宏伟,真想亲眼看一看。
释仁贞道:基下想作的事,总会实现的。
高王道:那就多谢你的吉言了。你带来静一法师,让孤王能有机会与日本和尚相识,也是一件幸事。
静一道:日本和尚静一,谨祝高王基下健康长寿。
高王道:渤海郡和日本国是隔海相望的邻邦,龙源府和南海府都有商人往日本国经商,也有日本国商人渡海过来经商。渔民之间的交往就更多了。本王正要与日本国扩大通商贸易和增进文化交流,希望静一法师能为孤王多加指点。
静一道:小僧正要归国。高王如果有需要小僧办的事,尽管吩咐就是了。
高王道:孤王要派几个人去日本国,与天皇联络,想与静一法师同行。这样可能会给法师增添许多麻烦,还请法师谅解。
静一道:外出游学的日本和尚归国,都要向天皇报告大唐见闻。高王的使者与小僧同行就算对了。小僧一定会把渤海郡的使节顺利引见给天皇。

释仁贞道:既然渤海郡要与日本国增加交往,贫僧愿和静一法师同去日本国,为两国交流尽一点心力。
高王道:你能有这个志向,孤王十分高兴。有你去,孤王就不派使节了,由你全权代表。促进两国交流,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说不定数年之后,你的贡献会远在孤王之上。
释仁贞道:出家人只为修已度人,不求功利。
高王道:那就祝你早日修成正果。
释仁贞道:多谢基下勉励。
三日之后,各地来贺寿的使节相继离去。
五天之后,释仁贞和静一启程,经南海府渡海赴日本。
高王来到正觉寺为释仁贞送行。
释仁贞道:基下亲自来送行,让贫僧深感不安。
高王道:你此去任重道远,不仅是为了弘扬佛法,还要为渤海郡谋福。孤王盼望早日得到你的好消息。
释仁贞道:请基下放心。贫僧此去,定要有所作为。
高王又对静一和尚说道:请静一法师代孤王向日本国天皇致意,愿渤海郡和日本国的交流像江河之水,长流不息。
静一道:小僧一定不负高王基下重托。快则半年,慢则二年,小僧一定会再来敖东城向基下报告天皇意愿。
敖东城恢复了往日的安宁。高王的心情却不能平静。这天朝会之后,他把大内相任雅湘和左相崔岳林留下来。
高王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转眼之间,孤王已经过了七十大寿,深感人生短暂,有许多事要抓紧办。
任雅湘道:基下体魄强健,再活七十年也是可能,无论有多少大事,都可以从容不迫。
高王道:大秦朝始皇帝梦想长生不老,还派了徐福出海去寻找仙丹神药,却只活了五十岁。孤王已经比他长寿得多了。能再活二十年当然是好事,可是有一件大事,务必抓紧办。
崔岳林道:基下是不是想到中原走一走,到长安看一看?
高王道:自从张行笈来过之后,孤王就盼望有一天能历览长安、畅睹中原。
任雅湘道:这事不难。基下可以到长安朝觐。
高王道:是应该去朝觐。孤王想在年底到达长安,好向大唐皇帝恭贺新年。你二位抓紧筹备吧。
二相应道:臣领教。
十天之后,二相来向高王禀报:朝觐计划已经拟定。
高王道:说说看。
任雅湘道:藩王朝觐,要事先获得皇帝恩准。这第一件事,就是向皇帝上表请求朝觐。表章已经起草完毕。
高王道:表章就由你二位定稿,尽快派人上报。
任雅湘道:第二件事,就是确定朝觐仪仗队规模,好提前操练。臣等以为,人数过多,会引起起皇帝猜疑,人数过少,不足以显示基下风采,确定为二百人为宜。
高王道:你们想得很周到。就定为二百人,由张雨生和大门艺做统领。
任雅湘道:第三件,是筹备贡品。
高王道:凡是渤海郡的珍奇物产,都要列为贡品。
崔岳林道:与仪仗队相关的还有几件事,比如,征选良马,打造车辆,制做旌旗服饰等等。
高王道:这些事由你二位酌定。这是孤王第一次朝觐,能不能有第二次,何时能有第二次,都很难说。所以,孤王要求这次朝觐,一定要表现出渤海郡对大唐的敬仰、崇拜和忠诚,而且要确保出发时间,不能误了行程。
二相应道:臣等一定办好。
高王道:朝觐之前,孤王还要到长白山行一次秋猎,就由大乙夏和陶永久陪驾。你二人全力以赴筹备朝觐。
二相道:臣等遵教。
次日朝会,高王宣教:孤王要去长白山行猎,由陶永久和大乙夏护驾。朝会由副王大武艺主持,大内相和左相辅佐。
百官应道:臣等遵教。
陶永久和大乙夏从兵卫营中选出三千精锐骑兵,护卫高王赴长白山行猎。先锋五百骑提前进山安排行营,清理围场。
高王到了长白山,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女娲炼石厂。他让陶永久陪驾来行猎,就是要让陶永久带路去看炼石厂。陶永久好不容易找到那个石洞,却见洞口已经被乱石封闭,无法进入。
高王道:这是孤王与神仙境界无缘。寻仙不成,就安心行猎吧。
高王是长白山的子孙,却一生极少有进长白山行猎的机会。七岁之前,不能独立进山。七岁之后随洪云仙师学道十三年,虽然在千朵莲花山有过擒虎捕熊的经历,可那不是行猎,而是完成师父布置的功课。在营州以猎代练,打过狼,猎过熊,却体会不到长白山行猎的惊险。东归之后,有过湄沱湖会猎,那是为了威慑黑水部,不能畅享行猎的乐趣。高王真正纵马长白山深山老林,只有五十年前从平壤救出高贞玉,穿越长白山返回海兰江边那一次。所以,这次秋猎是高王平生第一次在长白山中无忧无虑、无牵扯无挂地捕狼捉熊、射雉追兔,畅享猎趣。高王对这次行猎的机会十分珍惜,每天晨时准时进山,在深山老林中纵马放箭、乐不知疲,傍晚才归。转眼之间,已经在山中过了三十余日。
长白山的秋景十分美妙,秋风却十分多变。有时早晨是很晴朗的天气,到了下午就会有狂风骤雨。这天高王纵马奔跑了一上午,出了一身大汗,便将外袍脱下。大乙夏怕高王着凉,赶紧把一件干爽的袍服送上。高王却只顾追兔,只穿了一件帖身短服纵马奔去。大乙夏紧紧跟随,怎奈高王的火龙马奔走如飞,很快就把随从人员甩得远远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