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章 大祚荣遣将布阵 李楷固兵败天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楷固大军来剿,是震国与大唐之间的第一场大战。此战胜负,关系到震国生死存亡,百官都不敢轻视。次日早朝,群臣对应战方略争论得很激烈。大家对伏击歼敌的战略没有异议,对战场的选择却分歧极大。大内相任雅湘和左相崔岳林主张战场选在天门岭,右相大祚新则主张选在龙岗山。双方各有一批支持者,争论不休。
高王宣教道:大唐二十万人马来攻,震国五万人马迎敌,好比大象和猴子相斗。大象虽然是庞然大物,在深山老林中却无法施展。猴子虽然小巧,却能在山林中施展技能。长白山的深山老林,对敌人是致命的克力,对我们是天然的助力。此战采用诱敌深入、伏击围歼的战术是上策。战场就选在天门岭,我军以逸待劳,可将他疲惫之师一举歼灭。
大祚新道:臣以为,李楷固是个骁将,又急于求功,必会不遣余力向敖东城挺进,还是不要让他靠近敖东城为上策。天门岭离敖东城只有百里,万一他兵临城下,后果不堪设想。龙岗山也是长白山一翼,也可以成为敌军的致命克力。战场选在龙岗山,可以拒敌于五百里之外,能够确保敖东城无忧。臣还是要坚持把战场选在龙岗山。
高王道:此战必须在预定的战场上把他歼灭,绝不会有兵临敖东城下的情况发生。右相反复强调兵临城下的危险,是不是对此战必胜没有信心?如果是这样,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已威风。大军未发,你先失锐气,是动摇军心。
大祚新道:臣不过是畅所欲言,基下如此遗责,臣不能接受。
高王道:孤意已决,不必再争。
大祚新受到训斥,不敢再争,心中却是忿忿不平。
张雨生、大武艺、大门艺、大野勃等争相奏道:臣愿请兵迎战李楷固。
高王道:李楷固是契丹骁将,孤王要亲自去会他。副王大武艺监国,三相辅政。张雨生、大门艺各率一千骑兵去龙岗山迎敌。李楷固善用套索,弓矢之术也很了得,你们不可轻敌。务必轮番骚扰,且战且退,让他不得喘息之机,又不绝追击之念。将他诱入天门岭山谷,便是大功。其余各卫兵马随孤王到天门岭布阵。
众官应道:臣等领教。
契丹酋首李楷固降了大唐,寸功未立,全凭新任宰相狄仁杰极力保举,作了左玉钤卫大将军,朝中大将多有不服。李楷固便一心要在女皇帝武则天面前立个大功,给恩公狄仁杰争光,给自已立威。当时大唐四边安定,只有新生的震国不肯归附。李楷固便上奏说,大祚荣本是孙万荣的同党,是营州动乱的另一主犯,自已愿请命出征,讨平震国。这日接了出征震国的圣旨,与中郎将索仇领兵出征。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了幽州,过了辽东,直奔长白山而来。
副将索仇进言道:长白山地形险恶,大祚荣狡滑多诈,我军不可轻敌冒进,只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将他逐步蚕食,才能稳操胜券。
李楷固是个骁将,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又急于立功,认为索仇是畏敌不前,胆小如鼠,对他的建议根本不屑一顾。
李楷固对索仇喝斥道:我有二十万人马,势如排山倒海,必须一鼓作气,直捣敖东城,生擒大祚荣。
索仇身为副将,不能强争,只好忍气吞声。
李楷固大军进入龙岗山地界,便有震国人马前来迎战。首战是张雨生前来交锋,战不到数合,张雨生便败走。
索仇心中疑惑,向主将进言道:张雨生也是一员骁将,怎么会这样快就败走了,一定是佯败,大帅要小心中计。
李楷固道:张雨生是大祚荣的义子,他来打头阵,主帅一定是大祚荣。全军奋力追击,立功在此一举。
第二战来交锋的是大门艺,也是刚一交锋,便向后退去。
索仇道:这分明是在引诱我军深入,前方必有重兵埋伏,大帅万万不可轻进。
李楷固道:张雨生和大门艺作前军,主帅必是大祚荣无疑。全军奋勇向前,就可以将大祚荣生擒活捉。这是剿平震国的天赐良机。索将军要再迟疑,本帅可要治你纵敌之罪。
索仇心中暗暗叫苦道:李元帅这样一意孤行,我军休矣!
李楷固尾随张雨生和大门艺一路追来,到了天门岭,只见幽谷阴森,坡陡路窄,却不见了震军踪影。
索仇道:此处是天门岭,山形险峻,峡谷幽长,万一大祚荣在这里设下伏兵,我军休矣。
李楷固道:你怎么这样畏首畏尾。就算他有伏兵,能把我二十万人马一口吞了不成?命三军前后紧密相接,拼命冲过山谷,直捣敖东城!
索仇无奈,便说道:我在前面开路,大帅押后,万一有事,也不致全军覆没。
李楷固大怒道:你临阵之际,口出妖言,是自乱军心。再敢胡言乱语,本帅可要军法从事!
索仇无可奈何,只好和李楷固并驾中军,指挥二十万大军向山谷中冲去。
大祚荣早已张网等待,见李楷固全军入网,大喜道:李楷固用伏击战法在硖石谷大破唐军,应该有所警惕。不想他今日却能够顺利入网,真是天助我也。
这场恶战进行了三天三夜,唐军的尸体填满了天门岭二十里山谷。

李楷固和索仇身陷重围,拼命死战,身边只剩下三五十骑亲兵。眼看震国人马缩小包围圈,李楷固正在绝望之际,高王大祚荣纵马来到面前。
李楷固羞愧道:本帅曾用伏击战术大破曹仁师大军,今日却同样中了你的埋伏。真是羞死人也。你要杀要剐,请便吧。我已降过一次,绝不能再降第二次。
高王道:你身陷绝地,全军覆没,如果不怕死,早该自行了断。现在不肯自杀,说明你还想求生。你不肯一降再降,说明你还知道羞耻。孤王看在营州相识的份上,也感谢你当日不来追赶,让涑末部从容东归,今天既不要你命,也不要你降,可以放你一马。
李楷固道:大王爷若能高抬贵手,放我回去,我保证终生不再与震国为敌。
高王道:你全军覆没,也无颜去向薛纳求助,一路上吃饭都是问题。孤王放人放到底,送给你车辆和粮草,足够你返回洛阳。
李楷固道:大王爷如此仗义,让我无地自容。
高王道:不知索将军意下如何?
索仇道:败军之将,还能有何话说。如果大王爷肯放,末将愿和李元帅同返洛阳。
高王道:那就请二位上路吧。
李楷固和索求带着五六十名残兵,和高王赠送的车辆粮草,狼狈而去。
副王大武艺问道:李楷固和索仇已是案上鱼肉,父王为何放他们回去?
高王道:我曾向洪云仙师保证过,坚持自卫防守,绝不逞强用武。现在他们已经穷途末路,失去反抗能力,杀了对我无益,放了却可以让他羞愧。让他们回去祥述战败过程,也可以让女皇帝武则天反省深思。如果大唐知道震国不可欺,从此不来征讨,岂不是更好。
大武艺道:父王真是深谋远虑,儿臣不能及也。
李楷固和索仇逃回洛阳,向女皇武则天禀报战败过程,请求处分。
武则天宣旨道:李楷固有勇无谋,难当大任,丧师辱国,罪不可恕。让他去潭州乔口镇做个守备校尉吧。索仇无过失,免予处分。
索仇奏道:臣愿请兵再战,将功补过。
武则天道:震国不来犯朕,朕又何必要去惹他。劳师伤财,有害无益,还是免了吧。
李楷固恼羞不敢言,愤恨无处泄,到乔口镇去做守备校尉,不久便郁闷而死。契丹三个大酋首,一个被唐军击毙,一个被家丁杀死,一个郁闷而亡。历时五年的营州之乱,到此结束。
后人有诗咏《天门岭大战》,诗曰:
天门岭上布战图,杀声振动天池湖。
千秋功罪费争论,寂寞白骨草中枯。
宰相狄仁杰是李楷固的保举人,觉得脸上无光,向武则天小心请示道:不知陛下对震国之事有何打算?
武则天道:朕只想积德长寿,不想再动干戈。让安东都护薛纳撤到辽阳府,不要再去招惹大祚荣了。让原高句丽王高臧的儿子高德武,到安东府去做都督,安抚百姓,以免高句丽遗民都归了震国。
震国高王大祚荣在天门岭一战,击败了李楷固二十万大军,凯旋而回。百官争相祝贺。
高王道:昔日隋炀帝屡败屡战,三征辽东。李楷固虽然大败,武则天若是不肯罢休,还会再派兵来。十二兵卫不可松懈。夫余府和长岭府要密切注视辽东军动态。大内相要派人往洛阳打探消息。
众官应道:臣等领教。
十余天之后,有探子回报:辽东郡王薛纳已经撤到辽阳府去了。宝藏王的儿子高德武来做安东府都督,现已到达安东城上任。
高王对众官道:天门岭一战,象一剂镇痛猛药,镇住了辽东大局。辽东军后撤,高德武复出,表明大唐无意再战。武则天不死,不会再来征讨。武则天死后,也未必会有战事。孤王可乘机强兵富国。到那时震国将有十万精兵,无人再敢轻视。
大内相任雅湘提醒道:武是天派高德武到安东城,必有阴谋,还要设法应付。
高王道:高德武来安东是要与孤王争夺民众,可以用高句丽太妃遗印去制服他。
朝会之后,高王回到后宫,对贵妃高贞玉说道:太妃留给你玉印,可以派上用场了。
高贞玉道:基下此话怎讲?
高王道:先告诉你两个好消息,一是辽东郡王薛纳已退守辽阳府与震国争夺辽北土地。二是你的侄儿高德武来做安东府都督,已经到了安东城。
高贞玉道:基下的意思是用太妃遗印去招降高德武。
高王道:你一下子就想到这上,看来此计可行。
高贞玉道:德武是宝藏的长子,小名叫小德子,小时候最听我的话。武则天肯放他回来做安东府都督,可真是开了天恩。
高王道:其实武则天自有她的用意。就是借用高德武的号召力来和我争夺辽东民众。可是她没有想到,这种安排可能被我利用。
高贞玉道:看来基下已经有了计划,需要我作什么,尽管吩咐。我一定竭尽全力。
高王道:此事还不必急。高德武到了安东,只能守着一座孤城,不会有什么作为,辽东民众不会跟他走。如何招他来归,还要容我和众官细细筹划再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