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 三王爷喜结良缘 正觉僧建寺敖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姜凤飞躲在暗处悄悄观察,见大野勃自已发笑,她也暗自笑了起来。她心想,这个三王爷武功超群,性情幽默,倒是有趣得很,能得到这样的丈夫才让我心满意足,也不白白等了这许多年。这样绑着他,让我心中好痛。可是我话已出口,他不答应亲事,我怎么好给他松绑?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有了,我让爹爹出面,看他怎么说。
姜凤飞来到后堂,对父亲说道:震国三王爷大野勃说他是来会友的。我已经把他请到厅上。他要和爹爹说话。
姜木斯道:既然如此,我就去会会他。
姜木斯起身向前面走去。姜凤飞在爹爹后面悄悄做了个鬼脸。
姜木斯正有心归附震国,听说震国三王爷已经在堂上等候,便急忙来到前堂相见。见堂上绑着个青年将军,正是湄沱湖猎入的英雄,不禁惊异起来。
姜木斯上前问道:你是何人?是震国三王爷么?
大野勃道:我正是大野勃。你是何人?
姜木斯急忙上前松绑,说道:我是铁利部王爷姜木斯。是小女绑了你么?这真是罪过。请王爷原谅。
大野勃道:姜王爷的女儿可真是厉害,居然能把猎场上杀狼如麻的猎手给绑了。只是暗中下手,我不能服她。
姜木斯道:三王爷快请坐。说来羞愧。我这个女儿顽皮得很,经常弄些恶作剧。请王爷不要介意。
大野勃道:这就巧了。我也喜欢恶作剧,如有得罪,请姜王爷也不要介意。
姜木斯道:王爷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大野勃道:姜王爷可知道我是为什么来的吗?
姜木斯道:正要向三王爷请教。
大野勃道:我是仰慕令公主,前来求婚的。
姜木斯道:若真是这样,她应该高兴才是,怎么会不分青红皂白就绑了你?
大野勃道:因为我还有个条件。
姜木斯道:有什么条件,三王爷可以和我说。
大野勃道:我的条件是姜王爷脱离黑水部,归附震国。
姜木斯道:前一件事如果能成,后一件事自然照办。
大野勃道:成与不成,谁来决定?
姜木斯道:自然是我的女儿。
大野勃道:那就请她来问个明白。
姜木斯道:王爷稍候,我去问她。
姜凤飞应声出来,笑道:不用问了,我早已经告诉他了。
姜木斯恍然大悟,大笑道:原来如此!
大野勃在铁利城住了三天,与姜木斯达成易主归顺协议,与姜凤飞订下百年婚约,不费吹灰之力,不劳一兵一卒,取得了高王所期望的圆满结果。第四天,大野勃告别未婚妻姜凤飞,返回敖东城复命。姜木斯随同前来归附。
大野勃返回敖东城,向高王细说在铁利城的奇遇。
高王大喜,当即召见姜木斯,好言抚慰一番。
高王道:姜王爷毅然来归,使震国又添一府。姜凤飞与大野勃吉结良缘,使王室又增一户。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姜木斯道:臣对高王风采羡慕已久,早有归附之意。三王爷来以武会友,与小女一见钟情,这都是是天意所使。
高王道:从今以后,你是震国一方诸侯。从三弟论起,你还是孤王的长辈。总之是一家人了,就不必拘于礼节。尤对孤的三弟,只能称姑爷,不能称王爷,不然就显得生分了。
次日朝会,高王宣教:震国增设铁利府,敕封姜木斯为铁利府都督。大野勃和姜凤飞择日完婚。
姜木斯欣然接受震国高王册封,兴高采烈送女完婚,再派人向黑水部王爷倪属利吉请求谅解。
倪属利吉见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只好承认。
大野勃和姜凤飞结婚之日,敖东城一片欢腾。这是震国建立后,王室第一件婚喜大事。百官和满城大户都来庆贺。
时当正午,喜宴进入**之际,有一位衣衫褴缕的和尚在王宫前高唱道:
阿弥陀佛,好事多多,
你宴婚嫁,我敬我佛。
你是王家,我是正觉。
王者有疆,正觉有佛。
门前卫士听那声音并不甚高,高王在宫中听那声音却震耳欲聋。
高王道:这股声音不同凡响。那和尚一定是个功德极深的高僧,速请他来宫中说话。
内侍出宫,向和尚说道:国王基下有请,高僧请随我来。
和尚道:和尚只有佛祖引路,不须你来引领。
和尚说罢,径直走在内侍前面,旁若无人,向宫中而去。
和尚来到高王面前,高声贺道:贫僧恭贺基下上上之喜。
高王道:多谢高僧吉言。不知何谓上上之喜?
和尚道:基下得了个好弟媳,震国得了个好王妃,长白山将会有胜国在望,是谓上上之喜。
高王道:这个弟媳有如此重要么?
和尚道:重不重要,老天知道。百年之后,自有分晓。
大祚新插话道:百年之后的事,你也能知道吗?请问百年之后你在何处?
和尚道:天机不可泄漏。
高王道:右相不要多言。请问高僧法号?
和尚道:唤贫僧正觉和尚便可。
高王道:正觉法师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
和尚道: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大祚新道:这不是废话么?
高王制止大祚新,再问道:正觉法师为何会到敖东城来?
和尚道:和尚只知行随佛引,并不知敖东敖西。
高王道:那么正觉法师到来到此地有何意图?
和尚道: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高王道:孤王能为你作些什么?
和尚道:建造佛寺。
高王道:孤王自幼奉道家为师,在营州又拜儒生为师,现在又有高僧来弘扬佛法。中原盛行的三大教,敖东城全都有了。这是震国兴旺发达的好兆头。就请正觉法师在东牟山下择地建寺,所有费用由王室奉献。

正觉道:贫僧领教了。
正觉和尚在东牟山下选了个地址,开工建造一座寺院。王室派人协助监工。寺成之日,正觉和尚请高王来参加开光大典。
高王来到寺前,见寺门空空荡荡没有匾额,便问道:请问正觉法师,为什么要建个无名寺?
正觉道:无名便是有名。如果真是无名寺,就要写上无名寺三字。本寺是正觉所建,是正觉所居,自然是正觉寺了。基下说的是要加一块匾额。挂匾是开光的第一件大事,要等基下来到才能进行。现在基下有教,贫僧马上就办。
正觉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把手往寺门上一指,一块匾额就出现在寺门上,上面写着正觉寺三个大字。
高王惊喜道:正觉法师的法力可与洪云仙师并膀。
正觉道:基下言重了。洪云仙师是世外高人,贫僧不过是寺中沙弥。
高王道:洪云仙师留下四句偈语,深奥难解。不知正觉法师能否为孤王讲解?
正觉道:磨砺三十载,荣华二十元,风光十五代,祚传二百年。
高王道:正是这四句。
正觉道:洪云仙师的偈语,贫僧不敢胡乱解释。基下有幸为三王爷娶姜凤飞为妃,便是很好的诠释了。
高王道:那就请正觉法师详细说说这个三王爷妃。
正觉道:王妃要生王孙,王孙再娶妃,要生重孙,重孙再娶妃,要生玄孙。子孙无穷,国运永昌。如此而已。
高王知道正觉不肯详说,便不再问。只是从此以后对三弟媳姜凤飞生出的侄子格外关注,这就为四世之后大野勃的重孙大仁秀拨乱返正,创造中兴盛世打下了根基。
后人有《姜凤飞逼婚诗》为证:
马驰鹰扬追天骄,凤飞只向梧桐梢。
合鸣惊震海东国,后来盛世看腾蛟。
又有《大野勃婚庆诗》为证:
有缘不必费奔争,时来自有凤栖桐。
今朝高僧留偈语,来日中兴好庆功。
正觉寺的开光大典很热烈。有二十余位辽东和尚来参加,敖东城官民百姓更是趋之若鹜。开光仪式之后,正觉和尚要给大家讲经。高王也要聆听正觉法师讲经。正觉和尚却请高王回宫。
高王道:孤王在营州见过几座寺庙,却没听过和尚讲经,今天一定要听听正觉法师的高谈妙论。
正觉道:基下想听,贫僧随时可以进宫献讲。此刻还是先请基下回宫,正有大事在等着基下处理。
高王深知正觉话中有玄机,赶紧告别了正觉和尚,匆匆回到宫中,只见三位相国都在宫中等待。高王心中一阵惊喜,暗想,这个正觉和尚真是不同凡响,今后有大事还要多多向他请教。
三位相国见高王回宫,一齐迎了上来。
高王问道:真的有什么大事吗?
任雅湘道:确有大事要向基下禀报。据夫余府来报,契丹酋首孙万荣被幽州都督狄仁杰和神兵道总兵杨玄基的联军击溃,逃亡途中被家丁杀死。李楷固走投无路,向狄仁杰投降,被狄仁杰保举为左玉钤卫大将军。
高王道:孙万荣恣意妄为,也该有这样的下场。那李楷固却很会看风使舵,倒是个机灵人。
崔岳林道:李楷固为了向武则天女皇表示忠心,说基下与孙万荣本是祸乱营州的同党,请命出征震国。武则天女皇已敕命李楷固和中郎将索仇为正副元帅,率二十万人马来征震国。
高王道:这事确实不小。你三位有何对策?
任雅湘道:臣等议了一下,若是正面迎战,敌众我寡,对我不利。李楷固立功心切,必然冒险急进。我军可乘势诱他深入崇山峻岭,用伏击战术将他一举击溃。
高王道:有道理。李楷固到长白山来征讨,一定会直取敖东城,找我军主力决战。我军可用小股部队频烦骚扰,象牵牛一样把他牵进伏击地点,将他一网打尽。
崔岳林道:伏击地点可以选在天门岭。那里有二十里长的狭长山谷,两侧森林茂密,是布置伏兵的理想战场。
大祚新道:天门岭距敖东城只有百里之遥,万一他突破包围,就会直逼敖东城。我认为,伏击地点应选在龙岗山,把他挡在国门之外,免得敖东城受到威胁。
崔岳林道:李楷固率二十万人马,来势汹汹,只有将他诱入长白山深山老林,让他辗转消耗,才能将他的气势耗尽。天门岭离敖东城不远,彼军远来疲惫,我军以逸待劳。到龙岗山去迎敌,我军行程遥远,而彼军却可借辽东军之力。相比之下,还是在天门岭决战为上策。
高王道:此战关系重大。孤王还要仔细斟酌。明日早朝再作决定。
这天夜里,高王起了一卦,得到的是下震上艮,为颐卦。高王看着卦图,微微含笑。
贵妃高贞玉在一旁问道:此卦有何预示?
高王道:从爻象来看,上下两个阳爻,中间四个阴爻,而阳爻为实,阴爻为虚,有如上下两排牙齿,中间空无一物,有颐口的形象。这是个大吉之卦。
高贞玉道:张开牙齿去咬,要把对方一口吃掉。是这个意思吗?
高王道:正是此意。从卦德来说,下卦震体主动,上卦艮体为止,有如人咬嚼食物,下腭运动而上腭静止。这就是要把对方当作食物吃掉。而且动爻上九的启示是利涉大川。天门岭是天门之岭,有天门之险,当然就是大川了。战场应该选在天门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