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大昭顺七岁朝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国使团来到汴梁的时候,早有大梁国鸿胪寺的官员在城门外迎接。住进国宾馆,每餐都有鸿胪寺官员来陪宴,好象他们不是来讨封的,而是来赐福的。到了第三十七天,才得到皇帝要召见的通知。原来大梁皇帝朱晃认为国家有两个都城才显得风光,大唐有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我大梁也要有东都和西都,就把洛阳定为西都,把汴梁定为东都。这些天皇帝到西都洛阳游玩去了,昨天才回到东都汴梁来。
大梁国皇帝朱晃的召见藩国使臣,不是在早朝上,而是快要到中午时候,在金祥殿专门召见。二位正副使臣跟着鸿胪寺卿来到金祥殿门外,听到内侍喝道:渤海国使臣到。崔礼光就把大昭顺让到前面,示意让副王先行。副王大昭顺虽然是名义上的正使,觐见皇帝时却一定要走在前面。这个七岁的王子心中老是想着皇帝的御酒把人喝死了,就对这个皇帝十分恐惧。这时让他走在前面,就吓得脸都白了,死劲地抓住崔礼光的手不放。崔礼光无奈,只好拉着他一起进殿。
大梁国皇帝朱晃是个喜欢讲排场的粗鄙人,他看见渤海国使臣是一老一少,携手进来,一起跪倒,三拜九叩,老的气喘嘘嘘,小的歪歪斜斜,很是滑稽,不禁大笑起来。他这一笑,既象驴叫,又象猪吼。大昭顺惊恐地向上看时,只见一头公猪,身披黄袍,舞爪鼓噪。小王子惊惧万分,身不由已,往后便倒,摔了个仰巴叉。
朱晃更觉好笑,说道:左右快扶他起来!别闪了腰。
大昭顺被内侍扶到椅子上坐定,两眼盯着皇帝,仍是看到公猪坐在上面。原来儿童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看到人的灵魂。猪精转世自古有之。前汉时吴兴郡鸟程人姓张名渤,官至广德王,奉命疏通荆溪。他与夫人李氏相约,每到饷午,鸣鼓三声,张渤自来归餐,不准夫人到开河工地。一天李夫人把米粒掉在鼓上,有大鸟来啄,鼓咚咚作响。张渤以为饷午至,急返,知为鸟所误。次日饷午鼓响,张渤以为又是鸟啄,不理睬。李夫人就送饭到工地,惊见一大公猪驱使阴兵开凿河渎。张渤来不及变**形,自惭形秽,羞见夫人,遁于五里横山之顶,化为石。后人以为神,建庙祀之。求风求雨,无不应验。这一方百姓为避讳猪字,就称猪为乌羊。另有隋末炀帝杨广与晋王李渊战于山岭间,牧童遥见一猪一龙在厮杀。秦琼闻讯,上阵助龙。猪仓皇而逃。李渊谢秦琼救援之功。秦琼问李渊,刚才和谁战。李渊答,是杨广。秦琼大惊而走。汉之张渤和隋之杨广,是猪精两次转世,朱晃则是第三次。大昭顺不知这些历史渊源,只是定定地看着猪皇帝发呆。
崔礼光跪奏道:我家正使失礼了,请陛下宽恕。
朱晃笑道:朕要是早知你家正使是个孩子,就免了这套俗礼了,直截带他到后苑去和朕的皇孙们玩耍,岂不更好!
崔礼光奏道:使臣大昭顺是我家副王殿下,国王让他来做正使,是对皇帝陛下的崇敬。
朱晃道:朕只要真心崇敬,不要阳奉阴违。有些人嘴上说崇敬,心里却骂王八蛋,这是最可恨的。
崔礼光赶紧奏道:陛下不要误会,我家国王真诚朴实,绝无阳奉阴违之意。
朱晃笑道:朕不是说你家国王,是说别人。这有个故事,朕来讲给你听。那是五年前,朕还不是朕,就是还没有做皇帝,可是兵强马壮却是真的,有些奸邪小人就来拍马屁,说我是天生帅才,说我是聪明绝顶,说我是远见卓识,说我是金口玉言。我把手往大柳树上一指,说这树可以去做车毂。谁都知道,柳木不能做车毂,只有榆木才能做车毂。可是我偏要这么说。那些人楞住了,没有人敢说我讲错了。这还算知错不纠,可以宽恕。可是接下来有人胡说八道了,说柳木就是可以做车毂嘛。一个人拍马屁,就有很多人效仿,都说柳木可以做车毂。这就是颠倒黑白,罪不可恕了。我大喝一声,做你娘个腿,放你娘个屁,你们这群害人精,察言观色,溜须拍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欺世盗名,全都该死!那些兔嵬子吓呆了,打自己嘴巴,求我饶恕。这更让我恶心了。我向卫士说,你们还站着干什么?卫士就冲上来,把那些说假话的兔嵬子全都拉下去剁了。
崔礼光听得背上直冒冷汗,说道:陛下疾恶如仇,令人钦佩。如果给他们改恶从善的机会,也许更好。
朱晃笑道:敬翔也是这么说,他才是真心为朕出谋划策,所以朕让他做崇政院知事,替朕监督着百官。他随朕转战南北三十年,言无不顺,计无不妥,不愧是朕的好军师。
朱晃说的敬翔,是个读书不精通,处世却很精明的文人,曾多次赶考均不能中,后来投到朱晃麾下,相随三十余年,因为善于察言观色,总是摸准了朱晃的意向才开口说话,被朱晃视为心腹谋士。朱晃称帝之后,为了让敬翔享有凌驾于百官之上的特权,刻意把枢密院改称崇政院,让敬翔来做崇政院知事。皇帝的旨意要通过知事向宰相传达;宰相的奏折要通过知事向皇帝转呈。知事的实权大于宰相,这是历朝都不曾有过的奇怪制度。

崔礼光只怕皇帝东拉西扯误了讨封大事,就把讨封表举到头上,奏道:臣带来渤海国王大諲譔的讨封表,请陛下御览。
内侍接过去,送到皇帝手中。朱晃却根本不看,随手往旁边一丢,说道:朕封他为渤海国王就是了,除此之外,还想要什么官衔,尽可以提出来。
崔礼光没有料到皇帝会这样说,紧忙想了一下,奏道:按前朝旧制,皇帝应该册封我家国王为忽汗州都督,左骁卫大将军,还有银青光录大夫,检校太尉,总之凡是正一品的官职,越多越好。同时封副王为桂娄郡王。
朱晃摆摆手,说道:这样太麻烦了,朕封你家国王为中书令,是正一品官中最大的官;副王为尚书,是从一品。其余乱七八糟全免了。时辰到了,我们现在去赴宴。
崔礼光道:臣替我家国王和副王谢陛下隆恩。
朱晃不等崔礼光说完,已经站起身来,往外走去。崔礼光赶紧拉着大昭顺跟上去。宴会设在崇元殿上。这是皇宫里最宽敞的宫殿。餐桌摆得满满地,大约是所有的朝臣都来参加了。朱晃坐到上首,内侍把渤海国使臣让到左侧首席,其余大臣才依次就座。
朱晃举着筷子开口说道:朕今天专为渤海国使臣设宴,你们都是借光来混吃混喝的。可是朕的酒宴不是好混的,谁也别想白混,每人说段笑话。说不上来的就学狗叫。
这时有亲兵悄悄来到第三席的朱友文身边,耳语之后,朱友文立即起身向殿外走去。朱友文是朱晃的养子。这时朱晃的两个亲生子朱友珪和朱友贞都在洛阳,养子朱友文就成了皇帝身边唯一的皇子,是禁卫军的总统领,他的行为很引人注目。现在他被亲兵请出去,肯定有大事,百官不敢发问,都把目光投向皇帝朱晃。
大梁皇帝朱晃当时就扫了兴,怒喝道:你鬼鬼祟祟,想干什么?
大梁皇帝朱晃在崇元殿设宴招待渤海国使臣。这时候大梁皇帝的军队正在围攻晋王李存勋统治下的潞州。梁军在潞州城外筑起夹寨,已经把潞州围困了八个月。在这期间,晋王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勋继位。李存勋继承父志,誓要灭梁复唐。朱晃就给潞州前线的元帅康怀英下达了命令,要他一鼓作气把潞州拿下来,灭一灭李存勋的气焰。现在亲兵来向朱友文禀报的正是潞州军情。朱友文怕影响宴会气氛,就起身出殿去做处理,不料却被父皇大喝一声。
朱友文被这一喝吓了一跳,赶紧来到皇帝身边奏道:启禀父皇,潞州战事不利,晋军攻破了夹寨,我军全军覆灭,大将符道昭战死,元帅康怀英败走天井关。
朱晃闻言,大惊失色,手中筷子叮呤坠地,张口结舌,呆若木鸡,半晌才长叹一声,颓然说道:唉!李存勋真是神勇啊!李克用有这样的儿子,虽死犹生!相比之下,我的儿子真是豚犬一般了!
梁军在潞州惨败,对朱晃是个沉重的打击。可是这个猪精皇帝自有他的命格,还没有到该灭的时候,就会有缓解的好事出现。第二天卢龙节度使刘守光的使臣来到汴梁。这个使臣姓韩名延徽,是幽州一个奇才,官居幽州观察度支使,掌管钱粮。他这次来汴梁,是为其主子刘守光讨封。
韩延徽向朱晃奏道:我主刘守光据有幽燕胜地,如果能晋位燕王,就成为大梁国在北方的一道铜墙铁壁。陛下不过是送给他一纸诏书而已,又何乐而不为呢?
朱晃道:刘守光想做燕王也可以,只是有个条件,他必须按朕的旨意出兵晋东北,袭击李存勋的后方,为朕出一口恶气。
韩延徽道:燕王要想立足,必然要与赵晋相争,就是陛下不说,燕王也早有攻晋之意。此事包在臣的身上。
朱晃就册封卢龙节度使刘守光为燕王。同时给刘守光下了一道圣旨,要他百日之内出兵晋北,配合梁军攻晋。究竟刘守光是否出兵攻晋,后面再说。先说韩延徽在宾馆中与渤海国使臣相遇,喜出望外。原来他从幽州出发时,幽州长史刘玄英曾叮嘱他说,如果遇到渤海国使臣,务必请他们到幽州来。现在果然遇到了渤海国使臣,岂能不喜。
韩延徽向崔礼光说道:渤海与幽燕是近邻,现在又是同是大梁国的藩属,更当成为友邻。请崔大人回国时走陆路,顺路到幽州一游。
崔礼光道:下官能来中原,实是机会难得,很想游历九州,可惜身不由己。来时走海路,得识海上风景。回程走陆路,再赏幽燕风光。这正是下官想要的。
韩延徽欢喜道:既然如此,我们就结伴同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