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十五郎语惊文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安国子监的四雅士,分别二十多年之后,又能重逢欢聚,这是十分难得的奇事和喜事。当年四个人是同窗好友,身份大致相同。现在大荣华是山野草民,山田十五郎是政治流亡者,洪以文是大唐钦差,大松花是诰命夫人,身份已经相去万里。可是同窗情谊远远胜过了世俗名份,也远远胜过了血缘亲情。他们相互倾吐着心中最隐秘的纯真,不需要任何防范和遮拦,痛快淋漓地抒发着对人生的感悟。
大荣华说道:从长安归来,起初还满怀雄心壮志,要做匡扶天下的大英雄。可是父王的经历深深地教育了我。放弃了从政的念头之后,再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官场,才发现那里面是一片黑暗,世间最卑鄙最无耻的人就藏在那华丽的官服后面。不论品级高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那就欺下媚上。你看那县官,在百姓面前象条恶狼,见到剌史就变成了绵羊,见到都督就变成了兔子,见到国王就变成了耗子。百姓却不管你是都督还是县令,一律当做阎王来敬而远之。当官的还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就是见钱眼开。他们对百姓的事装聋作哑,嗅到铜臭时恨不能把每个毛孔都张开。百姓就不同了,哪怕只有一穗苞米,也肯掰下一半来分给朋友吃。正所谓上者不尚,下者更侠。高低贤愚了了分明。
洪以文借着几分醉意,忘情地笑道:你这是当着和尚骂秃子,是冲着我这个大官僚来的。你说当官的都卑鄙愚蠢,我却不能服气。在跟随玄宗皇帝逃难的时候,我就不断地在心中惦量着颜真卿和王维的份量。同是皇榜进士绝代大儒,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呢?颜真卿壮烈而死,皇帝表彰,百姓称颂,却再也见不到太平盛世了。王维屈辱附贼,卑贱苟活,却能保住姓命,有机会和万民同庆安史的覆亡。如果我处身其境,是该学颜真卿还是该学王维?或许我谁也不学,只管顺水推舟,总会有岸可泊。这就要问一问什么是忠?天下不是私物,有治世之能者皆可居之。身为人臣,却要为一家一姓去死,实在不值得。难道姓安姓史就比姓李的坏吗?不见得。我看李亨的雄才大略就远远比不上安录山。安录山靠幽燕子弟杀人,李亨借回纥兵杀人。你们如果看到回纥兵在洛阳杀人放火**妇女的暴行,就会知道李亨和安录山其实是一丘之貉。就好比你有一块肉,野狼吃了看不见,家狗吃了打出屎,这算什么纲常呢?
山田十五郎手捧酒杯,深有感慨说道:你们两个无论是官是民,都可以以主人的身份来议论当官的和为民的谁优谁劣,也可以议论家狗和野狼有没有分别,我却连这个资格也没有了。不过,在我看来,虽然家狗偷肉吃是罪恶,可毕竟还能为你看家护院。野狼就只有罪恶没有功劳。我看还是野狼比家狗更可恶。日本国没有回纥兵,却来了个杨玉环,也把大好河山搅得一塌胡涂。藤原仲麻吕虽然可杀,可是淳仁天皇并没有做错事。称德天皇却听信了杨玉环的鬼主意,不分青红皂白,把淳仁天皇打下地狱,害得我有国难投,有家难归。
大松花惊问道:你说什么?杨玉环,是哪个杨玉环?
山田十五郎道:除了你们玄宗皇帝宠爱的那个,还会有谁能有这般能为。
大松花惊叫道:你说杨贵妃到了日本国,这怎么可能呢?她在马嵬驿被绞死了,坟墓还摆在那里。你是见到鬼了吧?
洪以文乍一听也感到不可思议,可是他毕竟是有些经历,想了一想,又觉得山田十五郎说的有些可信,就缓缓地说道:这也不是不可能。我记得,玄宗皇帝从蜀中回来时,让人挖开马嵬坡的杨贵妃墓,想为贵妃重新厚葬,却发现那坟墓里面是空的。玄宗皇帝就大哭起来,喝问高力士,你这该死的奴才把朕的贵妃弄到哪去了?高力士不知所措,慌忙回答说,贵妃是天上仙女下凡,定是肉身归天了,怎么会留下痕迹呢?当时寿王李瑁就额上冒汗昏倒在地。玄宗还以为寿王旧情不断,思念着杨玉环,为此吃了好大一坛子醋。后来大家都争相评说玄宗父子吃醋的丑态,倒把那空墓给忽略了。现在看来,什么肉身成仙,那全是鬼话;李瑁为何吓晕,必是心中有鬼。高力士和李瑁的情形十分可疑,说不定就是他们合谋把杨玉环弄走了。
大松花还是不信,争辩道:马嵬驿兵变时,乱兵亲眼看着太监把杨玉环给绞死了,怎么会活着逃走了呢?这绝对不可能。
洪以文又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也很可疑。玄宗皇帝回到长安之后,日夜思念杨玉环,直想得茶饭不进。高力士就找来个道士,装神弄鬼地说,杨玉环到天上做了牡丹花王,还给玄宗皇帝捎来一句话,说的是杨玉环和玄宗皇帝在长生殿上的说过的一句悄悄话,要生生世世永做夫妻。这是两人对着七夕的月神发的誓愿,别人根本不知道。玄宗皇帝就信以为真了,以为杨玉环真的在天上做了花王,就心安理得地等着死后到天上去和她相会。现在看来,那一定是高力士知道杨玉环还活着,就编了这瞎话来哄骗玄宗皇帝的。

山田十五郎笑道:杨玉环在日本国,和她在一起的还有杨国忠的夫人徐氏和儿子杨欢,是我亲眼所见,你们还胡猜什么呢?
洪以文惊叹道:这可是天大的新闻,我回到长安一说,一定会朝野哗然,山崩地裂。
大荣华道:杨国忠还有后人活在世上,可比安录山幸运多了。这是天大的新闻,我们应该立即向文王禀报。
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一大喜。长安国子监四雅士在阔别二十八年之后,又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意外相逢,少不了欢天喜地倾心畅谈。山田十五郎在谈话时无意中说到杨玉环在日本国的行踪,让三个大陆人惊喜不已。大荣华觉得这样重大的新闻必须让文王知道。四个人就一起来见文王。
自从大宏临战死莫州以来,文王大钦茂一直心情郁闷。他觉得把长子副王派出去打仗是个失策,尤其是面对儿媳张玉环和小孙子大华屿的时候,懊悔之情就会折魔身心。为了表示欠意,他常常陪着儿媳和孙子谈心玩耍。文王自从贵妃张凤仪去世之后,没有纳妃,一直独居。现在这位五十五岁的独身国王,和二十二岁的寡居儿媳相依为伴,使两个人沉闷的心情都开始活跃起来。文王已经离不开儿媳的照顾,张玉芹也习惯了对公公的依赖。
这天,文王正和儿媳在花园里陪着小王孙捉蜻蜓,孙力士走来禀报:禀基下,四雅士求见,正在上书房恭候。
文王对儿媳说道:你们在这玩,我去去就来。
文王来到上书房,听了山田十五郎讲述杨玉环在日本国复生的新闻,既惊又喜,立即把三位相国召来共议。
三位相国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急匆匆赶到上书房来见驾。
文王向三位相国说道:山田十五郎说杨玉环不仅没有死,而且已经逃到了日本国。你们对此有何见解?
大内相大元义奏道:山田十五郎既是亲眼所见,应该可信。马嵬驿兵变时连玄宗皇帝都面临危机,杨玉环是被处死的罪人,居然能死里逃生,真是不可思议。
右相大宝方奏道:杨玉环在马嵬坡大难不死,已经是个奇迹。能远渡大海避难到日本国,更是千古奇事。到了日本国还能参与政事,成了称德天皇的密友,则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奇人了。可是凡事耳听不如眼见。臣以为,应该派个使节到日本国考察,弄清杨玉环的行踪,这比议论她的死里逃生更有意义。
左相乌召度奏道:杨玉环是大唐贵妃,也是安史之乱中的关键人物。如果她还活着,必然会对大唐政局产生影响。臣以为此事应该听听洪钦差的高见。
洪以文说道:此事来得突然,本钦差也不知所措。右相提议派人考察,我很赞同。弄清杨贵妃的真实行踪,对大唐的史官很重要。我身为大唐钦差,不能擅自去日本国考察,这样不清不楚又无法向当今皇帝奏报,就只有借助渤海国之力了。
文王道:杨玉环是个奇人。她的行踪不仅会引起大唐朝野的关注,也会在藩国引起轰动。渤海国是海东大国,把这件事考察清楚是责无旁贷的。现在就议论一下派谁去考察比较合适。
大元义奏道:政堂省左允紫绶大夫王新福精明干练,又通晓日本国语言,可当此重任。
乌召度奏道:臣以为此人可以胜任。
大宝方奏道:臣也以为王新福可以胜任。但是考察杨玉环的行踪只能暗中进行,还应该给他个出使日本国考察风土人情的公开使命,作为掩护。
文王胸有成竹地说道:这个好办。称德天皇重新执政,孤王应该派人祝贺。就派王新福做为恭贺大使,持国书向称德天皇致敬,顺便考察风土人情,再暗中调查杨玉环的行踪,就顺理成章了。
大元义赶紧应道:臣即刻安排下去。
王新福领了王教,以亲善大使身份出使日本国,同时又承担着暗中调查杨玉不行踪的任务。他知道此行责任重大,感到肩上压力不小。同时他也想到了成功归来之日,必会得到文王格外的嘉奖,心中又充满了自毫。也就是说,他想到了这次使命会对自已的政治前途有很大影响,可是他无论何也想不到,他这次出使日本国,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文王的命运,几乎把渤海国引向灭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