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王新福出使东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新福接到出使日本国的诏命,先向山田十五郎详细地询问了杨玉环在日本国的状况,记下了两个关键人物的名字,一个是日本大商贾木村义雄,一个是日本国遣唐使团的副使宫本信介。又请洪钦差画了一幅杨玉环的画象。再从东京龙源府和南京南海府选拔了二十二名能听懂日本语言的官员,组成一个阵容庞大的使团,携带文王向称德天皇恭贺的国书和礼品,大张旗鼓地出使日本国。
使节出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于本国的需要主动出访,一种是接受对方的请求应邀出访。王新福此次访日,是为了调查杨主环的踪迹,是主动出访。这种出访,往往会让对方措手不及,可能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担任使节的王新福必须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的准备。
首先是选择航线。从渤海国南京南海府东望,最近的登陆点是日本国北海岸的能登半岛。渤海国已经有历五次出使日本国的使节,都是选择这条航线。可是日本国为了大陆各国使节往来日本,和日本国使节往返大陆,在南海岸专门修建了筑紫港,还修筑了从筑紫港经由太宰府抵达京城的宽敞官道。所以日本国外务省强烈要求渤海国使节从海上绕行筑紫港登陆,二年前渤海国文王派遣高南申出使日本国时候,日本国外务省曾警告说下次渤海国使节不准在能登半岛登陆。而绕行筑紫,会让渤海国的使船在海上多航行一倍的海路,多经历一倍的风险,多增加一倍的死亡威胁。海上不仅有变幻莫测的险恶风暴,而且有杀人不眨眼的虾夷海盗。王新福此次出访肩负神秘使命,不能在海上出现半点闪失。他决定不顾日本国的警告,仍然走能登半岛航线。
经过七天艰苦的海上航行,渤海国的双桅大船终于平安抵达能登港。王新福命令部下把船停泊在港外,他带了两名随员乘舢板上岸,去向能登村官衙报号并请求登陆。依照常规,能登村村长应该产即向京城报告,以便外务省派人来迎接。
王新福来到村衙,向村长说道:本官是渤海国二品内史官,奉文王之命出使日本国,专程来恭贺称德天皇重新登基。请村长接待我使船进港和人员登陆。
村长很礼貌地回道:渤海国使节渡海而来,一定很辛苦了。本村长十分愿意提供服务。只是上司早有严令,本港不能再接待外国来使。请王大使绕行筑紫去登陆吧!
王新福早就预计到村长会这么说,就沉着应道:村长不要开玩笑了。我一船二十三人,冲过多少惊涛骇浪才来到能登港,真可谓千难万险,死里逃生。现在人也乏了,粮也尽了,水也枯了,绝不可能再绕行筑紫。
村长两手一摊,摆出为难之色,说道:本村长很同情王大使的处境,可是上司有令,不敢不听。实在抱欠了。
王新福道:你自己不敢作主,那就赶快向州衙报告,不要耽搁了本大使的行程。
村长道:这样也好,请王大使暂回船上休息。
王新福道:你不让我登陆,我就不能回船。
村长道:可是到了晚上下官是要关衙的呀!
王新福笑道:不碍事,本大使就在你衙前坐等。
村长派出驿差向州衙送信,又让下属搬把椅子放在门外,径自关衙而去。
随员对王新福说道:要等他上司回信,也不必在这里坐等,不如先回船上去吧!
王新福笑道:日本人喜欢打赌,现在是村长在和我赌,我要是回船去等,他就轻松无事,以为我会屈服;我在他衙前坐等,他就心烦意乱,必输无疑。他赌输了,才会认真考虑我的要求。
次日巳时,村长才来坐衙。他见渤海国使节果然在衙前坐了一整夜,十分感动,连连致欠道:让王大使在衙前坐等一夜,是本村的耻辱。请接受下官的道欠。今日下官再派出加急快马译差,敦促上司速作答复。请王大使先到驿馆放心休息,下官会向使船上送去充足的日用物资。
五天之后,日本外务省派来的迎宾官到达能登。王新福一行二十三人终于在能登港胜利登陆。外务省来的迎宾官员礼节周到,言行热情,却只字不提不准在能登港登陆的事,没丝毫欠意。王新福心想,迎宾官员可以装聋作哑,等到了京城,看外务省大臣怎么说。
这天王新福使团到了日本国京城,立即受到外务省隆重热烈的接待。称德天皇在皇宫召见王新福,有日本国首相和太政大臣禅师道镜陪同。
王新福向女天皇禀道:渤海国文王大钦茂基下特派下官前来恭贺称德天皇陛下下登基。有国书和礼品清单,请天皇陛下过目。
称德天皇看过国收和礼单,高兴地说道:多谢你家文王大钦茂有如此美意。从前新罗国和高句丽国都是日本国的臣属国,现在渤海国继承了高句丽国的江山,能主动奉行高句丽国旧约,让寡人很高兴。
王新福听以往出使日本国的使节说过,日本国把渤海国当成高句丽国来对待,尽管渤海国使节再三解释说渤海国不是高句丽国的继承国,可是日本人却固执己见,甚至想要强加于人。现在称德天皇天皇又老调重弹,王新福做为渤海国使节必须解释清楚,绝不能默认。
王新福向女天皇说道:天皇陛下对高句子丽国颇有研究,一定知道长白山列国演变的历史。早在大秦国皇帝派徐福东渡日本列岛的时候,长白山南北便有高句丽先人和靺鞨先人同时立国。到了日本国迁都近江大津宫的时候,大唐朝高宗皇帝灭亡高句丽国,靺鞨国也惨遭遭肢节。到了日本国在对马岛上开始治金的时候,靺鞨涑末部的大英雄大祚荣从营州率部东归,复国称王。渤海国是涑末部建立的国家,收纳了长白山南北数十个旧国的遗民,经营着长白山南北五千里土地,是靺鞨国的继承国,不是高句丽国的继承国。

称德天皇笑道:以往的渤海国使节也都这么说。就算渤海国不是高句丽国的继承国,也可以依照高句丽国旧约,向日本国纳贡称臣。
王新福微笑道:自开天辟地以来,大陆上成百上千的小国就以中原大国为宗主。大唐皇帝是天子,渤海国王是天孙。天孙大钦茂愿以兄妹之礼来善待称德天皇,愿以叔侄之礼来善待日本国太子殿下。渤海国愿与日本国世世代代结成盟好之国。
称德天皇有些不悦,冷着面孔说道:渤海国承不承认高句丽国旧约且另当别论,国王自称天孙也可以接受,与寡人称兄妹却是不妥。日本国天皇也是天帝之长子,是天下各国皇帝的长兄。渤海国王向日本国天皇纳贡是理所当然的。
王新福仍是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说道:渤海人都知道,在中原大国的南方,有个夜郎国,那个国王没有见过世面,以为本国是世上最大,却不知他那小国的地域和人口都不及中原大国之小县。倭国人一千年前征服了列岛上数百个小国,自成一统,确实比夜郎国大了许多,却不忘向中原大国称臣。八百年前,大汉建武三十三年,倭王向大汉天子纳贡称臣,受大汉光武帝刘秀敕封为汉委奴国王,赐金印;五百年前,大魏景初二年,邪马台女王卑弥呼遣使向大魏天子纳贡称臣,受大魏明帝曹睿敕封为亲魏倭王,赐金印;三百年前,大宋元嘉十五年,倭王珍遣使向大宋纳贡称臣,受大宋文帝刘义隆敕封为安东将军倭国王,赐金印;此后,倭王济多次遗使向大宋纳贡称臣,两次受大宋文帝刘义隆敕封为安东将军倭国王。倭王济最后一次受封为倭王五年后,即大宋孝建三年,日本国才有雄略天皇即位,比秦始皇晚了六百六十七年。由此可见,日本国天皇充其量是中原大国皇帝的三十三代玄孙,若以中原皇帝的长兄自居,恐怕有悖于天理人伦。
你德天皇心中恼怒,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想要发作,却又觉得理不直气不壮,就自找台阶,说道:寡人有些疲倦,请王大使和日本国的大臣们谈一谈吧!
称德天皇被侍者簇拥着,回到后宫去了。首相和道镜禅师陪同王新福到另一间殿上。宾主落座,侍者献茶。
首相开口说道:王大使刚才对天皇陛下说的话,本首相不敢苟同。日本国是日出之国,天皇首迎朝阳,自然是天下皇帝的长兄。
王新福笑道:照首相大人这样说,比日本国更早迎来朝阳的是东海礁石上的海龟和海豹,它们是不是也要做世上所有海龟和海豹的长兄呢?
道镜禅师立即接言道:王大使有所不知,日本国东海的海龟确实比西海的海龟体大,依此而论,东海的海龟称长兄也是合情合理的。
首相觉得道镜禅师这样谈下去就把天皇比做海龟了,太不像话,可是他不敢批评道镜,因为那和尚是称德女天皇的宠男。不敢批评也不能让他继续胡说,就赶紧转换话题。
首相说道:本国为了方便使节往来,在筑紫港备有迎宾码头和迎宾馆,修筑了从筑紫经太宰府直达京城的官道,本国使节出访,和外国使节来访,都是从筑紫港进出。请渤海国使节遵重日本国的安排,以后不要再从能登港上岸。
王新福做出一脸笑不得的怪相,摇头道:世上有些事本来很简单,却让人给搞乱了。你放一块肉在前面,无论小猫小狗,都会径直跑过去吃。你再看那刚会走路的小儿,绝不会绕个大圈子去拣前面的玩具。渤海国使节明明知道能登航线最短,怎么会绕个大圈子去筑紫呢?请首相大人通知外务省,要在能登陆修建渤海客院,专门接待渤海国使节,以利两国通好。
道镜和尚又插话道:妄自尊大上筑紫的官道你不走,偏要走能登的荒辟小路,真是莫明其妙。
首相怕他又要乱说,赶紧抢过话来说道:渤海国使节来日本国太过频繁了。二次来访距首次来访相隔十二年,三次来访距二次来访相隔十三年,四次来访距三次来访相隔六年,五次来访是四次来访的第二年,这次与第五次相隔也只有三年。本国外务省大臣早已通知渤海国使节,双方互访应是十二年一次为宜。请王大使务必转告渤海国文王基下,下次使节来访应是十二年以后。
王新福听首相这茁壮成长说,把头一抬,放声大笑道:哈哈哈,首相大人越说越离谱了。使节往来,是肩负重要使命,被当时形势所驱使,岂能事先约定时间?比如本大使此次来出使日本国,是恭贺称德天皇重登皇位,难道这样的使节也必须再推迟九年才能来吗?本大使要向首相大人声明,日本国使节任何时间访问渤海国,都会受到热烈欢迎。渤海国国王会在他认为必要时派遣使节来访问日本国,相隔时间不能事先约定,也许五年十年一次,也许一年当中会有两三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