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大宏元弄诈取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人以五为吉数,很重视五十岁的寿辰,认为这是一生中最值得庆贺的大吉之日。公元759年,大唐乾元二年,渤海国大兴二十二年,四月,文王喜迎五十吉寿。渤海国东京和上京的文武百官齐聚龙源府为文王祝寿。大内相大元义以首相身份主持这个盛大的庆典。这是他向往已久的显耀机会,也是他谋求已久的献媚机会。他在长安时参加过大唐玄宗皇帝的寿诞庆典,现在就倾尽所见所闻,格外精心地策划出极其繁琐的典仪,并且一丝不苟地监督着每一个细节,决不许出现半点紕漏,要让文王百分之百地满意。
文王的诞辰是四月十九日,庆典却要贯穿整个四月。从初一开始,每天都有大型庆祝活动。到了十九日,庆典才进入**。大元义特别安排了贵妃和王子向文王祝寿的节目。
正在病中的贵妃张凤仪,每天应酬不睱,早已无力支撑。为了不让文王扫兴,她必须强撑着出席十九日这天的大典。她早早起来服了一小碗人参汤,让宫女扶上凤辇,准时来到大殿上来陪伴文王。兴高采烈的文王见贵妃今天的脸色格外鲜艳,还以为她是心中高兴所致,哪知她是靠虚火烘托着。当她做完了向文王叩拜和致辞的贺仪之后,感到虚火熬尽,再也支撐不住,不得不提前回到后宫歇息。
王子贺寿的节目应该是副王大宏临来做。既使大宏临没有来东京贺寿,也应该宣读他敬献的贺表。可是大元义故意来了个移花接木,把这个节目安排给二王子大宏元。从敖东城赶来为文王贺寿的二王子大宏元,就成了王子的代表。他按着大元义的指点,精心准备了贺表和贺诗。当大元义呼叫王子祝寿的时候,大宏元英姿焕发地站到百官前面,风度翩翩地向文王叩头欢呼,神彩飞扬地宣读贺表贺诗,热泪盈框地祝福父王万寿无疆。这一连串经过大元义精心指点和反复排练过的表演,让百官赞叹不已,更让文王欢喜不已。
这一天的庆典直到深夜才结束。文王回到寝宫,便匆匆地安歇了。次日晨,当他问起贵妃的时候,宫女们却放声痛哭起来。
文王惊异地喝问道:你们哭什么?贵妃怎么了?
孙力士跪到文王脚下,轻声禀道:启禀基下,贵妃没了。
文王怒喝道:什么没了,你胡说什么?
文王怒喝未落,突然意识到没了的含义,抬脚踢倒孙力士,急匆匆向贵妃寝宫奔去。
贵妃张凤仪昨天被宫女们从大政殿扶回寝宫,就已经不省人事。她此刻静静地卧在榻上,紧闭着双眼。文王扑上来去抓她的手腕,却象抓到一块冰。
文王大叫道:传御医!
孙力士跪在文王身后,禀道:太医院全体御医都在宫外恭候。
文王大骂道:混帐话!恭候什么,还不快来诊病!
孙力士禀道:昨晚就都诊过了,全都无力回天。
文王悲痛地伏下身去,轻轻抚着贵妃的额头,自语道:你不该抛下孤王啊!
二王子大宏元闻讯赶来,伏地痛哭。
大内相大元义闻讯赶来,跪地叩头道:请基下节哀。
大钦茂毕竟是国王,他很快镇定下来,向大元义说道:大内相传教下去,寿诞庆典到此结束,为贵妃举行国葬。
大元义应了一声领教,起身退出。他来到朝堂上,向闻讯集聚在那里的百官说道:基下有教,寿诞庆典到此结束,为贵妃举行国葬。右相,你是王室近亲,就全权负责贵妃国葬大礼。
大宝方道:本相自当尽力。
大宝方把贵妃的灵堂、棺廓、祭奠、出殡等各项安排就绪,到了傍晚,才抽出身来到上书房慰问国王。
文王静静地坐在虎皮椅上,满脸忧伤,闭目不语。
大宝方轻声说道:贵妃突发不幸,不是人力能够挽回的。请基下以国事为念,宽心节哀。
文王轻轻摆了摆手,说道:三弟请坐。
大宝方禀道:刚才三相聚议了一下,对是否要召副王来为贵妃送葬意见不一,还请基下指教。
文王道:长子送葬,理所当然,还请教什么?
大宝方道:可是大内相有异议。他说史思明叛军占了营州,正在威胁辽东,副王应该全力御敌。
文王睁开眼睛,露出惊异之色,问道:史思明何时占了营州?你们为何不向孤王奏报?
大宝方道:臣也是刚刚听大内相说起,史思明是三月初杀了安庆绪,自称大燕国应天皇帝;三月末攻占营州,把平卢节度使侯希逸驱逐到青州去了。
文王面色严峻地说道:这样一来,史思明叛军就隔着辽河和我相望了。倘若他挥师东进,渤海国就将成为战场。这样严峻的局面,你们竟然不报,意欲何为?孙力士,速召大内相来回话。
大元义应召而来,问道:不知基下有何教示?
文王质问道:你为何不奏报史思明的动向?
大元义奏道:臣也是到了东京才听二王子大宏元说起此事。二王子来东京之前已将此事禀报上京,臣还以为副王很快就会有正式奏章送来。
文王道:这么说来,又是副王误了大事。他这样不知轻重缓急,真是让孤王失望。传教下去,命副王速调五万人马,以吕德信为元帅,张茂林、张茂森为先锋,到辽河布防,严防史思明东窜。百官即日起各归其位,上京来的速回上京,各府来的速归本府。贵妃的葬礼从简,就由二王子大宏元执幡送葬。

大元义和大宝方齐声应道:臣领教。
大元义暗自窃喜。这是他事先谋划的诡计。他把不报史思明动向的责任嫁祸于副王,成功地阻止了副王来东京奔丧,这就为下一步构陷副王埋下了伏笔。他从上书房出来,暗中约了二王子大宏元来密议大事。
大元义向二王子说道:我已经成功地阻止大宏临来东京奔丧,这就为你取代副王创造了条件。你要抓住时机,巧施手段,一鼓作气把大宏临逼上绝路。
大宏元道:多谢叔叔神机妙算,机智运筹。接下来我该如何做,还请叔叔指点。
大元义道:大宏临生性浮燥,不能来东京奔丧,必然怨气冲天,很可能会上表质问基下。你要反其道而行之,对基下百依百顺。现在基下最需要有人安慰,你要不离左右,巧言令色,投其所好,取得恩宠。只要基下有了亲次子疏长子的意向,我就有计可施了。我即日就要返回上京,东京的一切要靠你好自为之。
大宏元满怀信心地说道:有叔叔这番指点,我一定会做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贵妃的葬礼在大宝方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宏元每天上午为母妃守灵,下午陪父王解闷。文王初度半百,骤失贵妃,心情沮丧,精神萎糜。所幸有次子在身边频频安慰,用父子情填补了精神空白,让文王减轻了许多痛苦。文王情不自禁地用欣赏的目光看着次子,觉得次子比长子更解人意。
这天,文王正在上书房和次子大宏元聊天,左相乌召度来到上书房,向文王禀道:副王有奏表送来,请基下过目。
文王接过来一看,那表文上写了两件事,一是报告调兵布防辽河的进度,二是提出了来东京葬母的请求,却没有检讨不奏报史思明动向的错误。
文王不禁气冲心头,向乌召度说道:副王这样监国,让孤王放心不下。贵妃葬礼之后,立即驾返上京。孤王要亲自理政。
大宏元假腥腥奏道:副王监国不力,让父王操心,都是我们做儿子的无用。还请父王珍重身体。
文王道:大宏临要能象你一样体察父王的苦心就好了。
大宏元抓住时机奏道:儿臣愿赴汤蹈火,只求父王无忧无虑。
文王道:敖东城你就不必去了,留在东京吧,以后就在上书房替父王处理奏章。
大宏元喜出望外,赶紧应道:儿臣一定倾心尽力,不负父王慈心。
左相乌召度和右相大宝方一直怕二王子不能出走先前失恋留下的阴影,担心文王不能原谅二王子的行为,一直替二王子担着心。这时见文王对二王子关爱有加,都松了一口气。
左相乌召度向文王祝贺道:二王子能担起协理上书房的重任,是王室之福,可喜可贺。
右相大宝方向文王祝贺道:二王子日见成熟,令人鼓舞。臣以为应该给二子选妃了,不知基下有何考虑?
文王道:贵妃忌期之内,不能考虑此事,待回到上京之后再议吧。
二王子大宏元得到父王重用,欢欣不已,回到自已寝宫,立即给上京的大元义写密信报喜。
大元义很快就回信来,言道:祝贺二王子取得上书房协理奏章的特权,这已离取代副王只差一步之遥,务必再接再厉小心进取。
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贵妃葬礼结束,文王启驾返上京。
文王到达上京之日,副王带领百官出城相迎。大家欢呼文王回上京,本是履行例行的礼仪,可是大内相大元义却欢喜若狂,不仅在文王车前再三欢呼,而且还上了一道长长的恭迎王驾回京的表章,让没有准备表章的百官感到很尴尬。
次日文王临朝,立即发布了一道非同寻常的王教:从即日起孤王亲理朝政,副王大宏临回归本宫闭门读书,二王子大宏元在上书房协理奏章。
两位王子和百官一齐应道:谨遵王教。
散朝之后,大宏临忧心忡忡地来到右相府,向三叔大宝方问道:基下重返上京,理所当然要亲理朝政,可是让我闭门读书,却让大宏元协理奏章,就非同寻常了。难道父王要易储不成?
大宝方劝道:基下从来没有说过要易储。副王不要胡思乱想。读书并不是坏事,增长学识才能当好副王。如果有时间,叔叔还想闭门读书呢。
大宏临回到副王宫,向王妃张玉环倾诉道:人们常说娘亲舅大,现在亲娘不在了,舅舅也辞官隐居了,这满腹心事不知该向谁诉。
张玉环安慰道:不参与朝政,就会少出差错,说不定这正是福呢。你只管安心做个副王,往后我天天陪你读书,闲时还可以唱唱歌,下下棋,不是很好吗?
大宏临转忧为喜道:监国确实很烦恼,上有父王控制,下有大内相骚扰,终日不得安宁。从此不必上朝,能和你形影不离,真是福兮祸所伏了。
二王子大宏元却想得寸进尺,这天他兴冲冲来到大内相府,向大元义说道:父王让我协理奏章,必会让大宏临烦燥不安,只可惜副王之位还被他占着。不知叔叔有何妙计赶他出局?
大元义诡秘一笑,说道:天机不可泄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