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李殿下借兵杀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国文王大钦茂重返上京亲自主政,最关心的大事是莫过于大燕国皇帝史思明的动向。在上书房协理奏章的二王子大宏元,就格外细心处理吕德信元帅从辽河前线发回来的战报,一旦送达,不分昼夜,立即上奏。文王对大宏元的勤政表现十分满意。
吕德信率领五万骑兵在辽河布防以来,每日派出探马探察大燕国兵马动向。这日有探马来报,说史思明驱逐了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之后,已经兵返幽州,现正集结人马,要再次攻打洛阳。吕德信便向文王发出战报,说史思明无意东进,请基下放心。
文王得到这份战报,转忧为安,向二王子大宏元说道:史思明是先扫荡营州,再进兵洛阳,比安录山更加狡滑。可是安录山父子死后,大燕国已由盛向衰,史思明虽然狡滑,他步安录山后尘,败局已定,灭亡之日不会太远。现在是渤海国出兵的时候了。你把这份战报转给李阳,看他有何动作。
滞留在东京的大唐亲王李阳,原本是要远离中原,静心休养。可是自从得知史思明攻占营州的消息以来,他就无法保持平静。父王李璘在江陵起兵时发出的平叛灭贼誓言又在他耳边响起。现在贼兵就在辽西,正是子继父志平叛杀贼的大好时机。他开始考虑是否要向文王借兵出击史思明。这是一件关系自身命运,也关系到渤海国安宁的大事,他思虑再三,不敢轻易出口。
正在李阳决心难定的时候,文王向他转来了吕德信的战报。他从战报上得知史思明又要重演安录山祸乱中原的恶剧,杀贼报国的**再也按捺不住。他当即动身往上京赶来,要向文王借兵三万,出击幽燕。
李阳到了上京,向文王禀道:近闻史思明又要举兵祸乱中原,我心如沸海,激荡难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是皇家亲王。我要奔赴辽西杀敌灭贼,请基下借我精兵三万。
文王这时已经决定要乘史思明将要败亡之际,出兵攻打大燕国,抢占幽燕土地,扩大渤海国疆域。可是现在燕国和渤海国没有交战,大唐皇帝也没有要求渤海国出兵,文王正愁找不到向大燕国宣战的借口。恰在这时,李阳从东京来到上京,向文王提出借兵杀贼报国的请求。这对文王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因为李阳领兵杀贼,是大唐亲王的平叛行为,不需要任何理由。文王把兵借给李阳,其实就是借李阳之名把渤海军派往幽燕战场。这样一来,渤海军就可以师出有名了。
文王立即向李阳应道:大燕国夺了营州,渤海国再无安宁可言。殿下有志杀贼,孤王百倍钦佩。就让吕德信元帅听你指挥,五万大军随你调遣。
李阳持文王敕命来到辽河大营,向吕德信说道:请吕元帅分兵三万,随我出战辽西。吕元帅率二万人马守大营,作我后援。
吕德信道:本帅按基下敕命听殿下调遣。就由张茂森将军随殿下出征,我和张茂林驸马作后援。
李阳和张茂森率领三万渤海国骑兵,渡过辽河,向营州挺进。
此时史思明正在率领主力大军进攻洛阳,留守幽燕的是大燕国幽州节度使李怀仙和营州节度使李怀庆。李怀庆见渤海国发兵营州,自知无力抵挡,就向其兄长李怀仙求救。李怀仙深恐营州有失,立即派郎将崔明良率领一万人马增援营州。
李阳大军开至金岭寺,有探马来报:营州节度使李怀庆率领八千人马在前方二十里列阵,挡住我军前进道路。
李阳向张茂森说道:我军是他四倍,正可以多胜少,速战速胜。你我分左右两路包抄过去,务必将他一举全歼。
李阳和张茂森兵分两路,一路喊杀连天,势如排山倒海,直奔营州军冲去。一场混战持续了两个时辰。天色将暗时,李怀庆带着残兵向营州逃去。李阳挥军追击到营州城下,环城安营,将城池团团围住。
次日天明,李阳和张茂森到城下叫阵。
李怀庆在城上喝道:大燕国不曾与渤海国为敌,你渤海军为何无端来犯?
李阳向上骂道:我是大唐亲王李阳,率渤海国大军来收复幽燕。你这乱臣贼子,还不赶快投降!
李怀庆骂道:洛阳已被我大燕国应天皇帝拿下,攻克长安不会太久,你这丧家之犬还敢逞强。待我援兵到来,定叫你尸横城下。
李阳向张茂森说道:兵法说求胜为上,攻城为下。我只求杀贼,不求夺城。况且渤海国骑兵不善攻城。不如绕城而过,去消灭他的援兵。
张茂森道:殿下所言极是。他援兵必从幽州来,我军可向幽州方向去拦截。
李阳放弃攻城,率兵向幽州方向前进。在营州城西南百里之遥,与崔明良的人马相遇。一场混战,又杀得崔明良狼狈而逃。
张茂森向李阳献计道:我军连战连胜,士气高涨,可乘势直奔河南,去救洛阳。
李阳道:我军深入河南,必然与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大军相遇。倘若他们诬我为叛军,就会重蹈永王覆辙。我军只可纵横幽燕伺机杀贼,不可深入中原自投罗网。
张茂森道:既然如此,就去幽州剿灭李怀仙,捣毁史思明的老巢。
李阳挥军来到幽州城下,见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就向张茂森说道:此城不可强攻,只可诿敌出城。你带数百人马去骚扰四周各县,待他城中人马出战,我将主力一拥而上,将他歼灭。
张茂森带着五百人马将幽州外围县城捣毁殆尽,却不见幽州城中人马出来交战。原来史思明没有料到渤海国出兵来骚扰后方,留给李怀仙的人马只有二万。崔明良去增援营州损失了五千人马,现在幽州兵力只有一万五千。李怀仙怕幽州有失,不肯出战。

李阳道:骚扰县城无效,就去他城下放火。
张茂森就带着五百人马连夜把柴薪运到幽州城下,乘夜间北风,在北门外放起火来。因为城上有兵防守,柴薪不可能堆积到城门近处,只能在距城脚二三里处放火。可是夜间城外火光冲天,威摄力极大,城中一片恐慌。
李怀仙终于忍耐不住,命幽州讨击使朱希采率五千人马出战。
张茂森依计把朱希采诱入李阳的伏击圏,一场混战,杀得朱希采单枪匹马逃回城去。
李怀仙见渤海军来势凶猛,不敢再出城硬拼,就派出快马请大燕国应天皇帝史思明发兵来援。
史思明攻克洛阳之后,立即遭到郭子仪李光弼十五万大军的反击,双方在黄河上下激战正酣。李怀仙的求救,让史思明烦燥不安。幽州是大燕国的后方根据地,绝不能丧失。可是分兵去救幽州,又会削弱洛阳的兵力,必然给郭子仪和李光弼造成可乘之机。史思明左右为难,无计可施。
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向父皇献计道:李阳是逃亡到渤海国的大唐王子,必然以获得大唐皇帝承认为重。我军攻克洛阳时缴获大唐官符印信无数,可伪造一份大唐皇帝圣旨,命李阳速到河南与李光弼会师。李阳一定会奉旨而行,则幽州之危立马可解。
史思明当即采纳,伪造了大唐肃宗皇帝圣旨,派人送给李阳。
李阳正渴望得到肃宗皇帝的承认,现在出乎意料地接到肃宗皇帝圣旨之后,心中却矛盾得很。这圣旨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如果是真,可以奉旨,也可以抗旨。如果抗旨,就会把父王反叛的罪名坐实,子子孙孙永世不得翻身。李阳左思右想,无法定夺。
张茂森向李阳进言道:依末将之见,殿下不该存有重返大唐之念,这道圣旨不管是真是假都不能奉行。
李阳道:张将军有所不知。永王背负叛逆罪名蒙冤而死,子孙都被打入地狱,这是让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我若能有机会洗清父王的冤情,便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大功大德。虽然圣旨真假难辩,奉旨有很大风险,我还是不愿放弃这个机会。
张茂森道:既然殿下决心奉旨归唐,末将就护送殿下到唐军大营。
李阳和张茂森率领三万渤海国骑兵从幽州城下绕过,往河南去寻找大唐兵马副无帅李光弼的营盘。可是三万人马长途奔驰非同儿戏,除了要筹集粮草,一路上还不断遭到袭击,不仅遭到大燕国人马的拦击,还遭到大唐官兵的劫杀。这天来到高阳县境内,总算遇到一位忠于大唐皇帝的地方官员,问清了这支渤海国人马的来龙去脉,把消息飞报到青州。
这时驻扎在青州的唐军大帅,是从营州逃到青州来的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侯希逸是个喜欢耍小聪明的人。他想,李阳是永王李璘的儿子,而永王是被处死的叛逆。现在李阳自称奉旨抗贼,却不知肃宗皇帝究竟是何意图。我先把他扣留下来,他有功我便是保护功臣,他有罪我便是捉拿罪犯,不管他是何种下场,我都有一份功劳,这样的好事岂能错过。侯希逸当即派人来和李阳联络,请李阳到青州暂驻。
李阳接到侯希逸的邀请,以为从此可以跨入唐军营垒,实现了重归大唐的愿望,为上书鸣冤创造了条件,就向张茂森说道:渤海军不宜再向前进。请张将军率兵回国,代我向文王致谢。我单骑去青州会侯希逸。
张茂森道:万一侯希逸不仁不义,殿下该向何人求救?末将在此扎营十天,如果殿下有事,速来找我。
李阳单枪匹马往青州去,行约五十里,就和前来迎接的平卢军大帅侯希逸相遇。两人在马上见礼,并马而行。起初李阳还很高兴,可是走了一程,却发现侯希逸目光闪烁神色怪异,身后的卫队官兵也都斜眼偷视。李阳早就担心重蹈永王覆辙,对异常情况特别敏感。他怀疑侯希逸有恶意,当即勒转马头,飞马去找张茂森。
侯希逸立即放马追来,大叫道:李阳休走!
李阳已经断定来者不善,便快马加鞭,一直向张茂森安营的地方狂奔。
侯希逸原本是要把李阳扣留下来,无论将来李阳受奖受罚,他都可以捞一份功劳。现在李阳突然拨马逃走,就把侯希逸逼向绝地。这位一心想投机取巧的大帅现在担心的是,放走李阳有可能给他引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情急之中他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不能让李阳走掉。他追了一程,唤了数声,不见李阳停马,便恶狠狠地拉弓搭箭,对准李阳的后心射去。
张茂森目送李阳和来接他的人马会合之后,传令就地安营。他要在这里等待十天之后才肯率兵回国。部下安营之际,张茂森勒马眺望。突然间,他发现惊恐万状的李阳狂奔而来,后面还有一骑追赶。张茂森知道李阳有难,便大叫一声,打马向前迎去。
侯希逸正要放箭,猛然间被张茂森一声断喝,手腕一颠,箭就射飞了。他眼看着李阳和张茂森会合,便不敢再追,当即拨转马头,带着卫队奔回青州
张茂森冲至李阳面前,惊问道:是何人追击殿下?
李阳忿恨地说道:那人便是侯希逸。看来那圣旨一定有诈,唐营根本不能容我。此处不宜久留,速回军到幽州城下再谋杀贼之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