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李殿下亡命渤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国旧京留守王爷大元义,把大宏临和李阳到达敖东城的消息,写成特别急报,派快马驿差星夜送往上京龙泉府。天明时分,这份奏报送到王宫大内,就象一声春雷炸响,震动了整个王廷。文王大钦茂既高兴又激动,不等上朝钟声敲响,就来到朝堂上。百官尚未列队,见文王兴冲冲走来,纷纷慌忙叩头见驾。
文王摆手笑道:免礼免礼。大内相上殿来。
张文休应召来到王座前面,问道:基下有何教示?
文王把大元义的报告举在手中,笑道:有特大喜讯,你快来宣读!
张文休把大元义的报告读了一遍,百官立刻欢呼起来。
张文休奏道:臣恭贺基下。大王子平安归来,还带来个李阳殿下,这可真是天大的喜讯。
百官一齐奏道:恭贺基下!
文王笑道:大宏临归来是大喜,李阳到来是喜上加喜。大内相赶快派人去迎接。
张文休笑道:臣恨不能立即见到他们,今日亲自到敖东城去迎接。
大宏临和李阳被张文休接到上京龙泉府的时候,数十万官民倾城相迎。自从安录山造反以来,渤海国已经连续四年没有和大唐通消息,安录山派来的史吉川和徐归道派来的张元涧又都给渤海国增添了烦恼,大宏临的失踪更给王廷和百官增添了苦闷,从文王到百姓,都有深深的失落感和压抑感。现在,大宏临王子平安归来了,大唐的皇室亲王李阳也光临渤海国了,这双重的喜讯给渤海国的春天带来了欢乐。
文王对李阳的到来格外重视。这不仅因为李阳是他在长安结识的挚友,更因为李阳是从中原平叛战场上走过来的大唐亲王。他带来了大唐朝野的最新消息,这正是文王急于想了解的。他带来了大唐皇室对平叛大局的评估,这更是文王想要知道的。
文王把李阳请到上书房,关起门来通宵畅谈。
文王真诚地说道:自从长安一别,转眼之间二十多年过去。孤王登位以来,与中原互派使节往来频繁,国事祥和,百姓安宁。安录山作乱以来,贡道阻隔,天音断绝,大有孤帆漂流于汪洋大海之感。李阳殿下能来渤海国,真是孤王的幸运。请殿下为孤王分析天下大势,解除心头迷团。
李阳也真诚地说道:本王刚刚遭遇一场劫难,恐为情绪所系,被恩怨所缚,不能高瞻远瞩,误导基下圣听。
文王道:殿下不妨来个知无不言,孤王自会作出取舍。
李阳道:既然如此,李阳就斗胆浪言了。玄宗皇帝在开元年间创造繁荣盛世,这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可是盛名之下,也有不能恭维的阴暗处,安录山就是一例。本来设十节度使是很高明的策略,可是让安录山一人兼任三个节度使,就是失策。反了安录山,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朝堂上奸佞当权和皇室内部尔虞我诈。从李林甫到杨国忠,邪气弥漫于朝堂。从玄宗皇帝置制到肃宗皇帝削制,杀气贯穿于皇室。平心而论,我父王起兵的初衷并非要割据江东,而是要北上平叛。可是当皇帝的人历来都主张先安内后攘外。肃宗皇帝宁可暂缓收复两京,也不能容忍永王独树一帜。现在想来,永王起兵之日,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悲剧。可惜大家都被平叛报国的冲动迷住了心窍。就连谪仙人李白都不能作出清醒地判断,他的<永王东巡歌>将成为千古悲歌。
文王道:永王的遭遇确实令人痛惜。如果长江水师能够北上幽燕,天下大势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孤王最关心的还是幽燕局势。殿下对范阳、平卢、卢龙三镇大帅的动向有何判断?
李阳道:幽燕是安录山的巢**,地位至关重要。三个大帅都是脚踏两只船,既接受了安录山的册封,又接受了肃宗皇帝的册封。他们何去何从,要看大局的走向。叛军必败,这是大势所趋,所以大帅们不可能都跟安贼走下去,但其中有人附贼求荣也是难免的。我在登州听说徐归道杀了刘正臣投了安录山,而王玄志和侯希逸正在谋划讨伐徐归道。他们之间的争斗和分化还会继续下去。
文王道:天道酬义,人心向善,这是不可逆转的。中原局势混乱,殿下也不要过份失望。任雅湘和崔岳林的故事就在眼前。殿下既然来到渤海国,就安下心来,将雄心壮志投放于白山黑水之间,和孤王一起干一番造福海东的大事业,也不枉费此生。
李阳道:我是沦落之人,一切听凭基下安排。
文王道:殿下是大唐皇室宗亲,到了渤海国,就是皇家的代表,上朝当与孤王平起平坐,所到之处必有隆重迎送。这是礼所必然,不能偏废。将来局势明朗了,殿下可以率领渤海国铁骑巡视幽燕,也可以像巡阅大使一样回长安述职。现在幽燕局势不明,孤王只怕助纣为虐,不能冒险出兵勤王,就想乘此时机把渤海国的事情整理一番。渤海国五京已经确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孤王想请殿下巡游渤海国,先到东京和南京指导建设。那里远离中原,可以让殿下暂时忘记烦恼。不知殿下是否愿意?

李阳道:我就想找个能远离中原的地方调一调心境,能到东京和南京去效力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了。
文王道:去两京巡游也不必太急。殿下先在上京休养,游览一下镜泊湖风光,体验一下渤海国风情。
文王为李阳拨出一座王府,拨给二百名亲兵,让他愉快安居。可是李阳刚刚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心情很不平静,无心欣赏上京风物,二十天后就匆匆启程赴东京巡游。
渤海国东京龙源府,座落在海兰江下游平原上,背靠巍峨的长白山,面朝浩瀚的日本海,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渤海国最令人向往的风水宝地之一。从上古先人开天辟地以来,这里经历过百代风云,却从来没有遭到过战火洗劫,是一片安宁祥和的土地。渤海国立国六十年来,这里人丁兴旺,百业繁荣,已经发展成一座拥有二十多里城廓和十多万人口的繁华都市。
龙源府都督王涎早已得到通知,事先为李阳准备好了王府和男女仆人,一切都是按国王出巡的规格安排的。李阳来到龙源府,深深感谢文王的一番苦心。可是这样的世外桃园并不能让李阳忘记刚刚经历过的苦难。他是人在福地,心陷苦海,终日闷闷不乐。直到有一天,一艘新罗国商船的到来,才让李阳转忧为喜。
这艘新罗国商船的主人名叫朴昌兴,是釜山的大商贾,常年驾船往来于大唐登州和日本长崎之间从事海上贸易。这次他是从登州贩来唐货,要去长崎交易,却因海上强风拦路,不得不改航到龙源府来。
都督王涎为了给李阳解闷,得知这艘新罗国商船是从登州来,就把朴昌兴请到府中来讲新闻。
朴昌兴讲的第一个新闻是安录山被剌杀的故事,说安庆绪为了夺取皇帝宝座,指使安录山最亲信的太监李猪儿,乘安录山睡梦之际,把尖刀剌进了安录山的大肚皮。
李阳摆手制止道:这是二年前的旧事了,算不得新闻。
朴昌兴讲的第二个新闻是永王李璘兵败被杀的故事。
李阳插话道:这也是三年前的旧事了,我比你更清楚。你只要讲一讲江西按察使皇甫侁后来是如何请功讨赏的就行了。
朴昌兴道:这个按察使出力不讨好,不仅无功反而受罚。他哪里知道永王是肃宗皇帝亲手带大的小弟弟,肃宗皇帝本来不想要处死永王的,只想把他捉起来交给太上皇管教,却被皇甫侁先斩后奏坏了大事。永王死讯报到肃宗那里,肃宗痛苦不堪,说永王之过不予追究,家人亲友不受牵连;皇甫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罢官为民永不录用。
李阳苦笑道:要说肃宗皇帝对永王有抚养之恩,倒是不假。可是肃宗皇帝把杀害永王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却很不诚实。这就是皇家的风格,骨肉相残之后要用虚情假意来掩饰,还要找个替罪羊来转移视听。
朴昌兴道:百姓可都称赞肃宗仁爱敦厚。有个李白,是永王的谋士,本来是要处死的,也得到赦免了。
李阳惊喜道:这事可是当真?你快详细说来!
朴昌兴道:李白在浔阳县大狱中不甘心等死,就四处投书求援。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河南道副元帅张镐、江南按察使崔涣、御史中丞宋若思,都向李白伸出援手。宋若思是审讯李白的主审官,读了李白的<永王东巡歌>,说这些诗可以证明李白只想平叛无意谋反,不仅替李白辩冤,还收留他做了幕僚。可是也有人说李白该杀,其中淮南节度使高适屡次上表请杀李白,致使李白又被流放夜郎。不过吉人自有天相,李白赴夜郎途中喜获大赦,又重返江陵了。
李阳半信半疑,沉吟道:你讲的很动人,却让人不敢相信。
朴昌兴道:你给你背一首李白的新诗,你就会信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阳听出这是李白的风格,展开愁容大笑道:不错,这是李白的新诗。看来这位谪仙人真的绝处逢生,逢凶化吉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