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忘年交壮志难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卢节度使徐归道的使节张元涧,急于摆脱被软禁的困境,就向渤海国大内相张文休胡诌机密大事。见张文休对安录山失明的故事点头认可,就加劲胡诌起来。
张元涧抖擞精神再禀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就是马嵬驿兵变。叛军打破潼关时,玄宗皇帝不信肥猪成精能压住真龙天子,就让龙虎大将军陈玄礼把禁卫军集合起来,说明晨朕要亲自出马去迎战安录山。杨家兄弟姐妹顿时惊慌起来,他们的荣华富贵全靠玄宗皇帝支撑着,万一玄宗皇帝出征遭到不测,岂不失去了自已的保护伞。他们要阻止皇帝出征,就乘皇帝睡梦之际,把皇帝抬上龙辇,连夜向西奔逃。因为走得太急,没有带上任何食物,禁卫军忍饥挨饿跟着跑了两天,来到马嵬驿就再也走不动了。杨国忠就大骂禁龙虎大将军陈玄礼无能。陈玄礼一怒之下就把杨国忠打翻在地,喝斥道:都是你这奸相误国,才害得大家如此奔命。忍无可忍的禁卫军官兵们就乘机一拥而上,把杨国忠剁成肉泥。禁卫军官兵杀了宰相,就索性一不作二不休,要把杨家人斩尽杀绝,到处疯狂搜扑追杀。杨国忠兄弟全被杀死了,杨玉环姐妹也全被杀死了。可怜玄宗皇帝眼看着禁卫军疯狂杀人却无力阻止,不仅保不住杨国忠兄弟,连爱妃杨玉环也没保住。
张文休叹息道:开元皇帝那二十九年做得何等显赫,变成天宝皇帝才十五年就这样颓败,同一个皇帝,前后判若两人,真是不可思议。
张元涧也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安录山能有今日,都是玄宗皇帝姑息养奸的结果。如果早传大位给肃宗皇帝,罢逐了杨家兄弟,就不会有这样的灾难。现在岐山以东都是大燕国的天下,只怕大唐气数将尽了。
张文休怒斥道:你这是混帐话!看来你巴不得去投燕国,还敢胡说什么三镇联兵讨贼,不过是想骗我渤海国骑兵助纣为虐而已。文王明察秋毫,早已识破你的诡计。如果徐归道不反,你还可以活命。如果徐归道投了安贼,你就只能作替罪羊。
张文休重新把张元涧软禁起来,到宫中向文王禀道:张元涧所言都是道听途说,不可轻信。
文王道:张元涧之言虽然不可全信,却也说中了许多要害。现在局势很混乱,不知大宏临流落在何处,他的处境一定很艰难。
张文休奏道:请基下宽心。臣一定要设法派人去接回大王子。
文王道:老皇帝跑到蜀中去了,新皇帝远在西北。你到哪里才能找到他的行踪呢?孔圣人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大宏临能不能逢凶化吉,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张文休道:基下越是这样说,臣就越是要把他找回来。
渤海国王子大宏临现在处境到底如何呢?
在玄宗皇帝逃出长安的次日,大宏临带着王孝廉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长安。他当时有个强烈的愿望,就是乘乱归国。所以,当人们跟着玄宗皇帝的行踪向西奔命的时候,大宏临和王孝廉却转道向南,想避开幽燕叛军,从荆州乘船顺长江而下,伺机从海上归国。可是乱世之秋,到处交通受阻。大宏临和王孝廉历尽艰辛辗转来到江陵,就再也无法前行。
这天大宏临正在为找不到东下的船只而苦恼,突然听到街上人声喧哗。大宏临跑到街上一看,原来是永王李璘手下的军官在招兵。大宏临挤上去一看,只见那招兵榜上写着:永王李璘奉玄宗皇帝置制诏命,承制统率江南各镇兵马,北上讨伐幽燕叛贼,欲招募忠勇之士从军效力,应征者预发一年饷银。
大宏临心想,永王要发兵北上,进军幽燕,我何不投到军中,随军北上,再伺机归国。他打定主意,就去报名应征。报名处有许多人在排队,大宏临就静静地排在后面。这时有一位中年军官来到队伍前面巡视。大宏临认出那是永王的儿子襄阳王李阳。李阳也认出排队的大宏临王子。
李阳问道:你不是渤海国王子大宏临吗,怎么会跑到江陵来投军?
大宏临不敢说是要绕道归国,只好应道:是逃难时不辩东西南北,随人群流落至此。
李阳道:大王子肯投军效力,代表了渤海国对平叛大业的支持,就请你到我父王的慕府中做个幕僚吧。
大宏临道:我只求为平叛效力,乐于听从殿下安排。我还有个十六岁的书童王孝廉,也请殿下安置一下。
李阳道:少年学生不宜参军,就让他留在襄阳王府中读书吧。
于是大宏临进入永王的幕府,王孝廉留在襄阳王府中读书。
这时永王慕府中有个高级幕僚,就是谪仙人李白。他原本在庐山学道,被永王再三邀请,才下山来投军效力。他十分赞赏永王讨贼平叛的豪气,也很想借永王之力实现匡扶社稷的雄心壮志。他为永王策划的谋略是,调集江南各路人马,沿长江出海,乘船北上直击幽燕,捣毁安录山的巢**,收复河北,重整江山。永王非常赞同这样的谋略,敬待李白如军师。李白也踌踷满志,把自已比作复兴汉室的孔明、重振晋朝的谢安。

大宏临来到幕府,出乎意料地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谪仙,就拜李白为师,朝夕相随。李阳本是大钦茂的至交好友,也把大宏临当做侄儿看待。这三人志同道合,就成了三代忘年之交。李白从大宏临的到来受到启发,又向永王建议,派使节联络新罗国和渤海国,请两国发兵来助,收复河北就可以一举成功。
大宏临乘机向永王禀道:在下愿持殿下勤王令返回渤海国,说服父王发兵出击辽西,与殿下的讨贼大军相互应。
永王大喜道:大王子肯为本王奔走,渤海军一定会来相助,收复幽燕指日可待。
就在永王要向渤海国和新罗国派出搬兵使节的时候,从灵武发来的肃宗皇帝的诏命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原来玄宗皇帝在马嵬驿兵变之后,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就是让太子李亨去灵武指挥北方各镇节度使,让永王李璘到江陵指挥南方各镇节度使,北南两路合击叛军。太子李亨认为玄宗皇帝这种安排不是为了平叛,而是为了控制众皇子,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就从内心里非常反感。他到了灵武,摆脱了父皇的束缚,立即登位称肃宗皇帝,遥尊逃到四川的玄宗皇帝为太上皇,紧接着就给弟弟永王李璘发来诏命,命令永王即刻撤消江南置制,听从天下兵马大元帅李豫太子的统一指挥。这时候,永王手中有两道诏命,先是玄宗皇帝下达的置制诏命,后是肃宗皇帝下达的取缔置制诏命。永王犹豫不决,就来向李白请教。
五十七岁的李白,把这次投军当做施展平生抱负的天赐良机,他不愿意看到永王的讨贼壮举半途而废,就向永王进言道:殿下苦心经营起来的三十万大军,还没有投入战场,就要解散,岂不可惜。先皇诏命与新皇诏命的共同之处是平叛。殿下只要坚持平叛,就是遵诏行事。请殿下继续东进北上,待收复河北之后再向李豫移交兵权也不迟。否则,杀贼报国的机会就会失之交臂,将来追悔莫及。
永王听了李白的建议,心中闪出了一个新的念头,如今天下大乱,肃宗皇帝能否控制北方尚难预料,我必须控制江南,保住重振大唐江山的根据地,万一肃宗皇帝被安录山击败,我就继位称帝,继续主持平叛大业。于是永王取消了派大宏临返回渤海国搬兵的计划,全力以赴控制江南各镇,东进的行动虽然仍在进行,北上的计划却悄悄消失了。
大宏临不知道永王的战略已经发生变化,还以为出海北上的时刻指日可待,就满怀希望地随着永王的战船向扬州开进。
这时吴郡按察使李希言正在扬州巡视。他接到肃宗皇帝取缔江南统帅部的通告,立即向永王发出牒书,严厉质问永王为何不遵肃宗诏命,带兵东进又是何意图?
永王接到吴郡按察使发来的质问谍书大怒道:李希言是什么东西,竟敢向本王发来质问牒书。这是目无皇室,大逆不道。此贼不除,本王如何能号令江南?
永王一怒之下,传令三军强行攻占扬州,捉拿李希言。唐军的内战由此开始。淮南节度使高适率兵来迎战永王,并向永王手下各路节度使发出檄文,揭露永王妄图割据江东的阴谋。当时安录山是举国共讨的乱臣贼子,官心民心都向往平叛和统一,反对分裂和内战。永王被指控为分裂割据的罪魁祸首,军心立刻大乱,四员大将有三员率部离去,只有高仙琦一部相随,又在丹阳一战即溃。永王李璘没料到自已的部下这样不堪一击,见大势已去,只好仓皇弃船,带了五骑卫士从丹阳逃奔岭南,妄图到广州再聚人马自成一统。逃至大庚岭,被江西按察使皇甫侁逮扑处死。
永王在丹阳战败的时候,大宏临和李白等幕府人员正乘坐后续战船,航行在金陵江面上。大家以为永王巡临扬州,只是出海北上的前奏,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幽燕大地上扫荡叛军了。大宏临兴高采烈地欣赏着李白刚刚在船上咏出的<永王东巡歌>,想象着楼船跨海、龙驹渡辽的壮丽前景,想象着他回归渤海国的欢乐时刻。忽然,前面的战船一片混乱,不顾滩荒滩浅争先恐后地靠岸。
李白大惊道:船队失去控制,一定是前军失利。李阳殿下快快指挥后面的战船靠岸。
李阳指挥战船靠向芦苇岸边,就听到岸上人仰马翻如潮水泄下,原来是高仙琦带着残兵溃逃下来。
李白大叫道:高将军,永王殿下何在?
高仙琦马不停蹄,边跑边叫道:前军溃败,永王殿下不知去向,大家快逃命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