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殿试(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本诸如龙卫府三官被杀,章泽遇刺这些消息朝廷里是封锁的严实,但不知怎的还是有些许消息被流露出去,一时在汴梁城里引起轩然大波,一些官宦家中的守卫加大了不少,当然有些人自觉清者自清,毫不理会这些。而寻常百姓,商人,下层官员们议论纷纷,在茶余饭后说的尽是这些事情。有人言道:这般杀人不妥,坏了规矩,但更多人言道:要是真是叛徒或是奸细,这些人该杀。
四方店客里稀稀拉拉的,较前些日子显得有些冷清,不少落榜的学子已经打道回府,还有少许年长的则留下来,寄希望能否挤进特奏名。殿试不比省试,既然已知不刷一人,众学子们复习起来虽也刻苦,然而眉宇间远没有省试前那种焦虑的感觉。沈萱早几日则和他叔叔离开了京城,杨恒自觉少了个说话的人儿,加上自打过了省试,陈家大少一心苦读,少有理会他,不由有些寂寞。
杨恒偶尔有机会就撩拨撩拨陈丰程,插科打诨,一般时就瞧瞧典籍,按他所想这殿试有点想日后的研究生复试,先笔试再面试,心中既有打算,只需按部就班,挑灯之举那是和自己无关的。
菊落大半,不知不觉便到了九月十五,方是殿试之时。天还未见亮,偶尔可听几声鸡鸣之声,各位省举人早已来到宫门前排队等候。京畿秋晨还是有些凉意,有些学子面上吹得微有紫青,但见那红墙方木,朝门金钉朱漆,只觉宫门森严,心中无一不是面上凝重,奋斗了多少年月,今日便是最后的一搏。
方到了卯时三刻,宫门才打开,殿试异常正式,便是由前门宦官带路,御前带刀侍卫引领。宫中左右安静无声,此刻天际微白,从宣得楼门前过大庆殿,至长庆门前到内城,内城有门三座,均为大臣朝会之路,今日乃是殿试日子,朝会停摆一天,若是放到往日,此时应陆陆续续有朝臣们进宫。入门东去过枢密院,都堂,门下省,大庆殿,方才到崇政殿,从内城到此,花了一刻有余的时间,皇城之大,实让人瞠目。
崇政殿原名讲武殿,乃皇帝阅事之处,亦为殿试之所。杨恒左右观看,这大殿皆砖石间甃,覆以琉璃瓦片,曲尺朵楼,显得甚为庄重。此刻已到黎明时分,那为首的侍卫向殿前的两位官员模样的人诉说一二,只见其中一官员,约莫五十余,神采偏偏,笑道:“这些天来,众位可能是对我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在下是本次恩科的知贡举宋祁,这位是同知贡举蔡襄蔡大人。”
宋祁之名杨恒没怎听说,但蔡襄之名却是知晓的,这便是史上有名的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今日一见他是淳淡儒雅,如后世对他书法评价一般。只听宋祁又道:“众位是各路各州的才子精英,期期寒窗十数载,州试,省试均拔得头筹,这殿试乃是最后一关,别的我不想多说,还望学子们多多努力,现下还有时候,你们可稍稍活动活动,进殿入试可是需好些精力的,期间动弹不得。”
杨恒眼尖看见冯京,方想多日未见,便上前聊到:“冯兄得了省元,小弟还未来得及恭贺。今日这殿试,兄弟拿个状元,可就是独中三元,了不得啊。”
“唉,那日说要和杨兄共饮一杯,不想这省试过后,倒成了空话,让杨兄记挂了,都是愚兄的错”冯京有些无奈,小声言道:“夺了省元,也不是什么好事。若真的独中三元,虽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可.......”
这些日子冯京在京中名头之盛,杨恒也有耳闻,期间些许事情也曾听过,见他这般说,不是心中不喜,就是装模作样,也不深究,匆匆谈了几语,回道自己位置,陈丰程凑了过来,笑道:“怎么?看你到处乱窜的,显得有点慌张?别慌,就当是正常考试。”
杨恒知他打过了省试就信心倍增,只不过这话说的让人觉得有些离谱,道:“怎么,好了伤疤忘了疼?”
陈丰程笑道:“你笑我是夸夸其谈,信心太过膨胀。实话和你说,前几日我就盘算着,你我同是十八,在这殿试中算最小几人,你又长我月余,这么算下来又少一人,估摸着不出意外,我虽较难夺得状元,但这探花只怕不难。”
杨恒不禁觉得好笑,心道:我也只是前些日子才知道这探花不比后世,此时是取殿试年龄最小者,早知道当日州试报名时,就晚报几月,“我倒想你怎么这一两日的兴致高的很,原来是捡了个大便宜。我的探花老爷,你可多注意点,可别让这名头溜走了。”
这时确听殿门前一阵喝声,少顷,杨恒只觉殿后有些骚动,看看天边黎明已过,想及莫非是皇上已经到了崇政殿。未来得及多想,就听宋祁高声言道:“皇上已亲临崇政殿,今次进士科殿试即将开考,众位学子请进场。”

众人领取宫中已备好的熟食,一一排队进殿。座次安排已于前一天,由鸿胪寺,光禄寺官员排定。殿内朱栏彩槛,镌镂龙凤飞去之状,殿试五所中的考校所,封弥所,详定所的选择的官员皆以就位,由宋祁,蔡襄主持监考事务。杨恒寻到自己的位置,便是那考试的纸张较省试又要好上些许,这殿试庄重的很。
宋之前,唐已有策进士于殿,但并不固定,无殿试之说。殿试制度创于宋太祖开宝六年,皆因那年下第举人击登闻鼓诉知贡举李昉用情取人不当而起。北宋初期进士科殿试仅试赋,诗二首,太宗年间进士殿试加论一首,自是常以三题为准。杨恒打开那试题,先以觉得最易的论开始,其次是试,再次是赋。这三道试题难度皆不超省试,杨恒虽不善诗赋,但有省试时的经验,诗赋便是写的中庸,不求出彩,但求无过便行,而论则是避开文采,以理以据服人。
话说殿试气氛庄重,到了这时学子俱是细心守序,以免前功尽弃,三个时辰下来几无鸦雀之声,只闻毛笔刷响,作弊更无从谈起。等待殿试的结果的一个时辰让杨恒觉得比等待省试结果时那十数天还要难受。只见那些翰林学士,馆阁学士审着试卷,不断与宋祁,蔡襄商议着什么,那两人还有时出入屏风后,恐是与当今官家禀告着什么,那名次便是在他们手中当面一一定制出来,叫众人看得有些“心惊胆颤”。
杨恒即便是心态再好,毕竟是关系自己今后的大事,心中难免有些紧张,谁都想自己能够取得更好的名次,平时精光有神的双眼此刻却有些像是贼眼,尽是忐忑,哪还有平日里的淡然模样,若是叫陈丰程给看见了定然是会笑话他的。
“皇上驾到。”
这尖细的叫喊一时,惊起了在场的许多学子,稍稍一愣,便如本能便跪叩下去,嘴中只喊道:“吾皇万岁。”
刚才太监那句“皇上驾到”虽着实让杨恒惊了下,不过也点醒了他不少,不像之前那般慌张,心中突想皇上来了自己要做什么,但见别人齐刷刷的跪下,才赶紧依葫芦画瓢。左右瞧去,只见周围众人头低沉下去不敢抬起,更有甚者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杨恒本没有太多封建思想,心中只觉叩拜皇上算是古时对君主的一种尊敬,就像现代对国家元首行礼一样,何须如此小心,这皇帝又不是长了什么三头六臂的怪物,再说素闻宋仁宗赵祯乃是历朝历代中有名的仁厚君王,也无需太过的紧张。
想及到此,杨恒便很想瞧瞧这个后世评价最具偶像气质的皇帝,稍稍抬起眼角,偷偷瞧去,扫到正中那身着黄色龙袍之人,往上一看,这下倒真把他给惊住了!
竟是他?!杨恒兀自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眨了眨又定眼瞧去,真是没看错,确是两次在四方客店里碰见的中年先生,心中暗道:这,这,这怎么可能呢?莫非古代的皇帝当真是喜欢出来微服私访吗?自己竟和仁宗皇帝喝过小酒,当真是匪夷所思。
“众位学子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众人站起之后,不少还是稍稍低下头去,不敢正着看上皇帝一眼,胆大着也是谨慎的望上几眼。赵祯看着下面百余位学子,微微笑道:“众位都是大宋的栋梁之才,趁着改题之际,我也有些话题想和众位讨论讨论。”说罢便从衣袖中拿出一折子,交给身旁的太监,只听那太监念道:“朕常思先哲之话未必全对,祖上定制的规矩也难免出现纰漏,唐亡于藩镇割据,五代割据军阀混战,先主得天下而限兵权,巩固江山,后经北伐失利,澶渊之盟,时到如今是否仍正确,望于各位学子讨论乎。”
话音刚落,只听诸学子中忽的爆出一阵骚动,便是那些改卷的学士,评卷的大学士都只瞧着赵祯,眼中尽是疑惑和不解。祖制不可轻言,更勿说改动,似乎是古代君王一个不成为的默契约定,赵祯如此提问,且是向应试学子,怎能不叫人吃惊。
那宋祁走近跟前,有话要言,赵祯拦道:“宋爱卿想说什么,朕都知晓。今日朕只是想听听众位学子的想法,就当是试策一首。众位也不必紧张,畅所欲言,不会因此影响到刚才试题的成绩。”
皇上金口已开,学子们只想这是个好机会,论策论的便是国策,借以考察谋略。只是这论策万一不对圣意,怕是难免倒霉,众人虽一心思绪着,却无一人敢主动站出来。
赵祯见此情景,轻声笑道:“众位言而无罪,但说无妨,你们大可此时不必把我当作皇上,就把我当作你们的先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