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回家的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次,杨三昆没有申请留在学校看书,而是下午五点半一考完试就和高华他们收拾了一下行李,跳上了拥挤的回家的小巴。读…啦流浪的孩子终于要踏上回家的路,心里很多的感慨,也很多的兴奋。也许,人类的每一个个体在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回家,当他们活兴奋,活忧伤地踏上回家的路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感受呢?
他们的家离学校有3个小时的路程,其中到了一个古树镇那里还要转一趟车,那古树镇离他们家有14公里的路程。
下午五点多出发,七点多才到古树镇。荒僻破旧的交通中心在傍晚刚过去就有点冷清了,除了成群的蚊子过早的来凑下热闹外。T型转盘旁就只剩下稀落的从不同方向来,到不同或相同方向去的班车了。杨三昆他们到的时候,饭店已经打烊了,三面的店铺也关的差不多了。只有西面的镇中学还是灯火通明,热热闹闹的,估计是初中生们在上晚自习。
不知怎么的,听到这种热闹,杨三昆心里没有了以往的带有希望的激动和亲切感,相反是一种想笑的冲动和很强烈的失落感。至于原因是什么,他没有时间去深究,他只是感觉到,这种感觉可能会在某个时候将他引入一种和以前那种激进有点不同的生活或是精神的境界到底是什么,他的心里只是有点隐约的星星点点。
高华他们到前面去看车回来了,从表情可以看出,最后一班到杨柳镇的班车已经走了。也就意味着要像以前有过的几次经历一样走路回家。幸好大家是山里的孩子,又全是男人,走走夜路,走走长路不算什么。
“风吹得紧啊, 月亮也挽起了遮羞的头巾; 夜来得深啊, 星星回家的步伐也急匆匆; 我们回家心切啊, 让大山的脖子一直往后伸; 哈哈......啊啊.....往后伸呀; 往后伸......我看是风来得紧,还是夜来得深, 哈哈......啊啊....不管是紧还是深,比比我们把大山的脖子往后伸......”
号子一直在山间回荡,是男人的豪情,也是母亲呼唤的温情。
晚上快十点多的样子,他们终于回到了各自的家里。进村的时候,只有几处的灯火还亮着,他们一眼就看的出来,是自己的家。因为他们还没回来,所以家里在等着。隔了几个月没回家的杨三昆走在最后,他没有其他人的那么习惯和自然,他觉得这个安静的小山村是多么的可爱和让人晚上可以睡个安稳觉。
村子虽然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也不富有,连条像样的水泥路也没有。可它依靠着一条狭长的小河而建,像个美丽的少女一样,有着骄傲的线条美感和灵动的跳跃感。给人浪漫,淳朴,清新,简约的感觉。村子为什么这么建?他第一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可答案或许永远也找不到了。村子的历史很久了,曾听老人们说唐代的某个官员就是这里的人,而且在北宋和清朝都出过不少的家,政治家。这些杨三昆通过阅读课外书已经证实了。可村子完全是现代的,一点古迹也没有。或许是发迹了的人们没有衣锦归乡,从而在家乡留下点什么;或许是因为这里在近现经历了太多的战争,把一切都用炮火打回了历史的储物箱吧。

杨三昆的家和他们几个的家差不多在一起,只是他家的房子建在了他们房子的最后面,只有一条小路可以进出。
沿着小路慢慢的走,他的思维则在快速的想,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家里的灯还是亮着的,他想或许父母已经睡了吧,因为父母并不知道他这次会回来。回家的时候,他想哭,因为他的父母还没有睡,他们听说今天学校放假,以为他们几个月不见的儿子要回家,所以做好晚饭和准备好了洗澡水一直在等。只是以为要回家,就做好这一切,那么平时呢?是不是也这样在期盼着呢?当别人家的孩子全回来了的时候,父母心里是什么样的滋味呢?杨三昆真是后悔以前那么固执,那么不懂得父母的心。
他的父亲还多次到村口去看,并到别家去询问,是否他们的孩子已经回来了。或许,每次,他的年迈的父亲都会去看,去问吧。见到父母时,杨三昆有点鼻酸,他突然发现父母老了许多。他借着灯光掩饰了他的表情,他怕父母知道他湿润的眼睛后会难受。吃完一只可能炖了一个下午的土鸡后,他洗了个热水澡。本来在接近六月的时候,本地的天气是很热的,他在学校洗的也全是冷水,可面对那一桶从小洗到大的热水,他知道里面有太多太重的双亲的关怀。
在吃鸡的时候,父母和他谈了他姐姐的事,她在打工的地方找了对象。父亲怪母亲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女儿,母亲说不是她能控制的,两个人争吵了起来。最后是杨三昆说姐姐都22岁了,应该找对象了,才把话题转开。同时,他们也说了学校里的事情,父母虽然不大满意他几个月不回家,但也很理解儿子的用功。他们对他说,不管他飞多远,他们都支持他。只是在快要结束谈话的时候,父亲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对他说了一句让他至今还记忆犹新的话,他说: &qt;被荣誉捧着当然很舒服,可那是虚的。容易在某一天掉下来,越高就摔得越厉害。&qt;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