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球化市场化的浪潮惊涛拍岸,受挤压的当然是我们自己的建筑设计行业。如何迎头而起,树立起我们自己的民族威望和品牌?这个问题也是行业一直在讨论和关注的问题。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国外建筑师都卷入到轰轰烈烈的来中国市场淘金的队伍当中。如这个德国的穆勒尔已是名家,身价高,手里的活计也忙不完,总是择其要而选之。他的设计活动半径,基本围绕在欧洲范围之内,有时也接一点北美方面的活计。对东方的大市场,认知甚少。要想请得动他,谈何容易?而且还是参加一个生死未卜的设计竞赛?如何来说服对方,不能不让黎曙光费心思。
想请得动穆勒尔出山,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没有穆勒尔的加盟参加,想要取得竞赛成功,又是万万不可能的。
这可让黎曙光焦虑坏了。
黎曙光想了想,索性,一上来就介绍国情,讲述我东方老大帝国版图疆域之大,她那辽阔丰富的领域,有着大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打开了这个市场,就像打开了通往天堂的一扇大门。现在,我们将要主办奥运,要新建场馆,这正是把你的设计留在青史上的大好时机。
接下来的情形跟黎曙光猜想的一样,穆勒尔并不怎么感兴趣,就如同旷乃兴最初提到邀请黎曙光参赛时黎曙光也没表示出兴趣一样。不是穆勒尔不感兴趣,奥运场馆毕竟意义非凡,一旦选上,自己的建筑就将永驻青史这一点他是了解的,就像他八年前曾经给世界杯足球赛设计过的场馆那样,至今,后来者还没有谁的理念和新颖程度能够超过他那座。可是,骤然听到这个邀请消息,他还是有所迟疑,觉得对中国文化环境全然陌生,能不能胜出,没有把握。一个大建筑师,谁都不愿意做过分徒劳无功的事情。
务虚重要,务实更重要。黎曙光接着将本次竞赛方案胜出后的待遇也具体告知,穆勒尔这时才有所动心。
黎曙光说:按照我们国家的规矩,如果外国建筑设计所能够获胜,你们将能拿到工程总造价的15%至18%。
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对于中国目前动辄投资几个亿、十几个亿、几十个亿的大项目来说,即便是拿到最低的15%,那也是不少了,已经接近于天文数码。
这一消息(还不如说是这一数字)令穆勒尔兴奋又起疑。穆勒尔犹疑道:塞瑞黎,这简直太难以想象!像这么高的回报率,你自己不可以拿吗?为什么要跟我们大家分?根据我对你的认识,你自己完全有能力设计这个体育场。

黎曙光也不隐瞒,实话实说:老穆,我跟你不一样,我是为荣誉而战,对我来说,这只是个职务作品。跟你交个底,如果在竞赛中获胜,中方设计师只有3%至5%的回报,而且还要上交单位,最后通过分发奖金等形式对设计师进行返还。
穆勒尔说:塞瑞黎,简直不可思议!你们对待自己设计师跟外国设计师态度不一样,太不一样!为什么?
黎曙光说:老穆,你就别问了,中国的事情,很复杂,一句两句话也说不清。总之,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既有大把金钱,又有巨大名誉,可谓名利双收。对我,也是一个荣誉高于一切的事情。并且,只有我们两个人合作,才最有可能胜出。你就说一句痛快话,干还是不干?
老穆想了一想,似乎没有什么不去冒这个险的理由。成名之前,他也干过这类参加竞赛的事情,大不了,没入选上,也仍还可以把设计方案改一改,下回参加别的竞赛,或者挪作他用,设计给别的委托业主。自己损失的,就是一点点时间、大量脑细胞死亡和轻微的前期人员设计投入而已。但是这次不同,这次黎曙光说的获胜以后的诱惑力太大,让他没有办法不动心。穆勒尔仍然有点怀疑地问:黎,你究竟有多大把握能赢?不是我们对设计没把握,而是对在中国取胜没把握。
黎曙光说:我邀你来一块儿做,就是想取胜。至于说有多大把握,我们中国人不习惯用数字说话,我们中国人习惯于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点你就放心好了。
穆勒尔说:我还是不能明白什么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干的事儿最后还要让天来拿主意?你们中国人也相信上帝?
黎曙光说:我说穆勒尔,你们有上帝,我们有老天爷。但是谁是老天爷,谁是上帝,究竟谁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建筑学问题。这么说吧,只要你和我联手参加,我们就有95%以上的获胜把握,这回你放心了吧?
一听到95%这个数字,穆勒尔这回听懂了。他不但没有停止追问,还很不理解地问:塞瑞黎,既然有这么高的胜算,为什么不直接把项目委托给我们做?为什么这件事情不是交给我们做,而是要参加竞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