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版楔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谁最早发了美洲?
有人说是哥伦布。
有人说是郑和。
但是,在俄文杂志《知识就是力量》一九六一年八月号中,刊载了非常新奇的资料,说明中国人到达美洲比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还要早一千年。
这个资料向我们介绍,在公元五世纪的时候,中国的佛教徒,曾经沿着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到达了美洲的墨西哥等地,并且用文字记述了那里的物产和风俗习惯等情形。资料同时指出,在墨西哥和秘鲁的某些古国遗址的发掘工作中,还发现了与中国一样的佛像;当地古代建筑和雕刻,也是亚洲的风格;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墨西哥最大的民族之一:奥西德克族,他们的全部文化都起源于古代的中国。
那个美洲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史籍中的中文译名就是:“扶桑”。
更确切地说,中国古人所谓“扶桑”便是指的“墨西哥”。过去一般人把扶桑当成日本,那是错误的。古代史书中称为“倭国”的才是日本,而扶桑,则是墨西哥。
唐代姚思廉编撰的《梁书》卷五十四,我们在《东夷列传》中就会看到如下的一段重要记载:
“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国王行,有鼓角导从。其衣色随年改易。……有牛,角甚长,以角载物,至胜二十斛。车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以乳为酪。有桑梨,经年不坏。多蒲桃。其地无铁有铜,不贵金银。市无租估。其婚姻,婿往女家门外作屋,晨夕洒扫。经年,而女不悦,即驱之;相悦乃成婚。”
这一段文字记叙中,有点儿重要的情况,与上述资料相吻合,就是说:第一、它描写的恰恰是五世纪的情况。齐永元元年即公元四九九年,是五世纪的末期。第二、沙门慧深是当时著名的僧人,还不只是一般的佛教徒。第三、文中所述扶桑的物产和风俗习惯,的确很象墨西哥。而且这一段文字在唐代李延寿编撰的《南史》卷七十九中又重复出现了一次。《梁书》和《南史》同是唐代的作家编撰的,他们的时代离南北朝不远,见闻当然比较确实可信。只是我们过去没有注意罢了。
不过有一点是史籍记载与外文资料相异之处。
这就是慧深的国籍尚待考证:《梁书》写的是“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好象慧深是从墨西哥来的!

而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历史学教授苏·姜巴道尔吉则认为,蒙古人种和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有某种血缘关系。他说,有研究表明,印第安人的血型和蒙古人相似,且体型特征相似,都是四肢短、手掌厚。印第安人宗教信仰也可能来自蒙古族传统的萨满教,两者的祭山仪式也十分相像。
所以在本书中,阿兹特克的早期文明特奥蒂瓦坎,乃是蚩尤后人。
蚩尤身陨后,其氏族分成了三个分支,第一分支,是匈奴的先祖荤粥邹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毡乡春秋》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的部落遗裔。
第二分支,乃是华夏山西盂县东北的仇犹国,公元前四百五十七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
而第三个分支,就是阿兹特克文明的祖先。《山海经大荒北经》记中有记载说:“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苗民与三苗是不同的概念,三苗是洪荒异兽盘瓠的子孙。传说远古高辛帝时,“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因戎吴将军作乱,高辛答应谁能斩下吴将军之首级,就能封邑赏金,把公主嫁给他。盘瓠咬下吴将军首级而归。高辛帝没有办法,只能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这只大狗。盘瓠死后,“其后滋蔓,号曰蛮夷”,成为宗族,都尊奉它为祖先。而蚩尤的后裔苗民在败走后进入苗疆,便与三苗氏族展开了地盘争夺,最终败给他们层出不穷的邪术。剩余的族人乘木筏顺湄公河南下,掣夸父逐日旗,在鬼使神差下竟然顺着洋流飘到了美洲,成为了南美壮丽文明阿兹特克族的前身特奥蒂瓦坎。
我们的特种部队狙击之王,穿越回了血与仇杀的盛世南北朝。
在这个时候,特奥蒂瓦坎的勇士们,也带着祖先留给他们的刀,带着他们的羽蛇神箭,重新扬起了夸父的旗帜,再一次回到了祖先的大地上。
他们将与主角一起,书写一曲不朽的军事传奇。
本章为《白马军神传》剧场版。
本章十二回的主角是特奥蒂瓦坎勇士的头领奥库。这十二回接着上文,但是也可以略过直接看第五章,并不仿碍剧情的连贯性。
让印地安的十三勇士,在这个武侠的世界里,给你带来别样的震撼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