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帮安 新“破烂王”传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搬迁户“夸口”修河堤
刘帮安原本住在陕西省白河县,是个砌墙的工匠,后来,他搬迁到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板桥村居住。板桥村因为村里主河道上架有一座古老的石板桥而得名。该村地处奔流不息的汉江北岸,这里土地贫瘠,山大多是黑石山,树木稀少,一遇到夏季暴雨就山洪滚滚。
刘帮安的房子就在郧丹公路桥附近,低矮的土坯房阴暗潮湿。他一共有4个子女。现年40岁的大儿子刘纪春是个傻子,没有娶媳妇;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小儿子刘纪群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在当地,刘帮安一家是有名的贫困户!他家里有3亩水田,7亩旱地。刘帮安说:“十多年来,河床由于洪水冲刷,河道宽度增加了近10米。原来扎在水田中央的电线杆现在已经泡在河滩里了。照这样下去,不仅是田地每年一点点减少,河边上的农户也要受到威胁。”
1996年春,刘帮安开始实施他心中酝酿已久的捡破烂攒钱修河堤计划。那时候,他曾对儿女们“夸”下海口:“捡10年破烂,修成500米河堤,即使我动不了也会心满意足!”
拾荒捡女婴抚养至今
于是,他开始拉着傻儿子的手,游走于城市的角角落落捡拾破烂。
遇到农忙时节,他便会回来抢收抢种,一闲下来又出去四处捡破烂。风里来,雨里去,为了修河堤的梦想,他不顾日益增长的年岁,日夜奔波。据统计,一年中他要和傻儿子在外面捡上半年多的时间。
1996年冬季,刘帮安和傻儿子刘纪春一起来到武当山特区拾破烂。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刘帮安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身了。当他走到电影院附近的一个垃圾堆时,远远地,就听到垃圾堆中传出阵阵婴儿的啼哭声。刘帮安顾不得多想,拉着傻儿子飞快地扑向垃圾堆。
这是一个出生仅仅3天的女婴!她的家人在被褥里塞了张纸条。刘帮安小心翼翼地抱起女婴,回家后给她买来奶粉喂养。本来就很窘困的家庭,生活愈发显得紧张了。
起早贪黑抢占“市场”
1999年,刘帮安放弃了习家店镇的耕地,举家搬迁租住到武当山特区电影院背后的一间简易棚里。每天凌晨两点半,刘帮安便起床叫醒傻儿子和老伴,开始生火做饭。匆匆吃过早饭后,已是3时整。这时,刘帮安便会带领傻儿子,提着编织袋走上武当山特区的街头,开始捡破烂。“这些年捡破烂的多了,不早不行,不早就被别人捡去了。”

在刘帮安眼里,一个矿泉水瓶、一张报纸或是一片废铁皮都是宝贝。垃圾堆里,东刨西择,能发现几个快餐面袋之类的东西,他就兴奋不已。
临近中午,刘帮安和傻儿子会按时回到租住的房子里,准备午饭。下午,傻儿子继续走街串巷找寻破烂,他则将破烂分类后背出去找地方卖。到了晚上,他在灯泡下细细数着一天的收获。看着一分一分、一毛一毛的纸币,刘帮安仿佛又回到了家乡的河边,仿佛看到了自己修建的河堤。
“破烂王”梦想成真
风雨岁月,艰辛几多!数年来,刘帮安没有系过皮带,他将草绳、布条当腰带;他更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身上的衣服洗了穿穿了又洗,如此反复。春节期间,刘帮安很难与家人团圆。他知道,那段时间是捡破烂的最佳时机,破烂多,竞争对手少!一分钱,一毛钱,披星戴月的日子里,刘帮安从破烂里“捡”来了几千元。
2000年春季,刘帮安拿出攒起来的4000多元钱开始修建河堤。他原是砌墙的工匠,请人少,可以节约开支。由于附近没有石头,他只好请来施工队到很远的地方拉。当河堤修到100多米时,4000多元不够用了。在建的河堤被迫停工后,他只好又去捡破烂……去年年底,刘帮安患上了肺气肿。他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依旧将破烂分类后背去售出。今年2月底,刘帮安修筑的河堤终于全面完工了。
看到自己精心修筑的一条长500米高2.2米的河堤正在日益发挥着作用,刘帮安十分欣慰!河堤的建成,不仅保护了老田,在堤内又形成了两亩多的水田!
一个普通的农家老汉,拖着个残疾儿子,生生从破烂堆里“拾”回来一条河堤,保护了农田。这个壮举见证了一条真理:善行善举,不需要财富做后盾;任何生命,都可以活出一段辉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