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破烂也要考证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闻快评:悄悄问一声:收费不?
作者:三耳出自:传情是否有这种说法浏览/评论:193/11日期:2008年8月11日20:37
叫老人考试、上岗、拿证、穿制服?
看到昨天的新闻:《拾破烂也要考证了》,我的第一反应是:翻现代讲义。
因为湖南长沙的“破烂王”要接受“技能鉴定”,重庆“破烂王”要培训上岗、颁发证书、统一着装,三耳先生不能不想到60年前马凡陀先生讽刺“党国”的打油诗《报载妓女应穿制服》:“迎面走来女人家,/一看制服便是她。/打个招呼跟你走,/只要大爷有钱花。”——大凡讲现代史,多是以此《马凡陀的山歌》结尾,因此记忆特别清晰。
无论有多少“破烂王传奇”——如说他们晚上西装革履去舞厅,甚至有人买车买房包二奶云云,我还是坚信那是“破烂王”里的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收破烂的(长沙已经改称“废旧物资回收挑选工”)是地地道道的“草根”,是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一群——尽管笔者从来不敢看不起人家,认为自食其力与我们教书无差。因此,对于这样的人群“统一着装”,绝对不是立即享有了“大盖帽”的荣耀,相反,倒是不无戴上了“识别标志”的人格嘲讽——像林教头脸上刺的囚徒的印记。
湘、渝两地不约而同地将“培训上岗、统一着装”作为“提高素质、增加回收效率”的正面新闻做,新闻性是有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记者们不约而同地忽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要素:培训发证做服装是谁出钱?记得若干年前好像是江苏的同类新闻是明确写出由“破烂王”们出钱,大约是几百元——后来坊间一片斥责声,终于不了了之。

如今的秘而不宣如果能够改为“由有关部门出资培训发证、制作服装”该有多“正面”呀,记者还是功夫稍欠,打个电话问问不行吗?
如今进入“培训时代”,只要能够发证的,需要的不需要的无不培训——我的一位朋友“戏说水浒人物”的杂感写过:武将都去剪径捞钱,文官眼红,就编小册子组织培训考试,如“梁山泊地理知识”、“梁山泊历史知识”“梁山泊兵器知识”,买资料要掏银子。其实,不少办培训的自己心里也明白是在“卖印章”,但是有章不盖过期作废,不捞白不捞。可以设想,不久的将来,洗头的(颈部以上设计成型工)、足疗的(药物沐足解除疲劳工)、按摩的(玉手推拿强体健身工)、乞讨的(徒步行走自食其力顺带旅游工)也都有“培训上岗、统一着装”的可能。
不过,无论名目多么动听与周严,我们还是要固执地问一句:收费不?谁掏钱?这工那工们自己愿意持证着装乎?
建议明年开人大政协,哪位代表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培训法》提案”,规范一下培训的权利归属,否则,各个职能部门恐怕都要设立“培训司”了。
遥想四年前,湖南出台了《湖南省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试行办法》,女公务员要检查“是否对称”、“有无包块”等等,引得大江南北一片嘘声而不得重新不下文纠正那“体检试行办法”。如今,希望长沙方面一定要挺住,下定决心、咬紧牙关,就是要考、要发、要收钱!不然闹剧重演,成命收回(可不像回收饮料瓶那么简单),政府的公信力会大受影响——“周老虎”事件前车之覆不可不鉴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