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破烂王”的创富传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0多岁进城收破烂
1936年,胡永根出生于四川省新津县一个贫困家庭。1958年从成都空军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6工厂做工人。但他心里“很不安分”,总想找点买卖贴补家用。由于历史的原因,胡永根的生意梦一直没有实现,最后回到新津农村务农。
1989年,女儿已经10多岁了,他穷的连双鞋都买不起,女儿只能光着脚。“不能再靠种田为生了。”已经50多岁的胡永根决心到县城拾破烂卖。
1990年,在县城呆了近一年的胡永根,从拾破烂中看到了废品回收的商机。“如果能用很低的价格从居民手中购买废品,转手卖出肯定赚钱。”于是,胡永根向朋友借了500元作为本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再在车后架了两个大竹筐开始走街串巷收购废品。“每天只能睡3个多小时。”胡永根说:“当时做的都是转手生意,利润很溥,很艰辛。”
当时新津只有三四个人上门收购废品,半年后,胡永根的生意开始扩大。1991年初,胡永根以一年5000元的价格租下三间简易平房,取名“华声商行”,开始定点收购废品。
定点专收废金属
定点收购后,不用每天外出的胡永根有了更多的时间琢磨废品生意:一斤废金属收价4.5元,转手可以卖6元多,巨大利润让他将生意的重心放到了废金属收购上。
胡永根的废金属生意并不一帆风顺,1992年的几次打击几乎让他放弃生意。由于当时废旧金属回收属于特殊行业,利润可观却存在一定风险。有一次,胡永根购买了县电力公司处理的废旧电线,因为电线是一截一截的,看上去很象人为割断的,结果被公安机关认为废品来路不明,将其没收,胡永根因此损失了好几千元。
事隔不久,胡永根又被没收了好几次货物,“前后损失近万元”。而这是他做生意以来的全部资产。胡永根想到放弃,可一旦放弃,全家又将陷入困境。胡永根只好继续在废品市场拼搏。

拓展省外市场赚亿元
1993年初,胡永根的生意出现第一次大转机,新津县国有重金属回收公司看中了胡永根的经销能力,让他挂靠公司经营,而当时废金属的利润上升到每吨3000元到400年底,胡永根的资源共享产已经达到数十万元。最令他开心的是,他所挂靠的公司决定承包给私人,同时国家也放开了私人收购废旧金属的条件。胡永根一发不可收拾,到1996年,华声商行的营业额达到了1500万元,胡永根也积攒了上百万元的资金。
1999年,华声公司的销售量达到了5000多万元。西南地区的金属废品回收竟争也异常激烈,当时在新津规模较大的金属回收公司有好几家,此外还有10多家小型收购站,市场开始出现混乱。
“继续坐守回收,无疑于坐经待毙,何不拓展省外市场?”胡永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机省外市场。胡永要根派女儿赴一些沿海城市进行实地考察,探索金属废品回收业的新需求、新市场,并于全国各地的废品业大营销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糸。
胡永根说:华声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不仅是抢占先机,还因为“诚信”。重庆是华声公司拓展的第一个省外市场。1999年,华声公司与重庆商家谈成了一笔业务,但货款到期限最后一天还没有凑齐。等到筹足这笔货款时,银行早已关门。怎么办?诚信经营的牌子不能砸,胡永根当即派女儿开车将货款送到重庆。对方接到钱时,已是晚上11点,重庆商家感动万分。从那以后,重庆商家加强了与华声的合作。
如今,胡永根已创造出上亿财富,成为西部金属回收业巨头。同时,他在慈善事业上也花掉了600万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