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方成的烦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小时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喜欢漫画,把父母订阅的《人民日报》和《文汇报》上的漫画都剪下来,贴成一本,里面很多是一个名叫“方成”的漫画家所画的。我小小头脑里关于美国佬的形象,大多出自他的笔下。
人到中年,我爱上了散文,发觉漫画家方成先生写的散文也很有味道,一部谈茶的散文选《清风集》名家云集,他们的开场白有两大共同点,一是老实,不会喝的就开宗明义坦陈自已是“大碗茶”,即便是汪曾祺这样的美食家。然而作家能侃,茶之逸事茶之趣闻潺潺而来,令人十分解渴。二是不慎雷同,大多言必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为的是说明茶的重要。独独方成的《老九和老七》另辟蹊径,把知识分子在“文革”时的“老九”身份与茶的排行第七巧妙地挂起钩来,妙趣横生,读来忍俊不禁!方成的漫画极为精彩,但“文如其画”也幽默可人。
方成先生最新的作品是在2006年11月19日的《文汇报》上发表了生活随笔《邮寄的烦恼》,他老人家写道:“我家离邮局不远,经常去寄信寄书。就说我们的邮局吧,寄信须买信封,但和早先不一样,必须买邮局出品、按一定格式制成的信封,只此一家。据说这是向先进国家学来,与国际接轨的。我家多年来早就存有很多大小不等的信封,以前能用,此后都成了废品。我是常用信封的,只好从邮局买回另一批备用。不料过了几年,这批信封又不能用了,必须用2005年邮局另外出的信封。我把两种信封对比细看,才发现信封上为写邮政编码印的六个小方格子的大小,有微小的差别,如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发现的。再看背面,两者的区别是出厂日期不同,一种是2002年,另一种是2005年。我前次买的一大批2002年出的信封又作废了!”
其实信封仅仅是老人家的第一个烦恼,后面的烦恼更让人感慨唏嘘,他说:“我的亲友从美国寄信来,信封什么样的都有,大小并不一致。我在美国也曾自己买过信封,是在街上买的,什么样的都有,非常方便。不知那里现在是否也和我们一样,必须大小规格全都一律,也必须买邮局的出品?我还常收到从美国寄来的书和信,寄来的书里都夹有写的信。可在我们的邮局寄书,邮局规定一件件都必须拆开,发现有书以外的信或文稿,都必须取出来。我每年出版两本书,经常要寄给各方亲友。几十年来,从我家附近的邮局寄出的书,数量就很不少。包装好的书,到邮局多半必须拆开,把书以外的信或文稿统统搜出来。我寄书是挂号寄的,最近挂号寄一本书,寄费应和前次寄的同样的书一样,是4元9角;只因为在书之外有不到一千字的文稿,必须再加一份挂号邮资,共付出8元7角。”

最后方老不忘老本行,很客气很节制地用文字给我们的邮政画了一幅漫画:“(我们的)邮局真会做生意。看来比资本主义国家的邮局精明得多,他们的邮局就写‘邮局’二字。我们的邮局写的是‘人民邮政,多两个字。墙上还贴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呢。”
眼下邮资又提价了,受到伤害最大的是方成这样的文化老人以及装不起电话的贫苦农民,还有就是我们这些痴心不改的集邮爱好者。就是我们这些人构成了所谓的占邮件总量不及百分之三十的民生邮件,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多掏钱了。多掏就多掏吧,反正邮政是独家经营,我们也别无选择,但眼前一些带有敲诈嫌疑的规定还是收敛一些为好!
方成先生《邮寄的烦恼》也是我们邮迷共同的烦恼。我感叹文化老人的苍生情怀,面对方老这样的大师,我只有单腿下跪的仰慕,他老人家一辈子疾恶如仇,但对“人民邮政”服务的退化,向来是逆来顺受,一忍再忍,真是难为这样的老人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