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篇:狭路相逢盗版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咬文嚼字》是一本很受欢迎的刊物,文章精短,篇篇有滋有味,2000年期期向大作家“开炮”,有的放矢,有理有节,“炮竹声声语病除”,让名流、读者两受益。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发行量5万册,而全年的合订本却高达几十万,如此一个“倒金字塔”在期刊之林中着实罕见而耀眼,说明该刊不仅可读,且耐读,不大为时间所动。当然合订本如此被读者广为接受,还有开本上的原因,《咬文嚼字》册型娇巧,12册合订后浑然一部挺括的32开本,图书的感觉和饱满的内容最令读书人爱不惜手。
新春伊始,该刊的责编韩秀凤女士给我来了封信,称我待发的稿件《文人笔下的茶馆》中有两句直接引语不清,一是汪曾祺在《泡茶馆》中的“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里的茶馆泡出来的”,一是王达在《撩人的茶馆》里的“方桌高凳儿锐落了原本色泽沉着富丽的茶色油漆”。我连忙找出原著核对,果然我之笔误,不由满面愧色,前者应为“昆明的茶馆里”,电脑作业时看花了眼;而后者则是把“蜕”字的“虫”字旁擅自敲成“金”字旁。幸好韩女士心细眼尖,否则一文二失,闹得个“里”字错位,“金”“虫”混淆,岂不贻笑大方。
我连忙按着信上的电话速速回音,更正之后,歉声连连,谢声连连。《咬文嚼字》一介小刊,扛起的是“语言规范化为己任”的大旗,谈话中备感韩女士们编《咬文嚼字》时正人先正己,文字编对兢兢业业,时时刻刻如履薄冰。刊物能赢得满堂喝彩到如今,支撑的是千锤百炼的文字功底,高悬的是孜孜不倦的火眼金睛,那字字推敲的敬业精神,句句思量的编辑用心,分明贯穿在每一个页码的字里行间,谈何容易啊!
蛋糕作大了,自有企图不劳而获之徒垂涎三尺,我忿忿提起去年传媒披露的《咬文嚼字》合订本遭盗版的事儿,韩女士经验十足地告之,2000年合订本暂时还不可能有盗印本,因为正版的尚在编辑之中,正约请名家写序,盗版贼得拿到正版的样书后方才能下手盗印。

然而无巧不成书,韩编辑的话音刚落,我居然就在附近的书店里发现了一大摞崭新的2000年的《咬文嚼字》合订本,一时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抓起一本,前翻后看,审核再三。看得出来,原本盗版贼早已虎视耽耽,这破天荒的“超前盗版”应是蓄谋许久的,先是收集2000年12册的单行本,然后依照1999年合订本的模式,把12期上的总索引调到1期的前面,再采用同样的布纹纸印制封面,封二和封三基本和1999年版的无异,仅仅更动了几个数字而已。封一中心那块火柴商标大小的图案则进行新的处理,“2000”几个大字极为醒目,一眼看去,似乎可以乱真。况且真的尚未面市,假的更可以大行其道了,求书若渴者十有**是要按奈不住的。但破绽也是有的,至少逃不过我这个“老书迷”的眼力:封四依旧采用1999年版的白岩松等的语录,书中没有合订本专有的序文,编辑人员的名单一删了事,个别页码吃墨不匀,泛出几道鱼肚白,有的内页纸质前后不一。
我二话没说,即刻买上一本,快件寄给沪上的编辑部。与盗版斗争,匹夫有责,我身为《咬文嚼字》2000年合订本600余位作者之一,更是责无旁贷。盗版贼换个封皮,就把人家这么多作者的心血和一个编辑部整年耕耘的果实,全都掠走,这与橇门挖锁的小偷、打家劫舍的匪盗,又有何异?!盗版提速,先下手为强,疯狂而贪婪地抢占第一市场,穷凶极恶地欲置正版于死地而后快,这分明预示着我们图书市场上正版与盗版的生死搏斗更加白热化了……2001、3、1、改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