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些心里话——致逐浪上所有努力着的人们(代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师自己曾经的学生?有点难以置信。
两个男人与五个女人的恩怨情仇,就在都市情感。
这一切都是所造成的。为了个人私利,人们不择手段,引起了一曲曲悲欢离合。

无论如何,你都会熟悉本书中的内容。
因为,它就可能就发生在您的身边。
或许,您还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就是本书贴近读者的原因。
酝酿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大概从2003年开始吧!书中的“我”,其实就是我自己身边很多教师的一个综合体。我本人也在其中。有很多同事和学生看了我的手稿以后,惊讶地问:“这是你吗?天哪!”
他们大部分人都不懂小说。在没有弄懂小说的本质就问这样的话,是很荒谬的,也是很可笑、很愚笨的。实际上,小说它所反映的应该是一种现象,揭露的是一类人的灵魂,而不能归到哪一个人的头上。如果这样的话,这本书是不成功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作品里的主人公,他的头在北京,手在上海,躯干在武汉,脚在广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写作是很辛苦的。在传统媒体上摸爬滚打了十一年,小有成就。但是自己还是很不满意。欣闻逐浪的成就,很是高兴。
写作是很辛苦的,也是很寂寞的。这是很多读者和其他人所不能了解和理解的。每天晚上都要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楼下及远方是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很想融入进去,但是实在舍不下对文字的情缘。
白天的工作是很辛苦的。然而,就是这些辛苦,成了作品中宝贵的素材来源和灵感源泉。得感谢生活,感谢文字。

在这里要感谢逐浪,他为全球无数的作家和爱好者追求梦想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为广大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了安闲宁静的读书空间。感谢逐浪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幕后辛勤的工作。
逐浪的管理人员和编辑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这应该也是逐浪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吧!
初入逐浪,很多操作方法不是很清楚,我不停地发信去问,管理人员和编辑不厌其烦地回答,让我尊敬,让我感动。我是教师,也是兼职编辑,我跟当地的日报、晨报编辑经常交流与合作,但是很少看到有逐浪管理人员和编辑这么认真对待工作、对待作者和对待读者的。
不得不指出,本书中的“我”,在现实生活中相当多,可能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这么完整,没有这么突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这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
人是会变的,包括盘老师、盘局长、盘副市长,包括“我”,包括“我”生活中的很多人。包括盘源源。她是否会变,是本书留给读者的一个悬念。希望读者自己去找真善美、假恶丑的评价标准。
“我”做了近三十年的好人,却在一刹那间变坏了。
不但做了坏事,而且变成了坏人,从本质上变坏了。
这是“我”这个人物在本书中发展的必然。

如果不变,或者变好了,都不能将本书的主题升华。
希望读者朋友们不要误解,在现实生活中,像“我”这么坏的老师不多。绝大部分的人民教师还是兢兢业业的。老师相当辛苦。很多人都这么问:当老师太轻松了,一天就是两节课,还有双休日和寒暑假。他们没当过老师不知道,我是老师,可以代表老师来回答和解释这个问题。
一般的中小学老师一天就是两到三节课,每天要备课,批改作业,这需要三到四个小时时间。语文老师还要参加早自习、早读课。晚上还要轮流到教室帮学生解答问题,最重要的很多地方的双休日也被以所谓的“集体辅导”、“重点培养”等名义的补课所占用,寒暑假也不例外。而工资和收入却少得可怜。
有人这么形容老师的生活现状:满腔热血师范学会,当了教师吃苦受累;危难险重必须到位,教书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时时刻刻不能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俞敏洪老师这么认为:
用理想和信仰来支撑自己的精神
用平和和宽容来看待周围的人事
用知识和技能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用智慧和判断来避免人生的危机
用主动和关怀来赢得别人的友爱
用奋斗和毅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用严厉和冷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所以,围绕这个工作和待遇的问题,就生发出了很多与此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本书中展现给各位读者朋友。
作为我本人、一个普通的高中教师、本书作者来讲,我认为:教育工作是极其平凡的,而要做好又是那么的不容易,回顾过去所走的路,我的心中漾起了由衷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因为我把生命融入了这平凡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我觉得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只有将好的品质教给他们,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日子中越来越精彩。所以我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我愿把爱无私的奉献给学生,让他们在我的臂膀下快乐地成长。
在本书的创作中,我以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对自身生活和工作的不同认知和表现,刻画出了以“我”为代表的几个教师的不同形象。我相信中国绝大多数的教师在看了本书之后,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

生活是创作的不尽源泉。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世界史上的很多不朽作品,就是从我们平时的普通生活中凝练出来的。逐浪的管理人员很勤奋,编辑老师很勤奋,作者很勤奋,读者也很勤奋。我相信,逐浪的明天会更好!
再一次感谢逐浪,感谢作家,感谢读者朋友。让我们一起感谢生活!一起为未来祈福吧!生活和生命将因我们的努力与珍惜而更加精彩。
是为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