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雅苹的手中端着一个银茶盘,盘中放着一盅茶,噘着嘴道:“今天是你跟小姐的吉日良辰,关我什么事?”
“怎么不关你的事?你是跟着闰英过来的,有她的就有你的,她从此姓了李,你也是一样的!”
雅苹苦着脸道:“姑老爷,您做做好事,可怜一下我吧,这个盘子那么沉,我的手都累得不能抬了。”
“一盅茶就会把你累成这个样子,雅苹,你倒是越来越娇贵了。”
“天地良心,姑老爷,你随便叫个人来试试看,东西虽然不重,可是一直捧着,将近半个时辰谁也受不了。”
“什么?你捧那么久干嘛?”
“爷在一个人想事情,小姐吩咐过不准打扰,婢子只好站在后面等着。”
“唉,你真傻,我想我的事,你也不用一直站在后面呀,招呼一声也行,把茶放下来也行。”
“小姐吩咐过了,说爷在一个人静思的时候,必然是在思考什么极为重要的问题,一打断了就乱了,所以绝对不能打扰。”
“这倒是的,不过也不需要你一直在后面等着,你大大可悄悄的放在一边。”
“婢子不敢无礼,应在一边侍候的。”
李益笑道:“那来的这么多规矩。”
“是小姐吩咐的,小姐一向注意规矩,在卢家时,她就对下人管束很严,不准他们任意行动,乱了礼数……”
“所以她把规矩也带过来了?”
雅苹道:“小姐说爷的公务有很多机密,人来客往,经常是商讨一些重要的事,所以更要约束下人守规矩。”
李益很感动道:“闰英想得很周到,这倒是很重要的。”
雅苹又道:“小姐说她刚过来,还没想着手理家,不便对下人过严,但是又不能放松,一开始没弄好,以后再整顿就不容易了,所以要婢子做个样子。”
李益笑道:“你家小姐理家的才能是一等一的,再加上你这个好帮手,将来家里的事我很放心,只是要你们多辛苦了,这幢宅第是太子赠送的,下人也都是拨过来的,恐怕要你们费心去好好训练一下……。”
雅苹笑道:“爷言重了,这是我们应该尽的本份,何劳爷的吩咐,时间已经不早了,爷请进去安息吧。”
李益笑着道:“小丫头,小姐在房里不急,倒是你在外面急个什么劲儿?”
雅苹道:“不是婢子急,而是爷明天还要应圣上的召见。今儿不好好地休息,明天怎么会有精神呢?”
这倒是正事,李益也不再耽搁了,来到屋子里,红烛高挑,卢闰英还是一身吉服,坐在床缘上,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李益上前握着她的手,笑道:“闰英,害你久等了,而且我们这次的成婚实在太匆促。”
卢闰英微微一笑:“很够好了,皇家执事开道,东宫太子伴随迎亲,公主出嫁也没有这么光采,长安城里,恐怕还没一家嫁女儿有这种排场过,爹的嘴笑得一直合不拢……”
李益轻轻道:“闰英,这份荣耀虽然得之不易,但是我并不以为光荣,你知道皇家的人,给你一份面子,却要你连十分的命来报答的,这还好?帝眷一隆,遭忌必多,树敌也多,不知有多少人想在后面推你一把……”
卢闰英道:“可是有许多人宁可被人推下深渊,跌得粉身碎骨,也希望能站到那个地位上去!”
“是的,那些还没有站到上面去的人,才有那种想法,真正站到上面的人,只想如何能安安稳稳地退下来。”
卢闰英怔了一怔道:“哦,那么十郎,你呢?”
“我?”李益笑了一笑,满怀自信地道:“我现在还没有站在那个地位上去,只有推人的份儿,别人推不到我身上,所以我始终可以做个旁观者。”
卢闰英感到不解地道:“立朝为官,还有旁观者吗?”
李益道:“有的,宦海就像是个戏台,那些做官的一个个粉墨登场,杂技百戏无所不包,却没有那一出是演不完的,完了一出就得下台,把地方让给别人,只有看戏的才可以一出接一出的下去。”
“你就是那个看戏的?”
“可以这么说,但又略有不同,我是坐在看台上看戏,对戏台上的演出有时可以参与一点意见,叫那些伶人优伎如何演,或是那一个伶人合我的意,让他多演几出,那出太过沉闷,可以叫他早些结束。”
卢闰英道:“爷,你的口气太自大了,别忘了你坐的是一座危台、摇摇欲倒,何况还有人想把你的看台拆掉。”
李益道:“不错!你的这个比喻很有道理,任何一个掌理我这份事务的人,都是坐在看台上,而且这危台还必须自己建造的,有些人需要我帮忙,自然会帮助我建台,帮助我维持,有人则极力拆台想把我拖下来,好建立他自己的看台,我是拆了刘学镛刘老儿的,自然一定还有人想动我的主意,可是我不在乎,我这座看台的建台支柱很坚固,没人能拆得了的。”
卢闰英轻叹了一口气:“十郎,昨天晚上,爹还跟我作了一夕深谈,话题大部份是关于你的,他妨你今后还是稍事收敛,千万不要锋芒太露……”
李益道:“我懂,可是我的看法不同,锋芒太露固然不妙,但太过藏敛吃亏更大,就以你父亲来说吧,如果他当时在河西不是太过于软弱,事事听人摆布,就不会被史仲义硬挤掉了。”
“史仲义并不能挤掉我爹,爹发现史仲义的背后是兵部在撑腰,才不跟他争了。那主要是朝廷的授意。”
李益道:“朝廷对各处边疆,采取了同一样的方法,但你爹却是第一个被挤走的,为什么别人不受到威胁呃?”
卢闰英顿了一顿才道:“我昨天也问了同样的话,可是爹的回答却很有意思,他说正因为他是第一个释去兵权的,还可以借此弄个好名义,内调京都,位列三台,也因为朝廷要安抚那些边帅,就必须会对爹诸多礼遇,以免生变,若是到了后来,朝廷掌握了大部份的实力后,雷厉风行,着令大家交出兵权时,就没有这么便宜了,弄得好的,最多解甲归里,弄得不好,恐怕首级都不保。”
李益又是一震,仔细地玩味了这番话,觉得大有道理,朝廷的意向确是如此,太子对自己如此优遇,要自己从事策划也是这一件事。
从这里看,他的老岳丈卢方倒不全是个草包,至少在某些地方,他的想法与看法都比人深远。
卢闰英忽又一笑道:“好了!今天可不必谈这些了。”
李益笑道:“对!对!我这个老婆实在娶之不易,费了多少的人力才到手,我也应该好好地珍重今宵。”
虑闰英被他拥着,红着脸上了床,李益忽又想起道:“那一对龙凤烛还没有吹熄!”
卢闰英道:“不必了,天色已经微明了。”
果然窗纸上已经微微泛白,李益不禁苦笑道:“**苦短,我这**还没有半点春光呢,怎么天就亮了?”
卢闰英斜瞥了他一眼道:“客人们已经闹得很晚了,你又在前面想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心事……”
“不是心事,是我日后的重要大事。”
“再忙的公事,也不需要在洞房之夕去想它吧!”
李益苦笑道:“闰英,也许是我选的时间不对,可是我这个人一向有个毛病,心里面搁不得事,一件事情有了麻烦,我必定要立即思考对策,一直等把事情想通了,把对策想通了才肯罢休,也才有心情去做别的事,所以有很多人羡慕我捷才,有人佩服我临事不乱,眨眼之间,就能当机立断,天知道我在事先已经呕了多少心血。”
卢闰英道:“今天又发生了什么必得你费神苦思的事?”
“今天自然不会有事,但是我不能等事发生,必须防患于未然,只要见到一点征兆,就应该去思考一切的可能,把最壤的可能到如何,都先想好了决策,等到事情来临时,我就不怕了。像我在河西对付史仲义时就是如此,他的行动极其隐秘,事前毫不透露,我是在偶然的机会中听到了一点动静,立刻深思判断他的意向,以及他可能采取些什么行动,都作了一番探讨,判断,然后再从事部署,谋求对策,所以等他发动时,我早已成竹在胸,从容应付,也幸得如此,才算一切主动在握,不致反为所乘,造下奇迹似的成果……”
卢闰英也渐渐地有了兴趣问道:“今天你又想什么呢?”
“今天我是在思索太子的态度。”
“太子不是对你好得很吗?”
“是的,可是我以前跟他接触很少,对他也不了解,今天总算在谈话中,对他有较深的认识。”
“我爹说太子英明果断,比主上皇帝能干多了。”
“能干是不错的,英明果断则未必,只是他机心深,疑忌之心较重,想得多,善于用人,也懂得用人,在这样的人主之下做事,有能力不会被埋没,但是锋芒太露,也容易引起他的忌猜,做事情很难。”
“那你打算怎么样呢?”
李益笑道:“晓得他是怎么一个人之后,我当然会有自处之道,这个你不必担心,一品夫人的诰命,迟早会有你份的,而且你更可以安心的是这一辈子都会太太平平,风风光光,顺顺当当的。不必有半点操心……。”
卢闰英也笑了道:“但愿如此,其实你的事我想操心也操不了,现在虽然你把问题想通了,但是天也亮了,你忙了一天一夜,还没休息过,快闭着眼睛靠一靠吧,回头还要打点着准备进宫呢。”
“那还早,今天不临早朝,皇帝老儿也要睡个懒觉,我想陛见总是下午的事,咱们都还可以睡一会儿。”
卢闰英道:“我不行,我得换换衣服去请安去。”
李益道:“忙什么,那是三朝以后开始吧。”
卢闰英笑道:“别的人家婆媳没见过面,总得有个两三天时间去相互熟悉一下,我却不同,婆母是我的姨母,早就认识了,老人家又是勤快的,习惯于早起,我应该在老人家未曾起身前侍候去,别惹她说新妇懒。”
李益笑了起来道:“这个你倒是不必去挂虑,母亲是最肯体惜人的,她要的是一个大家闺秀,能够为我们李家装点门楣而又贤德的媳妇,这两点你都够了,可不要你去井臼亲操,班大家立女箴四德为德容言工,也是为了官宦之家而立的,所以将德容放在前面,把妇工列为最后,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像你我这种人家,倒是不必去讲究清晨即起,亲侍汤水,那些事让下人个去做就可以了。”
“那我要做些什么?”
“打扮得整整齐齐,光光艳艳的,去陪她聊聊天,然后应酬一下客人,让上门的堂客内眷们都夸说一声新妇长得很体面,能干,会做人,就是老人家的乐趣了,娘现在最需要的是奉承跟巴结……”
卢闰英道:“这两样还不简单,只要有钱有势,还怕没人来奉承巴结吗?这根本就是虚情假意,岂能作真!”
李益轻叹道:“你以为娘不知道这是虚情假意吗?可是她的想法却不同,她看得比谁都透彻,她说人在得意时,真的心的尊敬与假意的奉承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到了失意的时候,有的人根本绝足不来,有的人尊敬如故,这才看得出真假来。”
“是啊!所以才显得真情之可贵。”
李益笑道:“真情固然可贵,唯其得之不易,可遇而不可求,在一个需要温暖的人而言,就不能去等候真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最难耐的是寂寞,最苦的是冷落,所以她要我争气,求上进,争上游,使她能够不闲着,每天总有人来探望她,到那里都能受到隆重的礼遇优待,明知那是假的,却令人高兴。再说,若能长时间维持着权势不堕,始终有人捧着,真与假又有什么差别呢?”
“老人家倒是想得开。”
“岂仅是想得开,可以说是超脱了,她说人若是一辈子都能在假意曲承中,才是真正的福气,到了只有真情可倚时,已经够悲哀了,最苦的是屈己去假意奉承别人……”
卢闰英笑道:“老人家跟我娘简直就是一种想法,只是老人家更为透彻,更为看得深,娘只是一味要强……”
“她们原本是一类的人,所以从小在做叔伯姐妹时就很谈得来,只是岳母嫁到卢家,发达得早一点,娘嫁到李家,不幸先父早逝,她把全副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
“现在她终于望到了,大可以享享福了。”
“是的,不过娘在长安不会久住,她还是要回去的。”
“为什么?在这儿不是舒服多了?”
“舒服是一回事,但娘的想法又不同,她对我的期望很高,但也知道富贵不是一步可达,我目前的成就,她已经很满足了,只是在长安,她还无法得到她要的一切,我还没有站到最高位,虽然不至于要她去奉承别人,但有些时候,她不免有冷落之感。”
卢闰英道:“这是难免的,有几位国公爷的夫人,或是几位王爷老太君,不仅地位显赫,年岁身份也都够高了。自然要以她们为主。”
“但是如果回到姑臧的家里,就没有人比她更尊贵了,虽然我有个做过丞相的伯父,但那毕竟是多年前的事了,现官不如现管,比起我这个正在得势当权的官儿来,总要差一点,牛后鸡口,各有所就,但是娘跟岳母却都是宁选鸡口,不为牛后的人。”
卢闰英被他说得笑了道:“羞也没羞,你现在才做了多大的官,掌了多大的权,吹得那么响。”
李益傲然道:“官虽不大,势却不小。”
“可是你的权势都是在暗地里的,表面上却看不出来。若是在长安,深入究里的人还晓得一些,如果到了陇西,家乡人怎知道你是那棵葱呢?照官品而言,你不过从五品而已,比起你那伯父差个一大截呢,以官职而言,你挂名的只是一个刺史的副手,比七品县令百里侯大不了多少,有什么可资骄人的?”
李益微笑道:“你这话放在别的地方倒很有道理,只是放在我们陇西姑臧是不行,姑臧一郡,我们李氏是最大的一个姓氏,我们的家宅几乎占了半个城,县里有事要到我们的住处去,县太爷的轿子远在街口就要停下来,然后步行进来,因为我们李氏子弟,有一半是做官的,一半中的一半又都在长安做京官,你还怕消息傅不到家乡去?”
卢闰英原是跟他逗着玩的,故意偏着头道:“我就不信,我在长安当然是知道,可是像从前我若在河西,别人说你如何如何,我是绝对不相信的。”
“哦!为什么呢?总该有个理由呀!”
“理由很简单,朝廷定了九品中正法,分官为九等,就是定明吏序而知尊卑上下的,你说你的权势大,地位重要,但是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官位想法子升高一点呢?”
李益笑道:“你别急,我也知道你嫌这身五品诰命太寒酸了是不是?”
“可不是?我在长安市上,随便抓一个来。也是三四品的前程,官儿在长安本就不稀奇。”
李益道:“姑奶奶,官儿要按年资递进的,你要嫁人说不定一二品里还可以拣出两个鳏夫来呢,只是齿牙摇落,须发斑白,都已半截入土了,你想在三十不到,二十出头的岁里去找,我这个从五品的官儿已经是沙里淘金,千百粒中,才找出这么一颗……。”
卢闰英道:“稀罕,我爹的正二品却是一脚跨上去了,从来也没有按什么年资,一级一级地往上爬呀!”
李益道:“那又不同,你父亲是节度使任上内调,一方重镇,封疆武臣而调就文职,自然就不按品序了。”
“由武转文,不是一条升官的快捷方式。”
“没有的事,像你父亲只是个例外,天下九州有五十个节度使,朝中三公,却只有尚书、中书、门下三个缺,若是所有的节镇都想援例内调,还没有这么多的空缺去容纳他们,但他们也不会愿意内调。”
卢闰英笑道:“别人的问题不谈,还是谈你的好了,既然我父亲能破格一步而高,你的权势似乎还超过了我爹,为什么不能援例一下呢?”
李益笑道:“你这是存心抬杠。”
“就算是抬杠吧,你总也得说个道理出来,让我折服呀。”
李益道:“你父亲可以拔步飞升,是因为他以前没做过文官,曾是在声势赫赫的节帅任上内调,所以直接安插在中书省,没人会感到奇怪,出为将,入为相,这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
李益顿了一顿,又道:“至于我就不同了。我是正科进士,中式未久,应该一步步地来,是此其一,虽然建有奇功,也可以越序拔擢,但是一定要有能让大家都看得见的事实。”
“你以前做了那么多事,不都是功绩吗?”
“设谋搏杀鱼朝恩是一桩大功,只是不足以告天下,因为朝廷受权臣挟持是不公开的事,在长安或许还有人知道鱼朝恩的名字,但也很难清楚到他跋扈到什么样子,这固然是鱼朝恩掩饰得好,但,才了解到此人之跋扈,一般的百姓民众自然更难以得知了。”
“鱼朝恩掩饰其弄权,倒也说得过去,他怕锋芒太露,会激起天下人的反对,但朝廷为什么也掩饰其事呢?应该设法让大家知道,共起义师来清君侧,勤王保驾呀!”

李益摇摇头:“你有时很聪明,有时又太天真,这种事又不是光荣,说出去利弊兼有,也许会有人起而抗之,也许会有人投机去拥戴鱼某,岂非更助长他的声势了,这还是其一,至重者莫若使大家对皇室都失去了畏敬,纷纷自谋独立,就像汉末曹阿瞒挟献帝而胁令诸侯,结果宗室权将,纷纷自告独立,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那又得费一番大手脚才能一统,何况再统一起来,也未必会是唐室的天下!”
“这其中还有这样深的道理?”
李益道:“权势惑人,连一个官位都要你争我夺,亲情罔顾,何况是帝位呢?所以一个王室,不到万不得已,总不肯发出勤王之诏,拿本朝最近的事来说吧,天宝之乱,玄宗皇帝走避入蜀,斯时太子肃宗皇帝在灵宝即位监国,起兵勤王,乱平之后,迎回玄宗皇帝,国已有二君,玄宗皇帝只有退居为太上皇,逊居未央官……。”
“这不对!我听说肃宗皇帝极为孝亲,虽然即了帝位,大小事仍是到未央官去请示,上皇病驾,他更是亲侍汤药,上皇崩,肃宗皇帝也就跟着驭天……。”
李益笑道:“这些事我们并未目见,只是听说而已,但是即使他们之间亲子之情不变,但大势所趋,玄宗皇帝也必须逊位了,因为大权都已为一批新人所代替,而玄宗皇帝随侍入蜀又有一批旧臣,上皇如果还权旧臣,则新贵岂肯放手?如果启用新臣,则那些随驾入蜀的旧臣又将置于何地?总之,皇帝的家务事,往往牵动到国脉,是最难清理的,我们也只能姑妄臆测罢了。”
门外传来了轻叩声,那是雅苹在催促道:“天色已光,爷跟小姐请安歇一下吧。”
卢闰英看看纸窗,果然已天色大明,不禁笑道:“鬼丫头,天都亮了,还要歇什么?”
“可是小姐一夜都没合眼呢!”
“一夜没歇也累不到人,傻丫头,今儿是咱们来到别人家的第一天,可不能叫人瞧了笑话,说咱们是一对懒骨头,打面汤进来吧。”
雅萍应了一声,推开了门,提了把大铜吊子进来了,首先朝李益屈了屈膝;请了个很俏皮的安,笑道:“恭喜爷,恭喜小姐。”
李益见她又换了一件水红翻毛的小羔羊皮外氅,系了一条水红绫的腰带,身材比以前足足高了一个头,显得格外地俐落了,想起一年多前,在卢家初度破瓜,这小妮子的那股瑟缩可怜之状,心头倒是一荡,于是笑笑道:“雅萍,有什么好恭喜的?”
“咦!爷跟小姐谐了花烛,这不是大喜事吗?到明年再生上对白白胖胖的小公子,那更是喜上加喜了。”
李益听得笑了道:“怎么会生上一对呢,一般人都是生一个的,到你口中怎么多出一个呢?”
“好事成双嘛,生双胞胎的多得很呢,我家小姐也生上一对,不就是两个了吗?”
李益笑道:“你倒是想得好美,双生子虽然并不罕见,可也不是想有就有的,那跟遗传有关,必须要母系直系血亲中有过生双胎的。据我所知,卢家跟崔家没有这种遗传,要你家小姐一胎生两个的机会很少,不过我相信你说的话倒是大有可能。”
卢闰英红着脸道:“这是什么话?”
李益笑道:“你虽然只能生一个,可是有这么一个好帮手再凑上一个,不也是同样的一对吗?”
这一说把主婢两个都说得满脸飞红,卢闰英忍不住骂雅萍道:“都是你这小妮子,满口胡言,才引来爷的一篇疯话……”
雅萍含笑不语,李益却哈哈大笑了起来,卢闰英忙道:“十郎,你轻一点好不好,让人听见了,还不知道咱们这儿在做什么呢?”
李益笑道:“洞房笑话,这正是所谓的闺房之乐,有什么好怕羞的?”
卢闰英卸下吉服,雅萍把铜吊子中的热水注入铜盆中,端着盆跪了一条腿,让她就着洗了脸。
然后就穿著亵衣,坐在镜前开始从新施朱敷粉,贴上花黄,把头发梳成了一个高髻。
雅萍在后面帮着忙,李益倚在床上,看得十分有趣,等她整个地梳妆完毕,雅萍又打开箱子,拿出了早就备就的新衣,居然是一件孔雀翎缀在锦缎上织就的外衣,穿在身上点点闪耀,拖在后而还散着一大截,由雅萍为她牵着,真像一头骄傲而高贵的孔雀,为了耀示她的美丽,向人展开了锦屏。
李益看直了眼道:“妙!妙!妙极了,你这件衣服雍容华贵,恐怕在长安还找不出第二件呢。”
卢闰英笑道:“岂仅是长安没有第二件,天下也只得此一件,据说这是身毒国进贡的,那还是太宗皇帝的时候,我姑丈的祖先是他第一个谋士,世宗皇帝登基后,国势大盛,四夷来朝,因而才有了这件衣服。”
李益哦了一声道:“原来他们刘家是本朝初年刘文静的后人,那就难怪了。”
卢闰英道:“我姑丈没有开罪你,又说这个干吗?”
李益道:“你姑丈只是没有直接地整我而已,背地里不知整了我多少,他的那个族弟刘学镛更不必说了……”
卢闰英笑道:“十郎,你说话要凭良心……”
李益笑笑道:“我的消息不会错,刘学镛是最初对我攻击的人,到后来他看见倩况不对,颇有退意,则是你姑丈把他便拉住,至于真正想我下台的是谁,你想必是明白的。”
卢闰英知道是指她的父亲卢方,不禁低头无语,李益笑道:“你不要以为我说这些话是在记恨,我心中一点都不恨他们,相反的还很感激他们。”
这下子轮到卢闰英不懂了:“你还感激他们?”
“是的,溯本穷源,他们虽然一方面在打击我,一方面也是在成全我,若非我到了一趟河西,我怎会有今日的机缘;若非他们极力想轰我,我又怎么能有机会把刘学镛的一切都接收过来……”
卢闰英笑道:“你也不必感激了,我姑丈说只要你不记恨他,他就心满意足了。”
“这件衣服就是他送给你,作为讨好的?”
“十郎,你也别把他们看得那么没出息,我姑丈多少也是一部尚书,犯不着来讨好你吧。”
“那么他为什么要把这么一件名贵的衣服送给你呢?”
“他又没有女儿,这件衣服留着自然没用了。”
“没有女儿可以有媳妇,他还有个儿子没娶亲,如果拿这件稀世的衣服做聘礼,天仙美女也会动心的。”
卢闰英笑笑没开口,雅萍道:“我家小姐就没动心,衣服是表少爷送的,原来也是想作为聘礼用的,可是小姐不收,立刻就退回去,这次再度送了来,说是送给小姐作为新婚的吉礼,小姐才收了下来。”
李益的脸色忽地一沉道:“他倒是个很多情的。”
雅萍还没看出李益的脸色,笑着道:“说起来表少爷这个人还真不错,他心中对小姐仰慕得不得了,但小姐钟情在爷身上,他自己知道争不过,算是死心了,却一心一意希望小姐能够终身幸福!”
卢闰英忙道:“雅萍,你胡说些什么?”
雅萍也发现李益的神色不悦,连忙住了口,卢闰英笑道:“把这衣服收起来,我另换一件。”
“这是干什么,不是挺好看吗?”
“叫你换一件就换一件,包起来过两天送回刘家去。”
李益道:“东西已经收了下来,再退回去算什么?”
卢闰英道:“当时我没深思,现在想想是不能收的。”
李益道:“其实收了也没什么,刘希侯这个人很能干,也很不错,跟你是中表至亲,这件衣服也只有穿在你身上,才衬得出来,只是我希望你记住一件事,你今后是李家的媳妇,不再是卢家的小姐了……”
卢闰英怔住道:“十郎,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李益道:“我没有什么意思,只是昨天去迎亲时,你的表现使人感到很难堪而已。”
卢闰英道:“骤离亲人,伤别之情,在所难免,这也是人情之常,有什么难堪的呢?”
李益冷笑道:“不是为这些。”
“不为这些又为了些什么呢?”
“难道你自己一点都不明白?”
“我什么都没有,又明白些什么?”
“那我就告诉你,也希望你是真的不明白,否则我就不止是难堪了,昨天送亲的是刘平。”
“那是因为我没有亲兄弟,而卢氏的那些位兄弟在长安的又都是猥猥琐琐,没有一个见得了世面的,送到你家来,无法酬酢你这满座的冠盖,所以央请表哥来送亲。这也是为了替你做人……”
李益道:“盛情我很感激,只是最后你上轿时,几乎是他抱着你的,大家若是不认识他,到也罢了,偏偏谁都知道他是你的表兄,而你的那位姑母大人,不止一次的在人前人后表示过她的儿子对你这位表妹的倾慕,实非你不娶,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使人感到……”
他把感到两个字都说了好几次,就是想不出一个很适当的字眼接下去。
不过卢闰英无须他表达出来,已经体会到他的意思了,愕然地道:“是那样的吗?”
“众目睽朕之下,多少人都在看着,我还会说假话来冤枉你不成?”
卢闰英看看雅萍,得了证实,自己才理屈似的低下了头道:“我那时浑浑噩噩的,什么都不知道了,连我究竟怎么上的花轿都不复记忆了,十郎,我不是有心的。”
“我知道你不是有心的,可是你上轿的时候,别人不是看你,而是看着我,那种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所以我才说那句话,今后你的言行要谨慎一点,可别再惹人闲话了,长安是个是非口舌最多的地方;无风尚有三尺浪,给人抓住了一点影子,就能渲染得满天风雨……”
卢闰英道:“我的心里正,行得正,怕人说什么?”
“你不怕我怕,千夫所指,不疾而死,最可恶的是人家当面不说你,在你背后指指点点……”
卢闰英道:“好了!十郎,昨天我是真的不知情,而且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相信别人也不会误解到那里去,以后我注意就是,刘平如果再来,我避不见面……。”
李益道:“那反而更糟,更显示你们过去有什么暧昧似的,变成故意遮掩了。”
“那要我怎么办呢?见面会惹人闲话,不见面又会惹人猜疑,这实在太难了!”
李益道:“其实也没什么的,只要你记住自己的身份,保持适度的距离,像平常一样地当成个普通亲戚接待他,流言自然不攻自破。”
“我很少应酬,对待一般的亲戚是如何接待法?”
“这个我也说不上来,你自己斟酌而行好了,假如你不会,现在也该开始学了,我这次回到长安大概不会再外调了,从太子的口风,可能会调个很高的职务,想得到的会有很多远亲近邻登门拜访求告的,那些人都要你去应酬接待……”
“怎么要我去接待呢?”
“你不应酬谁应酬,你是这个家的主妇,接待人来客往,应该是你的本份。”
“我早就说过,绝不过问你的公事的。”
“登门的人都是假私情以及公务,有些能帮忙,有些实在难以为助,可是我当面回绝,对方不是纠缱不休,就是因而成怨,所以我打算以后一律推托在处理秘密公务,由你去接见,来人不管提出什么请求,你不作答复,先听取下来,然后再由我斟酌的情形回答,即使不能帮忙,也不要断然回绝,拖延敷衍一下……。”
“为什么呢?直接告诉人家,叫他另想办法不好吗?拖住人家,岂不是耽误了人家的事。”
李益冷笑道:“你对世情懂得太少,在长安居官,最好是少得罪人,越是不起眼的人,越不能得罪,因为有的人不定什么时候会有机缘窜起来,那时含恨坑你一下,挨了闷棍还莫名其妙呢,以前我是不懂这些,已经得罪了不少人,现正在力谋补过……。”
雅萍笑道:“这倒是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于善谦于老儿,爷要不是无心得罪了他,就不会吃他许多暗亏,而他要不是存心跟爷过不去,也不会被爷吓得老命都送掉了……”
卢闰英忙道:“雅萍!你又懂什么,胡乱插嘴……”
李益笑道:“雅萍,这些话你的确不该说,因为你不明内情,多言只会生事。不过你刚才举的例子倒也颇有道理,于善谦是个最好的例子,他在廷上攻讦我的时候,再也没想到一个年总的小后生末进,能把他整得身败名裂,所以我现在就必须要特别谨慎……。好了,现在我不打扰你了,下人们都在前面集合等着要叩见新夫人领赏呢,去打发他们一下吧,出手可不能小器……”
卢闰英笑道:“这个不用你吩咐了,我早就准备好了,绝不会给你丢人的。”
李益笑道:“我不在乎,这是为你以后的方便,重赏始能立威,他们为了钱,才会对你有衷心的敬意。”
卢闰英道:“难道我打赏轻了,他们就不尊敬了?”
李益道:“也不是这么说,以德服人,也能叫人死心塌地的,但是那要时间,不如用钱来得快,而目前我们没时间来给你慢慢地感化他们,就只好以重利来使他们先生畏敬之心,再慢慢地让他们对你由畏敬而变为尊敬吧。”
卢闰英笑了一笑,一场争吵总算过去了,但是在两个人的心里总有点不对劲的感觉,新婚之夕就闹得不欢,这似乎是个不祥的征兆。
卢闰英虽然在闺房中不愉快,但是她在外面的大厅中。却给每一人带来了莫大的惊喜。
拜见了婆婆,照例呈上刺绣的女红作为奉敬,那无非是绣的锦被、枕套、鞋面、披肩等物,卢闰英是早就准备好的,有很多女孩子在未出阁前初学裁衣,就开始准备这些嫁妆了,如果翁姑之外,夫家兄弟妯娌姊妹兄弟多的,更是煞费周章,就这一份进门的亲仪也可观的。
因为那不仅是对新妇手艺的考较,也是新妇争取好感,取得人缘的第一关,影响至大,筹措不足只有化钱请人来做,穷人家女儿则央求几个闺中手帕姊妹,大家来帮忙赶工。
卢家有的是钱,自然也不需要卢闰英亲自赶工,亲手缝绣每一件东西,因此只有两双鞋子,一件披肩是她自己绣的,其余的东西全是买的。
因此她一箱箱叫人抬了来,呈上给李老夫人时,老夫人笑着道:“闰英!你也是的,咱们两家谁还不知道谁?何必拘这些俗套呢。咱们家人又不多,这么大箱小包的,我这辈子也穿戴不完呀!”
卢闰英笑道:“娘!早就知道您的刺绣功夫绝顶,媳妇的这些粗笨活计实在不敢在您面前献丑,这两双鞋跟一件披肩是媳妇的一片孝心,您将就着胡乱穿着,其余的更不值一看了,您就拿来打赏下人吧。”
李老夫人一听就知道那三样东西是她亲制的,取了一双鞋拿在手中看了半天,才眉开眼笑地道:“孩子,真难为你了,这一手刺绣还真本事,我在年轻的时候,还勉强可以学个八分,现在是怎么样也做不出来了。”
卢闰英忙道:“娘客气,媳妇见过您给十郎绣的荷包,那才叫功夫呢,一簇牡丹,十几种颜色,深浅有致,看上去就像是真的花儿种在上面似的。”
李夫人笑道:“孩子,我不会轻易赞人,好就是好,你这一手绣工,就是在那些专门给人刺绣的娘子里都找不到,更别说的宦门千金,大家闺秀堆里了,我得留着,带回姑臧去叫我们那些乡下人瞧瞧,我家媳妇儿的手多巧。”
老太太对这个媳妇是千百分的满意,那些下人们对这位新来的主妇则是感激涕零了。
他们家原先并没有下人,只有一个李升跟他的外孙秋鸿,现在李升是宅里的总管;秋鸿则是李益的贴身长随,卢闰英自然另行封赏,不在话下,单这批新雇的佣妇,以及高府拨过来的夫工杂役,卢闰英每人赏了四个金果子,每个都是五两重,每人就是二十两。
上上下下,二十多个人,一个不漏,怎不叫他们一个个喜出望外而感彻心脾呢?原先在高家的还算见过世面,最多也是两把重一个小果子,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厚赏了,像那些新雇来的仆妇以及新买来的丫鬟们,那就更别说了,她们是为了家境贫困,才出来寄身为佣,有的是一辈子卖断,终身为婢,有的则是立下三五年的约,这些人很可能一辈子也没摸到过金子,从邻居较为富有的人家那儿,看到了黄金做的钗环,黄澄澄,亮灿灿的插在头上,戴在手上,已经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居然一下子拥有这么多的金子,沉甸甸的四大块,握在手里光滑滑的!不知有多舒服。
黄金是冰冷的,他们的心却是火热的,对这位少夫人,在欣喜若狂之余,又怎不铭感五内,衷心拜服呢!
看了一个个的神情,卢闰英不禁感慨万端,她在家里也用惯了人,不过那些人在富贵之家已经待过了好一阵子,眼界里,见识广了,当然她也没有像这样豪华地出手过,所以无从见到那种神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