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谁救我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志宏从学校回来了。他一回家,家里就热闹了。他走进走出都是歌声朗朗,村里人听见好像家里失大火一样不愉快。
母亲觉得自己的儿子在读大学和别人说话也特别的响亮。
隔几日母子三人去县看守所看望姨父。赵志成也想去拜访一下律师,想从他那儿学到一点东西。
母亲带他们兄弟俩到县城,钻进一个小巷,在一幢破旧的砖房前,说:“这就是律师的家。”
门紧闭着,志成和志宏上去敲门,几分钟没见动静。他们无可奈何地走了。刚退出来不到二十米,迎面驶来一辆轿车,上面写着“法院”的字样。赵志成小声对母亲和志宏说;“可能是他。”
当那轿车驶到他家门前时,转进另一个小巷去了。
母子三人没办法只有去看守所了。在街上,母亲突然想起律师的妻子在一家糖烟酒公司上班。她便带着志成和志宏进去。果然,看见这律师和一些妇女烤火聊天。
这律师看见母亲并冷漠地问:“你今天来县城赶集?”
“嗯……我两个儿子想来见他姨父。我顺便想问一下,他姨父的事有头绪了没有?”
律师看见志成和志宏站在旁边问:“你两个儿子在哪儿读书?”
赵志成听他说,好像这律师很熟悉他们家似的。或许是母亲早给他说了。
“省城?”
“哦……现在才放假?”
“是的。”
走出来,赵志成看着这律师精神颓废像秋天的蝉,心灰意冷了。
“妈,这人看上去不是什么好律师?”
“没办法了!没钱只有请一位普普通通的律师了;若有钱当然会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高级律师。”
志宏问:“妈,请律师,亚娟们拿了多少钱?”
“三千块!这律师只说是试一试。”
他们来到看守所门外买了一条香烟给姨父拿进去。
今天看门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看见母亲在铁门边张望问:“看谁呀?”
“杨再启!”
“进来吧!”
老人便开门,母亲立刻叫志成和志宏进去,脸上露出非常感激的表情。
他们在接待室木登上坐下,里面没其他人。天很冷,坐在木登上感觉像坐在冰块上。
母亲小声地说:“这次还顺利,否则又空走一回。”
顷刻,姨父披着一件黄大衣,穿着布鞋出来了,脸上的皱纹一条一条的很明显,眼睛里噙着泪水。
姨父笑着对母亲说:“他们兄弟俩放假了?”
“是的。”母子三人齐说。
志宏把买来香烟拿给他。他笑着说:“拿这些干吗?你们家里很穷,这几年送你们读书早就顶不住了。”
母亲说:“志成先回家来,他早就想来看望你的。我想还是等志宏一块来。““你们若有事就不必来了,我的事你们少担心一点,现在的任务是想办法怎样才能把他们送出头。”姨父严肃地说,“自从你前次来看我后,我三哥们都没来过。我是想和他们说,我们在江林律师事务所请的律师,一直没有和我见过面,直到昨天才来找我谈。他谈了一些东西,发觉这人不行,不圆滑,而且人际关系不重。我是想叫三哥和大哥们再给我想个主意,借点钱,我自己在这里面联系一个律师。但是他们听我这一说,迟迟没有来,可能他们不想借钱。谁都知道,请律师没钱,请不动。”
“你在这里怎么请?”赵志成问,“在这里面你根本不知那位律师好呀?”
“人,我还是了解一些。铜安就有一个曾经是地区检察院的副院长,现在已退休了。我叫小毛去问了一下,她说我这官司,她有把握,但是至少要三千块钱。你想,三千块钱我自己到这里面从哪儿得?”
“你知道你大哥和三哥有钱吗?”
“我三哥和大哥都有钱,因为他们俩家的子女都在外面打工,没有钱可能是我二哥。他有两个学生在读书。”
母亲沉默了片刻,便问和他一块的杨再云。
姨父沉着脸,考虑了一会说:“杨再云,他不愁嘛!他家里有钱,亲戚也有钱。现在这社会,只要有钱就能办好事。我现在只要把这三千块钱凑起,我就能请一位好律师。”
“我现在也有这种想法,反正我无钱打官司是死刑,不如和再云商量,我给他罪全顶了,他拿几千块钱给我那最小的两个孩子。”姨父很痛心地说。
母亲诧异地说;“你千万别这样做!现在法院还没有判决,你怎么知道你是死刑呢?”
姨父凭多年的犯罪经验,但是知道自己无钱打官司,那些罪刑绝对不会轻判的,更何况,他这次不是一般的刑事案件,而是贩毒!母亲她根本不知道,曾经她很信仰宗教、迷信。她认为菩萨都会为他摆脱疾苦和病魔,但她失败了;接着她又跟随了基督,信神,向耶酥求平安,求幸福,不知将来她去信仰什么。

“我犯了大半辈子的法,我自己心里有数。”
“这人说不清楚,人落马有上帝保佑。”
赵志成有点埋怨他不争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可是看见他那副可忴的脸孔,想着几个表弟妹,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安慰道:“没必要发愁,我想他们会帮助的,我们想尽全力来挽回。我回去就把你几个哥们招集起来商量,无论家庭有多么困难要他一定出几百块钱。”
“我不想再要他们为我付出太多了!”
“这有什么呢?兄弟之间情同手足。”
这有什么?志成说出这不负责任的话,他内心发出了振动。他有点想收回自己的话,然而他做不到。他知道姨父是社会的毒瘤,但为了表弟妹们他要去帮他,也许他是徒劳的,他会尽力去做的。
姨父内心深处也在忏悔,迟了!他知道自己冒天下之大不韪,是社会的祸根。国家和人民都在诅咒,谩骂他,依母亲的话抑或上帝也不放过他!
“走到这一步,你不必去想得太多了,能够叫他们帮助的就说出来吧,不要扪在心里。这是要命的事了,万一有不测,不是可怜几个孩子?千万别这样傻,只要把自己的命保住,脸皮厚一点也值的。”母亲说。
这个社会,真让人无法猜测,罪孽深重的人恰恰人们害怕他,千方百计靠近他,怜悯他,甚至有人因为靠近他,怜悯他而感到自豪。
过了半晌,姨父泪痕斑斑地说:“可怜,可怜我很小的两个孩子——亚珍、亚明。不知他们俩个在家怎么样?别人家要过春节了,热热闹闹的,而我们家里冷冷清清的。“他不停地揩自己眼角泪水。好像向上帝表白,自己已后悔了。
母亲说;“你自己在这里难熬极了,就不必担心他们了。他们在家里,可能他伯妈,婶娘们会多少照顾一下,而且志成准备去接他们来我家过春节。”
“只有靠你们了,叫他们去你家过春节。若是在家看见别人的孩子穿新衣服,吃肉和糖果,玩鞭炮,他们怎么不想!”
“这,你不必发愁!志成准备给他们称几斤糖和几斤水果。”
“不知亚娟,亚梦,亚超们在外面打工怎么样?我在这儿也没有和他们取得联系。”
“前几次赶集,亚娟给我打电话说,她汇了400元钱给亚珍们过年,钱现在还没有来。我是这样想,若是汇来了,给你拿100块过春节,拿100块给亚珍们,剩下的给他们来年上学报名做学费。”
“唉,只有靠你们给他们安排。不然,他们不知什么,钱几下就花光了。”
姨父过了好一会问:“小妹(姨娘)给你们写信吗?”
“别提这人啦!她没长良心!家里有八十多岁的母亲和自己亲生的子女,连信没写,我也没有来信。”
“我知道她这人。若是在家,我在监狱,她还能够想一点法子,照顾孩子。”
“她,我们就不奢望了。几个孩子已经大了,小的不几年就长大了,你在内蒙古坐牢那几年,亚娟才十四岁,今年她已二十多岁了。你不必担心他们,只要你自己过得去就可以了。你在牢里也只是干着急,不起一点作用。”
大家沉默发愣了半晌,姨父说:“就这样了吧!若有事我会叫人通知你们。现在可能有四点钟了,你们回去了吧!”
母亲说:“假若有事就捎个信来,其它的事就不必担心太多,志成去你家和你哥们商量一下。”
姨父收敛着愁脸,略微笑着说:“好吧!我看他们兄弟俩都考上大学,心里也很高兴。”
他们走出看所守,母亲泛着愁说:“我不知道怎么办?只有把冬季过春节的猪杀卖了,也拿点钱出来,不然他几个哥不出钱的。”
“我们不出钱,他们为什么不出?姨娘已经走了,关我们什么屁事?”赵志宏说。
母亲知道,姨父的一族人都认为亚梦已经和志宏约媒了,姨父的事他们是盯着的。如果志成家不出钱,他们也不出钱。
“我们多少出一点钱,这是人命。无论姨娘在与不在,亚梦答不答应,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毕竟我们的亲戚没几个了。”志成说。
“是!就这样!”母亲没有反对,很肯定。
“那么,你就去给他几个哥商量一下!叫他们每家出几百块钱。”母亲很激动地说。
赵志成点着头,没说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