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名门剑士(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益州城,墨融很熟悉,他自幼就在这里长大。骑着马,他转了几个街区,就望见了那个穿着青衣的人。他比常人都要高大,一眼就可以从众人中分辨出来。
墨融拎了拎马辔,催马赶过去。可是,这神秘的青衣人仿佛背后长了眼睛,当墨融就快追到他的时候,他就转到另一个街区了,又和墨融拉开了距离。就这样,墨融跟着他,几乎跑遍了益州城,也没追上他。
墨融觉得气恼万分,心想:难道这人有魔力不成?害得我跟着他转了半天也没追上。
眼看着就快要转回家门口了,前方突然奔过一匹快马。那马仿佛受了惊,一下子撞到了路边的包子铺,把整个铺面都顶翻了,热气腾腾的包子滚得满地都是。
骑马的年轻人执起鞭子就朝包子铺的老板抽去。嘴里还骂道:“没长眼睛吗,老不死的?把我的马都吓着了。”
这墨融气愤不已,冲上前去,就把马上的年轻人给掀了下来,说道:“黄魁,到底是谁没长眼睛啊?明明是你的马撞了周老爹的铺子,你竟敢说周老爹不长眼睛,要不要我把你的眼珠子给抠出来呀?”
这黄魁并没有被吓住,他揪起墨融的衣领,说道:“墨融,你少管闲事。我爹的官职又不比你爹的小,你凭什么教训我?”
墨融这时真的是生气了,拎起黄魁,厉声说道:“益州城的不平事,我都要管,何况这周老爹的铺子和我家是一个街坊的。”说着,就把黄魁强摁下去给周老爹磕头,还逼着他掏出十两银子赔给周老爹。
这时,周老爹开口了:“融哥儿,小老头哪敢要他道歉啊?这银子可是万万不能收的,收了是要折小老头的寿的。”
可是,这墨融的公子哥脾气也很犟,硬是把银子塞给了周老爹。四周围观的人纷纷叫好。
---------------------
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墨融干了这件扶贫积弱的事后,大为开心。他骑着马碰到一家香料铺,就拿出十两银子买了些上好的麝香,胭脂和一些绸缎。他心里还在盘算:这次云迪妹妹肯定乐死了,这可是我两个月的例钱啊!
在城里又转了老半天,天快到晌午了,墨融拍了拍马打算回家吃中饭。可是,这时的马却不听使唤起来,朝身后的弄堂转去。墨融急得用鞭子抽了好几下,可是马好像根本不懂墨融的意思,一直载着墨融穿过好几个弄堂,来到城墙边上。

墨融抬起头,发现那个青衣人正端坐在梧桐树上,吹着萧,但没有箫声。墨融朗声道:“前辈,刚才是你操控了我的马吗?”
青衣人并没有作答,只是继续吹箫。突然,墨融的马一个踉跄,把主人掀得飞了出去。这墨家到底是武学世家,墨融的这身武艺也是自幼习得的真功夫。他见不对劲,就立马使了个“千斤坠”,四平八稳地落在地上。尽管如此,墨融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青衣人说道:“小子的武功看来还不赖,你为什么总是跟着我?”
这时,墨融已意识到眼前的这个青衣人绝非等闲之辈,便跪下来说道:“弟子醉心剑术,一直在寻访一位名师,求您能收下我这个徒弟。”
青衣人嘿嘿地笑了笑,说道:“拜师?这要看你的机缘了。”说着,便从树上飞身而下,用一支萧在墨融的身上比来划去。
这墨融可是将门之后,他心里想:这青衣人的笑声和行为如此诡异,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正派人士,怎么能轻言拜师?想到这,便立马改口道:“前辈,我们家是武学世家,非常欢迎德高望重的武林人士。我能不能请前辈到家中做做客呢?”
青衣人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怎么?不打算拜师啦?是不是你见不得我的作为?”
墨融默然不语。
青衣人接着说道:“我听说你是益州第一名剑,便过来瞧瞧,哪知你的剑术极为疏漏。如果你想见识一下真正的武学,就跟我来。”说完,他点了墨融的**道,带上墨融,一个飞身就越过了五丈多高的城墙,朝郊外奔去。
【注解001】:本书中引用的历史事件多以《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为参考。
【注解002】:根据《资治通鉴》所载,当时的范阳节度使是贾循,而此人确实投靠了安禄山。
【注解003】: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每年十月份(当然是农历),唐玄宗李隆基确实都是去华清宫的,大约是老年人怕冷的缘故吧。安禄山造反的那年李隆基已七十一岁,而杨玉环只有三十八岁。
【注解004】:“华清宫”原名:“温泉宫”。
【注解005】:范阳:在今天北京附近。
【注解006】:益州:即今天的四川成都。
感谢关注,请加入收藏,下一篇:拜师(当然不是青衣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